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2022-02-14聂文丹

科学咨询 2022年24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过程

聂文丹

(南昌现代外国语学校,江西南昌 330200)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为了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反思倾向的支持下,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和假设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和自我调节性思考”[1]的过程,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的过程。换句话说,教学反思是基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而产生的思想行为,教师审查、总结与反省自身教学模式、方法、理念以及教学成果等方面的过程,并且这种行为能直接反映教师的个人综合素养及专业能力,所以教学反思也被称为教师个人专业扩展甚至个人成长的主要能力。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2],这表明教师需要不断地成长就必须对自己的经验进行反思,我国学者林崇德教授,提出了一个相似的观点:“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3],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在自我意识的反思中发现自己发展的有效途径[4]。因此,就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教师要走向成熟,少不了对自己已有教学经验的反思。

研究指出,教师在反思实践中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的问题,一些教师的反思意识淡薄,反思水平低和反思能力不足;二是制度问题,学校方面没有对教师教学反思建立有效保障机制,有部分学校把教师教学反思作为教师工作的重要指标,这使得教学反思太形式化了和日常化了,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质量的提高[5]。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反思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化学教师可通过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监控能力,进而提升专业素质,同时可依据教学反思做出新的教学计划和行动。化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对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反思[6]。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高中化学教师在开展课程改革的同时应结合教学经历来完成教学反思,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能够拓展其问题思考方式、查补教学漏洞,还能打破旧有教学模式的禁锢与限制,从而及时纠正偏差。

其一,能够为教师在后续拔高教学层次、制定教学目标提供借鉴。教师在进行全面细致的教学反思时应对教学中的教学现象进行回顾与整理,从而针对教学课件制作、教学案例讲解进行深入剖析,从而为升华教学主题提供基础。其二,化学教师能够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学技能的提升,进而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应及时整理教学反思中发现的教学漏洞与课程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究有效的教学方式来解决其问题。在长期反思与弥补的过程中实现良性循环,使得教师能在实践教学中来验证教学理念,结合教学经验来优化教学技巧、拓展教学渠道,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其三,教师还能够在教学反思中建立理性认知体系,进而推动课程改革进程。教师应将印象深刻的教学案例、教学问题进行记录总结,不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使自身在积累中实现质的飞跃,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奠定认知基础。

二、教师教学反思的具体方法

(一)教学观念的反思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教师教授知识时主要是满堂灌的方式,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解题方法的训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很重要。在传统化学课堂中,教师传授知识时往往把学生当作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很多化学实验,不让学生亲自做实验,不给学生演示,甚至不给观看实验视频,实验现象只凭教师课堂上口述。教师这种传统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大部分学生形成了不想问,不爱问,也不知道问为什么的坏习惯[7-8]。“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教师要从只关注传授知识中走出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注重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比起关注学习结果,教师需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决不能守旧,需在不断的教师反思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二)教学目标的反思

化学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能否达到进行反思。第一,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新知识的导入,教师开篇就枯燥乏味地讲解化学知识,学生会很乏味,对化学学习提不上兴趣。其实化学是跟生活联系很紧密的学科,生活中的很多例子都与化学反应有关。如化学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展示冰箱里的各种食物,把学生的注意力锁住,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激情被激发,这时教师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和探讨,学生获取知识是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那自然而然学生就对化学学习产生了兴趣。第二,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成与败,与教师教学重难点的把握有关。化学教师在备课时要注重知识的重难点,教学方向和教学方法是必须确定的,因为它们是作为指引教师教学的“灯塔”。重难点把握得当,这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都是具有很大作用的,为教师营造创新和高效的课堂打好基础。第三,对教学主体的基本情况进行反思。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色和知识基础,采取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接受知识,课后及时解答学生的困惑[9]。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为教学过程的反思。第一,课前反思主要是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改进和优化。第二,课中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关注学生,根据学生上课的气氛随时调整教学的方案和策略,从而使得学生学习状态积极,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展现,进而使得课堂教学高质和高效。第三,课后反思则是对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进行总结,为后期教学过程的改进做铺垫。“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一节课下来,教师不可能做到那么完美不出错误,而往往就是这些不完美,使得教师有进步的空间。

教师对教学不足之处应进行如下反思:(1)是否有妥当的教学设计;(2)学生的实际是否与预设的教学目标相符;(3)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否与教法相对应;(4)课堂节奏是否控制自如;(5)是否有和谐的课堂气氛;(6)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7)是否有明显的课堂效果。然而对于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即成功之处也是教师需要反思的地方。在教学中,某些过程很成功,师生产生了共鸣,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这些精彩的地方,教师应该及时总结,为后期的学习提供材料。在化学教学中,当教师讲到中和热的测定时,教科书上给出的保温方法是大小烧杯中间填充泡沫塑料,目的是起到防止热量散失的作用。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用品代替实验中的保温装置。这时学生集思广益,相互讨论,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学生积极回答,有说保温杯,有说保温饭盒和热水瓶等。起初教师不说行或者不行,哪一种好或者不好,而是让学生自己展开讨论和分析哪一种更合适,他们各抒己见,争得面红耳赤,在气氛活跃的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能和个性以及拓展延伸了学生的知识。教学过程的反思,既具有鼓励性,又具有批判性,使得这些教学经验理论化,这不仅仅为后人的借鉴提供材料,还对教师的评价能力和总结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四)教学方法的反思

新课标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教学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变,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可以大胆尝试教授一些还未学到的知识理论。如在讲到酯化反应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地教授一些大学有机化学中酯化反应机理的知识,甚至画出机理图。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总结问题,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酯化反应中“酸脱羟基醇脱氢”,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在实验方法上的反思自然很重要了,化学实验教学可以不用按部就班,提高实验的创新性,注重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如实验安排时,可将验证和探究实践结合,或增加探究实验比例,或把验证实验作为探究实验等。给学生亲自做实验的机会,多给学生某一实验结果进行讨论的机会。以上那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探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教师应在保证知识讲解正确的基础上规范教学语言。身为化学教师,具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属于必备的基础技能,基于化学课程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理论性、实验性以及科学性。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避免出现内容错误,其表达层次要分明、知识讲解要清晰、语言用词要简要,进而自然地完成整节课的教学内容。

其二,教师应在知识点全面的基础上提高板书质量。其中结合调查研究发现,教师书写质量好的板书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还能使得教材内容变得段落清晰、主次分明,从而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知识。与此同时,身为化学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进而能够将不同形状的教具器材展现在黑板上,如能够绘制简笔画的试管、烧杯等实验装置图。

其三,教师还应对基本的实验器材与教学工具有细致地研究,从而在掌握其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较好地演示给学生,避免在实验操作中出现动作不规范、步骤不完善等操作问题。

其四,此外,教师还应着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在现代化教育教学发展趋势下,高中化学教师应通过有效渠道来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引进先进的教学设备,进而适应化学教育领域的发展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学科素养。

三、教学反思的积极作用

教师专业发展强调教师个人专业性的提高,它是教师不断成长和接受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根据关注的点不同,有不同的阶段,从生手到熟手。大学里的职前教育是教育理论阶段,在中小学工作3~5年后就是有经验的教师,他们关注的问题是自己能否站在讲台上,是生手的阶段。教师有5~10年教学经验,关注的就是自己的教学技能是否提高,是提升的阶段。到了专家阶段,教师更关注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和自我实现感。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本身,在不断的实践探索和反思中对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一系列反思中教育经验、教学技能由低层向高层日趋成熟、完善和提升的过程。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试想一个教师只是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即使他有多年的教学经验,那也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并且无法提升他的教育教学能力,也很难形成教育思想指导后人。教学反思即让教师养成一种每节课都要进行反思的行为习惯,只有通过不断地教学反思才能使教师教学的理论知识实践化。

化学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后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有:(1)使教师顺应新课改要求,在新课改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以推动教师不断总结和反思其教学活动,全面提升教学水平。(2)使教师提升综合素养,教师反思的过程是综合性的,在工作中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度进行分析,对自我行为进行重新审视,教师得以不断完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行为。教师对教学进行全面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与不足,进而加强对教学本质的认知,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实现自我全面成长。(3)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经过教学反思后,对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更加了解,进而熟悉了教学中许多的不定性因素,能够情境化教学,使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拓展思维,培养创新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进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束语

总之,教学反思应是化学教师一种应有的习惯,贯穿着整个化学的教学活动,使得化学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反思来升华自我、塑造自我,并不断拓展教学思维、优化教学方式。化学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技能方面的反思,促使化学教师重视自己的教育行为,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最终使得化学教师更好地成长,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过程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做个怪怪长实验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