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交互二融合三协同四保障”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2-02-12汪志成

山西青年 2022年24期
关键词:模块体系融合

赵 杰 汪志成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及人才的培养对于社会发展及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各国基于区域文化与社会形态的不同需求,构建了不同的教育体系,如英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呈现出机会导向性、实践应用性、内容多样性的特点;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依托专业课程再结合创业实践共同开发,通过高校和企业联合建立学术和产业中心,共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和企业家精神[1]。国内对于创新创业教育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与实践,如“1+3+10”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2]、“双平台、双层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3]、“两融四合”创新创业实践课程体系[4]、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科教育融合的“一平台、双保障、三体系”的理论和实践体系[5],并结合课程思政元素和高校办学特色,从以人的价值论为指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价值引领[6]。本研究结合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研究成果,以专创融合、思创融合为基础,探索贯穿本科生培养全流程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的改革路径,解决应用型本科现行教学体系中重教学轻实践、系统化工程思维训练不足、基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性能力训练缺失等问题。

一、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遵循“办学特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素质教育与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个性化培养与质量标准相融合、实践教育与协同育人相结合”的基本原则进行人才培养机制的构建。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满足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推行多元化课程体系,根据科技创新类、专业学术类、创业就业类、个性化培养类、国际化教育类等不同类型人才培养需求,制订平行培养课程模块,覆盖在校大学生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多维融合的创新课程体系

建设覆盖本科教学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首先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纳入全校性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设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基础(理论和实践)必修课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以实践训练为主、课堂讲授为辅的科技创新类课程,设置的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课程,并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章节教学,完成创新创业基础理论教学及思创融合教学目标;其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模块纳入本科多元化培养环节,设置课程模块,在第三学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涵盖企业管理》《市场运营》《企业法务》《财税基础》等专业课程,完成个性化培养模块的专创融合教学目标;最后,基于精英化教育理念,在毕业班开设《创业实践培训(SYB培训)》等高级课程,实现学生创新创业理论与创业实践的有效衔接,完成精英化创业人才培养与初创项目孵化。

(二)混合式教学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项目研讨、项目体验、项目路演等交互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线上学习(课前),学生基于慕课平台学习,完整记录网上学习、讨论、交流、提问、在线作业测试、答疑等活动,自动生成学习成绩并做统计分析;线下课程(课中),完成线上学习,具有基本知识储备后,进行线下课堂教学,混合采用理论讲解,案例分析、项目体验等多种教学方式;项目路演(课后),课程以项目为导向,引导团队自由探索讨论创业项目,并择优挑选项目完成创业计划书撰写及班级项目路演,并遴选出优秀项目进入全校路演比赛,为相关竞赛储备优秀项目;课程实践(第二课堂),在课程实践环节,依托创客汇、创新创业教育论坛、创业社团、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创业孵化园及创业基地、大学生双创课题等进行课程实践教学,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三)多元化培养课程模块

树立“学生中心”的教育理念,满足不同规格类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针对不同专业、年级,分类别设计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坚持创新创业教育“四年不断线”,把“实践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满足专业毕业基本规定要求的前提下,实施个性化、多元化人才培养课程模块,包括科技创新类、创业就业类、个性化培养类等课程模块。

1.科技创新类:该课程模块着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一是“专业+”创新教育课程,各专业结合自身特点设置相关课程(方式方法多样,以实践训练为主、课堂讲授为辅)等;二是课外科技活动,主要包含参加创新创业活动、学科竞赛、科研立项、教师科研项目等科技活动,发表科研论文,获得专利、相关奖励或技能证书等,跨学科选修创新性实验项目等。

2.创业就业类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搭建统一规划和持续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课程知识体系和完整的创业实训、创业能力实践教学体系,通过了解创业、培养能力、体验创业、经营实训等步骤,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创业基本能力,达到创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个性化培养类课程模块:该课程模块培养跨学科复合交叉型人才或在某一方面(领域)具有特长的专门人才,通过全校选拔,参与完成实验班、特长班、基地班等相应课程的学习,获得该模块计划内学分。

(四)全周期创新能力实践训练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是基础,创业实践是关键,将课程教学跟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构建“培育—交流—体验—实践”全周期实践体系:创新培育,主要基于课程项目案例库,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大学生双创项目、校外工程实践项目等完成对于初创项目的培育;创业交流,通过双创论坛、创业社团、创客汇等形式加强学生相互之间、学生与校内外创业导师之间、学生与成功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创业体验,通过项目路演,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各类竞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打造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科技园、校内外创新实践中心及实践基地协同教学平台,通过对初创项目的孵化、跟踪培育完成学生的创业实践。

二、特色化思创融合协同育人体系构建

创新创业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活动,注重加大实践课程和实践活动的比例,可以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

首先,打造一支具有自觉“育德意识”和较强“育德能力”的教学团队,确保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人才资源保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故事、道德规范等内涵分解为“理想信念”“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社会责任”“诚实守信”等课程思政基因元素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内容。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帮助和指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创业目标,并把它们分解成具体易行的小目标和学习计划。通过课程思政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有效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将自身的创业热情与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方向联系起来,把自己创业的目标和追求与社会共同的追求联系起来。

再次,要抓好三大平台。第一是固有教学平台。即每个教师平常教学环节中固有的教学设计、签到点名、知识讲授,规章讲解、教师提问、小组讨论、小组发言、发言点评,等等。第二是潜在创业知识通道。即思政元素与教学要求存在联系、与教学环节可以贯通,可以挖掘以往教学没有显现的那些“潜在”平台,如创业政策与法治思维相关联、创业要顺应事物规律、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和实践出真知相关联,等等。第三是创新教学环节。创造性地推出教学规章中没有的新的育人载体和方法,如安排学生预习并准备答问、介绍校友创业案例和成长经历、鼓励学生对小组发言提出质疑、布置贯穿该门课程的大作业(如创业计划书)、项目路演等,并进行点评。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现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

通过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实现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挥其正向的引导、转化、规范作用,不断激发学生的斗志,克服困难的勇气,提升大学生在未来就业、创业、职业生涯中的个人核心竞争力。

三、“一交互二融合三协同四保障”的特色教学体系

结合上述创新创业教育规划,构建贯穿本科教学全过程的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创的多元化课程体系、全周期实践体系及混合式教学体系。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与改革,逐步形成“一交互二融合三协同四保障”的教学体系。

(一)一交互: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PBGS(基于项目的团队学习)交互教学方式,采用项目研讨、项目体验、项目路演等交互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二)二融合:逐步形成“专业教育+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践+企业孵化”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将本校特有核军工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入教学中,形成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思创融合培养体系,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

(三)三协同:课内与课外教学协同,课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协同教学,基于慕课平台完成线上学习后进入线下混合式教学,同时通过SYB培训、第二课堂、路演大赛等模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创业训练;教学与竞赛实践协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创业项目构思和设计,转化为创新创业参赛项目,再通过比赛反哺创业项目,推动创业实践及项目孵化,同时将优秀项目纳入教学项目案例库。校内与校外导师协同,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四)四保障:资源保障,课程拥有自编教材,课程慕课已在超星及学习强国平台上线;平台保障,建设了创业者沙盘模拟经营系统、创业模拟实验室、项目路演远程教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实践平台,及江西省创业孵化示范基园、省级大学生科技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共建人才培养孵化基地等实践平台,依托专业实验室,建设了一批大学生创新活动中心等;师资保障,拥有校内外专兼职创业导师4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15名;制度保障,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课程模块纳入学校多元化培养方案,制定包括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置换、创业休学管理办法、创新创业大赛奖励管理办法等多项政策鼓励学生修习创新创业课程,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及开展创业实践。

四、总结

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新趋势,大学生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通识教育,体现的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本研究构建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结合地方特色、学校特色、专业特色,遵循“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教学理念,形成“慕课、见面指导、实训、撰写创业计划书、路演等”环节较为齐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模式,并拓展第二课堂、开设SYB创业课程、打造专业融合的创业实践平台等,形成“一体两翼”的创业教育格局和育人模式。本研究构建的教育体系可应用于同类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遵守诚信原则、客观性原则,懂得团结与协作,具备良好的从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形成正确的创业价值观。

猜你喜欢

模块体系融合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融合》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