APP下载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研究路径

2022-02-1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5期
关键词:育人管理工作学校

杜 妍 卢 俊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株洲 412008)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虽然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步,但由于外部客观因素限制以及实际运作环节中的主观因素干扰,导致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不尽相同,并且缺乏行之有效的通用模式遵循并参考。在高等教育普及化之后,需要将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从原有的外延式教育发展转变为内涵式教育发展,进一步增强学校的主体地位,强化其责任义务,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和学生管理模式。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学生管理的对应关系

1.学生和学校的关系

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主体是学校,客体是学生,所以,学生和学校的关系是三全育人模式下的关键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和帮助。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学校日常管理的主要出发点,落实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每一个教育战线人员的责任。无论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都要高度关注学生的培养要求,使各个部门合力关注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客观关系。

2.学生和家庭的关系

家庭教育不仅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所塑造出来的孩子也应该是积极和乐观向上的。特别是在现阶段网络发达的时代之下,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更加广泛。对此,教育者应该使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管理问题,尤其是学生和家庭之间的关系,注重每一名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各种措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充分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学校教育形成协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1]。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卡所说,教育的好坏关系到儿童的未来,同时还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未来。所以,他一生致力于家庭教育的研究工作。时至今日,该理念在家庭教育领域仍然意义突出。作为高校管理者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主体,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理论和案例分析,基于三全育人理论处理好学生所面临的家庭问题,提升学校教育的效果。

3.学生和社会的关系

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密切相关。每一名学生在毕业后都会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进入到社会主体当中,这表明国家的发展方向和国家的战略政策会关系到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和成才。社会资源当中有着很多值得学习的部分,如优秀的党员干部、劳动人群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们,他们的个人事迹可以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帮助。立德树人作为最终的教育目的,应该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尝试鼓励学生在各个领域完成自主学习,尽快适应社会,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二、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能真正落实三全育人的基本要求

从三全育人的角度来看,很多高校尚未形成全员育人的一体化管理队伍,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未能充分发挥育人效果。目前,学生管理的主体是高校的辅导员,但学校会将涉及学生的各类管理事务全部积压在辅导员个人群体上。这表明高校的教师在育人理念上应该得到强化和改进,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目标,落实教育要求。

而从全过程育人的角度分析。全过程育人未能在工作层面实现有效衔接。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学校的学习过程和实习过程都是学习计划中的组成部分,因此,教育教学环节要将所有与学生有关的事物全部落实到位。例如,每一个学习阶段,都应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立德树人政治意识的培育,从根本上做好教育顶层设计,重视德育考核和激励考核制度。

从全方位育人的角度分析,由于全方位育人涉及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乃至学生本人等多个领域和范围的职责工作,如何在这些领域真正落实立德树人要求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和优化,需要进一步研究并探索。三全育人应该是学校、社会、家庭、甚至学生为主体的管理体系,需多个方面协同合力相互补充,共同利用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然而,目前,部分学校的育人活动和学生管理活动在创新性上存在缺陷。例如,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局限于传统的课程讲解和内容灌输,这种陈旧的逻辑思维很难让学生全面接受先进思想。此外,部分社会主体的学生管理意识也比较薄弱,未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很多平台当中有着良莠不齐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会影响到学生对于事物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认同[2]。

2.缺乏灵活多变的学生管理方法

按照高等教育主管部门的实际要求,在未来的工作当中应该强化对于学生的支持和帮助,包括心理指导和就业辅助等多个部分。但实际上,一部分学校除了对学生进行综合看管管理之外,未能落实学生服务管理手段,仅仅是根据教育部门的安排统筹进行组织协调工作,所以在内容和方式上很难满足每一名学生的客观需要,无法为学生提供深入而具体的个性化指导,这里以就业指导工作和心理健康工作为例进行分析。

就业指导由学校的招生就业处负责,工作内容是对即将毕业的学生提供就业支持和就业环境分析等,帮助学生收集市场发展动态与专业成果信息,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但由于很多情况下,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局限于政策信息提供、档案管理等简单的项目内容,所以,使得就业指导工作比较单调和僵化,针对性不强,且效果有限。

而从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来看,很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学生处负责,学生处内部会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师负责对学生展开心理指导。这些心理健康教师虽然拥有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认定,会在特定的工作时间段内,对随访学生或已经预约过的学生展开心理辅导,但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这使得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仅仅是面向已经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更多具有潜在心理问题和心理教育需求的学生,并没有在学校内得到支持和帮助。除此之外,现有的心理咨询模式比较单一。其中表现为服务受众面有限、即时性不足、咨询服务效果差等,表明心理教育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和广度有所欠缺[3]。

3.学生管理效果的评价机制问题

目前,学校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核。一是对学生工作情况的整体测评,二是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但这种工作模式在科学性和合理性上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存在欠缺,对学生管理工作的评价仅局限于简单层次的评价,缺乏公正性和科学性,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三全育人的正向激励作用。产生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内部工作的欠缺,学生管理工作长期处于看管式的被动局面,无法融入服务与发展观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管理外部驱动力不足,使得学生管理工作单纯停留在简单的学生个人生活或学习管理方面。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新路径

1.充分落实三全育人的实践路径

未来的高校工作应该明确全员育人职责,落实关键岗位的人员部署,尤其是在辅导员专职队伍建设方面和其他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方面要进行综合调节,加强和改进高校内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其中,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应该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重要作用,负责学生事务、教学事务乃至学生在校外的实习事务等[4]。辅导员的学历层次越高,更能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所起到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专业服务。除此之外,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来自学生自身,也应该在三全育人理念之下履行各自的职责和义务。而行政管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行政管理工作的具体效果,一方面关注学生管理事务,另一方面负责对学生进行引导。后勤管理人员则要做好学生和学校的服务工作,如照顾少数民族学生或家庭困难学生。对于大学生自身而言,学生个人成长离不开每一个步骤和过程的帮助,而学生作为管理主体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三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具有爱国情怀和个人素养,提升社会责任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锻炼自己,适应社会。

在全过程育人方面,要明确育人理念和育人体系,强化学校内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例如,在育人理念方面,应该重点解决学生的个人困难,把价值引导和价值取向进行有机结合,可以解决思想和实践结合创新问题,构建新时期的育人框架和育人体系,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注重多渠道协同合力机制。而未来的文化育人工作当中,也应抓好学风建设和校风建设,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多样化,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习惯的方式做好正确引导[5]。

在全方位育人方面,要做好顶层机制建设和管理监控制度,将其作为保障和激励的后备条件。而在顶层设计方面则要吸引优势的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发挥教育优势,突出高校办学特色等。在激励制度上,着力开展思想政治专业队伍建设和学生建设,加强对于各个渠道的监督。例如,在现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教师还要拓展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平台,丰富网络教育内容,并净化网络教育空间,给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培养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

2.学生管理方法的灵活化调整

在完成顶层设计之后,学校需要在学生管理方法上做出针对性改进,在实际工作环节,创新应用多元化的学生管理方式。例如,前文提到的信息管理手段,就可以在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得到有效应用,通过微博等渠道拓宽新的学生管理路径。新媒体平台的信息时效性强,且信息传播速度更快,学校可以以此为基础建立对应的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平台开拓学校工作与学生管理的新阵地,建立单独的学生管理门户。例如,在心理健康咨询和就业政策信息辅助等方面,应该将涉及学生利益的重要事项和重要工作进行公示,使所有信息能够被学生所认同。

而在学生管理与学生沟通方面,要拓展思路实施多渠道学生管理沟通方式,以座谈会和沟通会的形式制定各类重大工作计划,同时设立学生管理意见收集箱,在正确的管理理念指导之下,确保学生服务体系结构的合理顺畅运转。例如,从组织体制的角度来看,学生管理工作招生工作,日常行为管理工作应做好职责划分和权力下放,拓展院校的学生管理范围。此外要从服务学生的角度入手,建立管理合作机制,构建学校、院系到学生的三位一体管理服务框架[6]。

3.多层次学生管理评价

构建多元化的学生管理评价主体和多元化的学生管理评价指标是后续工作的关键点,对学生进行管理评价的主体包含政府部门和教育部门,在特殊情况下还会包含用人单位。所以,外部评价主体一方面要关注学校的综合实力,对学校进行全方位评估,落实学生管理当中的素质教育和立德树人要求,重视学生就业率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则要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毕业生质量等。内部评价主体则需重点关注学生管理的各项细节、工作达成情况,而职能管理部门与二级单位则要与学校的校领导部门进行工作协作,设置多层次的评价指标和管理原则[7]。

例如,对于学生的管理工作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学生的道德素养(学生的政治态度、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情况),二是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文化活动参与、社会活动参与),三是学生的个人技能水平(如实训水平、必修课水平等),四是学生的健康水平(身体素质、心理健康等)。这些评价内容非常全面和具体,所有的资料可以由班级辅导员教务处乃至实训基地所提供,使得管理机制建设有着多元化的主体支持。

结语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所以高校内部的学生管理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命运和前途。在三全育人的思想之下,需不断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和文化修养,以学校为主体,积极构建多元化学生管理模式,建立健全理念机制、教育方法和考评体系,在新环境下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猜你喜欢

育人管理工作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学校推介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