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教学策略
2022-02-13孙玉娇
孙玉娇
(重庆师范大学附属城口实验中学校 重庆 405900)
引言
地理作为高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对学生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日常学习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也面临新的要求。传统的单一“灌输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应当前地理教学的要求,而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已经进入大众的视野,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将课堂与学生实践相结合,进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层面的认识[1]。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活动教学的含义
实践活动教学是指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安排中,围绕课堂内的学生开展具有特殊的教育性、创造性和良好的实践性的教育活动,目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帮助他们去开发自身的思维,培养他们主动思考、乐于实践的精神。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探索心和创造力,就是他们对于活动教学的整体反馈。而这种正确的反馈也促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了个人素质,对他们的全面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实践活动教学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的特殊意义。开展特色的地理实践活动教学,则是将地理学科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作为教学内容,再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将地理知识中传统意义上的难点和抽象的知识点以活动的形式展开讲解。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精确的目标设计、课程安排,学生能够在好奇心和个人意识的影响下,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来,进而培养他们大胆创新、主动探索的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2]。这一过程也能帮助学生掌握好相关的地理知识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以及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同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转变思想,将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中心逐步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最终形成一种以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地理活动教学在形式上也具有特点,表现为内容丰富、类型多样。由于地理活动教学开展的场所和条件不同,其不仅可以是传统的课内活动安排,同时也可以设置于课外。而课堂内的活动多是对于资料的分析和图例的识别,以及学生的绘图等。但是,课外的活动则偏向于自主观测、地点参观、访问考察等形式。根据以上活动内容的不同,也可以将地理学科的主要思想分为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部分。这两者之间也是相互促进、互相包含的。所以,对于日常的地理活动开展,教师要发挥好它们的优势,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3]。
二、高中地理教学的困境及成因分析
1.地理学科认知落后,学习方法僵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在高中阶段教学中,教师愈加关注学生的综合性发展。但不少地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以及成绩考评制度的影响,仍旧将地理看作“副科”。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地理教学,常忽视地理教学的创新和发展,导致地理课堂教学仍旧沿用传统的说教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除此以外,地理学科具有文理交叉的特点,有较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需要学生运用更加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理论知识,进而进行实践运用。然而,纵观一线地理课堂,尽管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但是依旧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地理知识时,仍旧运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重记忆、轻理解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倍功半,打击了学生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对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审视地理学科,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需求,辅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
2.教学目标设立单一,缺乏变通思维
地理学科内容包罗万象,学生在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时,需要把握知识间的连贯性,全面有序地思考和分析。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忽视引导学生理解地理概念,仍旧以知识教育为单一目标,且以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在单一教学目标引导下,地理教师忽视对学生思维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知识面较窄,且思维较为浅显,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促使教师重视优化教学目标,关注学生日益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进而构建综合性课堂,促进学生的多维度发展。
3.过度依赖教师解析,自主意识薄弱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有效地转变了地理学习中学生过度依赖教师鞭策和引导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吸收知识并实践运用。以往,学生被动地学习地理知识,学习效率低下,且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首先,以教师为中心的地理课堂压缩了学生自主实践的空间,导致学生在学习中更多是被动跟随教师学习,缺乏地理学习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其次,学生在枯燥的地理课堂中容易昏昏欲睡,导致课堂学习中知识要点记忆不全,课余缺乏补救意识,往往寄希望于教师带领自己进行系统性的复习,缺乏自主思考和批判性学习的意识。最后,地理学科内容与生活现象息息相关,需要学生发挥主动性,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抽象知识。但是,部分学生往往只有三分钟热度,在解析抽象知识出错时往往会选择放弃,难以提升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合理调整,既要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要开发学生的综合潜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实现自身的综合发展。
三、高中地理教学中实践活动教学的措施
1.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规律方面,同时,日常都是在自我意识的引导下,结合自身的认知展开活动。所以,要增强地理实践活动的吸引力。教师要做的是将地理实践活动与实际的课堂内容进行深度融合,同时兼顾与学生实际的联系。从意识上,要明确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以及补充,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有着重要的开拓作用。而学生日后在地理学科上的发展和进步也是与实践活动的开展相联系的。实践活动的开展能够为学生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它具备良好的实用性和挑战性。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遵循这一原则,设计时主动地将实践与课本知识相联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根据学生的能力联系课本知识以及活动安排去进行实践活动的规划,充分地保证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能够得到激发,从而推动活动的有效开展以及效率的提高。另外,教师在必要时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充分吸收相应的知识点,而且还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在地理学习上拥有信心。
2.合理延伸课堂,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发展
学生是在不断发展的,并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倘若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仅依赖高中地理教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不但会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造成时空条件限制,在很大程度上还会对学生的思考与探究产生消极影响。这对学生地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念、区域认知能力以及地理实践力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加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延伸,并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拓展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这一课时,教师除了在课堂中向学生渗透与普及人类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气污染与酸雨等之外,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后以小组的形式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成因、治理与预防方法展开实践探究,以此来更好地巩固与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的运用也会更加灵活与多元,进而实现地理实践力的进一步发展。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育要以人为本,结合学生特点来说,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所以,在整个教学安排中,都要充分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作用,地理实践活动也不能违背这一准则。在实践活动的安排中,教师要围绕学生的特点展开活动的设计,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得到发挥。与此同时,地理作为一门涉猎广泛、内容抽象、知识丰富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除了考虑到学生参与的程度和可操作性,还需要考虑到整个活动的趣味性和可探究性。教师要从多个方面提升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的完成度,在活动开展时多鼓励学生去进行自我为主的活动探究,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知识学习,感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肯定活动举办的价值,进而才能够对于整个地理学科的知识产生丰富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4.加强新旧知识联合,推动地理概念生成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教师不仅要重视创新教学方式,而且还要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整合,进而使学生在实践运用中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问题进行全方位解析。在以往教学中,教师常用习题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析问题,催动学生联合新旧知识,形成更加完善的地理概念。但是,习题练习的方式过于枯燥和单调,过量地进行书面练习往往消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学生往往运用新习得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析,忽略了较为模糊的知识,难以有效地感知知识间的联系。鉴于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已有知识为固定点,吸纳和同化新概念,把握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脑海中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框架。此外,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进行学科知识融合,通过构建融合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既让学生感知学科之间的联系,又帮助学生把握地理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对地理概念形成更加全面的认知。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为例,教师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可以适当推动各学科融合,促使学生凭借已有知识,快速解析和理解新知,既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又促使学生在融合课堂中感知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知识探究积极性。例如,在解析正午太阳高度时,教师可以突破以往概念教学的方式,从数学学科中已知杆长与影长求太阳高度角的计算题型着手,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已知和熟悉的知识,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这一抽象概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结合不同学科知识,构建融合课堂,促使学生调动已有认识,同化新概念,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抽象地理知识。这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时效性,又能促使学生对地理抽象概念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5.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地理实践力培养效果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只能满足孩子们的部分学习需求,无法满足关于户外实践探索的需求,教师应该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形式,进一步提高地理实践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最为有效的教学途径与方法是组织与开展地理实践教学活动。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改善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所存在的教学内容浅薄、陈旧之类的问题,而且还有助于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与能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因此,高中地理教师在实际地理教学过程中,就要结合地理教学的内容与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地理实践教学活动,更好地满足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教学“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一课时,教师就可结合本课教学的重难点,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验类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利用相关的教学模型进行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交通运输对聚落形态,对商业网点密度、位置以及兴衰的影响,并在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效率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在教学“人口的变化”一课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考察类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收集与整理近五年来本地区与城市的人口变化数据,并结合当地城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导致人口出现变化的原因。这不仅能够有效地丰富与充实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而且学生也能够在此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与掌握本地区的发展情况,在锻炼其地理实践力的同时养成良好的人地协调观。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不但有助于提升与强化学生的地理学习效果,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以及地理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同样具有极为现实的促进作用。因此,新时期,高中地理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到加强学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性,与时俱进地更新与转变自身的教学思维与方式,以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发展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为教学重点,开发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丰富与充实学生的地理学习体验感与成就感,确保学生通过多样化的高中地理教学方式,实现地理实践力与地理综合素质的发展,促使学生通过高中地理教学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