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宫廷音乐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

2022-02-12王安祥

杭州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曲雅乐杂剧

王安祥

在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南宋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虽然南宋仅存了一百多年,但南宋音乐以它鲜明的时代标记和艺术特色,不但为南宋当时的官民喜欢和爱戴,也为后人所津津乐道。南宋音乐的最大亮点是词曲的兴起,当宋词从词作家的笔下诞生时,词的音乐也同时响起。南宋宫廷音乐,则是辉煌灿烂的南宋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宋宫廷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南宋宫廷音乐,按实际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种即用于祭祀、典礼等的“雅乐”,第二种是用于宫廷娱乐活动的“燕乐”(源于民间,在此不作探讨),第三种是加入了人物与情节的故事性歌舞。

雅乐是中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祖宗及朝贺庆典用的乐舞。因其曲调和歌词符合儒家“中正和平”“典雅纯正”的美学原则,故得名。雅乐的体系在西周初年制定,之后作为宫廷的主要音乐沿袭了下来。南宋雅乐的主要乐器是编钟和编磬,两者皆分上下两层悬挂,大小不同的钟与磬,敲击可传高低乐音。其他乐器包括特钟、特磬、柷、吾、古琴、搏拊、鼓、埙等。

宋礼部太常寺编撰的《中兴礼书》中收录了300余首南宋宫廷祭祀乐谱。这些乐曲遵循了雅乐“一字一音”的特征,旋律简单,哼唱起来并不悦耳,却符合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需求。宫廷的祭祀音乐与当时所有的雅俗音乐具有不同的音乐风格,雅乐“一字一音”“一音一拍”的风格形成了崇高与严肃的气氛。而这种崇高与严肃,正象征了皇权的权威性。当南宋雅乐以“金声玉振”的方式演奏时,宫廷的大臣们会对皇权产生一种震撼心灵的膜拜。

故事性歌舞在南宋已非常成熟。在南宋宫廷乐舞里,舞女们舞出了一支带有人物故事性的舞蹈《菊花新曲破》。舞中的女主人叫菊女,在民间确有其人,是一位年轻貌美、才华横溢的舞蹈艺人。周密《齐东野语》卷《菊花新曲破》条下,详细记述了这位舞女因表演《菊花新曲破》而被宫廷誉为“菊部头”的菊夫人的一段轶事。浙江歌舞总团根据这一史实,改编排演了现代舞剧《菊夫人》,上演后获得一致好评。这个事例说明,南宋的宫廷音乐,已由过去单纯的器乐演奏或单一的舞蹈进化到有人物有故事、音乐与舞蹈融合、较为复杂的宫廷艺术,正好与社会上的瓦肆、勾栏里的说唱戏曲相呼应。这是南宋宫廷音乐符合时代的进步。

南宋宫廷音乐的艺术形式

由于历代封建皇帝遵循的是儒家思想,崇古与复古在宫廷音乐中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到了南宋尤盛。在宫廷音乐建制上,一改唐以来“雅乐从简”的原则,非常注重宫廷乐悬制式的恢复和建立,监制了大批编钟、编磬等乐器。这种超规格的建制,突出了南宋当朝对宫廷音乐的重视。

与大规格的乐器建制相吻合,宫廷音乐开始以一种融歌、乐、舞多种文化元素为一体的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即大曲舞。南宋的大曲舞场面宏大,舞女众多,伴舞的乐队有打击乐、鼓乐、管乐、丝弦乐等,尽显豪华阵容。演奏的曲目有《秦王破陈乐》《霓裳羽衣曲》《四海升平乐》《春江花月夜》等。这些曲目从唐代继承过来,到了南宋,曲子与舞蹈得到了一番脱胎换骨的改造。从这层意义上说,南宋的大曲舞,在宫廷音乐中占主导地位。

南宋大曲舞,多數情况下是在宫廷宴会中表演。首段是曲式体中的序曲,可以先由乐队演奏,也可以先群舞或独唱;第二段是中序,以歌唱为主;第三段是“破”,乐曲重复一次叫“遍”,演奏十遍叫“破”。进入“破”以后,乐工中的打击乐与丝弦管竹一起奏响,舞女边歌边舞;大曲舞的最后以“队舞”离场“结束”,称“彻”。

“曲破”的特点与前面的音乐大相径庭,不但旋律有所变化,节奏也变得紧凑,演员不再站立一边单独歌唱,而改成载歌载舞。“破”的出现,说明南宋宫廷音乐的大曲舞已成为独立的、系统的、一门在当时认为是时尚的音乐艺术了。审美的需求,造就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出现。于是,南宋宫廷饮宴经常有“曲破”舞的表演,光在淳熙三年(1176)有文字记载的就有好几次。如正月五日的“天基圣节”宫廷大宴上,著名的临安歌舞艺人齐汝贤表演了《万岁梁州》《齐天乐》《老人星降黄龙》《万花新》等“曲破”舞。

大曲舞在南宋宫廷音乐形式各异,有《凉州》大曲舞、《六幺》大曲舞、《薄媚》大曲舞、《伊州》大曲舞。这些大曲舞,表演内容不同,地域风情不同,舞蹈的风格、所奏的乐曲也不同,展示了南宋大曲舞的包容与大气。如《凉州》大曲舞,据说起源于西凉。以凉州为乐曲的大曲舞,属软舞,有众多人物在台上一起共舞。而《六幺》大曲舞则与《凉州》大曲舞又全然不同。《六幺》曾是唐代从西域传回的一首琵琶曲,这可在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中得以证实:“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到了南宋就成了一首大曲舞了。这是音乐艺术的一大进步。在《六幺》里,没有其他大曲舞的模式,只有一个女子的独舞表演。轻盈明快的舞姿,忽慢忽驰节奏,加上委婉多变的音乐,将《六幺》演绎得光彩照人。

南宋宫廷大曲舞,自诞生那天起,就与民间的杂剧相交融。《武林旧事》卷十《官本杂剧段数》记载,280个南宋杂剧中用大曲的共有 103种。从中可以看出,南宋的杂剧有不少是用大曲来演出的歌舞。其实,大曲舞的本身就是从民间舞蹈中吸收过来的。之后,大曲舞又反哺民间杂剧,使两者交融互补、共生共荣。

作者系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猜你喜欢

大曲雅乐杂剧
论宋代宫廷雅乐中筝的使用
2021贵州大曲杯“记忆里的味道”征文终评结果(各奖项排名不分先后)
浅谈《霓裳羽衣曲》结构特征与艺术特点
浅析唐代大曲《霓裳羽衣曲》
雅乐的来龙去脉
清代杂剧的研究
杨景贤《西游记》杂剧对同名小说创作的独特贡献
中国雅乐史
学术观念与文献释读
谈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权意识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