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为源激活写作之水
——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2022-02-14林媚仲
林媚仲
(江门市江海区华兴小学 广东江门 529040)
一、巧用诗词,为创作提供资源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语言精炼工整、意境丰富,对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熏陶、文化素养的形成、语文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诗词中渗透写作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品味精妙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以及培养写作兴趣[1]。
1.情景改写,培养写作兴趣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可以把古诗文改成记叙文。这种作文训练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鉴赏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2]。例如,教学《清平乐· 村居》,我围绕一个“醉”展开教学。我先提出问题“翁媪因什么而醉?”,然后利用多媒体抓住“茅檐、溪上、青青草”这几个词引导学生理解翁媪是因景而醉,让学生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表述乡下人家田园的静态美和动态美。接着,抓住“相媚好”这个词,用幻灯片展示翁媪对视的画面,再请学生上台表演他们如何进行情意绵绵的对话,从而理解翁媪因情而醉。接着抓住“锄、织、剥”,从大儿、中儿、小儿的勤劳、懂事,理解翁媪还因儿而醉。在学生理解了这首诗的意境后,我要求学生把这首诗改写成记叙文。在改写古诗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把握原意。(2)理解意境。(3)展开想象。(4)加入情节。(5)注重细节。(6)运用修辞。由于在教学时,我已引导学生展开了想象,把浓缩的言语形象化、生动化,所以,学生把文章写得特别生动别致、情意绵绵。这种以景入情进行引导想象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2.紧扣词眼,为写作提供放飞的空间
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中,抓住诗词中的词眼,用多媒体的手段引导学生放飞想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3]。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时,我边放音乐边播放一些关于春天的美好图片后问:“绿是什么意思?当你读这句诗时,你的脑海中出现什么画面?”当学生都理解了“绿”所代表的意思,并讲述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后,我又强化如何写好春天“绿”的特点的方法,要求学生紧靠“绿”字描写一篇能体现春天生机勃勃的文章。
二、妙借仿写,为写作提供技巧
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课文,皆文质兼美,在写作技巧上各具特色,语言流光溢彩,构思匠心独运,刻画细致逼真,这都是学生在平时的练笔中模仿借鉴的典范。仿写,能使学生的语法规范,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选材立意。教师只要别具慧眼发现和发掘教材中的可仿点,对文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的临摹,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4]。例如,在教学《乡下人家》这一课时,我就充分挖掘它的可仿点,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乡下人家》这篇文章语言优美,它用纯朴而生动的文字向读者们呈现出一幅田园风光的写意画卷。课文通过描写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示乡下人家的纯朴美好,以及令人向往的乡村生活。为了让学生掌握分总结构的写法,以及体会作者如何抓住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景运用对比、拟人的手法来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的写法,我按四步法进行教学。储能:在讲新课之前,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家乡最美的照片带回来或者把照片发到班级的微信里以便备用。预热:开课前,我打开课件配乐欣赏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接着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乡下人家,无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启航:讲课时以画为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哪个画面感受到乡下人家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在学生畅所欲言后,我告诉学生像这样先分写几处风景,再进行总结的写法,我们把它称之为分总结构。为了品味文中诗一般的语言,我让学生找出觉得最独特人迷人的语句,在他的同学面前有感情地朗读,并谈读后的感受。汇报时,我着重抓有对比、拟人的句子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乡下人家的美,感受语言的魅力。这样学生对对比、拟人等写法能牢记心中,并能自然运用。催化:讲课中以歌为媒,以画为干,顺势利诱。在指导写作时,我边播放《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首歌,边展示学生自己带来的一些家乡的图片,让学生介绍家乡美景。我鼓励学生运用分总结构的方式以及尽量运用对比、拟人的手法,看谁最终获得“乡下人家的使者”的称号,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三、善用创设,为写作提供平台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喜于动笔,乐于表达。教材里面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好文章。在教学中,我注重对课文的写作特色进行分析,再创设类似的一些灵活、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借助情景自由想象,自由合作,自主探求,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这样,学生对运用文本的写作方法就会融会贯通了[5]。例如,在教学《摔跤》时,通过抓住张嘎和胖墩儿摔跤时的语言、动作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后,我进行总结:告诉学生要写好一个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了解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如文中为了表现小嘎子的机灵,生动刻画了小嘎子的一连串的动作;当然,我们还可以描写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等来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使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活。我趁热打铁,在班上进行扳手腕比赛的活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参赛的同学的动作、语言,体会参赛者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参赛者的特点后。我再次强调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最后要求学生把所见、所闻写下来。这样的教学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于如何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的认识。
四、妙用留白,为写作提供沃土
矛盾曾用“蛙声十里出山泉”作为题目,请齐白石先生作画,齐老先生只在画纸上点了几只小蝌蚪,营造出在石头激流中奔游的场景,留出一大块让人尽情遐想的空白,使人看着这幅画仿佛也听到十里之外的青蛙在嬉叫的欢快声。这种以无胜有的艺术叫作留白。它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是为了使作品更协调、精美,而为读者有意留下想象的空间。巧用留白,发掘作者未曾写出的弦外之音,激发学生的联想空间,与文本进行对话,既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1.在结尾处补白——以悬念激发兴趣
以阅读文本为导点,让学生依据现实文木进行续写。例如,在教学《穷人》时,我顺势利导,用结尾的留白让学生续编故事。当着重从环境、心理活动及对话引导学生体会桑娜一家生活贫困却人格富有后,我出示句子:“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我问道:“当西蒙拉开帐子后他和渔夫之间有怎样的对话?在以后的生活中,桑娜一家又会发生哪些事呢?”这一问激起千层浪,为学生营造想象的空间,各种感人的故事应运而生,无不体现孩子们超强的创作能力。最后要求学生也用环境、心理对话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这样利用留白进行续写,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到提高了。例如,教学了《田忌赛马》这篇课文后,我以“田忌赛马赢了以后”为题,让学生尽情发挥想象,把这个故事继续写下去。有的学生写齐威王经过这件事,经田忌的推荐认识了孙膑,将孙膑封为了宰相,协助他共筑国事。也有的学生写威王知道是孙膑助了田忌一臂之力后,就处处为难孙膑,以报这失败之辱。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了提高。
2.对情节进行补白——以词眼焕发创意
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情节进行补白,即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然后以关键词为中心诱导学生去思考文本以外会发生的故事来培养想象力。例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嘎唆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我出示句子:“......走到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欧——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我说:“嘎唆为什么在石头上亲了又亲,又在吼叫,究竟在这石头上曾经发生什么感人的故事,他在呼唤谁?”我抓住了“亲”和“吼叫”来触发学生想象的空间。又如《穷人》里有这个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学生品读“熬”这个字后,我问:“请你们想象,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又如何熬过来?”这种以尽情述说的补白让学生展开了联想,一个个故事就应运而生了。
3.在举例的空白补白——以填充激发想象
许多说明文也都隐藏着留白的元素,如文本举例中的空白就是一种留白。挖掘这种留白,也带来写作的契机。例如,在教学《新型玻璃》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了文中列举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以及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后,用多媒体展示现代社会各种新型玻璃新奇独特的功能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我问:“如果要做一回小发明家,你想发明怎样的新型玻璃,请你用文中学过的说明方法来把你想发明的东西写下来。”这样,文本的知识点得到巩固,又能发挥学生的创作潜能,激发了写作兴趣。
4.对标点(省略号)补白——以符号唤醒想象
经典作品中,一个标点符号都是作者呕心沥血的创作,需要我们好好揣摩。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到好处地关注标点,往往也能起到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半截蜡烛》一文最后这样写道:“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台楼梯时,蜡烛熄灭了……”在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注意了文中的省略号,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里的省略号是什么意思?”学生们通过思考,都肯定地说,是省略了蜡烛熄灭后发生的事情。“那你们觉得会发生些什么事呢。”我顺水推舟。学生对于人物形象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解读,丰满了人物形象。重点关注省略号,巧妙地设计,有效地引导,打开了学生习作的思路,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提高了其语言表达的能力。
五、走向课外,为写作提高深度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它能进一步拓展了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积累语言的素材。
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要同步进行。课外同步阅读既是教学的一种补充,也是进行深入阅读阅读的一个过程。教师在选择文章时必须根据所教文章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6]。例如,在学习《祖父的园子》时,可读《呼兰河传》,学《两茎灯草》再去读《儒林外史》。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读“四大名著”,读老舍的《骆驼祥子》《茶馆》,读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读马克.吐温的《汤姆·索耶历险记》,也可以指导学生读文学性、趣味性较强的课外儿童诗、童话、寓言、趣味故事、优秀作文等。只要坚持下去,学生的知识量就会增加,视野也更加开阔了。
在读课外名著的同时,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进行背诵,日积月累,学生为自己的作文创作积累了丰富的语言,随时有话可讲,有话可写,遣词造句不再生硬了;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读后感的写作,把所思所感写下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可以根据名著中的某个情节或人物,进行创意作文的创作;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中华经典诵写讲的展评比赛。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自觉进行大量阅读,他们从古今屮外名著、诗文屮汲取了积极向上的思想,提高了阅读的品味以及个人的素养。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能力提高了,写作欲望也日益增强,好作品就会呼之欲出了。
开交流活动,展阅读成果。小学生有喜说、爱说的特点,他们往往乐意把自己在课外阅读屮的一些新发现或是白己创作的作品毫不保留地说给同伴听。那么,我们便可以给学生创设交流平台,开展交流活动。例如,我每个星期都留一节课给他们,开展“因阅读,写更快乐”的活动,让他们围绕作品讲新发现,也让他们秀秀自己的创作,大家一起品评。这样,发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写作的激情,自然有了“我要写,我能写”的欲望了。
以文本为源激活写作之水。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日常的语文教学中,合理利用阅读教学中文本资料,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屮“读”与“写”的闪光点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做到读写融合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能以读悟写,以读带写,潜移默化,日积月累,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不见其长,日有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