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高校荣誉学院的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探索和实践*
2022-02-13魏晓冬杨文琪
袁 云 魏晓冬 杨文琪
(1.西北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 陕西西安 710072;2.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 陕西西安 710129)
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进入 21 世纪后,人类进入了空前全球化的时代。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间的联系和依存虽然日益加深,但是也面临着共同的挑战,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
一、高校加快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进程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
面对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新内涵的历史使命,青年一代是否进入国际舞台从之前的可选项变为必选项。培养青年一代成长为具备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并能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人才,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017年,清华大学发布《清华大学全球战略》,首次提出将“全球胜任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2017年12月12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与哈佛大学从知识、价值观、态度、技能四个维度将全球胜任力定义为“对地区、全球和跨文化一体的分析能力,对他人的看法和世界观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开放、得体和有效的互动的能力,以及为集体福祉和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并正式发布PISA2018“全球胜任力”(Global Competence)评估框架,旨在从国际教育视角出发,培养用全球的知识、技能态度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印发,指出要加快推进我国教育现代化和培养更具全球竞争力的人才,要求高校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有效开展全球胜任力教育,不仅是高校以及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而且也是亟待破解的时代大命题;培养具备全球胜任力的高层次人才,即是一流大学安身立命的使命担当,也是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更是一流大学影响力建设的关键路径[2]。
二、西部高校荣誉学院开展全球胜任力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西部地区近年来在经济建设上也取得相当成效,集中体现与地区生产总值(GDP)不断上升,高等学校获得财政性经费投入在2011-2018年间亦增幅显著,与GDP增幅保持相近水平或高于GDP增幅[3]。但是,相比国内发达地区的其他高校,因受多种因素影响,西部高校国际化建设程度不高,在开展全球胜任力教育的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需要解决以下一些基础性问题。
一是全球胜任力教育教学资源仍相对匮乏,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资源的层次、数量和形式都较为有限;二是学生主动承担全球使命的内动力不够,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全球视野不开阔,对未来发展规划“求稳保安”的心态较为普遍,对提升全球胜任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充分;三是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普遍偏弱,主要体现在外语能力、多元文化背景中的沟通协作能力以及对全球议题和世界文化的理解不足等;四是受成长环境的影响和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等,学生主动参与全球胜任力提升项目和活动的意愿不强。
荣誉教育是在欧美国家兴起的,专门为优秀拔尖的具有高水平、高能力的高校的本科生设计的个性化教育模式,也是大众化教育时代培养拔尖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形式[4]。在多年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我国荣誉教育逐步形成以通识性、个性化、精品化和高要求为特征的荣誉课程体系;以荣誉激励、国际交流、学术研究和导师引领为特征的学业促进机制;以荣誉住宿和经济资助为特征的生活保障系统。这些都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全面、充分和自由发展提供了完备条件[5]。
国内外高校通过荣誉学院实施荣誉教育。荣誉学院既聚集着学校最好、最重要的资源,也汇聚着最优秀、最具潜力的一批年轻学子,在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上具有“天然优势”。荣誉学院的学生(以下简称“荣誉学生”)入门门槛相对较高,往往采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贯通培养”“弹性学制”“滚动选拔”“动态分流” 等机制,吸引和“持有”优秀生源;常常通过“小班化”“导师制”“国际化”“交叉融合”等措施,确保“荣誉学生”享有更优的教学资源、学术资源和国际化资源等;此外,荣誉学院常设有“荣誉学生”可单独申请的奖学金等。
荣誉学院被赋予了优于其他学院的资源,理应承载更多的使命和担当。西部高校依托荣誉学院开展全球胜任力教育,不但可以凭借荣誉学院相对优越的“先天条件”(生源、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率先探索出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而且可以通过不断积累和丰富实践经验,辐射带动更多院校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作为西部高校荣誉学院的“先行者”,和其他高校的荣誉学院虽然在发展路径和育人模式上不尽相同,但都汇聚优质资源,以培养拔尖人才为“己任”,亦为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以“以学生为主”的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是西部高校全球胜任力教育的重要实践模式
全球胜任力的培养有赖于对学生全球视野的拓展、全球意识的建立和多维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实施策略,一是要促进全球胜任力培养融入专业教育,二是要提升高校教师的全球素养,三是要采取多元化国际交流合作路径,四是要强化基于价值观塑造的教育策略[6]。除了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师资培养等方面下功夫之外,对于西部高校而言,让学生走出课堂,提升在多元文化环境中有效学习、工作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更具必要性、迫切性和现实性。西北工业大学教育实验学院(以下简称“教实学院”)立足西部,近年来积极寻求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通过积极拓展“第二课堂”,不断强化学院的全球胜任力意识和氛围,丰富全球胜任力教育教学资源,汇聚校内外资源共建“VISION全球胜任力中心”,打造师生协同的全球胜任力工作团队,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全球胜任力,逐步形成了“以学生为主”的全球胜任力教育实践模式。
1.构建“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贯通”的教育平台,赋能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
做好全球胜任力教育的“第一课堂”,应大力拓展和新建全球胜任力教育的高水平课程,邀请海内外名师为“荣誉学生”开设优质国际课程。教实学院组织国外十余名来自不同国家和学术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共同“组团”讲授科技前沿概述国际课程,不仅帮助学生对跨学科、多领域的科技前沿发展动态有所了解,而且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术志趣;与海外名校合作的可持续工程设计基础国际课程不仅着眼工程设计先进理念和方法的传授,而且将工程设计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机融合在一起,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领导力国际课程则邀请海外名企高管们“现身说法”,通过分享鲜活的企业管理和领导者实例,着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领导力,早早为应对未来竞争做好“热身”准备。
全球胜任力教育不能仅依靠“第一课堂”的少许课程补充,也不应仅采用“以教为主”的教育形态,而应“以学生为主”,大力拓展和创新“第二课堂”内容和形式,以各类项目和学生活动为载体和抓手,并与“第一课堂”相互支撑,共同赋能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教实学院以培养全球胜任力人才的目标为导向,与世界一流大学合作,鼓励和支持学生“走出国门”,有针对性地开设一系列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疫情中,坚持拓展和实施线上项目,持续助力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在知名学者的引领下,学生们不仅有机会深入了解和学习世界文化、历史和各国语言,而且能和各国师生在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心理健康、环保科技等领域里共同合作,探索未知。对于西部高校而言,外语沟通交流能力仍旧是制约学生提升全球胜任力的“瓶颈”问题,教实学院数年如一日地坚持组织学生参加Dreamland每日英语晨读一小时、Dreamland每周英语角活动以及Dreamland文化艺术节等活动,通过将“第二课堂”活动常态化的工作机制,着力打破西部工科高校中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外语沟通交流能力较弱的“困境”;教实学院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根据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的需求和学生的“短板”,量身设计并打造“全球胜任力提升”系列讲座和沙龙等活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增强了学生的全球胜任力意识和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世界知识和议题的了解,提升了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国际交流合作能力,强化了学生对于道德和责任的坚守。
2.完善“院方——合作方强耦合”的发展共同体,加速全球胜任力教育进程
开展全球胜任力教育离不开相关办学资源的拓展和保障。教实学院通过不断拓展和深化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荷兰特文特大学、阿联酋哈利法科学技术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的合作,共同策划开展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为学生创造更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走出国门,提升全球胜任力的机会。教实学院主动 与国内知名教育机构对接并合作创建“VISION全球胜任力中心”,共同策划和设计中心的发展目标,制定工作计划,为学生提供外语学习辅导、雅思培训、世界文化沙龙、英文演讲辩论、出国留学咨询等免费服务,帮助学生过好“语言关”和“规划关”,着力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
3.打造“教师——学生共驱动”的工作机制,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师生应同向发力,形成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的“责任共同体”。教实学院通过调动和挖掘国际化班委的潜能,首先组建以学院相关领导和老师为引领,以国际化班委为核心的全球胜任力提升工作团队,策划、组织和实施各类全球胜任力活动。教实学院培养和甄选具有外语语言优势的学生,组建英文新闻报道小组,参与各项全球胜任力活动,并在学校、学院网站和公众号上同步发表中英文新闻进行宣传和报道。教实学院组织“与学长有约”分享交流会,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分享各自提升全球胜任力的心得和经验;通过多措并举,逐步形成了“我组织、我参与、我报道”的“以学生为主”的全球胜任力提升工作机制,让学生真正成长为全球胜任力教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宣传者。
4.形成“政策——资金互支撑”的保障机制,真正让学生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
西部高校很多学生来自欠发达地区或者不发达地区。囿于家庭经济条件,西部高校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偏少,国际交流经历欠缺,国际化意识和能力不强,国际视野亟待拓展。教实学院一方面主动向学生宣贯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留学项目和资助政策,积极推介学校层面的“一流合作伙伴计划”和提供资助的中外联合培养项目、长、短期国际交流合作项目等,帮助学生申请和对接各种资源,实现交流学习和深造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实学院设立“筑梦计划”等,在政策上和资金上,向有志于提升全球胜任力的优秀学生倾斜,支持学生参加外语培训、国际交流项目等,助力学生实现“走向世界”的梦想。
西部高校开展全球胜任力培养既具挑战性,也具迫切性。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西部高校荣誉学院的特色和优势,探索既符合实际情况,又务实有效的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首先,应强化“第二课堂”,使其和“第一课堂”相互支撑,快速有效地形成全球胜任力教育平台;其次,要积极传达培养全球胜任力的重要性,激发荣誉学院“荣誉学生”敢为人先,跳出“舒适域”的斗志,鼓励其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承担更重要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关键是要“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和发挥“荣誉学生”的领导力和主体作用,使其真正成为全球胜任力教育的重要实践者、组织者、参与者、宣传者和受益者;最后,疫情下要积极开拓合作渠道,拓展和提供丰富优质的全球胜任力教育资源,不断完善和强化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的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