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工区环境风险管理和规避建议

2022-02-12石沂哲邓琳琳

江西化工 2022年6期
关键词:危险源化工园区

石沂哲,邓琳琳

(沈阳化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42)

0 引言

如今,化工产业在为国家创造更多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废弃物、易燃及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及复杂的生产工艺对环境造成较大污染。如果化工区管理不重视环境风险问题,无法意识到自身生产工艺带来的不良影响,必然会影响到其持续稳定发展。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化工区环境风险管理进行了分析,以几点行之有效的建议,为化工企业绿色生产、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1 化工区环境风险特点

1.1 风险源众多

因为化工企业多是采用集中建厂的模式,所以很多污染性较高的化学品集中于化工园区内,进而导致园区周围环境风险系数上升,例如存在爆炸、有害气体泄露、火灾等安全隐患。另外,若工业区某一环节发生环境风险,则整个园区都会面临较大的风险,风险源在不断扩大中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1.2 风险源联系性

化工区内分布着多个与化工有关的企业,危化品较为集中。化工区内本身风险源较多,如果某一处出现风险事故,会引发多家企业安全隐患的连锁爆发,环境风险范围逐渐扩大,周边环境均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1.3 风险破坏性

为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安排,化工区内各个企业在建成以后,会汇集大量资源,如人员、材料等,若工业区内出现危险事故,必然会对人民生命以及财产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

2 化工区环境风险管理案例

2.1 案例化工区概述

此次选取的案例化工区占地总面积30.15 平方公里,引进了100 多个产业项目,投入了205亿元资金。整个园区内包含石油化工、无机化工等,涉及化工新材料精加工,主要是以化学助剂试剂研发、生产为主,例如印染助剂、表面活性剂、橡胶助剂、塑料助剂、高分子聚合添加剂、机械及冶金用助剂产品等等,另外还生产系列吡啶、系列巯基、系列乙酰乙酸类、系列哌嗪类、系列吲哚类、系列含溴类芳香化合物类等产品。除此之外园区工作还包括危固、废旧资源的利用。园区内以化工仓储较多,属于当地龙头产业。由于涉及的危险物品较多,因此该工业区以国家环保和安全措施为重要依据,不断强化环境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2.2 风险识别

2.2.1 风险物质识别

结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识别》以及《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对化工区内各个项目生产、运输中包含的化学品易燃易爆等化学特征进行识别。此园区内包含的危险物质主要有甲醇、乙醇、苯、甲苯、苯乙烯、乙烯、丙烯、丁二烯等;有毒气体以氨气、氯气、光气等为主,过氧化物、硝酸、硫酸等是主要的氧化性物质。

2.2.2 潜在风险识别

此化工区不管是原料,还是生产辅料都属于危险物质,在运输、存储、加工环节都可能会发生风险。人为因素、材料质量、设备安装、运储、生产等均是环境风险的重要节点。风险包括采购人员未按规范采购,运储时发生事故、危险物抛散,生产时工艺漏洞引发爆炸等。因此,该化工区对材料质量进行了严格监督检查,并且运输原料以及产品时与专业危险化学品运输公司合作,对运输路线、时间合理规划,储存时增设了严禁烟火、明火、有毒有害警示牌。

2.2.3 重大危险源识别

重大危险源识别应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明确指出的危险物质名称、临界量、危险化学品理化性质、毒性等内容为重要依据,将危险化学品仓储区进行合理的规划。危化品仓储区重大危险涉及有毒有害物质泄露、爆炸,并且可能会对化工区污水处理系统带来较大的损坏,严重时会导致系统瘫痪,所以园区环境风险中也将污水处理厂作为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识别情况具体见表1 所示。

表1 重大危险源识别

续表

2.3 大气环境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此化工区在对大气环境风险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要是出于有毒有害物质泄露可能对外部环境造成的较大影响,基于半致死浓度、超标浓度,结合《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此案例中采用的评价方法是烟团模式。

对点源具体的计算公式:

公式中的f 是比1 小的系数,可以结合具体的计算要求确定此数值。

对面源计算时使用的是虚拟后退点源方法,也就是以上提及的点源公式,但是需要修正虚拟后退的距离。参数选取的时候应结合气象条件,对当地平均风速、静风情况充分考虑,风向则根据化工区主导风向N 为基础,面源排放高度则以周边平均建筑物高度为主,取值是5m。

2.4 水环境风险评价模型构建

此案例进行水环境风险评价时采用的是模拟预测情景法,设定了事故工况。由于污染物以弥散、对流形式在地下水中运动,所以在预测时以及模拟时没有将含水层吸附、挥发、化学反应作为考虑重点,模型中涉及的诸多参数采用保守形式,根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导则相关参数值确定。设定地下水事故情景:化工区污水处理厂调节池防渗层发生穿透,污染物影响到了地下水。根据行业排放常规因子、特征因子,以地下水环境质量要求控制因子为依据,将COD 视为预测因子。

评价预测模型中采用的是连续注入示踪剂-平面连续点源模型:

3 化工区环境风险规避建议

3.1 强化产业布局的不断优化

对化工区产业布局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且不断进行优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环境风险发生的概率。针对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布局问题可以采用补救的方法,将环境风险发生概率降至最低;针对新设置的石化项目应该做好环评及规划,将区域环境风险防控措施进行提前布局,强化安全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将产业布局不合理带来的环境风险隐患一一解决。新布局化工区要以规划统一、布局合理、安全保障为前提条件,做好规划以后再建设,合理应用产业规划、准入条件等环境管理政策,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使城市环境资源承载压力减轻,并且还要对化工区内环境进行定期评价。

3.2 化工项目入园环严格把关

化工区要将项目入园这一关把好,真正落实环境影响评价要求,考虑园区区位、环境承载力,重视健康发展项目引领,对于环境风险较高且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的项目要进行充分考量,由源头抓起,全过程管控,形成有效的治理管理体系。相关部门要根据具体发展情况,对园区产业结构适当调整,对工艺滞后、污染较大的企业要逐一淘汰,为引进先进工艺、在污染治理方面具备较高水平的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针对规模较大的化工区,可根据已入园工业企业实际情况,结合《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对现有企业水、大气环境重新评估,以评估后的结果为重要依据,对化工区已制定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可行性进行深入分析,给出整改建议,促进化工区环境风险防范、应急能力大幅提高。

3.3 强化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园区要基于源头防控、过程管理、末端治理原则,高度重视环境风险预防控制工作,而不能等问题发生以后采用措施补救。化工区环境风险管理过程中要以全过程管控理念为基础,在做好防控的同时展开相应的监督与管理,同时还要对化工区具体的规划类型、布局分配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将三线一单制度全方位落实,从源头做好,保证将环境风险降至最低;另外还要明确区域内考核评价、责任制度,构建以企业为主,园区、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管理模式,形成良性循环,相互监督与管理,促进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逐渐完善的同时,还要加强应急工作的管理,由政府引导,化工区企业积极配合,构建园区环境风险应急处理小组,对园区内环境风险应急方案不断优化,保证能够在风险发生时第一时间处理风险,将损失降低。政府、化工区、环保技术人员要积极参与培训,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意识,掌握最新的治理、防范方法,具备较强且专业的管理能力。

3.4 严格执行有关的标准和法规

化工区属于高危险工作场所,所以必须要严格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规范。化工区引进生产装置时,同样也需要强化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治理设施设备建设,同时要将相应的治理设备和化工区综合治理设施结合。化工区要对建设公用处理设施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并且还要在各个装置上设置相应的活性炭吸附系统、隔油系统、中和、萃取等预处理设备,针对排放物采用一级处理的方案,只有保证排污合格以后才能输送至化工区公用处理设备中,然后进行下一步处理。

3.5 加强园区环境风险管理水平

化工区管理委员会、企业都是环境风险管理中涉及的责任主体,需要承担相应责任,发现隐患要及时采取防范、整改措施。因为环境风险管理需要投入的资金、资源较多,所以很多企业缺乏积极性,此时政府以及化工区管理部门要采用强制性措施或者政策,要求其必须引进环境风险应急处理系统、专业消防系统、应急医疗急救系统以及专业的人员、物资。化工区以及企业要定期组织人员排查安全隐患,在此基础之上组织应急培训以及相应的演练,促使化工区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大幅度提高。化工区内的所有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储存、运输场所都要强化沟通,形成联防联控模式。各个企业应急池、管道要有效连通,而且还要设置足够数量的废水提升设施,将环境风险整体管理水平提高。

4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化工产业成为了支柱产业,生产的化工产品应用到了人们日常生活以及生产各个环节。化工产业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环境风险不断增加,所以化工区应该强化环境风险的管理,结合国家标准,准确识别各项风险源,并且做好水环境、大气环境风险评估测试,采用切实可行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把好各关,提高环境风险管理的能力、效率、效果,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多赢。

猜你喜欢

危险源化工园区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地质灾害治理施工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措施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