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珠江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2022-02-13朱炬明吴珊珊
朱炬明 吴珊珊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广州 510610)
1 汛旱情概况及特点
2021 年冬至2022 年春,珠江流域中东部遭遇60 年来最严重旱情,叠加河口咸潮异常活跃,粤港澳大湾区、粤东等地供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2022 年入汛后,流域出现旱涝急转,其中5 月下旬至7 月上旬,西江、北江、韩江发生8次编号洪水并形成2次流域性较大洪水,北江第2号洪水发展成超100 年一遇特大洪水,形成了珠江“2022.6”特大洪水。面对极其严峻的水旱灾害防御形势,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珠江委)会同流域有关省(自治区)主动防御、科学应对,成功防御珠江“2022.6”特大洪水以及流域中东部60 年来最严重旱情,取得了2022 年水旱灾害防御的阶段性胜利。
2022年汛情旱情特点:
(1)旱情咸情叠加,供水保障形势严峻。2021 年冬2022 年春,珠江流域中东部遭遇60 年来最严重旱情,东江、韩江水利工程蓄水严重不足,部分地区供水受到威胁。其中东江骨干水库1月下旬有效蓄水率仅为3%,新丰江水库低于死水位运行25 d。同时,珠江口咸潮异常活跃,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连续多日无法取淡,广州、东莞主要取水口含氯度屡破历史极值,严重威胁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供水安全。
(2)降雨时程分布集中、影响范围广、落区高度重叠。3 月17 日入汛以来,珠江共发生26 次强降雨过程,累计面平均降雨量1 200 mm,与多年同期基本持平。但降雨时程分配不均,5 月下旬至7 月上旬出现近50 d 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累计降雨量达622 mm,较多年同期偏多约4成;累计降雨量超过400 mm 的笼罩面积达43.35 万km2,占珠江总面积的76%,其中北江和韩江降雨量均列1961年以来同期第1 位;强降雨主要集中在西江中下游、北江和韩江等地,降雨落区高度重叠,土壤含水量处于饱和,下垫面径流系数增大,暴雨产流增加、汇流加快。
(3)编号洪水多、持续时间长、量级大。受降雨影响,共有284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洪水,其中,西江、北江、韩江发生8 次编号洪水,西江、北江编号洪水总数列1949 年以来第1 位。西江洪水、北江洪水历时均长达半个月,其中西江干流梧州站水位超过20 m 以上高水位运行时间284 h,为流域历史大洪水第1 位;北江干流及最大支流连江均出现100年一遇特大洪水,北江干流浈江新韶站发生1949年以来最大洪水(接近100年一遇),飞来峡水库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超100年一遇),石角站出现1924年建站以来实测最大洪水。
(4)主要河流来水丰枯急转,后汛期来水明显偏少。汛期,珠江主要河流来水丰枯急转,6月,西江、北江、东江、韩江的控制站来水较多年同期多56%~207%。8-10 月,西江、东江、韩江来水明显偏少,其中8 月少42%~58%,9 月少57%~72%,10月少41%~63%。
2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情况
(1)成功应对流域60年来最严重旱情。珠江委提前发布西江、北江干旱蓝色预警和东江、韩江干旱黄色预警,启动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珠江防总)抗旱Ⅳ级应急响应,统筹各部门、各行业做好应对准备。结合流域工程体系和蓄水状况,按照当地、近地、远地梯次构筑了西江、东江、韩江供水保障“三道防线”。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动态调度“三道防线”,确保重要控制断面流量满足下游取水需求。在李国英部长亲自指挥部署下,先后3次实施压咸补淡应急调度,其中西北江磨刀门水道咸界最多下移约23 km,东江三角洲北干流、南支流咸界最多下移约6 km和8 km,最大程度减轻了咸潮对主要取水口的影响,有效保障了春节、元宵节等关键期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同时保障了电网安全运行,充分发挥了西江“黄金水道”效益。
(2)全面做好迎汛备汛工作。及早筹备召开珠江防总2022年工作会议与珠江委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重点工作;健全流域防总机构,完善跨省河流韩江、贺江防洪调度协调机制。派出8个汛前检查组分赴流域各省(自治区)、国家重点水文站和潖江蓄滞洪区开展迎汛备汛检查;派出32 个检查组对流域重要行洪河道约1 500 km 进行全覆盖排查;派出48个检查组、暗访组对水利工程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情况进行抽查,督促各地落实防汛责任。审批下达龙滩等11座重点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完成流域大中型水库汛限水位和重要河道安全下泄流量核定,指导流域重点水库腾空178亿m3库容迎汛。建成并运用珠江防汛“四预”平台,科学支撑防洪调度决策,开展防御“1998.6”典型洪水实战化演练,检验提升流域防洪调度决策及应急处置能力。深入学习《国务院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以案促学开展防汛工作组、专家组培训,着力提升工作质效。
(3)全力以赴迎战珠江“2022.6”特大洪水。珠江委专门成立防御工作专班,紧盯汛情发展,锚定防汛“四不”目标,绷紧洪水防御“四个链条”,运用珠江防汛“四预”平台实时分析研判“降雨-产流-汇流-演进”过程,滚动更新预报成果,同步开展洪水应急监测,“以测补报”提高关键期洪水预报精度,为主动防控赢得宝贵时间;动态模拟预演洪水演进过程,比选最优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为指挥调度决策和洪水防御提供有力支撑。迎战珠江“2022.6”特大洪水关键期,珠江委坚持每日会商,逐流域、逐区域、逐河段分析研判防汛形势和风险隐患,制定洪水发展期、关键期、退水期不同阶段防御方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23次,其中,西江4号洪水、北江特大洪水期间,首次启动珠江防总防汛Ⅰ级应急响应,珠江委主要负责同志连续16次主持会商,连续48 h坐镇指挥,并集结全体领导、专家及技术骨干,全力支援防汛工作;紧急增派8个工作组、专家组深入一线指导洪水防御及应急抢险工作。2022 年汛期,珠江委坚持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强化流域统一调度,会同有关省(自治区)调度大中型水库1 778座次,拦蓄洪量335亿m3,减淹城镇587个次、耕地604万亩,避免人员转移352 万人次。其中,针对西江4 号洪水、北江特大洪水,下达30余道调令,调度西江干支流24座水库群拦蓄洪水38亿m3,削减梧州站洪峰流量6 000 m3/s(降低水位1.8 m),将洪水出峰时间延后38 h,避免西江、北江洪水恶劣遭遇,为北江洪水安全宣泄创造了有利条件;及时制定北江飞来峡水库适度蓄洪、首次启用潖江滞洪区部分滞洪、芦苞闸与西南闸分洪调度建议方案,指导飞来峡水库、潖江滞洪区等工程联合调度运用。通过实施流域防洪统一调度,将石角站洪峰流量削减为18 500 m3/s,成功将洪水量级压减至西江、北江干流和珠江三角洲主要堤防防洪标准内,确保了西江干堤、北江大堤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防洪安全。
(4)扎实做好保障枯水期供水安全工作。在做好流域防汛工作的同时,珠江委超前部署2022 年冬2023 年春枯水期水量调度工作,及时赴珠海、中山等地调研,编制完成年度枯水期水量调度实施方案。同时,加快完成西江上游骨干水库旱警水位研究确立,为枯水期旱情研判和精准调度提供重要支撑。针对8月以来,西江、韩江等干流来水均偏少4成以上的不利形势,珠江委持续加强同广西、广东、福建水利厅及电网、航运、气象等部门沟通协调,有针对性指导做好郁江、东江、韩江等水库群蓄水保水调度,为有序实施水库前蓄调度赢得主动。抓住主汛期洪水过程,滚动会商研判,联合调度西江中上游水库群拦蓄雨洪资源106 亿m3。汛末,组织开展龙滩、岩滩、百色、大藤峡等流域骨干水库汛末蓄水调度,为枯水期抗旱保供水调度储备了宝贵水源。10月中下旬以来,受降雨偏少、来水持续偏枯和珠江河口咸潮上溯加剧影响,珠海、中山等地主要取水口出现连续多天无法取水,本地供水水库蓄水迅速消耗,澳门、珠海、中山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供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1 月中下旬,珠江委从流域全局出发,充分考虑降雨预报的不确定性,结合河口咸潮影响规律,选准补水压咸窗口期,果断实施集中应急补水调度,会同广西、广东水利厅和南方电网,调度西江、北江13座水库群向下游补水4.3 亿m3。通过应急补水调度,有效压制了河口咸潮,将西北江三角洲磨刀门水道咸界下移约32 km,珠海主要取水泵站平岗泵站、竹洲头泵站平均取淡概率分别提升至72%、90%。西江干流梧州等重要控制断面均达到生态流量要求,有效改善了水环境;长洲水利枢纽通航效率提高近4成,累计过闸船舶达2 800多艘,有效缓解了通航压力。
3 面临的形势与不足
(1)流域防洪、供水工程体系尚不完善。流域防洪规划明确的龙滩(二期)、洋溪等流域防洪控制性工程尚未建成,控制性水库防洪库容不足,潖江蓄滞洪区仍未达标建设,运用补偿机制不健全,制约了工程防洪效益发挥;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粤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尚未建成,流域、区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保障存在风险。
(2)防洪隐患亟待治理。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段河床不均匀下切,形成深槽迫岸,易发生堤脚冲刷塌陷、地基渗漏、岸坡塌滑等险情;病险水库点多面广,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亟待提升;此外,受前期暴雨洪水影响,部分水利工程不同程度损坏,防洪保安能力尚未恢复。
(3)水旱灾害防御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流域大江大河及重点支流洪水调度方案尚未完全覆盖,关于防洪保护区、蓄滞洪区等的基础资料不完善,与新形势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不相适应,可操作性不强。针对流域极端洪涝灾害及干旱事件的研究不足,基于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洪水风险识别、决策、管理、补偿等基础工作薄弱。
(4)水旱灾害防御信息化、智慧化水平不高。大数据等科技支撑与“四预”融合存在不足,预报精细化程度及调度智能化水平不高,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的要求。
4 下一步工作
(1)扎实做好枯水期供水安全保障工作。据预测,2022年冬2023年春枯水期,西江、北江、东江、韩江天然来水偏枯水或特枯的可能性较大,珠江三角洲咸潮影响可能偏强,保障流域供水安全形势严峻。继续坚持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行业间等需求,筑牢供水保障防线,统筹流域水库群多目标调度,适时启动应急补水调度,强化风险防控和督促指导,全力保障流域城乡,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
(2)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珠江防汛抗旱“四预”平台,加快推进珠江流域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系统前期工作,结合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水旱灾害防御方案预案体系,加强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基础研究,全面提升流域调度决策与应急管理水平。
(3)深入复盘检视2022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继续深化水旱灾害防御阶段性复盘成果,加强与流域各省(自治区)相关部门沟通,逐江河、逐洪水过程复盘研讨水工程调度工作,总结经验、查漏补缺,推进流域水工程统一调度。
(4)提早谋划2023年迎汛备汛工作。提早筹划2023年珠江防总工作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各项工作。督促流域有关地区抓紧开展水毁修复,及时消除防汛安全隐患;有针对性组织开展流域汛前检查,审批重点水库调度运用计划,指导水库有序削落水位、腾库迎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