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实践*

2022-02-13张芳敏李树军韩子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3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肾脏病导师

张芳敏 李树军 韩子明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新乡 453100)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人们对教师这一行业的职能诠释,更是对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就是授予学生知识,但除了这一点,更重要的是将“育人为本、德育优先”作为培养学生的准则。高等学府是直接向国家输送人才的摇篮,而医学生的德育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高校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自身的发展成长具有指导性作用。2014年国家对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改革开启了帷幕,2015年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培养与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1]。明确了在医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课程教学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解决重知识传授、轻德行教育等高等教育问题方面,也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使课程思政的落实和改革更是有了新的方向。2013年教育部等印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指出:“重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这就再次明确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尤其在研究生培养工作中,课程教学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课程思政的开展更是依靠课程教学来进行的。2020 年4月,教育部等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统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尤其强调,“医学类专业课程要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尊重患者,学会沟通,提升综合素养”[2]。2020 年 9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强化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加强医学伦理、科研诚信教育,发挥课程思政作用,着力培养医学生救死扶伤精神”[3]。由此可见,在医学类高等教学中,课程思政尤为重要。因此,医学类高等学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我们要构建相互支撑、层次递进的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利用好研究生课堂教学,将思政元素自然的融入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更好地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层次医学人才[4]。

课程思政是一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它不是增开的一门课程或一项活动,而是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所有环节之中,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思政课程,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要求。”[5]。无论课程思政或是思政课程,在本质内涵上都是一致的,即立德树人,但思政课程是显性教育,而课程思政是一种隐性教育,课程思政则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个主要传播渠道,在专业知识传播中实现思政教育的价值。

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中,课程思政强调了推广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即把专业知识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医学院校担负着为祖国和人民培养“卓越好医生”的历史使命,因而对于医学生而言,德育教育至关重要。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是将教学、临床共同培养,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不仅是一名能独立承担医疗工作的临床医生,而且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高尚的医德医风。故对于儿童,少年强,则国家强,在对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理论及临床的培养,还要注重他们对儿童身体及心理健康的关注,以及在诊疗活动中人文关怀、医患沟通,在医疗活动中,以患儿为主体,以治病救人为原则,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为患儿及家属减轻痛苦,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为祖国更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6]。加入思政教学有助于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引入思政元素,把课程思政贯穿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全过程,使课程思政与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有机契合,进而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推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立体化育人功能,将不仅教书更要育人落实于理论及临床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发挥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育人立德的功能[7]。

根据医学专业分类,可分为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等,每个专业又有其各自方向,如内科学,可分为心内科学、消化内科学、肾内科学、神经内科学等,儿科学可分为小儿呼吸内科学、小儿消化内科学、小儿肾脏病、小儿心血管内科学等,现就以小儿肾脏病学为例,浅谈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如何融入思政元素。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当其功能受损并进行性加重时,可出现肾衰竭、尿毒症,将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而目前多种肾脏疾病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因此,攻克各种肾脏疾病问题,保护肾脏,显得尤为重要。少年强,则国家强,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而作为高等医学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肩负着为国家未来栋梁之材的健康保驾护航之责,所以培养德才兼备的儿科人才尤为重要。

在小儿肾脏病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对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素质和培养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8]。一方面,在小儿肾脏病专业领域,导师更为熟知和掌握,并且有一定的学术成就,可以促进研究生临床思维的拓展和科研学术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生活和工作方面,导师则是他们的楷模和榜样。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教育培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导师的榜样力量、人格魅力和精神感染,潜移默化的起到导师育人的作用[9]。将小儿肾脏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思想教育融入该专业研究生的整个培养过程,是导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无论是小儿肾脏病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学术还是临床思维的引导、救死扶伤、人文关怀等,导师都需要积极的引入和指导。这样一方面让小儿肾脏病专业研究生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培养职业情感、专业态度及专业认知,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只有真正热爱上自己的专业,才能体会到职业幸福感,并且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方面有更多的成就和建树,为国家的儿童医疗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另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与导师之间的师生感情,从而增加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对导师的认同感、钦佩感,更加愿意主动与导师进行生活、工作、科研、临床方面的交流,这样更能提高研究生教学教育效果[10-11]。在小儿肾脏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不能像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一样,把单一科研作为导向,而是同时要把对小儿肾脏病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技能培训、职业能力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等均纳入导师评价,鼓励小儿肾脏病专业学位研究生参与对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促进该专业导师对该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方位培养能力的提升,进而更好地去指导和培养更高素质及更高层次的医学专业人才。

作为小儿肾脏病专业研究生培养的主体单位,要引导该专业研究生进行自我管理。研究生是一个相对成熟并且独立的学生群体,医学研究生可以通过研究生学生会、研究生党支部、团支部等组织加强医学研究生的队伍建设。在新乡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研究生管理科的组织下,开展了小儿肾脏病学研究生读书报告交流会,鼓励和引导研究生主动查阅国内外有关小儿肾脏疾病研究的最新文献,并应用到临床医疗工作中。一方面可提高医学生在该专业疾病诊疗领域的认知能力和临床专业诊治水平,进而有助于科研能力的提升和创新;另一方面,读书报告交流会也促进了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导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对培养研究生们积极向上、团队协作、认真进取、专业谨慎的心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定期开展小儿肾脏病学术沙龙、专业讲座以及研究生论坛、国家政策宣讲会等,既提高了医学生小儿肾脏病疾病专业知识水平,还能强化团队精神、集体凝聚力及主人翁精神。

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主要集中在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方面,那么,在小儿肾脏病专业方向,该如何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呢?

在思政元素融入小儿肾脏病学理论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小儿肾脏病学课程中的“六大思政元素”,即爱国教育、法治教育、敬业教育、诚信教育、人文情怀教育、友善(生命)教育,并有机地融入小儿肾脏病学课程教学中。在小儿肾脏病理论教学中,列举为小儿肾脏疾病做出重大贡献的伟人、前辈,学习他们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毕生致力于为解决小儿肾脏病疾病的棘手问题,贡献一己之力。随着我国的实力增强,对医疗的重视和投入,医学技术水平才得以提高,高等医学院校才能为国家更好的输送医学人才,在理论教学过程,融入这些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医学生的培养,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是在理论的基础上完成,因此,在理论教学中,更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有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在临床见习和实习中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那么,同理,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做人做事,只有这样,才能成就自己,贡献国家。

在思政元素融入小儿肾脏病学临床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要和实践相结合,不能将二者脱离。在扎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与临床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充分理解,并能灵活运用及加以创新。告诉同学们肾脏“高调排毒、低调做肾,小损无语、中损不语、大损轻语”的特点,总结肾脏的“性格”可谓“肾藏不露”,具有强大的储备能力。既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深化了学生对肾病专业的认识;也暗示同学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病人要做到:“观察观察再观察,思考思考再思考,阅读阅读再阅读,对照对照再对照。”治病本不易,审慎而为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为医之道。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在肾衰病人血液净化治疗前,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讲解,耐心解释,取得患者的同意,具有高度的同理心,站在病人的角度替病人分忧解难。病人的治疗要从实际需求出发,避免过度医疗,乱收费,对患者讲诚信。在临床教学过程中更要融入人文情怀教育,尤其是对尿毒症晚期患者进行临终关怀教育。

通过将思政元素融入医学专业学位教学过程,可以学生除了具有了强烈的事业心、责任使命感、良好的职业操守,还可以具有高度的爱心、责任心和同理心,学生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及人文情怀也可以得到增强;通过对他们进行爱和奉献精神的鼓舞,让他们甘愿用自己毕生所学,为我国医疗事业未来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应有力量;在怀揣着一颗报国之心的同时,也要兼具高尚的医德,以患者为中心,关爱患者,大医精诚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医务工作者,为患者解决疾病痛苦,为人类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肾脏病导师
“六有五化”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为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V eraW an g
导师榜
中国海洋大学专业学位教育
——MTA教育中心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