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思考
2022-02-13周丹
[摘要]高校的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高校的育人成果和质量,谋求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工作的协同发展是高校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与世界的交流频繁加上互联网的普及,传统党建工作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二者实现协同发展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研究方向。因此,通过分析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二者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究二者协同发展的路径,为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党建;思政教育;协同发展;路径
[作者简介]周丹,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政工师,湖南长沙 410131。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2)01-0061-03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移动互联网普及,快速地改变了信息传播媒介,使得人们接收信息的速度更快,信息传播更为广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受到网络冲击大,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带来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未来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既是新时期坚持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要求,更是解决新时期高校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必然要求。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两大核心。如何在新时期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受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关注。近年来屡次提及高校应当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二者加强融合,实现协同发展。不少高校目前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探究,谋求构建起二者协同发展的工作模式。本次研究发现二者之间在工作要素、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工作队伍建设、制度建设等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大大阻碍了二者的协同融合。本次研究的重点在于探究二者融合的解决路径,促进二者协同发展,为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一、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快捷、方便,人们接收信息更及时、便捷、丰富,但是海量的网络信息良莠不齐,有些信息人们不能辨别其真伪,加上西方主流意识的渗入,人们容易在大量的信息中迷失方向。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是新时期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解决新时期育人的根本问题以及思政教育课程变革的必然需求。
(一)二者协同发展是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的必然要求。高等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协同发展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的具体表现,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二者协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完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二)协同发展是解决育人根本问题的必然要求。教育的核心是育人,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学生进入社会后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并且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行为处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协同发展,形成教育合力,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锻造高校学生的政治立场和职业信仰。
(三)二者协同发展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变革的总体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在国民教育教学体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社会发展的哪个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都被纳入了学生学习的必修课程,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为社会主义建设培育优秀的人才和立场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前高校学生是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而成长起来,信息接收能力超出以往。这就要求各大高校需要根据社会形势进行思想政治课程的变革,将理论与当前的社会实际结合,生动形象地教育学生树立伟大的理想,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
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高校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两大支柱,推进二者的协同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变革的需求,充分适应当前社会形势发展的必然需求。
二、二者协同发展现状
近年来,高校非常重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中的重要作用,开始搭建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模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不可否认二者的协同发展还需要进行长期探索。
(一)二者内部的各要素间彼此孤立、脱节现象严重。教育工作与教育主体、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的资源呈现方式和载体、实施教学的环境都有极其重要的关联,只有每个环节能够相互統一、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从目前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现状来看,高校思政教育系统内部诸多要素之间彼此孤立脱节现象严重,没有形成教育的合力,各自为政,在各自的范围内进行既定的任务。
首先,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者之间没能形成统一的工作模式,高校党建工作以学校组织部和学院为主线,由党委进行垂直管理,而思想政治教育隶属教学范畴,由教务处直接管理,二者之间管理相对独立。
其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内容、组织形式上有较大的差异。党建工作多数以报告、会议等方式进行学习,没有固定的考核方式;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通过课堂教学、试题检测等形式进行传授。
再者,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的内容以理论讲解为主,没有相应的实际例子,学生对此理解不深。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多数是为了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没能内化成为自己的政治信仰。此外,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强制性的教育教学为主,极易引起学生的逆反情绪,教学内容与教育对象形成相对的独立的状态。
最后,二者对学生的教学多数沿用传统的听报告、理论学习、写心得、写反思等形式进行。当代大学生处于互联网时代,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宽广、快捷,拥有更多的信息资源。目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二者均重形式轻内容,教育形式单一。纵观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绝大多数高校采用宣讲为主,邀请专家报告、学生听报告记录、课后上交反思等形式进行,这种教学方式容易流于形式,没有将具体问题细化、深化,这难以引起大学生的共鸣。单一的教育形式,外加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二者的工作重点不一致,工作重心也存在偏差,没有经过重新考量和研究就进行融合,这看起来是实现了二者的协同发展,但高校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目前并没有突破各自的界限,实现求同存异的发展模式,这样就难以形成教育合力。
此外,虽然近年来逐步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如何宣讲好政治教育也逐渐成为当前教育界重要的问题之一。虽然经过了较长时间的探索,但仍旧存在由于重视程度不足,出现教育和育人相脱离的情况。在很多的学校采用了诸多的教育活动来完成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发展,但成效甚微。
(三)缺乏专业团队。目前的高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隶属于不同的工作部门,由不同的人分管。虽提倡二者的协同发展,但一直没能形成良好的团队来发挥发挥二者各自优势,实现它的作用。将党建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既是二者在新时代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适应新时代学生特点的现实要求。良好的团队、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促进二者协同发展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建立二者协同发展的专业队伍的高校凤毛麟角。
(四)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形成。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是当前的大趋势。也有不少高校建立起协同发展的模式,但相应运行的机制尚未形成。二者间协同发展的职能部门混淆,职责不清,效果甚微。
三、二者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宗旨的重要方式。当前单一的工作形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即使有一些高校建立起了网络教育平台,但由于平台推送的内容陈旧,并且在网络的话语权遭到排挤和缺乏学生的关注,网络平台的教育效率持续低迷。顺应时代发展,突围当前困境,将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不仅要在二者形成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搭建协同教育的平台,更要不断完善协同发展的机制与加强队伍建设。
(一)形成协同发展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包含基层的党建工作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党建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和体现党建工作水平的助推器。二者的协调发展,可以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实践证明,二者协同发展不仅要形成协同发展的教育理念,更要形成协同发展的目标,以目标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首先,形成发展性目标。在充分研究本校学情的基础上,采用校本教研的方式进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队伍打造,形成学校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性目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点,促进学校的发展为目标,提高学校教学、育人质量,实现教育的目的。
其次,形成创新型目标。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基于模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实现了内涵的丰富,外延的拓展。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应当根据时代发展不断突破现有的教育模式,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二者协同发展是时代的需求也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内在变革动力。二者形成创新型目标,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学、理论实践、党建工作立体交融的工作模式,促进二者的深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二)搭建协同教育的平台。当前的教育背景下,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诸多要素间的彼此孤立脱节,搭建协同教育的平台的要求就应运而生。
首先,打造以网络为载体的协同教育平台。建立以学校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公众平台,多元化传播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间的互通互联。
其次,构建局域内协同教育平台。运用校园电视台、校刊的传播媒介,在校园内构建以学校为中心的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专栏,突破当前以院系为主要工作阵地的模式。
再者,加强党建工作要求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深入融合,打造协同教育课堂,形成协同教育主阵地。以协同课堂为载体,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提高协同课堂的生动性。
(三)完善协同发展的机制。建立健全协同发展的机制是保障二者实现长久、良好的协同发展的基础。
首先,从学院出发构建协同教育部门合作体系,不断完善协同发展教学机制。选聘专业扎实的教师形成教学团队,研究教学内容形成协同发展的教学设计,组织实施相应的教学。以教学课堂为主阵地,实现二者的充分融合。
其次,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单一的评价机制不能全面、有效地考核协同发展的结果,两者融合的深入需要切实建立相应的评价考核机制,辨析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以评促研,以研促融合,以融合促发展。
最后,健全监督机制。教学过程中的形式和内容脱节,教书与育人工作分离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重要问题。二者协同发展需要健全监督机制,一方面监督教育者从教学设计到教学实施,不流于形式,将教书育人落到实处;另一方面监督教学内容是否符合规范,教学考核促进实现教育目的。
四、加强队伍建设
加强二者协同发展的队伍建设,做好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清晰各部门的职能,将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机关共管,共同进步,才能实现真正的协同发展。当前社会,移动互联网普及,信息传播变得方便快捷,高校在学生步入社会以前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思政工作是高校的核心工作之一。加强党建工作和思想教育的协同发展目标的制定,打造协同教育的平台,形成和完善发展机制,选聘优秀的团队形成工作小组这样才能有效走出当前二者协同发展的困境,更好地促进二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賈若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发展研究[J].智库时代,2020(02):31-32.
[2]楚丰翼.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协同创新路径探究[J].西部学刊,2019(22):26-28.
[3]季海君.新时代高校党建与思政课程深度融合的路径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9(06):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