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131 碘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效果研究

2022-02-13王宁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咪唑小剂量甲亢

王宁

甲亢是指因机体甲状腺激素异常分泌导致诱发临床综合征,包括集体代谢活动加速、提升系统兴奋度及代谢亢进等。发病后患者多表现为食量增加、身体消瘦、心悸多汗等情况[1]。目前甲亢的发病率显著提升,发病患者女性远高于男性,吸烟也是疾病高危影响因素。临床通常应用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治疗期间需要长时间持续服药,且药物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停药后复发几率较高。大量临床实践显示[2],甲亢患者采用131I 效果更加理想,但使用剂量过大,会造成甲状腺功能退化。为此,本研究将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收治的甲亢患者应用小剂量131I 联合甲巯咪唑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及药物对患者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情况进行观察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于本院内分泌科室收治的95 例甲亢患者,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47 例)和观察组(48 例)。对照组女33 例,男14 例,年龄22~68 岁,平均年龄(44.91±7.70)岁;观察组女35 例,男13 例,年龄22~69 岁,平均年龄(45.11±8.00)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诊断为甲亢,参与研究前未接受过治疗,排除甲亢复发患者、近段时间内服用对骨代谢有明显影响药物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甲状腺癌患者、心脑血管疾病较为严重患者。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全程监督本次研究。患者家属详细了解研究内容和治疗方法,自愿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标准文件。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甲硫咪唑(北京市燕京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440,规格:5 mg/片)治疗,药物初始剂量为30 mg/d,分为2~3 次服用,之后可根据病情情况调节服用剂量,但每日剂量不得超过60 mg,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情况,给予5~15 mg/d。

观察组服用甲硫咪唑(剂量和服用方法同对照组)同时给予小剂量131I 治疗。治疗前,首先根据甲状腺静态显像测定甲状腺质量,利用显像设备(GE Infinia Haw keye)完成;检测前要求患者服用131 碘化钠(使用剂量:74 kBq)在服用后2 h 及24 h 时分别测定各项相关计数,从而明确甲状腺摄碘率,并将2 h 及24 h 摄碘率作为患者131I 的最高摄碘率,计算患者治疗时需要使用的131I 量。

两组均持续治疗6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SH 水平、骨代谢指标、骨密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①分别于治疗前后收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测定(应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患者治疗前后的促甲状腺激素。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骨代谢指标,包括血清CT、BGP、βCTX 水平。③采用X 线骨密度仪测定患者骨密度(腰椎L2~4、髋部、桡骨)。④观察记录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粒细胞降低、皮疹、甲状腺功能减退。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0.38±0.06)mU/L与对照组的(0.41±0.09)mU/L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15,P=0.059>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2.36±0.35)mU/L 优于对照组的(1.30±0.16)m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916,P=0.000<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CT、BGP、β-CTX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T(65.50±5.52)μg/L、BGP(3.13±0.53)μg/L、β-CTX(0.33±0.05)μg/L 均 低 于对照组的(76.62±8.26)、(4.27±0.54)、(0.42±0.06)μ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μg/L)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水平比较(,μg/L)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腰椎L2~4骨密度水平(0.92±0.14)g/cm2、髋部骨密度水平(0.71±0.12)g/cm2、桡骨骨密度水平(0.44±0.06)g/cm2与对照组的(0.91±0.12)、(0.72±0.09)、(0.43±0.07)g/cm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73、0.459、0.748,P=0.710、0.647、0.456>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腰椎L2~4骨密度水平(1.04±0.11)g/cm2、髋部骨密度(0.89±0.04)g/cm2、桡骨骨密度(0.60±0.04)g/cm2均高于对照组的(0.98±0.12)、(0.85±0.06)、(0.57±0.05)g/cm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541、3.831、3.233,P=0.013、0.000、0.002<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粒细胞降低1 例,皮疹1 例,甲状腺功能减退2 例;对照组发生皮疹1 例,甲状腺功能减退1 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4/48)与对照组的4.26%(2/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67,P=0.414>0.05)。

3 讨论

现阶段,我国甲亢发病率阶梯式增长,且该疾病治疗具有一定难度,复发率相对较高,对患者正常生活和工作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3]。因此,寻找科学、有效的治疗方式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目前临床治疗甲亢时通常会选择抗甲状腺药物,通过对离子碘的氧化活动进行有效抑制,从而能够有效降低体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水平,确保体内活性碘水平及甲状腺硌氨酸偶联得到显著降低,进而有效纠正下丘脑、垂体和甲状腺系统病理状态情况,实现治疗目的[4]。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药物需要长期服用,因此不良反应相对较多,导致用药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关研究表明[5],碘化物用于治疗甲亢效果理想,且展现出明显自身优势,如药物起效迅速,不良反应较少等,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体内碘化物在衰减时会产生具有辐射的β 射线,能够针对甲状腺组织发挥确切的作用,避免合成过多的甲状腺激素[6]。并且,碘化物的特点决定了其和甲状腺细胞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可对甲状腺泡上皮产生破坏作用,从而充分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能力,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是研究表明[7],大剂量使用131I,会导致甲状腺组织被过度破坏,致使甲状腺自身能力完全丧失,引起功能衰退。因此临床重视研究131I 的治疗过程中使用量问题,一方面能确保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能降低诱发甲状腺功能减退这一不良问题[8]。经过大量研究和实验发现[9],使用小剂量131I,甲状腺滤泡细胞能够逐渐凋亡,同时不会过度破坏甲状腺组织,从而显著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程度。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和甲状腺激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且甲状腺正常激素水平可促进骨吸收能力,对于调节骨组织的矿物质代谢具有积极作用。相关研究显示[10],发生甲亢后在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影响下,机体矿物质代谢及骨量流失会发生异常。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CT、BGP、β-CTX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腰椎L2~4、髋部、桡骨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4/48)与对照组的4.26%(2/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联合治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表明应用甲巯咪唑联合小剂量131I 治疗甲亢,代谢异常及增强骨密度具有积极作用,药物安全性理想,值得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应用小剂量131I 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亢临床效果确切,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咪唑小剂量甲亢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关于唑类骨架构建的进展研究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甲亢患者需警惕甲亢性心脏病
咪唑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展
选择离子气质联用法同时测定食醋中2-甲基咪唑和4-甲基咪唑
甲亢妇女能怀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