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构建
——以四川省G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3-01-25李静
李 静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德阳 618000)
一、学前教育理实一体化的研究背景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教育部门给予了坚实的物质支持,帮助职业院校实现战略目标发展,使其能够高质量的培养综合型技术人才。而摆在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改革面前的关键问题,需制定相应的策略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技术人才。如何找准职业教育的定位与人才培养方向。从2007年开始国家吸取德国“二元制-学习领域”,澳大利亚和英国的国家专业资格框架理念等职业教育先进理念,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1]这一文件肯定了职业教育需要高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实效性以及实际岗位工作能力。理实一体化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显著区别,其能够将课程理论贯彻到实践工作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与学生边教边学,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其能够更加投入的参与实践学习中去,充分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育理念。本文依据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梳理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内涵;其次,对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现实意义进行简要分析;最后,探究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初步构思。学前教育课程理实一体化建设对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且培养出学前教育行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的内涵
1.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优秀的幼儿教师需要具备基础的艺术技能,更重要的需要具备全面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以便通过科学的教学理论来支撑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课程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取专业理论知识的主要平台之一。G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幼儿园游戏、幼儿园管理、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儿童行为观察与分析、乐理、声乐、钢琴、舞蹈、美术等专业课程。
2.理实一体化的涵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基于岗位标准所设计的,综合了知识、能力与素养的一体化教学形式。理论知识是基于日常工作内容,以学前教育项目任务作为中心,对学生进行综合理论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培养,综合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能力、素质、情感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最终目的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在教学组织中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与产业环境一体化、能力与素质一体化[2]。理实一体化能够将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技能训练以及综合能力培养进行高度融合,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方面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
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主要是依据学前教育专业特点、人才培养计划和岗位要求而建构的,将理论与实践为核心,实践活动始终围绕理论开展,理论始终贯穿于实践活动中,理论依托具体情境而存在,做到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互补、互释、互融的专业性课程体系。
三、构建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的现实意义
理实一体化弥补了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紧密的情况,切实做到了理实结合,让系统的理论知识能够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且在实践过程中对理论知识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可以做到真正理解、真正掌握、学以致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创始人,著名教育家杜威就提出“做中学”的教育观点,倡导学生在经验中、在生活中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提倡学生在做中学,鼓励教师在做中教,这也为理实一体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1年8月20日,政府会议表决调整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的现行决定,调整后的人口计生法中规定,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这一政策的出台进一步提出了当下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人才的紧迫需求。另外,当下部分幼儿园时常发生一系列负面事件,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学前教育专业要着眼于当下环境,在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幼儿教育人才标准,充分考虑学前教育的特殊性,运用合理的策略来培养满足社会行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打造科学合理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
1.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时代要求
传统的高职院校学前专业课程是将理论与实践割裂,往往是先讲理论知识再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课程。而这种情况就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问题。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导致实践活动有所欠缺,导致职业能力不足。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能够满足当下职业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学方式,这也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与技术支持。高职院校理实一体化对于推动职业教育的深化改革,改善学前教育人才的培育质量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能够充分满足当下学前教育行业对专业人才培育的需求。
2.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须理实一体化
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为幼儿园的教师,幼儿教育培训机构、早教机构等。他们面临的教学对象是3-6岁的幼儿。这就决定了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不能仅仅是空洞的理论,更应该开放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与幼儿园教学、与幼儿沟通等方面的专业技能知识,以便于适应岗位要求。建设理实一体化课程,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接触一线教育工作,了解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实现学习的目的。同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掌握幼儿教育中所需要拥有的一系列基础教育活动组织能力。基于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中,不仅能够针对学生开展全面的专业技能教学,还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理论贯彻到实践中,充分满足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要求。[2]此外,保教结合的任务要求,使得学前专业的学生更需要掌握学前儿童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知识,仅仅是依靠书本上的理论是脱离实际的,枯燥的陈述性知识。只有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才能让学生正在掌握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专业知识。
3.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保障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育目标是培养出综合素质水平较高、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技术型人才。而理实一体化则是高度融合了理论与实践,能够满足当下职业教育的人才培育要求。基于此,高职院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育是实现人才培育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高职院校要强化学生的综合实践意识与能力,就需要帮助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在实践操作中重新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扎实的理论来的健全自身综合能力。基于此,应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需要高度关注。
四、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构思
1.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
在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首先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幼儿园一线教师岗位要求有哪些。2012年国家颁布试行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凸显了幼儿教师的“幼儿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在这一背景下,G学院提出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良好师德和先进幼儿教育理念,掌握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面向幼儿园、幼儿教育培训中心等学前教育机构,能胜任幼儿教师岗位、幼儿教育管理岗位、有一定的发展与研究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同时,依据幼儿园等学前教育企业对专业教师的岗位要求,提到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能够独立开展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熟练掌握弹唱、舞蹈、绘画等艺术技能等专业领域知识。由此可见,在进行理实一体化课程建构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园对于学前教育人才的岗位要求,建设适应岗位需求的高层次技术型人才。
2.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专业理实一体化课程模式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教学形式,把职业教育课程分为三大类别,即通识课程与理论课程、基于任务的“理实一体化”课程与综合实训课程。“理实一体化”主要在任务本位课程中进行[3]。
(1)通识课程与理论课程
理实一体化并不是单纯的培养技术型人才,而是要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新型复合人才。因此,大学生必修的通识课程与专业理论课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以下课程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法纪安全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军事理论、体育、大学语文、大学英语等。理论课主要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卫生学等[4]。
(2)基于任务的“理实一体化”课程
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核心部分则是基于任务的课程。这部分需要充分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要充分明确理论与实践之间所存在的内在关系,按照知识逻辑顺序来进行教学。核心在于始终坚持认知的发展规律来开展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要紧密贴合职业标准,符合学前教育教师岗位的实际需求。基于此,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调整如下:一是课程体系要重点展现出专业性,强化实践性,结合幼儿教师的工作需求,始终围绕“全面发展、学有专长”的人才培育目标,优化学前教育课程结构;二是专业课程教学要始终做到以“幼儿为本”,严格按照相关课程设计教学,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进行优化。专业核心课程是成为专业幼儿教师的主体,其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十分关键。为了进一步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性,需要紧紧围绕幼儿,重点加大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工作,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与教师观。同时,持续提升幼儿园教学实效性,在幼儿教育中达成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育的最终目标;三是课程大纲的编撰要与幼师实际工作相对接。课程大纲是开展教学计划的基础,也是开展教材建设,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依据,同时也是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制定评价体系的重要参考[3]。因此,基于任务为主“理实一体化”课程是把传统的知识体系从学科建设转变为实践工作过程。通过实际工作任务来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课程体系,把理论知识融合到幼儿教育中去,通过具体项目与实际案例传递给学生。其主要是以在幼儿园中实际工作任务为主要任务导向。例如:组织一次教育教学活动就需要运用到儿童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识水平和规律;运用教育学掌握课堂教学的原则与方法;运用幼儿园活动组织与指导全面掌握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与组织方法。通过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任务整合理论与实践实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表1 课程结构表
3.综合实训课程
综合实训课程则是在全面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后,整合一切所学知识开展的实际实训课程。这是在基于任务为主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升华。这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真正走向专业岗位的课程,以综合实践为主。
结语
综上而言,理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强调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成了当下该专业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其始终坚持以岗位需求来开设专业课程,开展入园实习实训,以达到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知识、技能、素养高度融合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教学实效性,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达成了“学习等于工作”的综合教学目标,符合当下社会对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能够为学生在岗位就业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