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年

2022-02-14郭志刚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坠子对子门神

郭志刚

办年货

进入腊月,年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但真正的过年是从“腊八”开始的,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货办。”那时候物资非常匮乏,人们家里也都没钱,年货都是一点一点置办的,不到年三十总准备不齐。人们见面总是问“齐了吧”,准备年货成了每家每户最大的事,也是最重的负担。有的人家春上买一只小猪崽,养一年就等着过年杀了,这样就可以过一个“肥年”,左邻右舍都羡慕不已。

准备年货要赶“年集”。这个时候,农村的集市一下子热闹起来,年画、对子、蜡烛、鞭炮、鸡鱼肉蛋、油盐酱醋,各种各样的年货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尤其是孩子们,兴奋得从集这头转到集那头,姑娘要花,小子要炮,熊孩子们则特别喜欢“甩炮”,经常恶作剧地往人堆里扔。而大人们除了买一些吃穿用的外,最重要最在意的是要请一幅主席画贴在中堂,还要认真挑选一张好年画。“文革”时期年画大都是《沙家浜》《红灯记》等革命样板戏的剧照,像李玉和、郭建光、江水英等英雄人物,贴上后,满室生辉。

一般人家准备年货,首先要准备好“蒸馍”。人们把平时舍不得吃的小麦淘净晒干,用石磨磨成又白又细的好面,然后开始蒸馍。别小看蒸馍,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这是农村妇女展示手艺的绝好机会。手艺好的,不但馍蒸得有味,馍的形状也好看。这个时候,妇女们就显得非常有地位,脸上有光彩。最精彩的要数做“花儿馍”,妇女们各显其能,做成各种各样的花形,非常好看。尤其是最后蒸“枣山”更是把蒸馍的技艺推向高潮。

蒸好馍,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就是炸东西。人们炸油条、炸馓子、炸丸子、炸酥肉、炸粉皮、炸豆腐,还有炸藕片、炸梅豆角等,反正尽是好吃的。这个时候一贯清贫寡淡的农家一下子满院飘香。那时候没有好油,人们都是用菜籽油、棉籽油,要是谁家用上了香油(芝麻油),炸出来的东西就特别好吃。但孩子们最盼望的还是熬肉,平时人们一年到头难得吃上几回肉,这个时候就可以大快朵颐,过下嘴瘾。你看孩子们啃骨头的样子,那真就叫馋叫香,这是人们童年记忆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年三十

大年三十,人们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堂屋收拾得像模像样,然后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一派喜气洋洋。

贴春联,还有一种说法叫贴对子,很有意思。传统的对子,“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有文化的是“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不仅贴门联,在院子里要贴“满园春光”,一出门要贴“出门见喜”,粮仓上要贴“五谷丰登”,猪圈要贴“六畜兴旺”,车上要贴“出行平安”。而孩子们最喜欢的是“门神”,有的是秦琼、尉迟敬德,有的是关羽、张飞。拿着大刀、长矛、狼牙棒,甚是威武。听大人们讲,贴门神可以驱邪避鬼,保家平安。

在豫东农村,大年三十下午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就是要到老坟院里,请过世的老人回家过年。一般要由有地位的当家的男人到老人坟前去请。过完年,初一还要把老人送回去。

说到大年三十晚上,我想起了父亲的一段往事。我父亲年轻时曾在洛阳工作过,有一次他从洛阳回家过年,到了县城后就没有车了,就步行着往家赶,当时下着大雪,父亲赶到家的时候,有人家已经早起吃年饭了。父亲为了和家人团聚,竟在年三十冰天雪地里走了将近一夜。

大年初一

备年货和年三十都是过年的铺垫和序幕,真正的过年是大年初一。除夕夜刚過十二点,抢早的人家就开始放鞭炮,左邻右舍也不甘落后,大家争先恐后都要讨个彩头。那时候,人们很贫穷,但买鞭炮却都舍得花钱,刚开始是一千响、两千响的鞭炮,后来五千响、一万响,大家比谁家的鞭炮响、响得连、响得长。整个乡村,鞭炮齐鸣,震天响。平时爱睡懒觉的孩子一听到炮响,也不怕冷了,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忙不迭地慌着拾炮。硝烟弥漫中,到处都是孩子们拾炮的身影,拾到了炮坠子(一盘炮后面比较大的炮),孩子们高兴地大声吆喝,“我拾到坠子了,拾到坠子了。”可还有难受尴尬的时候,有时候拾到哑炮,当时没响,但拾到手中却响了,把小孩子炸得哇哇大哭,但没过一会儿,勇敢的孩子咧咧嘴、搓搓手,又投入到拾炮的行列中去。

过年最重要的仪式是吃年夜饭,人们把一年里所有的财富和手艺都体现在年夜饭里,总是多做些菜,有的做六个菜,六六大顺;有的做十个菜,十全十美;要有鱼,年年有余;要有鸡,吉祥如意;要吃饺子,团团圆圆;吃面条,长长远远。年夜饭,吃的是喜悦、品的是亲情,缕缕饭香中闻到的是家的味道。年夜饭对中国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

家人团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最大的安慰与满足,老人家看儿孙满堂,一家大小共叙天伦,过去抚养子女所付出的心血没有白费,而年轻一辈也可以借此机会向父母表达感激之情。

初一的早上,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大红的福字、绿色的春字贴满门庭,燃放过的“满堂红”鞭炮,碎红满地,灿若云锦,到处是一派春回大地、喜气洋洋的热闹景象。人们都穿上新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去拜年。孩子们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拜年,这个时候老人们就要准备好压岁钱,给孩子们发红包,这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人们见了面都相互问好,相互拜年,平常外出的人也都回到了家里,大家家长里短,今年挣了多少钱,谁家的儿子娶了媳妇,谁家的姑娘考上了大学,有说不完的话。有的聚在一起,喝起了小酒,有的逛庙会、听大戏,整个乡村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过了初一,从初起二大家就开始走亲戚了,一直到火树银花的正月十五,甚至“龙抬头”的二月二,年才慢慢远去,人们才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春节。

猜你喜欢

坠子对子门神
南宋霞帔坠子研究
小小的家
有趣的门神
在上山的路上(外二首)
梳理·调查·建议
混泥土是怎样工作的?
文化滋养文字 情境创生情趣
——《古对今》教学活动设计
对学学习在数学总复习中的作用
门神都是什么样
在春联里徜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