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行动研究
2022-02-12朱薇娜
刘 杨,朱薇娜,张 艺
(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216)
一、问题提出
冯建军指出,生命教育就是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生命能力、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1]生命教育能够从根本上引导幼儿追寻生命的真谛和存在的价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幼儿教师来说,开展生命教育要做到“应当做什么”与“应当如何做”的思考与行动的统一,从而为进一步解决幼儿园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提供可能。
有研究指出,美国心理学家Herman1595年出版的《死亡的意义》一书开启了西方对死亡学及生死教育的研究,为后续开展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命奠定了基础。[2]我国学者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研究可以分为两个维度:一是以生命教育为教学内容;二是把生命教育作为人文素质的追求。王云峰等人指出,生命教育是让3—6岁儿童体会生命意义和存在价值的过程。[3]刘乃华认为,幼儿生命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的全人教育,让幼儿明白生命的独特性的教育。[4]张英杰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向幼儿传授与生命相关的内容,促进幼儿身心的“生命化”成长的教育。[5]本研究认同刘乃华对生命教育内容的划分,包括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和人与生命四维度,认为生命教育是让幼儿了解生命之源、体会生命本质的教育。
当前,我国学者对生命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及高等教育阶段,针对幼儿园的生命教育研究较少。幼儿园生命教育的主要问题为内容存在偏差、实施形式相对单一以及教育过程缺少家园互动等。本研究将继续探索上述问题,以期更加深入地研究,为幼儿园生命教育提供借鉴。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本研究分为预研究阶段和正式研究阶段,其中预研究阶段采用访谈法对幼儿教师进行一对一的现场访谈,以探索幼儿生命教育实施中的现存问题。正式研究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这是一个持续的循环与反思的过程,能够协助实践者将行动与反思紧密联系起来,以此促进实践者进行反思并开展实际行动。在研究中,研究者与幼儿教师组成行动研究小组,设计并实施幼儿的生命教育活动,根据实践结果进行不断提升和改进,从而实现“计划—行动—反思—修正”这一螺旋上升的生命教育过程。
(一)预研究阶段
对C市G幼儿园15名幼儿教师进行半结构访谈,小班、中班、大班、学前班以及混龄班教师各3名。15名受访教师的编号为从T1至T15。受访教师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受访教师的基本信息
对幼儿园生命教育的认识、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设置、幼儿园生命教育实施形式、幼儿园生命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四个方面展开访谈。在访谈后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得出幼儿园生命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态度积极,但理解较为片面
在受访的15名教师中,有14名教师指出幼儿园有必要开展生命教育,认为生命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但教师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较为浅显、片面,将生命教育简单等同于有关生、死的教育。
2.教育内容零散,缺乏系统性及均衡性
针对“您认为幼儿园生命教育包括哪些内容”这一问题,两位教师表示自己从未对幼儿开展过生命教育。其余大部分教师表示自己曾通过渗透的形式对幼儿开展生命教育,如性教育、安全教育及有关动植物的教育等,但各个领域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和衔接,内容零散、相互割裂,缺少系统性和层次性。
3.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及趣味性
访谈中,九成以上教师认为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应以讲授法为主,通过讲故事、制作PPT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生命、感受生命,促进幼儿对生命的认识。
4.思维固化,不能有效利用资源
针对“您认为在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实施条件是否有欠缺”这一问题,13名教师表示没有欠缺,认为幼儿园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源,如多媒体设备、班级植物角、主题墙,以及班级家长资源等,但多数教师对资源的利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正式研究阶段
基于预研究阶段中发现的幼儿园生命教育问题,研究者深入思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尝试用主题活动作为幼儿园生命教育实施的载体。具体过程如下:研究者组织幼儿围绕生命教育话题开展头脑风暴,通过头脑风暴中幼儿表现出的兴趣点与教师探讨,共同构建幼儿园生命教育超学科式主题网;研究者选取幼儿园涉及较少的“人与生命”这一维度,设计了三轮行动研究并由教师带领幼儿开展;研究者通过对活动的观察和反思,寻找适宜的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推动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可持续开展。
1.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生成路径
皮亚杰指出,“知识是主体与客体不断相互作用而逐步建构的结果”[6],这意味着幼儿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意义建构,应该以主动地活动取代被动地接受,保证幼儿的选择性与主体性。因此,研究者将主题活动作为生命教育实施的载体,围绕幼儿的生活设计生命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的实践、参与、体验中学习和发展,保证幼儿的选择性与主体性,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获得完整的学习经验。
同时,研究者通过头脑风暴活动从生命的认知、生命的情绪体验以及生命的行为倾向几个方面引导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与教师共同梳理幼儿在头脑风暴中提出的问题和提到的关键词,构建涉及五大领域且领域间彼此关联的幼儿园生命教育超学科式主题网,将幼儿园生命教育内容划分为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环境、人与生命几部分。人与自己包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欣赏自己;人与他人包括人的关系、差异与尊重、爱人如己;人与环境包括欣赏大自然、爱护环境、生存与应变;人与生命包括认识生命、欣赏生命、热爱生命。
幼儿园生命教育超学科式主题网能够促进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为幼儿创造一种动态且具有发展适宜性的学习机会。为了更高效地开展活动,研究者结合访谈内容选择了“人与生命”这一维度中的三个主题开展行动研究,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人与生命”部分的主题网
2.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三轮行动过程
第一轮行动研究主题名称为“嗨!我来了”,具体行动如下。
明确问题:教师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是生命教育的第一大维度,了解生命的起源,知道生命形成的奥秘始终是幼儿的兴趣所在。
拟订计划: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基于“生活教育”理论,将生命教育与幼儿生活结合起来。
实施行动: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视频《小威向前冲》,引导幼儿自主观察并探讨生命孕育的过程,通过情境体验使教学活动更加直观。
观察反思:皮亚杰的认知建构理论指出,儿童认知结构起源于最初的感觉和运动的活动。[7]这意味着在生命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活动环境与幼儿之间的互动,结合幼儿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进行适当调整,使教学活动更具生成性。本次生命教育活动以教师为主导,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幼儿依次体验往往会造成其他幼儿被动地等待,导致时间浪费,削弱了幼儿的积极性。
修订计划: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准备充足的教具,适当加入观察、表演等环节,避免幼儿消极等待,做到以幼儿为主体开展生命教育活动,让幼儿体会在生命教育活动中积极探索的快乐。
第二轮行动研究主题名称为“我很特别”,具体行动如下。
明确问题:在上一轮主题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继续带领幼儿进行对“我”的关注,包括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拟订计划:加入小组探讨环节,提升幼儿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重点关注幼儿原有经验的差异性,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体验与自身的价值。
实施行动:通过绘本《大头鱼和小头鱼》导入,引导幼儿讨论大头鱼和小头鱼的不同特点,为接下来的自我介绍做出铺垫。教师在自我介绍中说出自己的缺点,让幼儿明白每个人都有不足,可贵的是要及时改正。幼儿为自己画肖像,并介绍笔下的自己。
观察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了解教育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工作的调整与改进。[8]在上述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存在简单重复的问题,没有进一步对幼儿做出有效指导。同时,活动过程中教师预设的提问较为简单,没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深入思考。
修订计划:评价要关注活动是否能够引导幼儿提高对生活的感受力,关注生命意识而非生命知识,将“有计划的评价”与“随机进行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评价的调节与指导功能。教师应注重提问方式以及幼儿生命教育内容的生成性,关注幼儿的生活和经验,提高师幼互动质量,促进幼儿进一步发展。
第三轮行动研究主题名称为“我长大以后”,具体行动如下。
明确问题:幼儿有无数的奇思妙想,在前两轮主题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带领幼儿探讨自己的未来,引导幼儿说出自己长大后要做的事情以及心中的美好愿望。
拟订计划:榜样是在符合社会发展的前提下,对人具有一定激励作用的人或事。[9]教师可以运用榜样教育,通过引导让幼儿将生命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品质,激发幼儿内在学习动力。
实施行动:教师通过故事《小公主的梦想》引出主题,在分组讨论中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梦想;鼓励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榜样,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以此激发幼儿的动力和使命感,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观察反思:反思是一种批判性地思考经验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调整自己的行为。[10]幼儿的讨论多是对不同职业的向往和期待,没有进行多维度的讨论和延伸。
修订计划: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及生活活动中提供丰富的知识经验,在生成主题时引导幼儿发散思维。教师要尊重幼儿探讨的意愿,为幼儿营造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教学氛围,具备一定的实践精神及反思能力,使教育回归生命,提升生命教育活动质量。
三、讨论与反思
(一)讨论
在幼儿园开展生命教育,应该明确如何引导幼儿体会“生命至上”的含义,真正实现“生命化”的成长。主题活动是幼儿园常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能够将学习内容有机整合起来,突破各学科间的割裂状态。幼儿园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主要围绕幼儿的生活设计,能够使幼儿获得完整的学习经验,贴近幼儿的生活,适应幼儿发展需求。
本研究的实践表明,正确把握生命教育与主题活动融合的契机,将富有教育价值的生命教育内容纳入主题活动范畴,通过明确问题、拟订计划、实施行动、观察反思,不断修正完善,可以让教师在“反思—学习—实践”的循环更新中不断提升实践智慧,能够让幼儿在生活的实践、参与、体验中学习和发展,进一步发挥生命教育主题活动的更大价值,真正实现幼儿的“生命化”成长。
(二)反思
由于时间有限,本研究仅在C市某一大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对如何在中班和小班开展生命教育,还没有进行系统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理论不够深入、视角不够开放等不足之处。幼儿园生命教育任重道远,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笔者将继续关注和探索幼儿园生命教育,以弥补本研究的不足。同时,期待更多研究者加入生命教育研究行列,共同参与幼儿园生命教育的设计与实施,探寻科学规范的理论体系,促进幼儿园生命教育可持续开展。
如今,幼儿园要不断思考并积极践行生命教育。如何更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提高幼儿的生命质量是值得深入研究和理性思考的问题。为此,幼儿园和相关研究者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积极探索适合园本实际、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幼儿园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和实施路径,避免教师实际操作时感觉到空洞和抽象;在准确理解生命教育精神实质的基础上理性借鉴,开展生命教育的本土化探索,进一步提高幼儿园生命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