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连温胆汤加减与阿普唑仑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比较

2022-02-13赵大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匹兹堡黄连疗效

赵大成

失眠是睡眠障碍的简称,指患者在无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出现的进入睡眠状态困难或进入睡眠状态后容易清醒、或清醒后不易再入睡、甚至彻夜不寐,严重影响患者正常心理和生理功能。由于现代人群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学习压力的增加,其发病率逐年快速上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失眠患者约占全球总人口的15%~25%[1]。难治性失眠不但损害患者的健康,而且会诱发抑郁、躁狂等精神方面的问题。安眠药是传统西医治疗失眠的主要药物,但长时间应用安眠药会导致患者滥用药物,而且会产生药物依赖等缺点。失眠在中医学中叫做“不寐”,不寐的病因在临床上比较复杂,如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抑郁、久病虚弱等均会发病。中医理论认为,失眠的病位主要在脑,从属于心。心乃“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君主之官,神明出焉”[2]。失眠的病机总体分为虚、实两类,且虚多实少,多由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脏腑损伤,气血亏虚及痰浊、痰热、瘀血。饮食不节,导致食停痰阻、胃脘不和,故郁而化火,上扰心神,而致神魂不守,其多属实证;患者久病导致阴虚火旺,心肾不交,引起心神失守,多属虚证[3]。根据《黄帝内经》介绍的治疗原则,应对其“泻其有余,补其不足”,治疗上从阴阳、脏腑、营卫、气血和痰热瘀上辨证施治,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此次研究使用黄连温胆汤加减对原发性失眠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低。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5 月在丹东世诚综合门诊部中医科治疗的90 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 例。对照组中,男20 例,女25 例;年龄18~64 岁,平均年龄(42.6±8.2)岁。治疗组中,男22 例,女23 例;年龄19~65 岁,平均年龄(44.5±8.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按《中医内科学》[4]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西医诊断标准: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 版(CCMD-3)》[5]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确诊。

1.3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诊断为原发性失眠,符合中医诊断标准诊断为不寐的痰热扰心证;年龄18~65 岁;研究期间未应用其他药物;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器质性疾病引发的继发性失眠,或患有社会功能障碍及抑郁症者;②平素精神类药物依赖者;③哺乳期或妊娠期的患者;④同时接受其他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阿普唑仑片(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215,规格:0.4 mg/粒)治疗,0.4 mg/次,每晚睡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基本方:黄连8 g,姜半夏10 g,茯苓15 g,竹茹15 g,枳实12 g,陈皮15 g,生甘草10 g,生姜5 片。若心神不宁、夜寐易惊加龙骨、牡蛎各25 g,珍珠母25 g;梦多加合欢皮20 g,夜交藤25 g,远志15 g;烦热不眠、急躁易怒加栀子15 g,柴胡15 g,牡丹皮15 g;心悸胸闷加瓜蒌12 g,薤白14 g,郁金20 g(以上中药均来自于本综合门诊部中药房,按正规方法炮制)。1 剂/d,水煎至300 ml,分早晚2 次服。14 d 为1 个疗程,2 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1.6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例数[6,7]。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8],对所有患者1 个月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估。PSQI 共19 个评价项目,主要有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失眠障碍、主观睡眠质量、应用睡眠药物情况和日间活动情况7个因子,每项评分0~3分,总分0~21 分,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睡眠质量越糟糕,0~4 分说明睡眠质量优良,5~7 分说明睡眠质量较一般,≥8 分提示睡眠质量不良。观察并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腹泻、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判定标准[9]: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一次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检测,计算睡眠质量总分,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①痊愈:所有不适症状彻底消失,疗效指数≥90%;②显效:所有不适症状基本消失,50%≤疗效指数<90%;③有效:所有不适症状较前略改善,30%≤疗效指数<50%;④无效:所有不适症状无明显减轻甚至有所加重,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心烦不寐、胸闷脘痞、泛恶嗳气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比较 [n(%)]

2.3 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中医认为,睡眠与营卫之气的运行有关,在白天运行到阳经后,人体便处于清醒状态,夜晚运行到阴经后,则开始入睡[9],到了夜半子时(23:00~次日1:00),卫气转而入里,与营气相交后,入睡则深而沉。《灵枢·口问》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在理论上体现了失眠的病机,其主要是阳盛阴衰。《景岳全书·不寐》中,张景岳把失眠的病因分为有邪、无邪两类,提出“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多虚证”。“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不足也,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失眠关乎多个脏器,其病位在心,因心藏神,心神烦扰不安,则久久不能入睡,另外也与肝、脾、肾、胃等关系密切。《黄帝内经》认为,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故心神烦扰不安、神不归舍,则不能入睡。《古今医统大全·不寐候》中也说明,引发失眠的病机,其主要为“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清代唐容川,在《血证论·卧寐》中也阐述,“肝经有痰,扰其魂而不得寐者,温胆肠加枣仁治之”,“盖以心神不安,非痰即火”。现代人民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精神高度紧张,思虑过度,气郁不畅,脾运减弱,不能运化水湿,痰湿内生。同时人们多年的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过多的进食肥甘厚味、麻辣油炸等食物,并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导致痰湿内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而至湿热瘀阻中焦,上扰心神而致失眠。故痰湿是导致现代人们出现失眠的主要病因。故应以清热化痰为主,同时补气益血,安神养心。清代医家陆廷珍通过《六因条辨》提及黄连温胆汤,主治肝胃不和、痰热内扰。方中黄连性味苦寒,主燥湿清热,为君药。半夏性味辛温,主化痰燥湿,止呕和胃;陈皮味辛苦性温,主化痰理气,开胃健脾;两药合用,有化痰燥湿,和胃理气之功,共为臣药。茯苓味甘淡,主安神宁心,利湿健脾;甘草味甘平,主益气健脾和中;两药共行和中益气,利湿健脾之功。竹茹味甘淡,主化痰清热,止呕除烦;枳实性味苦微寒,主除痞消积,化痰理气;两药共用,有消痞行气,化痰清热,止呕除烦之功,其共为佐药。诸药合奏清痰化热、清肝和胃。此病症临床表现较多,如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心虚胆怯,呃逆呕吐以及癫痫抽搐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连温胆汤能松弛中枢性神经,并能协调大脑兴奋和抑制信号,故有催眠镇静的作用。黄连温胆汤能调整人体内分泌功能,从而修复自主神经功能,能明显缓解和改善症状[10]。

综上所述,临床上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原发性失眠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匹兹堡黄连疗效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以苦参为主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不一样的“双黄连”
医疗产业与城市复兴:美国工业城市匹兹堡的转型之路
“小矮子”黄连
黄连最清胃火,但体寒者慎用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
G20匹兹堡峰会总结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