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2022-02-13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人教版双减初中语文

巴 塔

(新疆乌苏市哈图布呼镇中心学校 新疆乌苏 833007)

一、读写结合进行教学

1.指导学生仿写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传统阅读教学存在一些不足,容易影响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对相关文章进行创新,借助读写结合的手段可以帮助学生在阅读中由浅至深地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与核心逻辑。在仿写中,学生通过阅读深入了解文章句子结构以及修辞手法,同时也能掌握相关语文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用仿写的方式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能力。语文教材中都是选择一些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中包含较多感情。如:友情、亲情、师生之情、思乡之情等。不同文学作品具有不同教育价值。初中阶段,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引导学生在写作时能够与课文作品产生联系,以提升写作文章的文学性、现实性。

例如:人教版《背影》教学。本课程是朱自清的一篇散文作品,文章中充分展现出亲情最好的一面。为了有效创新阅读教学,教师可以为文章内容为切入点,将“背影”作为线索,让学生通读文章,并找出文章中有关“背影”的段落,从而帮助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解读。等学生了解大致的文章主题后,再让学生根据相关主题参照文章进行模仿,以锻炼学生写作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1]。

2.指导学生改写

改写是比较常见的读写结合方式,能够驱动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通过反复阅读来寻找文章中的关键主题,并且通过将信息加工处理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逻辑水平。在读写结合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人教版《春》的教学。本篇文章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品,作者在文中营造一个优美的理想世界。在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美句子进行集中展现。如,教师可以制作视频课件,以生动形象地展示“野花遍地都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等句子,以便于学生深刻领会到文章的艺术性。之后,教学可以让学生结合这些优美句子,对文章进行改写,在保障句子优美的同时,还要保障文章的逻辑性,以此强化学生对相关句子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内容[1]。

3.指导学生续写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续写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续写是基于对文章有深层次把握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后续内容进行补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对阅读教学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想要对文章进行续写,就必须对相关文章进行反复阅读,在对文章有一定把握后才能进行续写。为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续写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提升初中语文的阅读水平。

例如:人教版《愚公移山》教学。本课程是一篇故事型的文章,主要是对愚公精神的赞颂。在进行本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续写的方式,让学生先对文章进行深读,之后再对文章进行续写。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想象,从而提升教学水平。

二、群文结合进行教学

1.问题的设计

在群文阅读中,有技巧地设计问题可以让学生对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有很好的帮助。其中“比较”是群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中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能够提升学生理解思考的能力。另外,教师通过有针对地设计转移性问题可以巩固学生学到的文章知识点,还能帮助学生在阅读理解时形成的转移思考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整体水平。其次,在群文阅读时,多篇文章的思想观点以及语言表达会出现不同点和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针对文章中的差异点设计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阅读思维,还能对培养学生拥有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提供帮助。

2.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

传统的初中语文的教学中,部分教师因为观念陈旧导致对阅读教学并不重视,更重视学生对文章的背诵默写以及理论知识,这并不利于学生阅读理解方面的提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认识到文章阅读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从文章的写作手法入手,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掌握文章中的要点和难点,在提高文章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写作方面的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分析写作手法,比较各个文章中写作手法存在的差异和相同点,提高学生对文章中写作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进而对学生在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上有着极大的帮助。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文章的情感表达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内涵,有助于学生领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特别是在一些包含着民族情感的文章中,教师恰当地引导学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有助于提升学生文章阅读理解的水平,能培养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爱国主义思想,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积极作用。

3.运用建议

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正确地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首先,在学生的年龄方面做一个准确定位,选择符合他们年纪的文章内容,尽可能减少阅读方面的理解障碍,同时也要注意文章长度的合理性,从而更好地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文章的内涵。其次,在选取文章的内容方面,教师应该根据讲授的课本文章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选择与其相似的文章作品有助于学生接触到不同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学会用不同写作手法描述事物的能力。再次,在群文阅读的教学中,教师合理地利用阅读策略可以提高群文阅读的效果。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阅读一般会使用略读、浏览和朗读的方式阅读文章内容,这种方式对学生理解文章的效率并不高,而采用快速阅读的教学策略则会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内容,掌握知识要点。另外,在阅读中运用概念圈的阅读方式,不断强化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对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水平有着极大的帮助。最后,在初中语文阅读中,教师可以采用置疑讨论的方式,勉励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以及和同学交流彼此的观点,这对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对文章内容的深刻理解是非常有帮助的,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文章阅读理解的能力上有着极大提升[2]。

三、情境创设进行教学

1.生活情境

语文是一门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很多教材文章的创作都是来源于生活,可以说,多数文学作品都是作家基于自己亲身经历与生活经验进行创作。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阶段,求知欲较为旺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为学生创设高效课堂,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重视结合生活元素,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在进行本课程教学时,教师应将文章中的生活元素作为此次教学的重点。文章中描写了有趣的昆虫、百草园的美丽景致、读书习字的生活场景等,这些内容与初中生的童年生活息息相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入生活元素,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的童年生活,不仅可以引发学生与文章的情感共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体会到鲁迅童年时光的欢乐,以及到三味书屋后的枯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学习压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实现核心素养的教育目的。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深挖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的创作本意,以促使学生精神境界升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学生的特点,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为学生创设科学、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增强学生对相关文章的感悟,从而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例2: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在本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课程内容编写相应的剧本,并让学生基于相关剧本进行角色演绎,以增强学生对相关课程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仅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同时也能提升教学趣味性,增强学生参与主动性,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有效落实“双减”政策中肩负的教育目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积极为学生搭建生活情境,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个人素质。

例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本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将文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以此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而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在学习本课程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基于课程内容以“我的母亲”为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母亲的行为特点,并结合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感受力,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3]。

教师应该强化对教学内容的把握,根据教学课程的需要进行相关教学方案的制订,通过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方式引入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将所学过的内容运用到课堂的教学中,从而将学生的思维有效地调动出来,引导学生自动探究课程问题的答案,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4: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教师应该在课程之前指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进行有关于课程内容的信息搜集,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更多的信息内容,通过提出一些日常生活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搜集的信息进行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范围,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也能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从而提升教学的效率。

情境教学是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借助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将文章中的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助于提升学生文章感受能力。

例5: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背影》。在本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文章中重要的片段,如“父亲离开的背影”,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亲人离别时的场景,以增强学生对文章的情感共鸣,使学生更能理解朱自清所描绘的“背影”下是什么含义与滋味,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情感表达,从而提升语文情境教学的有效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4]。

2.信息情境

随着新课改推进,教学信息化势在必行。对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入信息技术,以培养学生对课外文章的兴趣。

例1: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海燕》。在本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以作者为线索,运用信息技术播放前苏联时期人们生活的现状,以此与文章关联。生动真实的画面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与作者有全新的认识。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高尔基的其他作品,如《童年》,插入课程教学中,以此激发学生对相关文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信息情境与传统情境教学不同,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变为生动有趣的画面,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将课程知识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进行展现,以此为学生创设直观的学习情境。这种措施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助于构建高效课堂,从而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的。

例2: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观沧海》。在本课程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以此提升学生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插入关于曹操的图片或视频,以为学生介绍关于曹操的背景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关于本课程的朗读视频,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实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5]。

例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最后一课》。本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相关知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的方式为学生准备一些爱国的图文与视频,以此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搜集关于阅读方面的视频或图文资料,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从而推动学生的阅读面得到有效提升。

例4:教师可以搜集关于《哈姆雷特》的戏剧视频在课堂展示,真实生动的画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播放老电影,如《茶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以此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绪,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对相关文章的阅读兴趣,实现当代素质教育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应该多选择一些爱国主义主题和有历史人文底蕴的课外文章,促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能收获知识,也能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世界观,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从而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助推我国各个领域可持续发展。

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使教学过程枯燥乏味,容易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教师应该勇于尝试,在保留传统教学中的重要部分时,引导学生自主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究。

例5: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在本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初中生在课程教学前运用信息技术搜集一些关于课程的历史资料,通过了解中国当时的社会背景提升初中生对当时社会的认识程度,从而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有更深刻的认识。之后,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教学时,应该加强对朗读情感的重视,让学生基于所查阅的资料结合情感朗读,以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朗读感情善加引导,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绪能够有效与课文文章节奏相结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中的主旨,同时也能提升初中生语文朗读的水平,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6]。

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也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例6: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由于课程内容中的环境布局、位置以及特征比较复杂,学生可能会难以理解,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方式进行对课程的教学工作,并根据课程的需要将从网上搜索的素材图片制作成一个《苏州园林》微视频,从而将苏州园林中的环境布局、位置以及特征更好地展现出来,能够加深学生对《苏州园林》文中包括门窗、远景近景、花草树木、假山、亭台等描述性内容的理解,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水平。

3.问题情境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问题情境设计,结合“双减”政策的教育目的提升课程问题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对此,教师应该尽可能结合教材的重点内容以及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虑与困惑进行问题的设计,同时还要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将问题进行阶梯式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探索,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孔乙己》。本课程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进行相关问题的设计:孔乙己面对死亡时的心境、孔乙己的死亡揭示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等。层层递进的问题设计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对课程内容的探索,通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探讨的方式提升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水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深化对课程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提升教学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7]。

结语

“双减”背景下,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崭新局面。对此,教师必须将“减负增质”“提质增效”的教学理念贯彻落实,以实现“双减”的教育目标。为此,笔者通过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提出一些有助于将“双减”政策贯彻落实的建议,如:读写结合、群文阅读、情境创设。希望本人的教学建议能够为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人教版双减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