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师生科研创新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2-02-12

山西青年 2022年24期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能力师生

夏 妍

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教务处,江苏 扬州 225109

作为重要的育人基地,高校以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己任。人才培养既要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也要重视学生学习、动手、科研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为了提升高校师生的创新科研能力和水平,学院既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环境;也要树立师生创新科研意识,增加必要的实践科研相关课程和训练。学院要为师生参加科研创新提供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师生科研训练体系,打造科研创新浓郁的校园环境,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全面促进师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一、应用型本科师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作为应用型高校,应强化师生科研创新精神培养,提高师生科研创新能力,将师生科研能力的提升融入“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系统工程,使之如盐溶于水一样融入教学过程中[1]。教师作为培养过程中的引导者,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应该既是教书能手,又是科研能手,还拥有强烈的科研创新意识,能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研究习惯。应用型高校应从教和学两方面着手学院创新科研工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1]。

(一)师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教学相互促进

以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创新进而反哺教学。教师的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科研水平高低的影响。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教师将会接收到更多、更新的授课领域的知识,他们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学生也将从中受益。师生的创新科研能力与教学质量是相互促进和影响的,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把科研成果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不断更新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兴趣。[2];另一方面,教师深入了解社会需求,承揽与专业相关的热门科研课题,邀请学生作为教学助手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中;教师也可将自己的科研课题的部分内容或实验交给学生,这样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动手的兴趣,使学生去主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从中得到启发,最后达到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目的,真正是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得到实践的锻炼。

(二)师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校企合作相辅相成

学院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师生共同参与创新研发、科技服务,培养师生科研创新能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共同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合作共建校企合作课程,共同组建产教融合教师队伍,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3]。学院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并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育与科研创新有机结合,增加一定比例企业嵌入式课程、校企合作等课程,邀请企业导师来校共同授课或者讲座的形式来开设课程,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于本科学生培养全过程,最终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更好结合,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转换为生产力,在为企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师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培养师生科研创新能力是提高各类学科竞赛的重要手段

学院以教育科研的引领走内涵发展之路,高度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积极推进各学科专题研究,以科研创新的课题研究带动更多老师深入研究教学法、校本课程与小课题研究,利用合理的奖励和激励机制对取得科研创新成果的师生进行奖励的同时也要保障科研经费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激励越来越多的教师加入教育创新科研之中,教师的科研成果也将惠及学生。为调动学生的科研创新热情,教师组织团队或者加入学生团队,积极鼓励和指导各类学科竞赛,在竞赛的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会不断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有了教师的参与,可激发学生的比赛热情,也可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的积极性和得奖率。

(四)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探索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差异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应用型高校学生在大三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学业走向做出合理的规划,有升学、就业和创业三种个性化发展方向。有升学规划的学生会选择考研与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就尤为重要,科研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能力乃至进入高校的层次。相较于国内高校,国外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考核方式一般都以报告、小组合作完成某个项目等方式来完成,因此在本科阶段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积累重构和自主自学能力的培养,也对建立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及培养创新、实践、协作等能力和严谨作风,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或创新性工作打下基础;学生创新潜力的挖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本科时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视培养程度,有效锻炼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分析和思考的能力[4]。

二、应用型本科师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人才培养方案及授课方式落伍,缺乏科研创新课程

目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也逐步重视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增加了课内实验和实践性环节的课程比例,但是创新科研类的课程依然较少。学生在科研中所需要基本能力,如文献检索、问卷设置与分析、文献综述写作与实践、调查研究的方法等课程都较少涉及,尽管文科生相对还能多一些这些课程,理工科就比较少甚至没有;还有就是这些课程开设时间晚,无法对大学期间在科研创新方面有发展的学生起到帮助作用。学生素质拓展学分里涉及的科研训练、专利等学术科研类所占比例较少,也不是属于必修要求。目前高校教师也普遍存在对本科生教学和创新能力不够重视的问题,以及仍以讲课为主,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探讨的通病;作业布置的终极导向也是为了考试通过,导致学生基础不扎实,也意味着科研创新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学院师生缺乏创新科研意识及其氛围

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思想观念的改革,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认为完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即可,应树立从事科学研究的意识,发自内心地主动加入科研创新的队伍中来,学生也是一样的道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院科研创新氛围的激励。目前,应用型高校普遍存在师生创新科研意识和氛围缺乏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观念的驱使,认为科研创新是985、双一流这些研究型的大学的事情。其实不然,应用型高校虽有天然的优势,但我们也有校企合作课程及其项目,不仅拥有实践课程、嵌入式课程、学科竞赛项目等,也有理论课程的支持,实践和理论的结合正好为科研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学院目前也缺乏科研创新氛围的营造工作,传统的教学理念根深蒂固,想要转变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努力。

(三)暑期社会实践提升应用型本科专业大学生调查研究能力

目前暑期社会实践并非在学校集中进行,增加了学校对学生的调研活动进行检查和监督的难度,导致学生的参与度和效果有待商榷。其实,调查研究能力也是做科研创新的工具和基本的素养,有些学生就失去了提升调查研究能力的机会。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们构建“暑期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校园调查”三维实践模式: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发现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关的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使学生有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愿望;校园调查和社会调查可作为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身边热点现象积累一手资料,使学生问题意识、责任担当以及务实严谨的学术作风得到提升。

(四)毕业论文写作检验应用型本科专业大学生的科研能力

由于在毕业论文写作之前缺乏必要的科研训练,绝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不知从何入手,在写作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在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增加一定比例的应用文写作、文献检索与利用等类似的写作技巧必修课程,在任选课程里也建议增设毕业设计写作能力培养模块,选择一些优秀的慕课或者邀请专家进行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等类型的讲座,充分营造良好的科研创新写作能力培养的环境。加快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早进角色,夯实“贯通四年、引导终生”一体化培养体系基础。

三、应用型本科师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措施

(一)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增加“双创”导师的比例

学院师生创新科研能力的培养依托于“双创”导师队伍的建立,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内涵培训和建设,增加专项经费投入和优秀人才引进的政策。教师发展中心和人事处需增加“双创”导师专业能力和素养的培训。在指导教师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建议建立校内在编或者退休教师组成的“流动导师制”,并聘请校外导师队伍,将这两股力量整合发力,以满足学生对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不同需要。

(二)合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融入科研元素

以深化教育改革为突破口,围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课程体系改革等,大力开展以赛促创、以赛促教、以赛促练,实行启发式、参与式、嵌入式教学和行动导向教学法等活动。将科研基础知识作为基础课程或者选修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掌握科研创新的方法。学院制定本科生科研训练制度,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予以体现,明确科研训练的地位作用以及详细的执行要求,以及教师和学生在大学四年里学生要完成科研项目的数量。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科研创新指导教师选拔和考核制度,在学院整体营造教学相长的氛围,形成更为密切的学术研究,使师生受益[5]。

(三)提高师生科研创新意识和科研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科研不是一个人“千里走单骑”,而是必须要有团队进行配合,团结协作的科研创新团队能力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师生科研活动是以团队的形式开展,团队研究过程中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在科研活动中遇到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也需协商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锻炼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可采取“1+1+X+N”的方式组建学院的科研团队,这里的N就是大概有10名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团队里去。此种组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团队协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更可使学生能真正接触和参与到科研,并在其中发挥自己的各项才能,为以后专业深造打下基础。

(四)营造科研氛围,完善评估及奖励机制,提高师生的科研积极性

学院邀请科研创新领域相关人员进校举办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在科研创新领域的前沿知识;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教学单位组织各类创新科研类竞赛,为学生的科研创新实践提供丰富的载体,激发学生去关注和思考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从事的行业,从而为师生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6]。学校以师生为中心,把教学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科研等与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提升大学生创新科研能力。同时,加大奖励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科研活动,采取定期的成果评比、证书、奖金、评优等方式激励和肯定学生的成果;教师可以采取年度考核或换算工作量等方式进行激励。

四、结论

应用型高校师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人才培养的始终。作为专业知识的教学,有必要把科学研究的因素引入教学过程之中,使学生参与科技成果的创造过程,不断地掌握科研新方法、创造新成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将科学研究引入教育教学活动过程,正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区别于其他教学过程的特点之一[7];而注重本科生的科研训练,也正是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有力举措。实践证明,参加科研团队学生的研究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科技论文的撰写能力以及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均有显著提高,为今后步入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8]。

猜你喜欢

应用型创新能力师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麻辣师生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纷享销客:应用型公司生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