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走廊环境的重塑
——以儿童为本位的环境创设初探
2022-02-14叶芳妹
叶芳妹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中心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107)
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积极深远的影响,对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幼儿而言,更是如此。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环境是幼儿的生活场所,是幼儿学习的资源力量,是幼儿游戏的支架结构,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生活中,当发现幼儿对现有的环境无好感的状况下,教师就更应该鼓励幼儿一起创意、改进,从空间利用、墙面布置、材料投放等多维度出发,边实践边定位反思。以儿童为本位,将环境打造成人人喜爱的快乐小天地,使之成为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的愉悦活动场所,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学习和成长,真正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一、走进幼儿,撷取本真的生活细节——儿童的需要是环境重塑的前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我们班的大门口,有一条约2米宽、7米长的木质走廊,走廊顶上铺的是塑料板,每逢下雨,就会不停地传出噼噼啪啪的声响,尽管关紧了门窗,声音还是显得很嘈杂,临窗而坐的西瓜组成员总会跟我们抱怨:“老师,那个声音吵死了。”“老师,我们到原来的班级里去吧。”跟原来的小班教室相比,现今由小食堂改造而成的中班,条件是艰苦了一些,下雨吵、旁边食堂的排油烟机也时不时轰轰作响,教室前后共有三扇门,显得游戏空间少,孩子们对这个环境的好感度不强。加上中班孩子与小班相比,各种情绪情感体验逐渐丰富和深刻,情感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表达也是直截了当。他们的情绪具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事物、具体情境的支配。因此,孩子们嫌弃,上幼儿园的热情明显有所减退。
怎样将不喜欢变成喜欢呢?问题很棘手,也很迫切。我们的思考:让幼儿的自主感、场所感与环境建立联系。走廊里吵,但空间大,明亮、通透,如果好好利用,完全能弥补教室空间不足的状况。只要激发幼儿的小主人翁意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幼儿一起改造环境,就能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引发积极思考与探究,建构知识和经验,收获成长和发展的内生力量,走廊环境的重塑也定能充满孩子们的生活、学习和游戏的痕迹,充满孩子们的欢声和笑语,充满孩子们的无限创想和爱意满满……
二、追随幼儿,抓住灵动的生活瞬间——儿童的探究是环境重塑的内容
追随儿童的脚步,你会发现别样的灵感。
(一)给生活加点糖——走廊栏杆处之饲养角的创设
暑假刚过,天气还很炎热,走廊里却凉风习习,煞是舒爽。每当点心或者午餐过后,孩子们就喜欢到走廊里和好朋友一起玩耍,他们有时趴在栏杆上看风景,有时坐在地板上聊天,有的时候会观察和照顾曾经的大班哥哥姐姐留下来的花草。有一天,星宇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小班时养的乌龟呢?”小朋友们听见了都纷纷围过来,宋易也问道:“我的乌龟呢?”一场疫情延缓了开学的时间,使留在班里的乌龟都饿死、渴死了,我如实奉告给孩子们,他们显得很失落,星宇说:“我爷爷是养乌龟的,我明天再带一只来。”于是,孩子们隔三差五地带来了螺丝、黄鳝、泥鳅、乌龟、田螺、龙虾、螃蟹等来饲养,在走廊的栏杆处排了一大串,饲养角规模日渐壮大。孩子们延续着小班时的习惯,每天早上来了给它们换水、喂食,照顾得非常细致。
谁知有一天早上,走廊里一片狼藉,鱼缸打翻了一地,小鱼剩下了骨头,乌龟、龙虾、螃蟹不知是纷纷“越狱”了,还是变成了花猫的夜宵?田螺、螺丝在地板上干耗着。几个早来的小朋友很是惊讶,愤怒地追究“谁干的?”,也猜测着会不会是花猫?气愤于花猫的捣蛋。怎么办呢?晨间谈话时大家纷纷出主意,有的说:“我们放学的时候把鱼缸都搬进来,老师关上门,花猫就吃不到了。”有的说:“小乌龟喜欢吃乌龟粮的,放点在地上,把它引出来。”还有的说:“叫门卫叔叔帮忙赶走花猫。”孩子们的想法多种多样,他们这样设想的,也这样做了。每天放学时,他们真的会自觉地把鱼缸一个个拎进教室,第二天早上给它们换好水,再拎出来,用他们的话说:“让小鱼、乌龟看风景,老是待在教室里没劲的。”星宇也真的倒了乌龟粮来引诱它出来,第一天没动静、第二天也没动静,双休日回来乌龟粮还是纹丝未动过,星宇疑惑道:“老师,难道它不饿吗?”凯羿说:“肯定被花猫吃了。”星宇反驳:“不会的,它有硬硬的壳,花猫咬不动的。”果然,有一天,星宇观察到乌龟被咬掉了一个小月牙,他激动极了,继续等待,果真被他如愿以偿地寻找到了自己的大乌龟。可是,没过几天,星宇的乌龟又不见了,怎么回事呢?孩子们第一怪罪的还是花猫,可是门窗都关好的,花猫怎么可能进来呢,孩子们想到了小偷,还想到了要去查看监控,最终还是细心的歆悦观察到了星宇的鱼缸门没关紧,大乌龟是顶开门逃跑了。
走廊里饲养角的创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创设的过程也是我们开展“花猫捣乱”“乌龟越狱”的班级小主题的过程,幼儿在此过程中协商制定了养护公约,自主排表进行小组轮流照顾,还评选出了“爱心养护员”,幼儿的坚持、责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积极的锻炼,他们也开始慢慢地喜欢上了这样趣味横生的环境。
(二)给主题增点色——廊柱间之我和秋天有个约会
在“树叶的故事”主题开展前期,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分别去寻找秋天,拍下了许多美妙的瞬间发在了班级微信群里,周一,我和搭班一起讨论着群里孩子们寻秋的张张笑脸,怎样把和秋天的约会进行记录和延续呢?走廊里的柱子给了我们启示。柱与柱之间系上几条细绳,像晾晒照片一样把孩子们的寻秋过程展现出来孩子们肯定会很喜欢。于是,我们立马付诸行动,裁剪底板、打印照片,美工区的孩子们马不停蹄地装饰相框,师幼齐心协力用了一早上的功夫就完成了所有照片的塑封、剪贴和装饰,并让益智区的孩子以“寻花、会稻、问果、找叶、看菜”为主题分类,吃完饭,睿泽自告奋勇地为我传递彩色小夹子,我们俩一起把一张张照片悬挂了起来,孩子们看见了,欢呼雀跃,发出了“好漂亮啊!”的赞叹,迫切地到走廊里找寻自己的美照,着急地向好朋友述说着自己和谁、到了哪里去、发现了什么、感觉如何等,也饶有兴趣地观赏着小伙伴们的照片,聆听着好朋友的讲述。
一人寻秋变成了多人赏秋,树叶的故事在延续,秋天的约会也不停,他们在走廊里写生菊花、观察稻穗、用画、印、剪、贴等方式制作秋天的树林,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打扮走廊,走廊里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三)给游戏添点料——走廊小角落之火车发现之旅
在走廊的角落里,放着几个不起眼的大纸箱,本来是随手一丢,没想到却引起了孩子们的万分喜爱,他们喜欢在自由活动时间里一人或两人并排坐在纸箱里,玩开火车的游戏。乐乐说:“老师,我最喜欢玩托马斯小火车了。”淼淼说:“我还坐过真的火车呢,爸爸妈妈带我去姥姥家时乘过的。”栋栋接上:“我也坐过,火车跑起来很快的。”听着孩子们谈论的小火车次数越来越多,我们一起坐上火车开启了发现之旅。我们开展了“火车知多少”“火车小百科”“打扮小火车”“兜售小火车”等活动,不断促使孩子们的好奇心发酵,支持孩子的探索,借助角色游戏推进幼儿的深度学习。小火车游戏井然有序、走廊里面欢声笑语。
就这样,在一步步用心追随幼儿的过程中,孩子们给予了我们重塑班级走廊环境的灵感。重塑的过程既满足了幼儿的各种兴趣和探索需要,也整合了多种经验和多种信息,融通班级微课程与游戏,使得走廊环境富含参与性、动态性和多元性,简单的“喜欢”二字已不足以表达幼儿对走廊环境的情感。
我们的思考:成功的环境中藏着课程的影子,课程也必然离不开环境的支持。由此而知,幼儿园环境的创设与课程的构建实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们是一对天然的组合。环境是大家的,环境中充满了孩子的影子,也隐含了课程的实施。我们鼓励幼儿在饲养角、秋之约和小火车之旅的探秘过程和思考(照片、图画)、探究的结果(记录表、各种符号和图画的表征)等都自主地呈现在走廊里,幼儿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归属感、成功感、愉悦感,也自然而然地启发了幼儿的持续思考、互相学习、互相启迪,引发了幼儿一次次深度学习,促进了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提升。
王老师:我可不这么认为。语法应该是良好交流的基础,而不是交流的障碍。我们强调以交流为核心,并不是希望学生带着语病去交流啊!
三、定位反思,体味儿童本位的环境重塑——儿童的成长是环境重塑的内生力量
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我们基于幼儿情感与发展需要,积极探索环境重塑中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师幼携手打造温馨自然且具美感的环境,激发幼儿对校园生活的热爱。更重要的是支持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小主人,建立环境与课程、环境与幼儿活动的联结。
(一)聚焦“儿童本位班级环境创设与优化”
从幼儿方面来看,在班级走廊环境重塑的过程中,孩子们始终是小主人的身份。不管是饲养角的创设、秋之约环境的美化还是火车游戏的顺利开展,幼儿始终处于前线位置,动物寻找、日常照顾、照片布置、材料收集、游戏体验,都有孩子们的提议、表现和创造,幼儿成为了走廊环境重塑的设计者和维护者,而不是简单的使用者。因此,他们慢慢发现了它的好,因为用心了,所以就渐渐喜欢上了这个环境,感受到了在快乐小天地里的“真快乐”、助力了“真成长”,这是环境创设适宜性的最好体现。同时也证明了:充分挖掘走廊资源,弥补教室空间不足的教师角度的原始价值取向也是正确和适宜的。
(二)追随和取舍相结合,多维度架构了环境重塑与课程实施之间的框架
生活、学习、游戏都是本班主题网络架构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题脉络要跟随着幼儿的需求不断地延伸,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需求。而这一切都是以走廊重塑为媒介,以儿童探究为主线,点点滴滴串连而成的。
回顾我们“快乐小天地”的打造,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到后来的满屏都是线索,得益于我们真正走近了孩子的生活。从幼儿的言行中发现契机,基于幼儿的兴趣,寻求主题内容与幼儿兴趣之间的契合点,才使得我们越走越明朗。当然,期间也存在着许多的衡量和取舍,经过细细考量,觉得饲养角还是适合放在日常,秋之约是对园本主题“树叶的故事”的必要延续,火车游戏是孩子们最为感兴趣的点,借助角色游戏平台打造是最符合孩子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
(三)走廊环境重塑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与幼儿进行“智慧对话”的过程
小天地的打造涉及了幼儿的生活、学习和游戏多个方面,时间跨度长、内容涉及比较繁杂,其中季节的更替,也助推了部分活动的进程。
偶然的谈话变成了饲养角创设的导火索,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的热情。教师在与幼儿“对话”的过程中,给予幼儿认同感和存在感,以“支持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花猫事件解决中、乌龟再次越狱的探索中、小火车游戏的准备工作中。教师在饲养角创设、火车游戏开展中发挥着坚定的推动者、积极的旁观者、高质量的陪伴者和催化剂的作用,默默支持着幼儿的想法。幼儿在摩拳擦掌准备中、在跃跃欲试环境改造中、在脑洞大开调整中始终能与教师、与环境积极对话,不管是日常活动、集体教学、自主游戏还是借助家长之力计划、调查、记录过程中,都是非常自由、自主、愉悦、充满创造性的。在这些良好着力点的支撑下,幼儿在发现和经历问题、调整和解决问题中获得了自我经验的“成长”和能力的“生长”。
以儿童为本位的当下,环境再也不仅仅是装饰和美化,更主要的是被作为一种鲜活的课程和教育的载体,成为幼儿学习的有效途径和重要的教育手段。环境要更看得见儿童,看得见课程,珍视和展现幼儿稚嫩的表达、体现幼儿的成长痕迹、给予幼儿可实现成长的环境。环境要给幼儿游戏以无限可能,给生活即课程以更多的支点,连接和链接家园,给家长更多参与幼儿成长过程的体验感。
小环境,大世界。未来,我们将继续和儿童对话,从儿童的需求出发赋予环境教育意义,追寻儿童发展与环境共生的意义,让有限的环境成为幼儿无限成长的阶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用心观察、细心体味,师幼携手、精雕细琢,终会行以致远,遇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