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探讨
2022-02-13李婉乔
李婉乔
(广东科技学院 广东东莞 523331)
引言
德育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做好德育工作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内容,其可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但是,由于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分辨能力有限,往往在使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会被其中存在的不良信息所影响,导致学生出现价值观扭曲、人格失衡以及言行放纵和上网成瘾等问题。因此,基于网络时代下给学校德育带来的挑战,相关教师以及学生家长应共同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开展效果。
一、网络时代加强学校德育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如今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各个领域的发展均离不开互联网。比如,人们日常生活中会涉及网络购物、网络通信、网络视频等;在各个企业单位的发展中,要用到网络来处理各项工作;在教育行业发展中,涉及网络教学、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沟通交流等。网络不仅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然而,网络亦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网络带给教育教学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在网络时代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有利于创新德育形式。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主要就是通过课堂理论教学的形式进行。教师给学生在课堂上灌输有关德育方面的理论知识。虽然,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掌握丰富的德育知识,但是由于授课的形式单一枯燥,学生能够内化的知识非常有限,德育效果较差。而在网络时代下,学校德育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可以借助于网络渠道建设相应的网络德育体系,让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途径来完成德育知识的学习,再结合生动有趣的引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其二,有利于丰富德育内容。在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德育内容主要是围绕我国传统文化和优秀民族精神进行。而在网络时代中,学校德育内容应该结合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种种不良表现,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用网方面的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得到了极大丰富。其三,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学习兴趣。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开展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呈现多样化。比如,传统以文字灌输形式的德育工作在网络时代中可以采用多样形式的内容,如图片、视频、音频、文字等,经过艺术化处理,提高了内容形式的丰富性和观赏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有很大帮助。
二、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分析
1.多元文化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网络时代给社会发展带来的益处是不可否认的,特别是对学生学习的帮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开阔视野,对知识有了探索欲望。但是,与此同时,其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网络中涵盖了形形色色的信息。有一些信息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帮助的,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增长学生的见识;而有一些信息中所蕴含的思想和观念则会给学生的价值观形成造成严重影响,比如,网络中存在的虚假信息、暴力信息以及迷信信息等,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
2.网络环境下学生存在人格失衡问题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与现实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随着网络通信的普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多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减少。从目前学生的发展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非常拘束,他们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而这样的学生在网络中却非常活跃,不仅网络游戏水平非常高,就连在网络中所表现出的语言沟通能力也非常强,在现实生活中不善言谈的人,在网络世界中却成为“社交小能手”,给人一种“网上”“网下”判若两人的感觉。事实上,这就是在网络环境影响下出现的人格失衡的问题,因为学生过分依赖网络环境,只有在网络环境中才会有亲切感和安全感,而在现实生活环境中却感到害怕,因此,他与人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常常会心存戒备[2]。这种多重性人格或者是独立人格丧失的问题会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巨大的影响。
3.学生网络中语言行为不受约束
网络环境具有较强的自由性和随意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不用受到过多的约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交流创造平台,帮助学生克服语言交际的恐惧,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但是,如果只有的网络环境,往往会导致学生的行为不受约束,难以控制自己的言行,甚至出现撒谎、欺骗、辱骂等不良行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对网络环境中的不良信息缺乏辨别能力,不能正确地区分善恶与美丑,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还会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
4.上网成瘾已严重影响学生生活
现阶段,有网瘾的学生数量很多,比如,部分学生学生沉迷于游戏,荒废了学业,甚至连正常的作息都保证不了。而且,网络游戏会给学生灌输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这种思想严重腐蚀着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逐渐变得懒惰,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出现逃学、厌学等问题。上网成瘾这一问题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5.高校德育教育模式单一化
高校学生对传统德育教育方式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高校传统的德育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授课内容较为单一,授课方法多为单向的道德知识灌输,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实践能力[3]。高校传统德育教育课堂只是单向对学生输出的与相关方面知识,没有对学生进行思辨能力培养,没有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种类繁多的新媒体平台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他们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等各类平台获取资讯。在此情况下,网络平台逐渐发展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源的主要渠道,而目前大部分德育教学课堂并没有利用好网络新媒体平台,没有将新兴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学生内在需求,这就使得德育教育的脱节,使大学生对传统德育教育的方式普遍较低。除此之外,高校德育内容还存在滞后性。在新媒体平台浏览信息时,大学生更热衷于关注各类娱乐信息,对社会时事新闻等蕴含主流价值观的事件缺乏关注。在国内外多元化价值观信息的冲突下,大学生对社会热点事件讨论发声时,存在一定滞后性。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多项发展了传统德育内容,丰富了道德实践的途径,因此对高校现有道德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时代下的高校德育教育要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并理解大学生的思想表达,构建能够激发学生德育学习兴趣以及多方互动实践平台。
三、网络时代下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化策略
1.占领网络德育教育主阵地
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要牢牢占住网络德育这一主阵地。当前全国各大高等院校都纷纷在微博、微信等主流新媒体平台建立官方账号,大学生群体们也会利用社交媒体对外宣传自我表达,越来越多的教师也会在课堂上利用新媒体平台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但是在德育课堂上,还是以传统的教师授课形式为主,网络新媒体平台只是一种辅助工具,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优势。基于此,高校更加应该及时改革传统教育方式,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方法。在课堂中,确定学生本人的课堂主体地位,做好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引领工作。
2.加强网络德育体系的建设优化学生网络行为
网络时代教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构建网络学习平台、整合网络教育资源等教学方法已经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中开始实施,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实施效果。结合网络时代给学生德育发展带来的影响,学校德育工作中应该加强网络教育体系的建设,通过构建完善的网络教育体系,有效提高学校德育工作质量,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首先,学校应该明确德育目标,根据目标制订具体的教育内容,从而确保网络德育工作开展的质量。网络德育目标主要是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健康用网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认知网络的利与弊,也让学生能够对网络中的各种信息有准确辨别,了解不良信息对自身成长的影响,从而能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拒绝不良信息以及不良思想,规范自身的网络行为。其次,学校应加强对网络德育平台的建设。传统的学校德育都是采用线下课堂教学的形式。在网络时代中,学生更习惯在网络中浏览信息、学习知识。而且,德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靠少量的课时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学校通过构建完善的网络德育平台,将传统线下课堂搬到线上,让学生能够通过利用自由时间浏览网络中德育信息,观看德育小故事,学习德育案例等,来提升自身的德育理论基础,并在日常的生活中将这些理论基础运用到实践中,实现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的目的[3]。最后,开通网络咨询和交流平台。学校除了构建完善的网络德育教学平台外,还要开通网络德育咨询交流平台,用于专业的德育教师以及心理咨询教师随时随地接收学生咨询,了解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这也是借助学生对网络环境的依赖,给学生增添安全感,进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质量。
3.提高专业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德育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组织、策划、实施的主体。网络时代进行学校德育的创新和改革,自然也对德育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来自网络时代的严峻挑战,德育教师要对网络环境下学生德育发展中的问题有深入了解,做到以生为本开展德育工作,避免传统单纯理论灌输的形式,与学生现实问题脱节,影响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在建设高质量的德育师资队伍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其一,转变德育教师教育理念。德育教师要认识到德育并不是为了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德育知识和传统文化内容,而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因此,德育教师要转变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育理念,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不断创新优化德育内容。特别是在网络时代中,围绕网络对学生德育发展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德育内容与创新德育方法。其二,提高德育教师的技术水平。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求德育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能够通过网络环境与学生沟通交流,开展网络德育教学活动等。同时,也能够对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规范学生网络行为提供指导。其三,要强化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及需求的了解。作为德育教师也要学习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在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的过程中,能够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以学生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谈,可以帮助学生放下防备,进而让学生能够逐渐适应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环境,并打开心扉与教师沟通自己的问题。
4.开展家校共育建设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和管理学生。很多学生放学回家后就沉迷于网络游戏中,部分家长即便知道这个情况也不放在心上,反而认为学生学习了一天,回家玩会游戏也无碍。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加上家长的放纵,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阻碍。因此,教师应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和交流,通过开展家校共育的方式,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家长也要在家庭生活中给学生渗透有关网络的利弊,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要采用科学的沟通方法,避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当发现学生沉迷网络或者受到网络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后,家长不应采用批评或者责打的方式教育,而是通过循循善诱的引导以及利害关系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并纠正自己的问题。
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网络时代创新了教育形式,给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提升创造力良好的条件。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享受网络带给教育教学便利的同时,网络也给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给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学校基于网络环境下对德育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应加强对网络时代给学校德育带来的影响和挑战进行分析,同时能够结合学校德育现状,创新德育工作模式,提高学校德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