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海河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2022-02-13高建文郭雪娇
高建文 赵 悦 郭雪娇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 130021)
1 雨水情及汛情
2022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海河流域面平均降雨量472 mm,较2021 年同期(713 mm)偏少3 成,较多年同期(524 mm)偏少1 成。汛期(6 月1 日至10 月8 日)主要发生14次强降雨过程,流域面平均降雨量418 mm,较2021年同期(630 mm)偏少3 成,与多年同期(415 mm)持平,累计最大点降雨量为子牙河系滏阳河支流冶河三郊站(山西阳泉)1 239.5 mm。从空间分布来看,徒骇马颊河系偏多5成,子牙河系偏多3 成,漳卫河系偏多1 成,其余河系偏少1~3 成。从时程分布来看,汛前期(6 月1 日至7 月14 日)流域面平均降雨量187 mm,较多年同期偏多5 成;主汛期(7 月15日至8月15日)流域面平均降雨量123 mm,较多年同期偏少2 成;汛后期(8 月16 日至10 月8 日)流域面平均降雨量108 mm,较多年同期偏少2成。受局地强降雨过程影响,部分河系出现明显涨水过程,但未发生超警戒洪水,流域水势基本平稳。
2022年海河流域雨水情呈现以下特点:
(1)汛期降雨总量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汛期降雨量较多年同期偏少1成,主要发生在汛前期,降雨过程及总量均占整个汛期50%左右,空间上呈现平原多,山区少态势。
(2)流域重要河道干流水势平稳,未发生超警戒洪水。
北京、天津、雄安新区等重要城市局地强降雨场次多、强度大,各地防御措施有力有效,未发生内涝灾害。
(3)洪水资源利用效益突出。尽管流域面平均降水量较多年偏少,调度措施科学精准,汛末水库整体蓄水较常年同期偏多6成,为2022年冬2023年春抗旱和生态用水储备了较为充足的水源。
2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情况
(1)超前安排部署,全面压实防汛责任。根据汛期天气趋势预报意见,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海委)早早绷紧防汛这根“弦”,按照水利部部署要求,周密安排部署,扎实备汛备战。充分发挥流域防总平台作用,以视频方式召开海河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以下简称海河防总)工作会议,编制并印发《海河流域水工程防汛抗旱统一调度规定》,着力强化流域防汛统一调度,凝聚流域防汛整体合力。历年最早召开委系统汛前准备部署会议,随后相继召开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和蓄滞洪区管理等各类专题会,对防汛备汛工作作出系统周密部署。先后向省(直辖市)防汛抗旱指挥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委直属各管理局下发《关于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全力做好流域防汛抗旱工作的通知》等文件通知89份,督促各地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压紧压实防汛责任。
(2)开展复盘检视,补齐防汛工作短板。印发学习贯彻《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调查报告》工作方案,深刻汲取经验教训,复盘检视流域防汛工作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组织各省(直辖市)深入开展调研摸排,切实做好查漏补缺改进。着力补齐工程短板,组织编制漳卫河“2021·7”洪水灾后系统治理实施方案,全力推动漳河干流治理、漳卫新河河口治理工程等前期工作;38个委属水毁修复项目投入资金3 617.27万元,全部于汛前完成;加快委属卫河干流治理、海河防潮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会同有关地方完成漳卫新河河口应急清淤,恢复行洪排涝能力;修订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科学设置响应条件,量化启动标准,细化不同级别响应具体措施。2022年汛后,海委及时组织召开2022年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复盘检视工作会议,分析研判新时代新征程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形势,复盘检视当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压实责任、强化措施。
(3)排查风险隐患,确保工程度汛安全。严格落实李国英部长、刘伟平副部长关于永定河防洪安全的各项部署要求,组织有关省(直辖市)查深摸透风险隐患,督促落实应急度汛和长效治理管理措施。克服疫情不利影响,分级闭环开展防汛备汛检查,海河防总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开展流域防汛检查,海委相关领导先后带领30个检查组分赴流域各地,深入排查度汛风险隐患,确保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方案到位、措施到位。强化河湖管理,开展防汛保安专项执法行动,漳卫河系直管范围内350 个“四乱”问题全部销号,骨干河道行洪能力提高10%~20%;各地累计清理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1 803 个,为流域安全度汛奠定了坚实基础。
(4)强化“四预”措施,提升洪水防御能力。准确把握“降雨-产流-汇流-演进”规律,采用精细化智能网格降水预报产品与洪水预报耦合技术,开展3 天预报、7 天预测,10天展望,延长预见期。修订完成洪水预警发布管理办法,加快推进流域水文报汛高程校正统一,流域报汛站点较去年新增1 700 处。高质量做好数字孪生岳城水库先行先试,积极推进永定河、大清河、漳卫河防洪“四预”系统建设。联合北京、天津、河北3省(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雄安新区管委会开展大清河洪水防御联合演练,全面检验防汛应急处置能力。编制并报批《2022 年雄安新区起步区安全度汛方案》,全面修订流域各河系超标洪水防御预案,立足2021年秋汛洪水调度实际,编制漳河上游水库群联合调度方案,为调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5)密集会商部署,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密集与流域各省(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气象中心、委直属各管理局及部分局属单位的常态化连线会商,组织联合会商和内部会商累计27 次,先后组织北京、天津、河北3 省(直辖市)等单位开展洪水预报联合会商8 次。深化水文气象合作,汛期发布洪水预测预报分析成果38 期283 站次,通过“海委水文”公众号推送实时雨水情等信息152期2.3万人次,多渠道提请有关部门、单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根据雨水情发展形势,海河防总先后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4次,海委先后启动Ⅳ级、Ⅲ级应急响应8次,其中Ⅲ级应急响应1次。先后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有关省(直辖市),协助地方开展防洪调度及强降雨防御等工作,充分发挥指导监督、技术支撑等作用。
(6)实施科学调度,持续发挥工程效益。科学调度骨干水库,全力拦洪削峰错峰,滚动调整潘家口、大黑汀、岳城3 座直属水库预泄流量,累计预泄腾库7.2亿m3。科学调度四女寺枢纽、独流减河进洪闸等委直属水闸枢纽昼夜提闸泄水,宣泄永定河、大清河、漳卫河上游来水19.63亿m3,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会同有关省(直辖市)实施岗南、黄壁庄水库联合调度,7 月8-11 日,两库联调合计削峰率约80%,拦洪6 750万m3,确保下游及献县泛区两堤安全。实施重点水库及骨干河道预泄调度,7 月27-29 日,调度枣林庄枢纽加大预泄流量,北运河北关枢纽累计分洪2 600万m3,独流减河防潮闸、海河口泵站等沿海闸涵累计宣泄上游来水近1.2 亿m3,降低海河水位0.5 m,全力做好北京、天津、雄安新区等重要城市内涝防范工作。截至10 月8 日,流域53 座(次)大中型水库拦蓄洪水约11.23 亿m3,减淹城镇18 个(次),减淹耕地3.5 万亩,避免转移2.53 万人,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7)加强值班值守,提升防汛工作状态。持续强化流域防汛值班值守工作,对流域有关省(直辖市)防汛部门、委直属各管理局值班情况进行了多层面、多轮次、全覆盖的电话查岗,共计263次(委系统136次,有关地方127次),进一步严肃防汛纪律,确保24 h值班值守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实到位。7月15日晚,海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海委主任王文生带队暗访委机关防汛、水文、信息网络等防汛值班值守岗位一线,并现场电话抽查各地各级值班情况。密切监控超汛限水库情况,紧盯病险及小型水库运行情况,全覆盖检查强降雨覆盖范围内病险水库“三个责任人”在岗履职情况,持续开展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督查。流域各级水利纪检部门切实强化防汛监督,督促各级党组织自觉从严压紧压实责任,做细做实防汛备汛措施。
(8)统筹防汛抗旱,保障流域供水安全。始终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不误,组织编制流域应急水量调度预案,确定89 处控制断面旱警水位(流量)指标,提高干旱预警能力。推动岳城水库纳入京杭大运河补水计划,汛前结合水库消落累计补水3.47 亿m3,4 月28 日,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贯通。2022 年以来,委直属潘家口、大黑汀、岳城水库及漳河上游红旗渠等四大灌区渠首枢纽累计向天津、河北、河南供水20.55 亿m3。立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未来可供水量偏少的不利情况,督导各地提前谋划,优化调度,科学蓄水。截至汛末,流域33 座山区大型水库蓄水104.28亿m3,较多年同期(66.92亿m3)偏多6成,为2022年冬2023 年春抗旱供水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北京、天津、石家庄等重要城市水源地水库较多年同期多蓄22.41 亿m3,白洋淀较多年同期多蓄1.59亿m3,为相关地区农业抗旱和重要城市供水提供了坚实保障。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
(1)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尚不完善。多年来流域防洪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35 座病险水库尚未除险加固,33 座山区大型水库中有19 座设计水位高于征地移民高程,部分防洪库容运用受限;流域多个河系尚未完成规划治理任务,部分骨干河道现状行洪能力仅为设计的40%~60%,极易形成小水量、高水位的局面;蓄滞洪区工程建设严重滞后,部分围堤缺失,进退洪设施建设不完善,仍需临时扒口分洪,安全避险设施缺口严重。下一步,坚持流域单元,督导各地强化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加大工程建设力度,加快补齐工程短板,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2)“四预”工作能力亟待提升。流域部分河系上游中小水库预报方案欠缺,部分河道、蓄滞洪区尚未建立精细化水力学模型,精细化洪水预报难以开展;洪水预报方案缺乏实测资料验证,中小河流、大流量测报短板突出。防汛信息化建设滞后,算据、算法、算力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预报调度一体化水平较低。下一步,将加强实时雨水情信息分析研判,强化“以测补报”,提高预测预报精度。开展防洪“四预”和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系统建设,持续推进预报调度一体化。
(3)统一调度机制仍待完善。多年来,海委会同流域各省市,发扬团结治水的优良传统,上下游左右岸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流域防汛抗旱工作。但目前流域防洪统一调度机制尚不健全,联合调度水平不高,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在协同性、信息共享、协调调度等方面还有待加强,工程日常管护、巡堤查险、物料储备、应急抢护等联动机制有待完善。下一步,将坚持防汛流域单元,落实《海河流域水工程防汛抗旱统一调度规定》,不断健全以流域统一调度为核心、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分级管理、兼顾各方利益协调统一的调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