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2-02-12王元忠

学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数学课堂小学

摘 要:在小学阶段,数学一直是难度较大、内容较多的学科,要想学好数学需要的不是记忆背诵而是理解,这种理解是建立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数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小学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学习能力的奠基阶段。在此期间,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学生思考的源头,而思考也是学习的起点,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基于此,本文将主要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意识;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5-011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5.058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阵地。对小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学习基础。小学生认知能力较弱,身心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加强引导。同时,新的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问题意识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主动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或者灌输式教学方法,大胆放手,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学习,给学生创造足够的思考空间,进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氛围往往不够和谐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活性,也可以让学生自发自觉地思考数学问题,进而循序渐进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但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角”,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的灌输。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难以激活,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有机会自主思考数学问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降低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二)班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调查数据显示,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偏低,他们虽然也想学习和了解更多的数学问题,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不愿意配合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这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部分学生并没有及时地与教师沟通,同时也受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人数多等情况的限制,教师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会逐渐使学生丧失对问题进行深度探究的欲望。

(三)忽视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教育指导,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直接关乎其学习效率的高低。然而很多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加深他们对数学学科知识点的记忆。数学知识的综合性比较强,单纯依靠文本式讲解不能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记忆,更不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其次,虽然教师创设了相应的教学情境,但是情境往往与教学内容相背离,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无法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二、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对策

(一)构建良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氛围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其认知能力有待提高,同时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依赖性强,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对于教师的评价与态度十分在意。这种在意程度有时甚至超过家长,而且此阶段的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并没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始终是将学习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教师和家长的期待[1]。基于以上情况,教师的教学语言、态度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都将直接影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并且在思考后得到一定的收获,以此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很重要,因此为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小学生对于教师的畏惧多数是由于对教师不够了解,对于未知人们都会保持一份警惕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而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的是消除学生与自己的这份距离感,为学生创造充足的交流机会,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具体来说,一方面,教师可以在私下与学生沟通,內容主要是在学习数学时学生存在的问题、对数学的看法等,在交流中就引导学生主动反思自己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此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话语也不要完全围绕数学教学内容,适当地就题目背景或者一些生活中的内容,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其次,教师在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态度与语言,这主要因为小学生是很敏感的,即使教师言语中流露出一丝不耐,他们也会有所察觉。当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或者学生在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时,教师错误的语言和态度会直接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师需要以一种鼓励、肯定的语言与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行为的正确性,同时在学生因为内向、害羞等原因出现回答问题声音小、窘迫的情况时给予学生肢体动作上的肯定与鼓励,形成心理暗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回答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也需要尊重学生,可以指出问题但是也要表扬学生表现好的地方,以此减少学生的挫败感。最后,当师生关系较为良好时,教师需要营造和谐的问答氛围,需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同时组织学生就数学中存在的疑问或者争议点进行讨论活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设计趣味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思维意识。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阶段的小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并且在学习上还是十分依赖教师,因此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需要设计趣味性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在设计趣味性问题时,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考虑。首先,确保问题具有趣味性及启发性,以此激发学生思维活性。趣味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而启发性的问题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思考后获得成功的喜悦,这自然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使得学生主动活跃自己的思维,帮助学生增强问题意识。其次,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小学阶段是跨度最长的一个阶段,同时低年级的学生和高年级的学生在心理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设计趣味性问题时也需要考虑学生的年龄。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需要低一些,以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为基准;而针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设置的问题难度则需要有所增加,使得问题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这主要因为过于简单的问题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产生相应的思考兴趣。最后,教师设计趣味问题时也需要考虑问题的数量,要保证问题数量的合理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设置的问题过多会导致学生手忙脚乱,产生疲惫感,部分学生甚至会因为问题过多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厌烦心理,这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反而降低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2]。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同时新的课程标准也要求教师重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将二者相结合进行数学教学,使得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效果更加显著。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首先,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这样学生才能够产生一定的思考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责任意识。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时也可以换一种角度,让学生自己思考数学知识可以应用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由学生为主体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而创设的生活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对学生而言也更加具备趣味性。其次,教师创设生活情境是为了激发学生思考兴趣,让学生主动思考,而数学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也有一部分是学生不熟悉的生活场景,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引入相应的生活图片或者视频片段,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引领下对更加多元的生活情境进行认知和感悟,并与相关数学知识进行有机关联,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高效地通过生活场景思考数学问题。只有这样,问题意识的培养效果才会更加突出[3]。

三、结语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使得学生主动地将知识内化于心,便于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态度,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问答氛围;其次要设置趣味性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具备挑战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學生思考的兴趣;最后要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简化数学问题难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文涵.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完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才智,2020(2):24.

[2]   缪全生.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西部素质教育,2018(19):95.

[3]   万孝凯.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智库时代,2017(6):170.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王元忠(1970.6— ),男,汉族,甘肃武威人,中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数学课堂小学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数学课堂信息化中的“三适”探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