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现状及其优化策略
2022-02-12于超群
于超群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510
科技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现如今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支配性作用可谓是越来越明显。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进一步加速了网络教育步伐,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可谓是迫在眉睫。现如今,高校网络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比较多,如果相关问题不能及时快速的解决,必将会对学校的发展产生影响,只有采取了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解决了高校网络课程建设问题,才能更好助力高校发展建设。
一、网络课程建设要求
(一)以建设性学习理论作为基础
结合建设性学习理论来看,学习者在某种情况下,通过他人的指引和帮助,获得了某一项知识,这个过程就是建设性学习。网络课程的建设使得师生关系、教学过程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网络课程的助力之下,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空局限,学生可以立足于自身的学习发展需要,随时随地的探索和学习知识,教师的教学阵地也不再只是单一在课堂上进行,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后,线上教学迅速发展,各类在线教育平台完善,这实际上也对高校网络课程建设提出了全新的标准和要求。先进的网络传输技术和庞大的数据技术可以有效缓解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多元化学习发展的需要。
相较于其他的教育资源来说,网络资源属于连续性生成的信息资源,其形式丰富多元,可以借助文字、图片、录像等多种方式呈现知识,同时还可以借助VR技术让学习者在学习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类信息数据传输变得更加高效便捷,网络课程的共享性特征得以充分展现出来,共享的同时学习资源与内容不断丰富,这种新变化实际上也对教育人员的网络课程建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即在课程编写环节需要提高对学习者的重视度,要坚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喜欢的课程类型以及授课方式等等,以展现网络课程的作用与价值。
(二)以后现代学习主义为框架
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的形成是以传统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批评和反思作为基础的,在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之下,网络课程的建设应当具备以下方面特点:首先其应当更加具有包容性。共享技术支持下,网络课程所包含的资源可谓是不胜枚举,如果其不具备包容性特点,那么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难以得到有效满足,这样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因此,课程要具备包容性,学生应当能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这样他们才能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进而发挥网络课程的效用。其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落实好“权力”下放。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核心在于建立一个交流对话平台,让师生之间能够围绕学习期间的各类话题进行交流和沟通,保证学习者能够充分表达自身的感受和认识,展现学习的趣味性。
二、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一)有助于实现课程教育多样化
网络课程成功建设之后,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使得课程教育变得更加多样化。在网络技术支持之下,可以全面、拓展、扩大和深化传统课程资源,学习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深化自身知识体系,课程结构也将会因此而不断优化。此外,从知识体系方面来说,在教育中使用网络所代表的信息技术表明,网络课程使得课程内容、学生学习方式、教师和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得以更好地展现出来,网络课程不受时空局限,学生得以更好地展现自我,并积极地与师生交流互动,其使得学习更加轻松愉悦。
(二)有助于教师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教学方法丰富与否也会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性影响,一般来说教师教学方法越是多样,教师越是善于创新,那么教学工作的实施往往也就越理想。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优势之一就表现为可以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好创新发展。网络课程在高校中应用之后,教师的权威被打破,学生不仅可以借助网络学习本校教师所制作的网络课程,同时还可以搜索并学习其他学科教师所制作网络课程,多元化学习需要得到了有效满足。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要想推陈出新,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与价值,在课程构建过程中就需要积极主动创新自身教育教学方法,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他们希望教师运用何种方法传递知识,教师不仅要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关注度,同时还需要关注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实施,要学会结合学生的特点,发挥网络优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优化课程内容,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要。
(三)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独立发展
网络课程的特点就在于共享、互动,通过形式多样的互动、知识的共享,可以有效延伸学习的广度与宽度,促使学生得以更好地探索和学习知识。在过去的课堂上,学生获取知识对于教师的依赖性比较高,高校学生虽然也有自学,但是在自学时所遇到的障碍相对来说比较多,如学习资源不全面、学习环境不佳等。高校网络课程构建之后,学生的学习不再受时空局限,学习资源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元,甚至可以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学生可以借助多种类型的网络学习平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可以不断拓展自身的知识面,这对于学生个性的独立发展显然是极为有利的。
三、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现状
在科技的助力之下,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相较于过去来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课程内容体系逐步完善,课程影响力扩大,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其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还比较多,其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网络课程良莠不齐
信息资源丰富是网络课程构建的突出性特点之一,其也是网络课程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在多种信息资源的助力之下,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想要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对于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也有着较大的裨益。但实际上凡事有利也有弊,信息资源丰富容易导致一些不理想的垃圾资源掺杂在优质资源之中浑水摸鱼,因此对学习者的学生产生干扰和影响,如果学习者被消极负面资源所误导,不仅难以有效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反而还会对自我学习发展产生干扰,不利于正确知识体系的构建,学习效率因此降低[1]。
(二)缺乏有效的情感支撑
网络课程建设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疫情环境下为了实现防疫、教学两手抓的目标,许多高校都采取了线上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虽然可以降低疫情对于教育事业发展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保证学生顺利学习各类知识,但是其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也比较多,缺乏有效情感支撑就是其中之一。传统课堂上,教师所能够传递的知识虽然有限,但是教师却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以及神态等,分析学生是否积极认真学习知识,分析教学中存在有哪些缺陷和不足,明确后期教学应当如何去调整和优化,面对面教学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教师能够更好地对课堂进行把控,师生之间得以建立起更加深厚的情感。但是在网络课程构建并应用之后,网络虽然使得师生交流不受时空局限,但是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多依赖机器设备,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减少,缺乏教师的言论和行动以及情感方面的感染,学生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不如面对面学习理性,师生之间的隔阂始终存在,因此对教学质量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传统教学方法与概念制约网络课程发展
现如今,高校网络课程建设所受重视度不断提升,网络学习的影响力和范围不断扩大,但实际上许多高校并没有将网络课程当作教学的主流,而是主张借助网络课程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补充,优化教育教学环节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发展,这种情况下就导致高校虽然在积极主动建设网络课程,但是课程建设理念依然是由传统思维主导,传统教学方法及概念等对于网络信息资源、在线课程建设、教育环境之间材料、信息资源流动收集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对于网络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不利的[2]。
(四)缺乏有效的反馈评估机制
网络课程建设是否成功,其是否满足了高校师生的发展需要,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需要时间进行验证。但是在网络课程应用期间,其应用效果如何却可以借助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实现。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化环境,网络课程构建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课程开发者的兴趣等等,个人和组织均可以在网络上提供自己所制作的网络课程,但是资源的质量究竟如何却并非由制作者所决定,其需要学习者在应用了相关课程资源之后给出评价,但实际上课程学习者因为理解认识不同,因此给出的评价往往也有着较大差异,缺乏反馈与评估机制的情况下,会导致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优化调整不及时,影响课程效用的发挥。
(五)知识产权纠纷制约网络课程发展
知识产权问题是我国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要关注的焦点所在,近些年来,我国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度不断提升,但是网络课程建设作为新兴话题,其知识产权界定和保护等均不是十分明朗。而且网络资源具有开放与共享的特征,高质量网络课程资源被复制可谓是在所难免,而这种资源被侵占和利用的现象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容易打击创作者的积极性,不利于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良性发展[3]。
四、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积极满足网络课程建设基本要求
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高校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切实有效满足网络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具体建设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强调创造学习环境,要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发展需要,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此外,课程建设要坚持动态化原则,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并非一成不变的,如果网络课程建设之后,就不再进行更新优化,那么课程的效用也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发挥,学生的知识无法得到有效补充。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要,展现网络课程优势作用,就需要不断对课程内容进行丰富,这样可以更好地展现课程作用价值。
(二)优化网络课程资源
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课程的应用频率不断增加,当前高校学生是生长于互联网的一代人,他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度高,借助网络技术探索知识是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模式。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要想切实有效发挥网络课程的作用优势,那么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优化就是必需的,只有不断对网络课程资源予以优化,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才能使得课程的生命力不断延伸[4]。在优化高校网络课程资源时,一方面需要保证课程内容来源的多元化;另外一方面则需要想办法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并且要对课程的表达方式进行优化,否则的话,课程作用价值难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在优化网络课程资源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将学生的需求摆在首要位置,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应用网络课程的积极性。
(三)强化网络课程师资队伍
网络课程建设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来说可谓是差异巨大,即知识的传播形式、表现方式等发生了明显差异,对于教师来说,他们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网络课程制作以及传播特点,要转变自身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积极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对于网络课程学习有哪些新要求,结合学生的建议和看法等对自身所制作的网络课程予以优化。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对于各类网络学习平台应当有充分的了解和认知,能够灵活应用各类网络资源,可以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以展现网络课程的趣味性,保证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要得到更好满足[5]。
(四)健全网络课程反馈与评价机制
高校网络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网络课程建设并非一成不变,其处于不断发展变动的状态,网络课程建设是否成功,是否有需要进一步优化改进的地方,这些都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因此,为了使得网络课程建设朝着更加规范化的方向发展,还需要积极构建网络课程反馈与评价机制,具体评价时可以将质量评估与定量分析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而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课程评价索引系统,为后期网络课程的内容、模式优化做好准备。在反馈与评价过程中还需要提高对学生的关注度,学生是网络课程的主要使用者,他们的意见往往是最为真实和直接的,因此需要提高关注度。
总之,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多方面的问题,要立足高校发展现状、学生学习需要以及教师能力水平等多方面因素,不断对网络课程予以优化,这样才能切实有效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发展需要,使得网络课程的生命力不断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