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视角下的农村幼儿园高效教育研究

2022-02-13张玉珍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1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幼儿园

张玉珍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左营镇中心幼儿园 山东菏泽 274602)

国家对学前阶段教育发展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开展关注农村地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提出全新教育要求的同时,也在极大程度上促进着教师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变革。而“家园共育”这一教育模式的运用,则成了众多幼儿园教师的首选“对象”。本文将从幼儿园教育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教师如何基于“家园共育”的角度创新教育方法,如何在这一模式的运用中,实现教育工作的提质增效,以供相关教务工作人员参考借鉴[1]。

一、家园共育模式运用的必要性与优势

家园共育也称家园联动,主要是指幼儿园教师根据现阶段的教育任务安排、教育活动需求,将孩子们的家长带入到幼儿园教育的环节当中,让幼儿在父母的陪同下进行学习与练习。相较于传统“师授生从”的教育方法,家园共育理念的运用,不仅能够改善以往教育环节当中存在的枯燥学习气氛,优化孩子们的学习体验,而且还能够有效拉近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距离,让家长们可以更为清晰且透彻地知晓孩子现阶段的学习情况与成长状况。除此之外,良好的家园共育活动还能够有效缓解幼儿自身的消极心理与负面情绪,让他们可以保持更为良好的心态进行学习与成长,并且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孩子们养成直面学习困难、不惧知识挑战的自信心。由此可见,落实家园共育的理念,既有助于提升幼儿园知识教育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孩子们主动学习的意识,点燃孩子们积极学习的热情,进而加速了孩子们的心智成熟与身心成长[2]。

二、农村幼儿园教育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从本质上,讲属于一个矛盾的辩证过程,教育环节中存在问题与不足,自然是无可避免的事实。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师想要保障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则必须要第一时间发现教育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而后,再根据教育的需求、孩子们的学习成长需要,针对性地选择方法对其进行改善与解决,从而为家园共育工作的落实奠定必要的基础与前提。以下,仅对农村地区幼儿园教育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首先,部分幼儿园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较为传统,落实教育工作时,惯用于“师授”的方式进行教导,以“灌溉”“填鸭”的形式传授知识。这一方法的运用,虽然可以实现知识传递的效果,但也会在无形之中降低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并阻碍“家园共育”项目的开展。

其次,部分幼儿园教师教育方法相对单一,落实教育工作时,多采取“讲解”“分析”等方法进行引导,让孩子们以“聆听”的形式学习知识。这一局面的延续,同样会为孩子们带来较强的学习枯燥感。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影响“家园共育”项目的开展,而且甚至限制“家园共育”项目的发展上限。

再者,部分幼儿园教师难以意识到“家园共育”项目开展的重要性。这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地区少数的教师落实教育工作时,重“教”轻“育”,工作重点过多放在“知识”教授方面,忽略了孩子非智育素质的培养,因而,降低了对“家园共育”这一教育理念的关注程度。即便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时,所选用的方法也仅仅只是“家园座谈会”“家庭走访”等形式。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则会在根本上限制“家园联动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四,家长方面。由于农村地区教育发展程度较为落后,因此,导致了部分家长自身的教育观念较为保守,刻板地认为“教育”是教师需要全权负责的“工作”,将孩子交给幼儿园教师以后,便认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此外,部分农村家长在配合教师落实“家园共育”活动时,态度较为消极,既难以发挥自身积极效果的同时,也难以为教师提供必要且及时的辅助与支持。

最后,由于部分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无法意识到“家园共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师、长配合的过程中,便出现了以下的情况。其一,难以形成紧密的联动;其二,难以取得彼此的信任;其三,配合程度不足。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不仅会影响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向前推进,而且还会阻碍孩子的学习与成长[3]。

三、家园共育视角下农村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途径

1.巧用信息技术辅助家园共育,优化幼儿学习体验

传统教育方法存在的最大弊端在于孩子们难以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难以点燃对知识、技能的探知热情。所以,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时,可以采取联动信息技术的方式来规避这一弊端,并在不同信息技术的辅助运用中,逐步优化孩子们的学习体验。

例如,教师围绕“天气”相关的常识开展家园共育活动时,可以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导,如多媒体技术,该项技术主要是指教师使用媒体投影设备或电子白板、电子平板辅助知识讲解,将静态、抽象的文字、理论内容,以动态化、具象化的方式呈现在荧幕或屏幕之上。在讲解“天气”知识时,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之相关的短片,或展示几张与之有关的图片,借此来引发孩子们对“天气”知识的探索兴趣;分析知识点时,教师则需要注重讲解的多元性,如不同天气的表现形式、不同季节各种天气的特征、不同地区同样天气存在的差异(这里指森林、沙漠、城市等地点),以及面对不同天气时“我们”应该如何穿脱衣物。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还为家长们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家长们根据讲解的内容,融合生活经验,更进一步教导孩子们“天气”相关的知识与常识。又如,微课技术,这一技术通常表现为10分钟上下的精简视频,其主要运用是指,幼儿园教师使用视频录像设备,将当前需要教导的知识、常识录制到微课当中,让家长们使用手机将之下载下来,并利用家庭中的空闲时间,陪同孩子进行观看学习。在录制时,教师同样需要对视频内容进行阶段划分,以此来保障教育视频的有效性。比如,微课第一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动态图片展示的方式,呈现不同天气的表现形式,并围绕于此讲解天气的“特征”;微课第二阶段,教师可以围绕生活进行展开,讲解所在城市常见的天气现象,并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应如何穿搭衣物;微课第三阶段,教师可以围绕前两部分所讲解的知识点,布置简单的课后作业,而后,让孩子们独立进行解答。幼儿园教师选用不同的信息技术辅助家园共育活动,既能够为孩子们带来耳目一新的学习体验,还能够有效地提升教育工作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而实现了家园联动教育的提质增效。

2.运用小组合作辅助家园共育,锻炼幼儿动手能力

在以往的教育环节中,幼儿园教师多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统一布置学习、练习的任务,而后,让孩子们以“独立”的形式进行实践。这一模式的运用,不仅容易加剧学习的枯燥性,而且还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心态。为了有效改善这一局面。教师在落实家园共育活动时,便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辅助,通过不同形式的小组划分来调动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并在这一过程当中,逐步提升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4]。

例如,教师开展“积木拼搭”游戏时,可以选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引导。在落实游戏活动时,教师需要对教育环节进行拆分。第一环节,教师应占据主导位置,主动教授孩子积木拼搭的方法与技巧,并为家长们布置一定的辅助任务,让家长们配合孩子进行游戏。第二环节,教师应将实践的主导权交还给孩子们,让他们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操作。在划分“合作”小组时,教师则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家庭小组,该角度主要是指教师以“家庭”为标准,让家长们带领孩子进行游戏,并实时指导孩子的操作行为;游戏小组,该角度主要是指教师将园区的孩子等分为多个小组,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共同进行游戏,而家长们则需担任监督的责任,避免孩子们在游戏时,误触、误碰、误食积木导致身心受到伤害;课后实践小组,该角度与前二者存在一定差异,主要是指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家庭住址进行划分,让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游戏,而家长们则需要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指导与监督。幼儿园教师参照不同的标准创设家校共育小组,既有利于拉近家校双方之间的距离,也有利于锻炼孩子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实现了家园联动教育的提质增效。

3.利用知识联动辅助家园共育,扩充幼儿知识掌握

教育工作落实的根本目,的旨在塑造孩子们全面且坚实的知识基础,但幼儿园教材的承载量是有限的,它无法承载无限多的知识与常识。为了满足孩子们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求,幼儿园教师则可以基于“知识联动”的角度开展家园共育项目,让家长们根据当前的教育需求,为孩子们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或在教师的引导下,辅助孩子进行探索学习,从而实现幼儿知识、常识储备量的扩充。

例如,幼儿园教师开展家园共育探索学习活动时,可以从“课内”“课外”两个角度出发。“课内”角度即幼儿园教育角度,教师可以再度联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发挥其可视化的优势,播放相关的教育素材,并安排家长们陪同孩子一起进行观看学习。素材方面,教师可以选用《神奇的植物》《走遍地球》《蚂蚁王国》等影片作为参考,该类视频紧包含极多的元素。孩子们在观看时不仅可以了解到许多新奇的事物,学到诸多全新的知识,而且还能够促进自身智力、思维的发育与成长。抑或者,教师可以选用故事类、科普类、生活类的绘本作为参考,让孩子们以阅读的方式进行探索学习。该类素材的运用,同样可以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并且,还能够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角度,教师则需要充分发挥家长群体的优势,如使用微课技术,将“课内”涉及的知识录制到微课视频当中,让家长们利用生活时间,指导孩子进行课后巩固学习。又如,根据当前的课业教育安排,为家长们布置课后任务,让家长们在生活中找寻教育素材、在网络中手机教育参考。而后,由家长“扮演”教师的角色,教授孩子们成长所必需的知识与文化。为家长们下达任务时,教师应预先教授家长们“教育”的具体方法,以此来保障课后联动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基于知识探索的角度开展家园共育活动,既有利于满足孩子们日益增长的知识文化需要,还有利于扩大孩子们的知识、常识学习范围,进而实现了家园联动教育的提质增效[5]。

4.教育管理融合辅助家园共育,丰富家园共育表现形式

教育管理融合,顾名思义,即幼儿园教师将“知识教育”与“生活管理”进行整合,让家长们参与到教育、管理的环节当中,并在家长们的密切配合下,不断提升两项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例如,幼儿园教师开展家园联动教育管理活动时,可以从“线下”“线上”两个方向出发。“线下”方向,教师可以选取传统家校座谈会、家庭走访等形式与家长们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沟通,互换孩子们近期在幼儿园中、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并为对方提供一些指导性的建议;也可以定期开展幼儿园团建活动,让家长们陪伴孩子进行学习与游戏,如创设幼儿园开放日、组织春游、开办趣味亲子活动等。“线上”方向,教师则需要使用微信、QQ、钉钉等社交App与家长们进行联动,通过线上沟通的方式,交换孩子们的学习成长情况;抑或者,使用微信公众号、QQ日志等功能,上传幼儿园近期的教育计划、活动规划以及节假日排班表等资料,让家长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知晓幼儿园短期的教育工作安排。教师从“线上”“线下”两个方向出发,落实家校共育工作,既密切了教师、家长之间的联系,又扩大了幼儿园教育管理的范围,创新家园联动表现形式的同时,实现了家园联动教育的提质增效[6]。

综上所述,家园共育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存在诸多长处与优势,农村幼儿园教师从不同角度出发,创新家园共育项目的表现形式,既有利于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成长体验,提升孩子们学习的效率与质量,还有利于拉近家园双方之间的距离,密切教师、家长之间的联系,助力幼儿园教育活动提质增效的同时,又保障了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与高效落实。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家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寻找失落的家园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