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本土坚守主业,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02-13王立生
王立生
(吉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吉林长春 130012)
金融是现代经济血脉和国家核心竞争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吉林银行作为吉林省唯一的城市商业银行,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回归本源、深耕本土、服务实体、防控风险”和“做吉林人民的银行”的要求,始终把金融服务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健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和作用,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做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服务主力军,实现规模、质量、效率协同发展。在英国《银行家》杂志2021年度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位列第228位,在2022年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位列第45位。
一、立足主业,增强融资服务功能
把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作为吉林银行的主责主业,围绕助力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服务“六新产业”发展、“四新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融资能力,更好发挥金融服务功能。
一是扩大融资规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近三年省内贷款新增1219.13亿元,占工农中建“四大行”吉林省分行贷款增量总和的79.94%。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投放各类贷款1117亿元,运用204.43亿元表外理财资金支持省内发债企业和重点项目。围绕提高融资能力,大力推进数字化零售业务变革、综合化公司业务改革和专业化资管业务发展,到2022年9月末,各项存款余额4125.77亿元,较年初增加527.11亿元,理财保有量769.71亿元,较年初增加76.95亿元,为扩大融资规模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变单一信贷服务的“一条腿走路”为综合融资服务的“多条腿走路”,变单一资金提供者为资金提供者与资金组织者相结合。牵头对重大项目实施银团贷款融资,先组团、先承销、再分销,落地银团贷款14笔114.18亿元,为奥迪PPE、吉化转型升级、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陆上风光三峡等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大力发展债券、专项债业务,近三年累计承销发行债券11笔108亿元,落地专项债169笔189.37亿元,债券和专项债规模、笔数均居省内同业第一梯队。积极搭建窗口和平台,组织开展“同业进吉林、金融助振兴”等活动,吸引国内同业资金进入吉林,引入更多金融活水,助力全省高质量发展。
三是创新产品服务。突出顶层设计和科技赋能,大力推进体制机制、体系结构、产品服务等创新,参与和支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广大客户及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围绕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探索推广产业链供应链、政府增信担保、特色优势农业集群等服务模式,创新推出吉银农e贷、吉牧阳光贷、吉房贷、吉速复工专享贷和吉商数贷等信贷产品,满足不同群体融资需求。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得到省委省政府相关领导、监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受到广大客户和社会各界一致认可。在2022年中国金融创新奖评选中,荣获“十佳普惠金融服务创新奖”和“十佳手机银行奖”。
四是提升服务质效。改进金融服务方式,优化业务办理流程,提高融资服务效率,形成投行+商行、融资+融智、服务+扶持、投贷债相融合的多元化金融服务新格局。坚持以综合金融方案为统领,实行总分支三级联动,组成肉牛产业、产业链金融、“专精特新”等项目专班,精准直达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对客户实施分类管理、精准服务,通过配置专属信贷规模、提供专业融资支持、推出特色专项产品、开辟专门绿色通道、实施项目专班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做大型客户的敏捷银行、中型客户的伙伴银行、小型客户的贴心银行、地方政府的智慧银行。
二、扎根本土,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把实体经济作为金融服务的本源,把支持吉林省特色产业发展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围绕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特色金融,突出对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支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助力制造产业,发展产业金融。聚焦装备制造产业,发挥吉林省汽车工业协会、长春市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商会副会长单位牵头作用,发展汽车产业链金融,为一汽集团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授信285亿元,成为全省汽车产业业务主办行,为中车长客供应链授信10亿元,近三年累计投放汽车产业贷款150.29亿元、制造业贷款860.05亿元,助力长春建设世界级先进汽车制造业集群。聚焦医药健康产业,累计为修正、敖东、东宝、长春高新等医药产业企业投放贷款200亿元,助力建设长春、通化医药健康产业走廊核心圈。聚焦光电信息产业,重点支持长春光机所及旗下企业等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累计投放光电信息产业贷款50.5亿元,助力建设“长春光谷”,打造千亿级光电信息产业集群。
二是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农业金融。围绕“千亿斤粮”“千万头肉牛”工程和“十大产业集群”建设,探索实施“一县一策”“整村授信”,推进县域支行转型,建设金融惠农服务站692家,成为“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理事长单位,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整村授信”业务模式在2022年度城市金融服务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获评“网络十大影响力优秀案例”。近三年累计投放涉农贷款947.02亿元、肉牛产业贷款129.17亿元。到2022年9月末,肉牛贷款余额51.58亿元,其中活体抵押贷款余额7.23亿元,两项贷款余额均居省内单一法人金融机构首位,为2277户肉牛养殖龙头企业和养殖大户提供资金支持,助力企业发展、农民增收。
三是助力生态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围绕生态强省战略和“双碳”战略,践行 ESG 理念,成立绿色金融委员会,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出台金融支持绿色发展专项信贷政策和行动方案,构建“4+3”绿色金融战略体系,加大对生态治理、绿色农业、清洁能源、节能技改、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碳交易、绿色消费等八大领域金融支持。成为东北地区首家签署联合国绿色金融《负责任银行原则(PRB)》的法人银行,承办全省金融机构支持绿色环保企业项目融资需求银企对接会,落地东北首单碳减排挂钩贷款、全省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为长春燃气、恒建科为、吉电股份等绿色企业提供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近三年累计投放绿色贷款173.09亿元。服务文化旅游产业和冰雪经济发展,支持全省旅游品牌提升、长白山资源开发利用等重点项目,累计投放生态旅游贷款105亿元。
四是助力创新驱动,发展科创金融。成立全省首家科技支行,以科技支行为桥头堡,健全完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推出“科创金融·吉享未来”系列产品,探索完善“五专四优”服务政策和模式,为全省科技创新和“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深化与省科技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战略合作,搭建政银企协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加大对长春应化所、长春光机所、吉林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助推产学研用一体化。近三年累计为长光卫星、吉大正元等155户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投放贷款58亿元,发放省内首笔认股选择权贷款,对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服务覆盖率33.57%。
五是助力共同富裕,发展普惠金融。主动承担“六稳”“六保”任务,积极发展普惠金融,服务“真小真微”,用好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近三年累计投放普惠贷款601.44亿元、支小再贷款392.42亿元,“两增”口径贷款始终保持监管达标,小微信贷业务稳居全省同业第一位。创新迭代便民利民惠民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理财、基金、保险等产品为城乡居民提供多元化财富管理服务,累计发放安居兴业贷款560.43亿元,增厚居民财产性收入61亿元。
三、强化担当,支持稳定经济增长
全面落实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和省委省政府“止跌、回升、增长”部署,确立“苦战二季度、决战三季度、打赢四季度、奋战保全年”工作目标,突出保防疫、保运营、保服务、保安全、保发展“五项重点”,全力支持全省稳住经济大盘。
一是全面统筹,支持疫情防控。统筹疫情防控和经营管理,制定实施《统筹疫情防控和支持复工复产工作方案》,开辟议事决策、绿色审批、直达服务、居家办公、保障服务“五条通道”,确保疫情期间金融服务有效运转,及时为全省抗击疫情提供有力金融支持。疫情期间,累计投放抗疫保供贷款41.03亿元,捐款捐物5300万元,被省政府评为2022年疫情防控期间捐赠工作突出贡献企业。
二是提高效率,支持复工复产。在抗击疫情关键时期,及时调整工作重心,把支持备春耕生产和复工复产作为重点,积极与省委省政府确定的500户重点复工复产企业对接,提供“一对一”专属金融服务,及时推出“吉速复工专享贷”8个系列产品。在疫情防控尚未全面解除之前,全行各网点提前恢复营业,靠前服务客户、备春耕生产和复工复产,累计发放支持备春耕生产、复工复产、助企纾困等贷款412.57亿元。
三是助企纾困,支持止跌回升。实行更有利于企业恢复发展的信贷优惠政策,对受疫情冲击和影响较大的客户不抽贷不断贷,延期还本付息,为客户办理延期展期业务5199笔,金额超800亿元。对小微企业实行“四免三贴”,协调政府部门为符合标准的客户提供贴息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2022年前三个季度累计为客户减费让利2亿元。
四是聚焦难点,支持安全发展。多渠道多方式协助地方政府研究制定存量资产盘活融资方案,化解隐性债务风险,确保安全发展。以金融手段支持昊融集团、吉林森工等地方国企改革,为长发集团、龙翔集团、长春城投等地方国企提供信贷支持,近三年累计帮助地方政府有效缓解债务560亿元,为地方国有企业投放贷款419.49亿元。围绕“保交楼、稳民生”,在长春地区率先推行“首付两成”房贷政策,打造“煤矿-供应商-热电厂-居民供暖”全链条金融服务体系,发放保交楼贷款98.77亿元、煤电保供贷款203.31亿元。开发“车享贷”,为出租车公司授信1.78亿元,更换新能源出租车3103台,破解新能源汽车销售难题。
四、练好内功,构筑服务发展引擎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深化改革变革、转型发展,培育企业精神,构建企业文化,推动创新发展,为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和战略支撑。
一是保持改革变革战略定力。瞄准先进商业银行发展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开阔视野,确立打造全国一流现代城市商业银行战略目标,深入推进“10+2”改革变革、“1234”总体部署和高质量发展“七大工程”“三大转型”,构建符合现代商业银行要求的吉林银行“八大体系”,党建引领、公司治理、组织管理、内控合规进一步加强,业务经营稳步提升、快速发展,实现体系合理、结构优化、模式顺畅、方式有效。到2022年9月末,全行个人客户1113.2万户、对公客户9.08万户,分别较年初增加94.62万户和1.38万户,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二是增强转型发展专业支撑。着力实施人才兴行战略,推进人才选育“351”工程,近三年累计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000人以上,培训轮训干部员工5万人次以上。着力实施科技强行战略,制定金融科技三年发展规划,加速推进金融科技“五七三”工程和吉星、星盾、磐石“三大工程”,基本完成“两地三中心”建设,数据治理工作荣获2022银行数字化大会“金鼎奖·最佳银行业数据治理实践应用奖”,金融科技从一张白纸上起步、快速发展。着力实施文化塑行战略,挖掘和弘扬“真、实、严、细、精、进、和”企业文化内涵,构建奋斗者文化、合规文化和廉洁文化,开展“奋斗有我、就在吉行”系列活动,以价值和创造为引领重塑企业文化基因和核心价值观。
三是纵深推进风险化降“零号工程”。持续开展金融风险防范化解攻坚战、风险化降巩固年,实行一户一专班,借助纪检、公安、司法府院联动机制等政府资源,利用“五化闭环工作法”,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科学控资产控账户,顺藤摸瓜,追赃挽损”,全力处置风险资产,守牢安全发展防线。近三年累计使用减值准备140.21亿元,处置不良资产450.77亿元,资产质量全面改善,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为改革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