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电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2022-02-13李永霞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电教设备过程

李永霞

(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教育科技局 山西晋中 045400)

引言

中小学电化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利用投影幻灯、录像机、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来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的一种方式。我国最早使用电化教育这个词是在1935年,之后被逐渐引用开来,它是将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媒体相结合来优化教育的方式。中国的电化教育包括了理论和技术基础等技术,具体为哲学观和技术观,是一种新教育。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将电化教育带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并利用其优势促进了学生更好地获取教育资源,从而获得全面发展。但是,在具体的电化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以下针对中小学电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展开具体讨论。

一、中小学电化教育存在问题

中小学电化教育看似不复杂,但其涉及范围较广,是一个较为庞大的体系。它既包括学校对电化教育的宣传与接纳,也包括相关设备的购买、使用、维护等,还包括教师对教学与电化教育进行相互融合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以,文章接下来从学校电化设备管理人员、教师以及学生的角度,来探讨中小学电化教育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

1.电化教育观念滞后

首先,虽然电化教育已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某些地区、某些学校,电化教育的普及度不高,部分学校主观思想相对滞后,对电化教育重视度不高,投入度不够,使得电化教育发展失衡,导致这样的一部分原因是有些地区、有些学校领导对电化教育的接触较少,本身就不理解电化教育带来的便利,没有认清电化教育的定位,不少人将电化教育部门看作是教育过程中的辅助部门,认为电化教育可有可无。其次,是学校的教育经费较少,并且在建设电化教育时投入大,不能马上见到成效,所以劝退了不少部门。出现这类问题,归根结底是对于电化教育的宣传不够,有关部门领导没有对电化教育有一个清晰的、正确的认识。由于认识不够,自然行动就跟不上,没有办法为学校提供相应的电化教育设备。

2.教师不善于操作

在中小学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方法多为以自身为主导进行知识讲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思考。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很多学科教师不善于借助其他教学工具,如多媒体等。教师对电化教育不够了解,不会熟练操作设备,所以很难将教学内容与电化教学相结合,导致教师就围绕着书本知识以及教学目标,进行填鸭式教学。教师进行空洞式说教无法将一些抽象难懂的文字知识具体生动地表现出来,且不愿意创新教学方式,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主动接触电化教育。即使一些教师了解电化教育,想要将其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但是迫于不会熟练操作,反而影响教学效果。于是,不少教师就产生了放弃心理,这也与学校对教师的宣传不到位、缺乏对教师的培训有一定联系。

3.电教工作安排不当

在电教工作安排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校领导对电教工作缺乏合理统筹安排,使得电教中心处在一个无序的状态。因为经费分配与人员管理的问题,使得电化教育建设要不就存在电教设备不足,要不就是无法对电教中心进行系统管理[2]。二是软硬件设备安排失衡。在教育与现代化技术不断结合的今天,社会也加强了对电化教育模式的宣传。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开始重视电化教育的建设,近几年来各学校电教设备的数量逐年增加,而电教设备需要专人管理进行设备的添置、维护等,使得学校在电教设备、管理人员的安排上一时没有办法形成有效方案。

4.对电教工作者管理不当

学校缺乏对电化教育人员的合理安排,使得对电化教育设备管理不到位,相关设备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不少学校没有给电化中心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不管是否有经验、是否懂得专业知识都安排到信息中心。许多人认为对电教中心的管理就是简单管管设备、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等。即使学校配备有专业的电教人员,也因为这些琐事而削弱了教师的教学功能,将时间忙于一些日常的清洁、管理工作。同时,电教中心的管理人员不够,一些作用广泛的专门设备长期闲置,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造成了浪费。其次,学校的管理人员对管理准则不健全,标准不明确,管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主动性。部分专职管理人员没有进取心,不主动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提升自己,导致职业发展不到位。

5.电教工作与学科教学脱轨

另一个问题是各科教师的教学工作与电教工作相互脱离。不少学校重视学生的文化教育,对于信息技术这些课程重视度不高,导致对教师培训不到位,无法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无法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需要在课堂上浪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设备的调试,或是一有问题就需要电教专业工作人员的帮助。但是,学校中的专业定位工作人员较少,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解决。这样便保证不了课堂效率与课堂秩序。多次下来,教师开始放弃在课堂上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得电化教育脱离日常的教学工作。

6.电教资源浪费

不少学校为了追赶教育发展的潮流,或者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检查,不顾学校现有条件与状况,购买了大量的新设备,并且大力宣传学校的新电化教育模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没有真正将其派上用场,在新设备发挥了其“作用”之后便被忽视,再无人问津。这违背了电化教育的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并且,学校花大量资金购入设备,也不利于学校其他方面的均衡发展。

二、对策分析

针对以上在现实电化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电化教育观念滞后、电化管理工作不到位、人员配备不合理以及缺乏对教师的培训,使得教电教工作与学科教学脱轨,造成电教资源浪费等问题,以下从多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具体如下[3]。

1.更新传统观念

电化教育在中小学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有关部门以及学校领导要更新传统的观念,重视发展电化教育,正视电化教育的重要地位。要进行实践,就需要先提高思想认识,学校要认识到电化教育在教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明确其中的利害关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学校的自身发展情况,加大对电化教育设备的投入,以及加强管理工作。而条件稍弱的地区,需要积极地创造条件。有了具体的建设目标就要投入到实际的行动中。要避免搞形式、走过场,从促进教育发展以及学生发展的角度,认识到合理利用电化教育给日常教学带来的便利以及长远发展的意义。只有在学校的带领下,教师才能认识到电化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学校要起好带头作用。

2.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引导

作为教师,要加强对电化教育的重视程度,积极参加学校的培训学习工作,提升自己的电化教育水平和设备使用的能力。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在推进电化教育发展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认识到在教育日益发展的今天,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而应认识到电化教育给现代教育带来的便利和帮助。这既是对教师,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解放。使用电化教育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设计更加有趣、教学效率更加高效。所以,作为教师应主动学习如何使用电化教学方式,使得在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上能合理运用电化教学,开创出自己独立的教学模式,从而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科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只有教师不断学习电化教育的相关知识并将其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才能有效推进电化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4]。

3.建立科学管理机制

学校的电化教育不单单是几个设备、几个管理人员这么简单,它涉及一个庞大的复杂的体系,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过程涉及了相关电教计划的制定,设备的购买、管理、使用,以及后期维护。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将这几个要素进行优化组合,形成一个有序的、合理的结构,才能使电化教育发挥出有效作用。这就要求学校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需要学校领导积极参与,进行讨论,制定出学校电教发展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以及详细的方案和措施,包括完善的电教管理制度以及使用规则、电教考核评价体系等。有了这些完善的制度和规则才能指导具体的行为,让相关工作人员明白应该怎样进行操作。并且,在学校电化教育建设过程中,要及时发现问题,针对问题要积极进行反馈,并且制定方案解决问题,从而完善管理制度。

4.软件与硬件设施并重

电化教育中设计的软件和硬件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两者相得益彰,支撑起电化教育的庞大体系。所以电化教育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都应该同步进行,使得硬件和软件在品类、规格、层次上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促进电化教育的科学化和合理化。同时,在保证电化教育软件设施配备情况下,也要从多渠道来丰富电教资料。例如,可以通过网络或者与其他学校进行交流的方式实现软件共享。同时,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和相关部门一起研发适合于学校的教学软件。互联网为学校开展电化教育提供了许多有用的资源,学校教师要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下载和使用,要注意不能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无关或者没有用的教学材料。学校在资源配置上要注意实用性和长期性,并在不断积累与丰富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库。

5.抓好教师的电教技能培训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从而提升自身专业素质。而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还包括专业技能的培养[5]。为了发展学校的电化教育,要加强对教师相关电化教育技能的培养,而这个培养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和态度。对此,学校要定期举办电教技术交流座谈会,邀请校外电教领域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学术活动,加深对电化教育的认识;其次,要做好教师的电教技能培训,学校要开展一些周期较短、内容针对性强,并且有效的培训活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和目标,使得整个培训过程有序进行。在培训过程中,要鼓励教师结合自身特点以及教学风格来对电化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针对不同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这样才能促进教师教出层次,教出水平。

6.积极开展电教实验

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为了适应发展,老师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转变教书匠的角色,向科研型教师方向发展。在传统模式下,老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并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在新时代背景下,要求教师转变传统思想,改变繁重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电教实验研究。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重视对学生特点、学习风格以及学习发展规律等的认识,并结合这些特点,构建新的学科教学模式。教师进行电教实验不是一项多么宏伟的工程,而是真实发生在教师与学生的教育学过程当中的,教师在不脱离学科教学过程中边教学、边研究,用现代电教技术来丰富知识传授的形式,用知识来填充电教模式的内涵,以此来促进教学的发展。

7.举办丰富的电教活动

在教师进行集中理论学习以及自主实践之后,学校可以来举办丰富的电教活动以检验电化教学的开展成果。例如,可以在学期总结时组织电教说课评课以及论文评比等活动,以此来为广大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学校通过举办这些活动,可以对当前电化教育开展情况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且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以及实际需求;同时,通过活动可以给予教师反馈,让其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问题进行完善。另外,学校在开展活动的时候,应该制定相关的评价机制,对教师活动开展过程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如进行评优等,以此来强化教师的活动积极性。

结语

综上,中小学实际的电化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学校教育观念落后,在电化教育建设中工作安排不当,人员缺乏管理;同时,不注重对教师的培养,使得电教工作与学科教学脱轨。而许多的电教设备得不到应用,造成电教资源的浪费。针对以上问题,提出首先要更新传统的观念,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引导,建立科学的电教管理机制,注重硬件的同时,也要不断丰富软件资源,并定期开展对教师的电教技能培训,举办各种电教活动。以上方法可以有效促进中小学开展电化教育,提升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发展。

猜你喜欢

电教设备过程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调试新设备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电教多媒体设备的节能电源设计与实现
《中小学电教》杂志社严正声明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不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