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责任感导向基于“四入”模式的材料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2-02-13姜淑文刘敬肖王晓孙宏宇尹娜
姜淑文 刘敬肖 王晓 孙宏宇 尹娜
摘 要: 高度责任感的树立对促成材料等工科专业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在研发乃至技术管理领域发挥着重要的意识决定作用。本研究针对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目标和特点,采用“四入”模式,即“入耳”“入脑”“入心”“入行”的模式进行材料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分别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方法在专业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旨在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自身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效果检验,基于对现行体系“四入”模式思政渗入效能的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材料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供经验和理论参考。
关键词:责任感;“四入”模式;材料专业;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2)03-0074-04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of a 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such as materials in the field of R & D and even technology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the goa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his study adopts the "Four-in" method, that is, "into the ear", "into the brain", "into the heart", "into behavior".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imperceptibly, we use the methods of case teaching and discussion teaching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We also us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ractice teach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actor infiltration of the current system of "Four-in" mode teaching, this paper provides a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further optimiz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major courses of materials.
Keyword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Four-in"mode; Material major;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function
为适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作为创新主体的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目前的高校专业课建设主要注重从教师角度“提高授课水平”和“激励或督促学生学习”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对影响学生本身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内在因素“责任感”的培养和加强还没有足够的重视以及进行针对性的引领。对材料专业的学生来说,自身责任感不强就会得过且过、缺乏自律,表现为懒散、作业抄袭,甚至学术不端,影响专业素质提高;职业责任感不足就难以敬业,在材料研发和制造中会造成产品质量不稳、性能可靠性差,甚至酿成安全事故;社会责任感不强就不会有正确的价值观,也难以有效回报社会。因此,在材料专业课教学中适当融入思政因素,即“课程思政”、培养有高度自身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技术人才,对学生素质提高、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都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基于大三、大四的溶胶凝胶技术、材料科学基础、电子信息工艺实验、材料科学基础实验两门无机材料专业理论课和两门实验课材料专业课,采用“四入”模式,即“入耳”“入脑”“入心”“入行”,进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分别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以及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专业理论和实验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其自身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形成成为科技兴国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同时为材料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設提供依据。
一、高校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目标与特点
在高度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责任意识、强化责任教育必须与技能教育并驾齐驱,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实用性创新实践应用人才。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其责任意识的建立和培养始于青少年阶段,主要源于家庭熏陶和小学、中学教育。青少年时期建立的责任意识和大学时期注重的责任意识形态是不同的[1]。童蒙时期接受的德育教育更多的是“美德教育”,也就是说,怎样做个高尚的人,怎样拥有真善美,而对“底线”问题涉及较少。大学生处于青春、充满热血并容易冲动的年龄段。他们在大学里积累知识、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以及社交和工作技能,基本价值观逐渐成型并面临着学业、恋爱和未来就业的各项任务,属于成年人和半个社会人。此时需着重培养的责任意识主要有自我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自身责任意识是建立在内心信念和自我觉悟基础上的道德自觉和对己负责的责任意识,表现为“常怀律己之心,时刻反躬自省”等个人内在的道德自觉,强调“自爱、自重、自控”等;职业责任意识表现为爱岗敬业、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社会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具体体现。高校学生作为社会经济建设中技术创新的中流砥柱,在自身不断提高素质、发展自我的同时,要能适当回馈社会,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对材料专业学生来说,学习目标是掌握必备的材料制备、表征评价、性能优化、器件构建、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在校学习阶段,自身责任感不强就会得过且过、缺乏自律,表现为懒散、作业抄袭、甚至学术不端,影响专业素质提高;研究生阶段或就业后的技术开发过程中职业责任感不足就难以敬业、在材料制备中造成产品质量不稳、性能可靠性差,甚至酿成安全事故;社会责任感不强难以有效回报社会、难以成为对国对民有用的人才,甚至走向科技犯罪。可见,高度责任感是现代化强国实现高效能、高品质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必备人才素养。因此,本文以高度责任感为导向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旨在从注重教师角度的“提高授课水平”和“激励或督促学生学习”,转化为激发学生本身内在因素“责任感”并加以针对性引领的教学尝试,为促进高效能创新实践性应用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案例和思考。
二、基于“四入”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
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元素渗入与材料专业知识的传授、能力素质的培养并进行有机融合是课程思政的难点[2]。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构建之前需明晰以下几个问题:针对培养目标要引入何种思政元素?怎样将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有机融合到专业教学中,形成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对思政渗入的效果怎样有效评价并反馈于教学改进?
(一)“高度责任感”导向的思政元素设计
1. 正确的价值观引领是高度责任感形成的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这“二十四字”的核心价值观是国家、社会与个人的有机统一。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最重要群体。教师要注意处理好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之间的关系[3]。
2. 自我责任感建立、强化并掌握相应的方法论。高度自我责任感包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自我管理、高效能的时间管理以及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总结和严格自律等。应该让学生明晰自律的重要性、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充分高效利用时间就是变相延长生命)和执行力度的核心地位;让学生明白不拘一格创新思维和可靠实验数据获取的结合对实际工程应用的意义。比如,通过讲述材料人的故事、大块非晶等新材料诞生的实验经历,启发学生怎样看待失败的实验。在正确观念和方法论的引领下知行合一,做好自我管理和提升才能,不断增强自信和充分实现自身价值。
3. 强化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如敬业、诚实守信、团队合作、工匠精神等。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方面的钻研精神,职业岗位方面的敬业精神,个人追求方面的无私奉献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4]。教师在授课中注意通过对相关领域新材料和器件的国内外科研动态、技术现状和应用前景的讲解增强学生对行业的正确认知和专业自信,提升专业兴趣,有的放矢地去学习、去实现自身价值。比如,针对高性能制造的“迈向制造强国的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手段
本研究采用“四入”教学模式,即“入耳”“入脑”“入心”和“入行”。“四入”教学模式结合案例式和讨论式教学,非常适合材料专业课的内容结构特点(交叉学科、涉及各个应用领域、信息量广、设计内容有广度和深度、理论性和实践性并存、案例多等),可以自然融入强化责任感的思政元素,而且起到使思政元素循序渐进地渗透和深化的作用[5-6]。理论课用来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而实践环节可以辅助检验课程思政实施效果[5,7-8]。
以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理论课、实验课和毕业设计为蓝本,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的方法将针对“责任感提升”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形成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并评价实践效果。构建的“四入”模式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授课对象为2016、2017级(大三、大四)学生,具体计划包括两阶段:第一阶段(2019),基于专业理论课溶胶凝胶技术以及专业实验课电子信息材料工艺实验、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进行“四入”教学模式设计并进行实践效果检验;第二阶段(2020),基于专业理论课材料科学基础以及专业实验课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根据课程内容和特点进行“四入”教学模式设计并进行实践效果检验。具体实施为:(1)结合材料领域杰出人才实例,采用案例教学[9],实现“入耳”思政融合教学模式,使学生感受榜样的力量,感受到责任感的正面力量和带来的成就感;(2)采用讨论式教学[10],分析“材料制备工艺控制中,产品质量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人的要素和工艺因素之间的关系”,实现“入脑”思政融合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思考,分析责任感对有效创新实践的重要性;(3)通過责任感个人调查表,了解学生的责任意识情况,形成主观评价体系,实现“入心”思政融合模式,考察学生感悟情况;(4)分别采用“作业重复率”“实验报告重复率”“毕业设计重复率”等统计数据,形成客观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实现“入行”思政融合模式,考察课程思政教学对学生责任感的促进情况。
三、“四入”模式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与分析
(一)思政元素实施例
1. 在专业理论课溶胶凝胶技术中,主要采用案例教学、讨论式教学进行思政元素融入(入耳、入脑)。比如:(1)概论部分:从Sol-gel技术的优势,全元素、大跨度、亚结构的全维结构材料制备方法,展示无机材料的广泛应用,提高行业自信;(2)溶胶凝胶性质部分:从学习知识的严谨性,用词准确和怎样解读,联系到考研和具体技术工作、国家高精尖制造业和未来——社会责任感;(3)制备工艺部分:比较法,技术工作者的价值感,归纳法,总结制备技术与分析手段的联系与不同作用地位——统筹兼顾的格局观;从“两段烧结”的例子,怎样从“失败”实验看到关键科学问题;(4)从上课纪律,谈到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和效率提升。
2. 在实验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此阶段主要采用讨论式教学。考察预习以及讲授阶段,讨论:氢能源的应用现状——创新环保的新经济时代;电催化制氢的未来——国家发展、经济对科技需求、科技工作者的使命等,旨在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自身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职业自信,更好地锻炼创新思维,重视科研数据的可靠性以及职业中的责任心(切尔诺贝利的案例)。其次,实验中仔细观察学生的操作和态度,适当交流。本系列实验安排比较好,同学们每人有事做、参与性高、表现良好。
3. 在考评方面。除了平时的测验、作业,增加了随机问答,包括基础知识以及拔高式的问答题。基础知识题主要反映学生的基本掌握情况,拔高题能反映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此外,进行匿名调查问卷一次,了解学生对自身、对课程的看法,目标是否明确、有计划性以及不能顺利实施的困难等。
(二)教学效果
学生听课状态良好。“思政”融入效果总结:本着润物细无声的思政融入理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关键是以身作则、从实例、双赢的角度为提高学生责任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使学生意识到创新时代责任感的重要性。
(三)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随着专业课中“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的增多,学生对思政元素的融入比较敏感甚至是反感。另外,过多有意识的思政渗入,也会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因而还需要进一步拿捏掌握。因此作者初步认为,思政的深入应是“分享”“交流”和人格的“影响”;(2)项目建设的目标——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建立。在“入耳”“入脑”阶段的建设可以提升和掌握,但是否能“入心”“入行”取决于多方面因素。同一时间不同教师针对同一学生群体开展过多的课程思政,某些学生似乎已经体会到思政的融入,会有抵制情绪。
总之,需要摸索有效的教学和评价方法。未达到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有效的思政元素融入,有以下几点建议:
(1)从教师角度(思政元素的实施者):教师作为思政元素的施与者,必须注重本身认知和素养的提高[11]。首先,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积累、拓宽视野、不断加强专业素养,在传授真知的同时,引入适当案例,在引领讨论时得到学生信服。其次,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高度责任感投入工作,比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不迟到、勤奋严谨、认真负责、有社会服务精神等。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正能量,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为人师表。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体状态,因材施教[12]。
(2)从学生角度:《菜根谭》有云:“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思是说:若是因他人的话而领悟事情的道理,将来一定还会再迷惑,总不如由自己亲身领悟来得清楚分明。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成他们作为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主体不断领悟、学习和提升。
(3)方法论的重要性[13]:多数学生可能都想成为一个能管理好自己、管理好学业,将来在社会上能胜任工作,进而获得行业成功和自信的人,这样具有良好个人发展前景的学生为社会做贡献的能力和几率也就越大。但他不知道具体怎么办。意识形态的强化是从中小学教育开始一直都有的。那么,怎么能做到管理好自己,管理好时间、取得高效能,或者怎样正确进行自我评估、认识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接受和尊重真正的自己和他人,发挥优势、增强自身价值。教师应该注意方法论的传授——教学生怎样解决具体问题。
(4)充分考虑信息时代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无节制玩手机、沉迷网络游戏、玄幻小说等。尤其强调此种情况下自制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运用互联网[11,14]。
此外,要注意提供给学生方法论,更有利于正确心态“入心”在“入行”上的效果。
四、结束语
本研究针对当前材料专业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内在“责任感”不强、阻碍自身进步、限制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现状,采用“四入”教学模式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到材料专业教学中,形成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旨在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其自身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其成為科技兴国的高素质人才。在责任感导向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领作为前提,提升自我管理和时间管理效能,通过知行合一、勤奋进取获得素质提升和行业自信,获得职业成就感和满足感。教者首先当以身作则,言传大于身教;其次要注意方法论大于纯道理灌输,以“负责任的教育”育“负责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衣永红.“底线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与实践原则[J].高教学刊,2020(4):168-170.
[2]戚良钊.“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145-146.
[3]华章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逻辑性探讨[J].高教学刊,2020(9):78-80.
[4]刘昌俊.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融合策略探讨[J].高教学刊,2020(3):183-185.
[5]李小妮,李申申.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关系之辨析[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2):89-97.
[6]费英秋,于欣宜.问题导向式教学法研究——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2):58-61.
[7]李儒林,苏承英.具身认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践启示[J].高教学刊,2020(31):177-180+184.
[8]李义.“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J].智库时代.2020(3):162-163.
[9]谭建军,李春华,张小轶,等.案例教学法在生物医学统计课程中的实施策略[J].高教学刊,2020(2):100-102.
[10]李华,何幼斌,罗进雄,等.研讨式教学在“沉积岩石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7):129-132.
[11]彭玲艺,王建平.大学课堂教学“四失”的病理探微[J].高教学刊,2020(25):52-55.
[12]董贝贝,李巧巧.大学新生心理适应现状与应对策略分析[J].高教学刊,2020(29):54-57.
[13]鲍贤杰,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J].高教学刊,2020(6):180-185.
[14]刘伟,林宜飞,向晓君.高校思政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推进依据与实践要旨[J].高教学刊,2020(4):1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