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描传年味 细节状过年

2022-02-14董新明

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六神花炮红烧鱼

董新明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过年的诗意表达。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万家团圆的时刻。在年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读美文,赏佳作,看过年的情景,品浓浓的年味。

【佳篇赏读】

过    年

丰子恺

廿三送灶之后,家中就忙着打年糕。这糯米年糕又大又韧,自己不会打,必须请一个男工来帮忙。两枕“当家年糕”,约有三尺长;此外许多较小的年糕,有二尺长的,有一尺长的;还有红糖年糕,白糖年糕。此外是元宝、百合、橘子等种种小摆设,这些都由母亲和姐姐们去做。我也洗了手去参加,但总做不好,结果是自己吃了。

廿七夜过年,是个盛典。白天忙着烧祭品:猪头、全鸡、大鱼、大肉,都是装大盘子的。吃过夜饭之后,把两张八仙桌接起来,上面供设“六神牌”,前面围着大红桌围,摆着巨大的锡制的香炉蜡台。桌上供着许多祭品,两旁围着年糕。我们这厅屋是三家公用的,我家居中,右边是五叔家,左边是嘉林哥家,三家同时祭起年菩萨来,屋子里灯火辉煌,香烟缭绕,气象好不繁华!三家比较起来,我家的供桌最为体面。何况我们还有小年菩萨,即在大桌旁边设两张茶几,也是接长的,也供一位小菩萨像,用小香炉蜡台,设小盆祭品,竟像是小人国里的过年。记得那时我所欣赏的,是“六神牌”和祭品盘上的红纸盖。这六神牌画得非常精美,一共六版,每版上画好几个菩薩,佛、观音、玉皇大帝、孔子、文昌帝君、魁星……都包括在内。祭品盘上的红纸盖,都是我的姑母剪的,“福禄寿喜”“一品当朝”“平升三级”等字,都剪出来,巧妙地嵌在里头。我那时只七八岁,就喜爱这些东西。

绝大多数人家廿七夜过年。我们约伴出门散步,买花炮。花炮种类繁多,其中万花筒最好看,然而价贵不易多得。买回去在天井里放,大可增加过年的喜气。我把一串鞭炮拆散来,一个一个地放。点着了火立刻拿一个罐头来罩住,“咚”的一声,连罐头也跳起来。我起初不敢拿在手里放。后来经乐生哥哥教导,竟胆敢拿在手里放了。两指轻轻捏住鞭炮的末端,一点上火,立刻把头旋向后面。

年底这一天,是准备通夜不眠的。吃年夜饭时,把所有的碗筷都拿出来,预祝来年人丁兴旺。吃饭时母亲分送压岁钱,我得的记得是四角,用红纸包好。我全部用以买花炮。吃过年夜饭,还有一出滑稽戏呢。这叫作“毛糙纸揩洼”。“洼”就是屁股。一个人拿一张糙纸,把另一人的嘴揩一揩。意思是说:你这嘴巴是屁股,你过去一年中所说的不祥的话,例如“要死”之类,都等于放屁。但是人都不愿被揩,尽量逃避。此时笑声、喊声充满了一堂。过年的欢乐空气更加浓重了。

黄昏,渐渐有人提了灯笼来收账了。直到天色将晓,还有人提着灯笼急急忙忙地跑来跑去。这只灯笼是千万少不得的。提灯笼,表示还是大年夜,可以讨债;如果不提灯笼,那就是新年元旦,欠债的可以打你几记耳光,要你保他三年顺境。因为大年初一讨债是禁忌的。但这时候我家早已结账,关店,正在点起了香烛接灶君菩萨。此时通行吃接灶圆子。管账先生一面吃圆子,一面向我母亲报告账务。说到盈余,笑容满面。母亲照例额外送他十只银角子,给他“新年里吃青果茶”。他告别回去,我们也收拾,睡觉。但是睡不到两个钟头,又得起来,拜年的乡下客人已经来了。

年初一上午忙着招待拜年客人。街上挤满了穿新衣服的农民,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吃烧卖,上酒馆,买花纸(即年画),看戏法,到处拥挤。

初二开始,镇上的亲友来往拜年。我父亲戴着红缨帽子,穿着外套,带着跟班出门。同时也有穿礼服的到我家拜年。如果不遇,留下一张红片子。父亲死后,母亲叫我也穿着礼服去拜年。我实在很不高兴。因为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穿大礼服上街,大家注目,有讥笑的,也有叹羡的,叫我非常难受。

正月初四,是新年最大的一个节日,因为这天晚上接财神。别的行事,排场大小不定,有简单的,有丰盛的,都按家之有无。独有接财神,家家郑重其事,而且越是贫寒之家,排场越是体面。大约他们想:敬神丰盛,可以邀得神的恩宠,今后让他们发财。

初五以后,过年的事基本结束。但是拜年,吃年酒,酬谢往还,也很热闹。厨房里年菜很多,客人来,搬出就是。但是到了正月半,也差不多吃完了。所以有一句话:“拜年拜到正月半,烂溏鸡屎炒青菜。”我的父亲不爱吃肉,喜欢吃素,我们都看他样。所以我们家里,大年夜就烧好一大缸萝卜丝油豆腐,油很重,滋味很好。每餐盛出一碗来,放在锅子里一热,便是最好的饭菜。我至今还是忘不了这种好滋味。但叫家里人照烧起来,总不及童年时的好吃,怪哉!

(原文有删减)

【写作借鉴】

一、白描记录,营造直观感。选文叙写了腊月二十三送灶之后到正月初五的过年情景,语言不事雕琢,只是用客观纪实的手法,写了“打年糕”“烧祭品”“玩花炮”“提灯笼讨账”“招待拜年客人”等活动与习俗,有的是作者的所见所闻,有的是作者的亲身体验,白描道出,带领读者了解过年的习俗,品味过年的味道。

二、细节描写,平添生动性。散文作品中的细节描写,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精当的细节描写,对于所描写的对象来说,不仅可以赋其形,还可以传其神。例如,对玩花炮的描写细致生动,再现了当时趣味十足的场景。又如,写“毛糙纸揩洼”的滑稽戏,虽是简单的几笔,却写得妙趣横生,既是民俗风情的点染,也是“我”孩提时代过年的珍贵记忆。

【小试身手】

舌尖上的年味

海南省儋州市第二中学  万仲桂

临近春节,儋州的年味也越发浓郁。在马井,粽子是必不可少的年味。从腊月底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包粽子,掀起一股包粽子的热潮。

我家包粽子的事由奶奶来操办。从除夕的前几天开始,奶奶就到市场上精心挑选包粽子的食材。一切准备就绪,奶奶包粽子的“工程”就正式开始了。她先用热水泡上糯米,然后把粽叶放入热水中煮好,再准备几十个咸鸭蛋黄,接着麻利地把五花肉搅烂,最后把糯米、蛋黄、五花肉末都装进粽叶里,用绳绑牢,放入蒸锅中,大功告成。接下来我们就耐心等待。时间一点点过去,粽香渐渐飘逸出来,令人垂涎欲滴。等到除夕那天,亲朋好友互赠粽子,每家粽子的口味不同,可谓花样繁多。咬一口粽子,舌尖上满满都是年的味道。

在我的家乡儋州,新年之际,家家户户都会做米烂,这米烂可是孩子们的最爱。正月初一那天,妈妈总会早早赶去集市买米烂,回来后把米烂煮熟,配上酸豆角、花生米、鱿鱼丝、酸菜、葱花、酱油等。给小孩子吃的,就加一些火腿肉丸,每次我都要加很多肉丸,弄好之后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米烂就“出场”了。每次我们几个孩子都能美美地吃几碗。要知道,平常日子在家里很少能吃到米烂的。我们一口一口地品尝米烂,漫在舌尖上的味道,回味无穷。

年夜饭是过年的重头戏。一大家子人围桌而坐,一盘盘美味佳肴陆续上桌。我最爱吃的是红烧鱼,刚好弟弟妹妹们也爱吃,所以每次红烧鱼一上桌,我们就立即开动筷子大抢起来,不一会儿,红烧鱼就被我们“脱光衣服”只剩下骨头了。大人们笑我们是“小馋货”,于是只好又端上一盘红烧鱼来。餐桌前,一家人团团圆圆,将美味融入除夕的欢乐中。

那舌尖上的味道,是快乐,是幸福。

[ 点 评 ]

表现“年味”,小作者不写亲友聚会,不写超市购物,而是选取家乡的美食,从舌尖品尝年味。文章描写的三个关于“吃”的生活镜头,既有细节勾勒,也有精彩的议论点染,营造了浓浓的过年氛围,表现了“年味”中的幸福之味。

猜你喜欢

六神花炮红烧鱼
侠之大者.微微一笑
耍脾气
“鱼味”无穷
“鱼”味无穷
外婆的红烧鱼
靠喷火把敌人变成红烧鱼的鱼
做礼花炮
桂林恭城举行抢花炮活动
上神请节制
花炮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