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期刊采编平台功能及服务的调研

2022-02-14成卓宣艳艳张芃捷袁皓伟石芸徐川平

科学咨询 2022年24期
关键词:学术期刊稿件学术

成卓,宣艳艳,张芃捷,袁皓伟,石芸,徐川平

(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重庆 401120)

期刊采编平台分为多种类型,由商业化软件公司研发,或由学术传播或出版相关机构利用学术优势扩展其产品生态,或由学术期刊自主开发专用性采编系统。其中,自主研发系统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开发成本过高、不稳定,没有专门的支撑队伍,面临系统的长期维护与升级问题[1]。以本单位目前采用的自主开发的基于B/S模式的稿件处理系统为例,该系统上线十余年,同时服务于多本学术期刊,已累计处理10万余篇稿件。随着时代发展其诸多功能落后,底层设计涵盖内容有限,不足以满足刊媒融合及期刊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及要求。例如,返修流程、增刊流程、专审流程等关键事件出现多次故障,转刊功能的实现困难等,以及编辑、编务账号、主编、专家、作者账号出现诸多细节问题。编辑、编务的更多时间精力更多地被浪费在多个作者反映问题、发现收集问题、沟通问题、排查问题并等待修复上,工作效率受到很大影响。稳定是期刊采编系统的生命线,出现这些关键问题将影响对期刊形成良好的品牌认知,甚至会流失审稿专家及作者,后果严重。同时,期刊数字化发展、文献传播加速、缩短出版周期的要求,也给期刊的采、审、编、校等流程带来了挑战。

为了提升服务能力,改善作者和专家等使用体验,提高编辑工作效率,本团队自2021年起对采编系统的功能及服务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探索,关注成熟主流的商业化专业采编平台进行深入调研。

一、确立调研方案

调研对象为玛格泰克期刊稿件处理平台、三才期刊采编系统、方正鸿云学术出版云服务平台、腾云编辑出版云服务平台(中国知网)、勤云期刊出版服务平台,其中腾云编辑出版云服务平台为免费,其余4个系统均提供从系统安装、配置、初始化设置到日常维护、更新升级、专业技术服务等。具体调研方式如下:解构现有采编系统的功能流程,梳理稿件流转情况,整理关注点;阅读相关文献;线上观看各公司的系统演示并沟通、试用;在满足常规稳定安全的期刊业务的基础上,对各平台的亮点或特点、优劣势进行总结;了解已有调研经历的其他单位(刊)同仁的选择倾向或使用感受等。

二、方案执行

(一)整理关注点

基于现有采编系统使用体验,如业务流程、角色权限设置合理性欠佳;功能模块不全,如精准统计、搜索、批量登记等,以及增刊、转刊等必要功能;与外界互联互动能力较弱(难以实现如第三方编校正文、参考文献:排版、出版、即时发布等功能)等,根据实际系统操作需求及习惯,整理了本次调研对各采编系统的关注点如下:运行的安全性、稳定性、兼容性;查询统计功能,参考文献:编校功能、学术论文分析功能、复制比检测功能,疑似学术不端(中介批量投稿、一稿多投等)识别;移动端屏幕自适应、XML文本制作、精准推送、数据库对接等;后期的可拓展性,投稿流程、功能定制,支持二次开发、预留接口等。

(二)文献分析

投审稿流程细节较多,流程繁复,商业化专业公司于1998年开始进入期刊网络采编系统开发领域,至今已有20余年,不断成熟、趋于更加专业的发展过程中,有学者曾进行过相关对比研究。曾婷[2]2012年指出了国内现有期刊采编系统普遍存在未实现出版全流程数字化和对稿件评审缺乏智能化评价服务功能的问题,分析了在使用各个期刊稿件采编系统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并讨论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张瑞麟等[3]2016年较为详尽地对广泛使用的以上几个网络采编系统种类及其功能进行比较和分析,在稿件评审服务功能的完善、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开发、智能编辑系统的开发、智能校对系统的开发应用、多渠道在线出版兼容、增值插件对功能辅助的完善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杨琦等[4]、李启正[5]等于2015年甚至更早,以玛格泰克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勤云稿件处理系统、三才期刊采编系统、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等为例,总结特点、分析对比存在的问题及利弊,为相关机构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在近些年的发展中,各个平台已实现诸多新功能开发及旧功能升级,截至目前,近5年国内鲜见类似的对比研究报道。

三、调研结果

(一)玛格泰克期刊稿件处理平台

系统运行方面,采用分布式部署、缓存技术、冷热数据处理技术、文件系统fs、分库分表技术等。常用功能方面,参考文献:校对为自有开发(可定制),复制比检测(相似度报告)使用万方,科大讯飞提供自动网页全文翻译服务。查询统计详尽,显示、稿件标记等均可自定义。具备细节功能如送审稿、清样稿自动加水印文字,内部云端查询一稿多投,通过领域专家库智能推荐审稿人、待选审稿人超期后自动送审等。目前用户2000余家。

特点:①系统设置较合理、规范。②灵活性、易用性较高。③用户量大,市场占比1/3以上,经验丰富(1999年研发国内第一套“期刊稿件采编系统”),成熟、专业、全面。④具有良好的扩展性,编辑部自主权大,且支持二次开发。

(二)三才期刊采编系统

系统运行方面,采用安全的软件框架和编程技术、“搜索引擎”数据管理技术。常用功能方面,实现移动阅读、移动办公,同时页面框架采用最新的屏幕自适应方案,支持“积木式”集约化期刊群发展,自有参考文献:管理软件NoteFrist(免费)和编校软件ProofRead(收费)。复制比检测为万方,其他创新功能如国家、部委、地方在研基金项目查询,对专家审稿进行评价等。目前用户近千家。

特点:①由资深期刊从业人员创办,了解期刊编辑习惯,繁杂琐碎工作设定非常详尽。②与微信融合紧密:微信通知、注册、登录(免密码)。③屏幕自适应免费,但效果不尽如人意。④与目前投审稿系统的架构逻辑、流程相差不大;功能或显示没有优先级,设定较随意。⑤不支持二次开发,统一更新,每年4~6次。

(三)方正鸿云学术出版云服务平台

该平台与中华医学会合作建设,集科研选题、稿件采集、同行评议、多人协同编校、多渠道同步出版等功能,重视学术大数据挖掘,为选题策划、高质量专家遴选、优质稿源获取,提供专业的审校能力及内容编辑手段。特点:基于方正众多的上下游产品,为编辑部提供全流程配置,提供一体化服务,支持全过程发布。

2022年8月发布,暂未试用,暂未查阅到相关研究报道。

(四)腾云协同采编系统

由中国知网主持研制的面向期刊采、编、审、校、发全流程业务的综合性平台。用户超过 3000家。特点:①具有中国知网生态群下非常便捷实用的学术不端检测工具、参考文献:审校工具、作者学术简历、机器自动审校稿工具、专家遴选工具(庞大的审稿专家库)。②审稿流程嵌入网络首发流程。③自有移动端产品掌上腾云App。④使用免费,仅收取一定平台维护费用和工作人员差旅费。存在的问题:①系统稳定性欠佳。②学术不端文献检测存在偏差;专家遴选系统有时不能有效提供所需专家信息,搜索条件过于简单,信息错误率较高。③与万方数据不兼容。④细节方面对作者专家等指导、提示有限,未能实现智能化抓取,界面视觉效果欠佳。

很多学者在使用后也报道了以上优点,还提出了用户账户管理模式不佳、辅助功能不完善问题[6],并比较了该系统与其他采编系统的优势和劣势[7-9],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引起问题的原因、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些经验技巧。

(五)勤云期刊出版服务平台

该平台的稿件基本信息可实现自动抓取,自动检测出缺项及错误的信息标红;利用大数据筛选小同行推选审稿。设定公式定期对审稿人进行量化考核,不断清洗审稿专家库;未发表相似文献学术不端检测等;为作者推荐最适合杂志参考,文章转投跟踪一稿多投检测,为已发布文章推送相似文献等。用户数较多。

特点:①拥有20年的期刊信息化经验,整体较成熟、稳定。②注重期刊全流程及信息安全。③微信公众号实时关联稿件处理系统。④充分利用大数据。⑤使用自动发排功能(唯一),根据系统内嵌的方正自动排版系统可随时生成稿件清样、当期文章目录。

吕丹等[10]总结了投稿、审稿、编辑流程方面的具体问题并给出对策,可供参考。

四、小结

投审稿系统是编辑部最有力的助手,好的系统不仅能提高编辑部的工作效率,而且能给投稿人、审稿专家提供良好印象体验。在本次调研中,我们关注到一些编辑部不局限于单一使用某公司的产品,而是根据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取长择优,采用A平台的部分功能“联合”B平台的部分功能,或是同时使用多个平台的多个功能。各个平台都有自己的优势,根据刊物的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采编系统可以对刊物的数字化出版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配合采编平台的使用是否进行期刊网站建设也是必须同时考虑的关键问题,以上各公司提供完善的商业化网站建设服务:多数据库对接、数据统计,图片库检索功能;创建虚拟专题;增强出版、预出版等丰富功能,以紧跟刊界发展,增强刊媒融合,创新服务体验。考虑到期刊的长远发展,如未来加入国际数据库等,这些也将是良好的工具。

五、结束语

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指出,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是促进理论创新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而学术期刊的发展正是扎根于稳定、流畅、安全的期刊稿件流转。随着相关技术的蓬勃发展,期刊网络采编系统的改善对策[11-12]一直在不断探索中,应致力于提高整个采编系统的稳定性、保证学术不端检测的精准度、开发更加智能的专家遴选库、提高专家与作者的指导力度[12],使期刊稿件管理更规范,评价更客观。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重塑传统产业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搜集信息的方式和态度。互联网期刊的发展以及人们阅读方式的改变,对学术期刊出版形式、传播手段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刊媒融合、期刊集群化发展等加速了学术期刊生产方式的数字化、知识传播的网络化和知识服务的智能化。2022年中国科协《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1)》[13]发布会指出目前学术出版生态正面临三大变革:学术出版从纸质出版到电子出版的变革,目前这一进程已完成了超过90%;从订阅制到开放获取的变革,这一变革正在进行中,已进行了超1/3;从内容到知识服务的变革,目前这一变革刚刚开始。强大的采编平台可以对接从文章录用开始的初排、校排、印刷出版的排版服务,支持编辑的在线编校、在线预览、支持多种输出标准等以实现印刷出版或网络平台发布,实现网络数字出版的即时服务等,打破期刊传统出版流程的瓶颈,让更多的作者、读者、专家及编辑人员受益。因此,要善于利用第三方采编平台,以提高科技期刊信息服务的效能和拓展信息服务的范围,提高编辑部对外服务能力,实现期刊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学术期刊稿件学术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