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积木建构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研究
2022-02-12陆继好
陆继好
(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00)
一、引言
深度学习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更强调学习者建构学习、知识迁移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深度学习是提高学前教育质量的有效保障,亦是未来学前教育领域探索与发展的方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要培养幼儿能够促进终身学习发展的良好学习品质。[1]在幼儿教育中,注重深度学习是促进幼儿认真专注、勇于探究尝试等良好品质形成的有效方式。学前教育的进步与发展需求呼唤着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不仅适应学前教育课程改革发展方向,也是有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学习方式。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主题积木建构游戏
《幼儿教育辞典》提出,建构游戏是幼儿使用建构材料进行创造性构造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2]邱雪青提出建构游戏是幼儿操作结构材料构造物体的一种游戏。[3]学界对建构游戏的定义大致相同,但是按照不同形式可将建构游戏进行分类区分,根据游戏材料可划分为积木游戏、积塑游戏;依据活动形式可分为自由建构与主题建构游戏。本研究所指的主题积木建构游戏是指幼儿围绕某一主题,利用积木开展建筑构造、建构自己喜欢的世界的游戏。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游戏,主题游戏更易帮助幼儿明确游戏目的、产生问题反思,而积木更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材料,且其多种多样的形状能够激发幼儿在活动中思考。因此,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游戏,主题积木建构游戏对幼儿深度学习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的定义源自于美国学者马顿,他在研究中依据学生不同信息加工方式将学习者的学习形式区分为浅层学习与深度学习,他认为深度学习能够提高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4]冯晓霞将深度学习理念应用到学前教育领域中,提出深度学习是幼儿在理解事物的基础上批判质疑、联结新旧经验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游戏环境、时空、教学联系以及教师指导四个角度提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建议。[5]深度学习这一理念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学前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王小英指出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幼儿围绕某一课题全身心投入,并合作探索、运用已有经验与高级思维解决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6]我国学者王娴娴将深度学习的概念界定为在教师支持下幼儿批判性地接受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个体认知结构,并通过独立思考或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7]
本研究所讨论的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某一课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并运用思考与协作解决问题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相比于浅层学习,具有积极主动、理解迁移知识、问题解决、批判反思等特征。在深度学习下,幼儿以轻松愉快的情绪投入游戏并保持专注,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自主思考或寻求教师、同伴帮助来解决问题,并反思调整以实现更高层次的游戏水平。因此,深度学习的过程不仅需要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而且需要外界环境与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支持,以促进游戏与深度学习的结合。
三、主题积木建构游戏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深度学习的认识,游戏环境创设不科学
随着学前教育课程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深度学习这一理念在学前教育领域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仍有很多一线教师对深度学习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充分与深刻,对如何引导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缺乏研究。因此,较多幼儿教师没有意识到主题积木建构游戏中环境创设对幼儿深度学习的影响,在材料投放与时间安排上缺乏科学性。
环境创设不科学具体表现在材料投放与时间安排上。一方面,投放材料的数量以及种类较少会影响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且材料不足会导致游戏建构无法顺利完成,影响幼儿深入思考与探索的积极性,因而很难为深度学习提供支持。另一方面,幼儿进行主题积木建构游戏的时间短,导致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还没有进行探索与反思,游戏就匆匆结束,整个游戏过程处于浅层学习的状态。
(二)缺失支持幼儿深度学习路径,游戏组织与实施不深入
建构游戏与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高度契合,都强调理解、建构、迁移与问题解决。主题积木建构游戏组织与实施的浅层化,不利于支持幼儿深度学习。在主题积木建构游戏中,大班幼儿常以自主游戏的形式开展,通常教师将幼儿带到活动区域中,还没有为幼儿创设饱含问题意识的情境,就指定一些材料让幼儿自己去玩,这样难以激发幼儿的动机与问题意识。同时,由于幼儿自身生活经验以及思维水平的限制,活动不深入、环节不连贯会导致幼儿遇到困难易放弃,从而错失进行探索与研究的良机。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易忽略评价与反思环节,长此以往幼儿并未养成反思与评价的习惯,难以促进幼儿认知水平的提高与高阶思维的形成。
(三)缺乏高质量师幼互动,未能激发幼儿深度学习
幼儿从浅层学习过渡到深度学习不仅需要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而且需要构建有意义的实践共同体,除同伴外,幼儿在主题积木建构游戏中接触交流最多的是教师,因此,师幼活动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深度学习。
1.教师提问缺乏有效性,且指令性语言多、缺少对话互动
教师提问缺乏有效性、提问目的范围狭窄,会导致幼儿缺乏搜集信息、发现问题的机会,幼儿难以以问题为主导进行知识迁移与探索探究。例如,幼儿在搭建房子遇到困难时,教师提问“老师是怎么教你们搭房子的,要先用长长的柱子”,于是幼儿就跑去寻找柱形积木,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借助出现的问题引发幼儿深层次的问题意识。教师提问缺乏有效性,很难激发幼儿在游戏中产生探究动机、实现深度学习。此外,在建构过程中,教师发布指令性语言多,缺少对话互动,教师常直接告诉幼儿如何搭建、搭建什么,导致幼儿在建构过程中未能自主表达学习体验、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2.非言语互动中教师管理性与反对性动作多,缺少情感性与支持性动作
除语言互动外,教师与幼儿的非语言互动也会影响深度学习。管理性动作通常用来维护规则以及发布指令,如通过吹口哨或者拍桌子等行为强调规则,这种行为实际上强调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不平等性,可能会给幼儿带来消极的游戏体验,使幼儿在产生问题时不敢质疑,面对问题时束手束脚。而反对性行为是指教师对幼儿表示反对做出的行为,如拉胳膊等。这些消极负面的动作会影响师幼情感交流,从而导致教师无法以支持者的角色帮助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难以实现幼儿的深度学习。
四、主题积木建构游戏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支持策略
(一)环境支持:深化教师理解,优化主题积木建构游戏环境
1.深入理解深度学习与主题积木建构游戏的关系理解
主题积木建构游戏与深度学习的理论基础高度契合,主题积木建构游戏强调的是幼儿围绕某一主题、运用积木材料进行探索探究、构建内心现实世界的过程。而深度学习强调幼儿围绕某一课题全身心投入,并利用已有经验、高阶思维、合作探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因此,主题积木建构游戏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只有深入理解深度学习与主题积木建构游戏的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两者价值。
第一,教师应深刻理解主题积木建构游戏能够激发幼儿深度学习的深刻价值,充分认识游戏中环境创设、游戏实施与教师指导对幼儿深度学习的影响,利用参加讲座、研修等形式加强对于主题积木建构游戏的学习与研讨,在实践与反思中探索主题积木建构游戏中能够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加强相关学习与研究。
第二,教师应认识到主题性与主体性是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实现深度学习的着眼点,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主题建构游戏的主题性与实践性。一方面,主题积木建构游戏不同于松散的自主游戏,幼儿围绕某一主题开展建构能够强化目标意识,且在游戏中为达成目标幼儿积极思考、探索试错、协商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为深度学习提供契机,因此,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可结合幼儿兴趣与需要选择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积木建构游戏。另一方面,主题积木建构游戏强调幼儿的主体性,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围绕问题开展游戏,因此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引导幼儿将已有认知与实际经验产生碰撞,引发幼儿思考,使幼儿自觉开启探索问题之旅。
2.优化主题积木建构游戏空间设置、时机安排与材料投放
要实现幼儿在活动中从发现问题到迁移经验、自主思考、合作协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需要有足够的游戏时间以及空间。相关研究表明,人均建构面积在2.32平方米以上幼儿会出现追逐打闹的行为,而人均建构面积在1.24平方米以下易导致幼儿出现争吵、攻击等行为。
因此,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实现应适当调整建构区空间,幼儿园开展主题活动时应将空间设置控制在人均2平方米左右,使幼儿在适宜的空间中运用材料专心建构。在时间安排上要增加幼儿主题积木建构游戏时长,满足幼儿确定主题、实际搭建、总结经验等环节的需要,保证幼儿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实现思考与探究。此外,材料是幼儿开展建构活动的媒介,幼儿利用积木垒高、围合、架空建构作品,在此过程中幼儿不仅需要思考所需积木的形状、大小、数量,还要思考如何实现拼接、平衡等问题,这为幼儿深度学习提供了契机。因此,积木是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有效媒介,教师应依据幼儿游戏人数投放适量的积木,并在游戏难度需要提升时增加纸杯、彩纸、橡皮泥等低结构材料,这既能激发幼儿活动兴趣也能够提升游戏难度引发幼儿思考。因此,教师应从空间设置、时间安排与材料投放三个角度优化环境创设,为幼儿深度学习提供支持。
(二)路径支持:完善游戏流程、提供支持深度学习发展路径
幼儿深度学习强调理解批判、联系建构、迁移应用,在强调学习目的性与主体性的同时,也需要主体将新旧经验联结在活动中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因此,深度学习并不能够自然发生,需要支持条件。高瞻课程重视主动性与问题解决等品质的养成。因此,本研究以高瞻核心策略“计划—工作—回顾”为依托,完善游戏流程提供支持深度学习的发展路径,以此为理论基础设计幼儿主题积木建构游戏四步流程,帮助幼儿建立良性的学习循环,推进经验的重组与建构,实现问题解决,让幼儿的学习从浅层迈向深层,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主题积木游戏深度学习流程图
1.自主确定游戏主题、绘制图纸商议游戏计划
教师要引导幼儿依据已有经验与兴趣点共同商议游戏主题,在幼儿意见不统一时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说出理由,并在小组内推选出游戏主题。在游戏主题确定后明确游戏计划,教师发放图纸,由幼儿协商合作设计图纸,并引导幼儿商议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如何分工合作,最终在组内推选出一名组长汇报本组的想法与计划。
2.执行游戏计划、关注问题解决
在主题积木建构游戏中,引导幼儿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是实现深度学习的关键。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游戏水平会与真正的建构过程产生碰撞,从而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如“哪一个材料更适合搭建大桥、房子垒高过程中的平衡问题怎么解决、桥两端断开处应怎样连接”。在真正执行计划中,生成性的这些问题是幼儿真正关注、感兴趣的“真问题”,这些“真问题”出现时,教师要引导幼儿直面这些问题并积极讨论与思考解决办法,并通过过程性评价激励幼儿认真思考、解决问题。
3.借助游戏故事、进行反思与评价
游戏故事是以幼儿绘画结合教师文字记录的形式,还原真实的问题情境与学习过程。例如,在活动结束后可以用“我的问题与我的方法”两种形式,引导幼儿以绘画的形式反思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在完成后由幼儿分享自己的游戏故事,教师恰当运用此时机借助开放性问题为幼儿提供评价与反思的契机,如提问“你觉得他的解决方法如何,你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在此过程中形成完整的评价与反思机制,让幼儿在互动中深化学习。
(三)教师支持:提高师幼互动质量、激发幼儿深度学习
1.巧妙提问:启发幼儿思考与探索
深度学习强调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而教师通过改善提问策略,用引导式言语能够引导幼儿拓展游戏思维、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一方面,教师可采用开放式提问引发幼儿思考,当幼儿遇到困难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可以先不给予幼儿明确的回答,提问幼儿开放式的问题,如“你们这个桥梁的衔接处还可以用别的什么材料让它更稳固吗?你看看图纸中这个房子由几部分组成呢?”这样的问题既能够
引发幼儿思考,也能为幼儿下一步游戏提供方向。另一方面,可采用质疑式提问,帮助幼儿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反思当前游戏行为,引导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发现问题,如“这个长城为什么不一样高呢?为什么你的房子没有盖顶呢?”等提问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师支持方面要注重语言艺术,巧妙提问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2.积极鼓励,提供情感支持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是激励与唤醒。[8]教师的鼓励对幼儿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使幼儿更加专注、主动地参与游戏。在幼儿遇到问题与困难想要放弃时,教师可以使用鼓励式言语给予幼儿鼓励与信任。例如,“我相信你,你再试一试,就一定能成功”等鼓励式言语,可以帮助幼儿增加动机,使他们有信心有动力直面困难、解决问题。此外,教师要提供给幼儿一定的情感支持,激发幼儿探索的动机,如保留幼儿建构作品、分享建构经验等,这不仅能够增加幼儿再次积极参加游戏的动力,还可以让幼儿在分享中反思活动经验,实现深度学习。
综上所述,幼儿在深度学习中所呈现的是一种积极主动、认真专注、好思探索的生命状态,不仅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还能够促进其多领域、全方面发展。教师应重视幼儿深度学习的深刻价值,在活动中合理安排游戏空间、增加时长、科学投放材料。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确定主题与计划、探索问题解决方法、借助游戏故事评价反思以实现深度学习;同时,教师要把握互动的时机,提高师幼互动质量,最终实现幼儿在主题积木建构游戏中的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