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百年初心 启航复兴征程
2022-02-12杨颖
杨颖
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坐落在今天津市河北区新开河西岸志成道33号,占地4200平方米,1906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委托黎渊筹建。校舍是二层砖木结构的楼房,校门用拱券。1907年8月开始招生,1909年更名为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4年,保定法政专门学校和直隶高等商业专门学校两校并入,改为直隶公立法政专门学校,设法律、政治、商业三科。1928年8月,改称河北省立法商专门学校。1929年4月,改组成立河北省立法商学院,1937年2月被解散,1947年暑期复校。1952年院校调整,该院法商两系并入北京法政学院和天津南开大学。它是中国最早的法政学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培养法政人才的著名高等学府。
政治运动之中心:
辛亥革命前后的北洋法政专门学堂
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初设专门科,仿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法律学校的规制,学制6年(预备科3年,正科3年),以法律、政治为主课,另设英语、日语、历史和写作等课程,以造就佐理新政人才;另设职、绅两班,为简易速成性质,一年半毕业。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驱、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就曾在这里学习和战斗过。
1907年李大钊到天津求学,当时有三所学校正在招考,即北洋军医学校、长芦银行专修所和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由于他对军医不感兴趣,所以没有报考,而其他两校报考后均被录取。但他认为“理财致个人之富,亦殊违我素志”,因而选择了北洋法政专门学堂,成为预科第一期学生。1910年,他转入政治本科,1913年暑期毕业。在那里,他一方面进一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广泛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奠定了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基础。他回忆说:“随政治知识之日进,而再建中国的志趣亦日益腾高。”
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创办时,正是中国社会空前大动荡时期,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和民主革命浪潮席卷全国。李大钊曾评价:“中国北部政治运动中心,首推天津,天津以北洋法政学堂为中心。”1909年起,天津掀起四次国会请愿运动。1909年至1910年的各省联合请愿,都是立宪派上层人士、省咨议局代表们的诣阕上书活动。因上书屡遭驳斥,1910年11月,立宪派组织了第四次国会请愿运动。这次运动是由东北第四次请愿赴京代表团发起,在请愿活动中,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学生积极响应,李大钊参加了罢课请愿活动,还被选为该校的五名代表之一。全国各地学生纷纷通电,呼吁各地迅速行动,支持天津学生的斗争。李大钊后来回忆说:“当时立宪派打算全体往北京请愿,要求政府开国会。本校同学在东大讲堂开会,同学秦广礼断指写血书,激扬民气。同学孙可君断肘,大家非常激烈。那种悲惨激昂的光景,我终身不能忘。”然而,这次立宪请愿活动以清政府镇压而告终,立宪请愿会会长温世霖被放逐到新疆。但经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在思想上发生很大变化。
1911年,该校进步师生在白毓昆倡议下,组成共和会,开展革命活动。白毓昆是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的史地教员,辛亥革命时参加同盟会。他认为,要求清政府开国会是“与虎谋皮,无济于事”。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在京、津、滦州、张家口一带为革命奔走,运送军火、联络军队,发动滦州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英勇不屈,从容就义。李大钊为白毓昆“为我主义而死”的英雄品格所感动。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中华民国建立,但不久袁世凯就阴谋窃取了共和成果。李大钊为国家的命运而担忧,进一步思索国家民族的前途。1912年秋,同学们自发成立北洋法政学会,内设评议、调查、编辑等部,李大钊、郁嶷任编辑部长。1913年4月,郁嶷、李大钊主编的杂志《言治》创刊。李大钊在《言治》月刊上先后发表《大哀篇》《隐忧篇》《裁都督橫议》《论民权之旁落》等文章、诗文共35篇。他的文章揭露了军阀专治统治下国家面临的危急形势,以期唤起国人觉醒,凸显了他坚决维护民主共和反对专制统治的民主思想。同时,李大钊与中国社会党北京支部负责人陈翼龙交往后,经曹孝先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党,并担任天津支部总务干事。1913年夏天,他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在孙洪伊、汤化龙的资助下,于同年冬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深造,继续探求救国真理。六年的求学生活,使李大钊完成了由立宪派至革命派,再到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的思想转变,这为他日后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不愧是李大钊的后继者: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北洋法政专门学堂
20世纪30年代初,改组为河北省立法商学院的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继续保持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优良传统。中共党员张友渔、阮慕韩、杨秀峰、温健公、何松亭、黄松龄、闻永之、连以农、陈志梅(伯达)等人相继来校任教工作。他们通过授课和组织经济学会、政治学会、法学会等学术团体向青年传播马克思主义,发动学生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在他们的影响下,学生思想不断进步,在天津抗日救亡运动中,“法商”成为天津大中学校的一面旗帜。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实施侵华阴谋,国民党政府继续妥协退让。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同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游行,各地爱国群众奋起响应。法商学院教授阮慕韩、杨秀峰,学生会成员庄林、阮务德等参与组织了天津“一二·一八”大游行。12月18日,法商学院学生高举抗日救亡巨幅标语举行游行,杨秀峰、温健公等走在游行队伍前面。在队伍行进中,北洋工学院、河北女师附中、扶轮中学、汇文中学、中西女中、中山中学、觉民中学、工业学院等学校的爱国学生相继加入队伍。在体育场广场召开的群众大会上,温健公等发表演讲,历数日本侵华罪行,痛斥国民党当局妥协退让政策,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参加游行的10余所大中学校的5000多名学生在南开操场召开全市学生大会,决定成立天津市学生联合会,推选庄林、王绶昌等为负责人,阮务德、郝金贵为学联的主要联系人;从19日起实行全市总罢课,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动员全市人民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法商游行队伍回校后,集合在大礼堂,杨秀峰说:“我们不愧是李大钊的后继者,保持和继承了五四运动光荣传统。今后还要发扬光大,希望与同学们共勉。”
1936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大规模向华北增兵。在天津,他们强征华工修建军事设施,并在工程完工后,残忍地将民工成批杀害,弃尸海河,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海河浮尸案”,引起了天津各界群众的极大愤慨。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增兵华北和屠杀我同胞的血腥罪行, 5月28日,天津青年学生和各界群众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游行队伍分南北两路向市中心会合。南路队伍由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广东中学、三八女中等校学生组成,经南马路、东南角、东马路,到官银号;北路由法商学院、北洋工学院、女师学院和河北第一师范学校等校学生组成,途经月纬路、七经路、金钢桥在官银号与南路队伍会合后,举行群众大会,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并提出了“反对华北特殊化”等决议。这次行动得到了各界群众的支持,推动了天津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同年10月24日,该院学生自治会常委庄林、阮务德被捕。全院学生立即举行罢课運动,以示抗议。由于进步教授的营救和校内学生坚持罢课,27日晚,被捕学生获得保释,校方被迫撤销对进步学生的开除处分。翌年2月22日,冀察政务委员会突然下令解散该校,学生由河北省教育厅分别安排到北平借读。法商学院学生自治会组织护校运动,分别向有关方面呼吁,要求支援,但是由于当时日本势力已深入华北,抗日救亡运动活跃的法商学院被视为眼中钉,护校运动无疾而终。七七事变后,天津沦陷。杨秀峰在津坚持斗争,先后参加组织天津各界民众抗日救国会、华北人民抗日自卫委员会,开展抗日活动。日本投降后,1947年,前院长杨亦周、系主任施奎龄在广大毕业生的支持下,几经周折,于暑假复校;到1949年天津解放,全院教职人员48人,在校学生120人。1952年院校调整,法商两系便分别并入北京政法学院和天津南开大学。
传承百年法政爱国精神
1989年2月,为传承和发扬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师生们的爱国精神,在李大钊诞辰100周年之际,经中共天津市委、市政府批准,将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原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路45号)作为李大钊母校的延续,并决定在院内建立李大钊烈士纪念室。纪念室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由两个展室和一个录像厅组成。纪念室前广场矗立着李大钊汉白玉雕像,纪念室门前是李大钊烈士铜像,铜像后是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室名由彭真同志题写,内设的两个展室,以照片资料为主,分8个部分介绍了烈士的生平事迹。1994年,纪念室被公布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因机构变动和搬迁,纪念室现隶属于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正在重建中。在河北区委、区政府及铁东路街的大力支持下,李大钊母校北洋法政专门学堂礼堂旧址也得到妥善保护。
走过历史的云烟,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再次回顾一百多年前海河之滨这座法政学堂师生们满怀爱国赤诚、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为寻求救国道路而不断探索、面对民族危亡而奋勇抗争的壮举,仍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北洋法政专门学堂自创办之初,就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联。在新思潮的影响下,爱国师生们思想活跃,不断探索救亡图存道路。历次革命运动中,如国会请愿运动、反袁斗争、五四运动、大革命、抗日斗争以至解放战争,该校都有突出表现,涌现出大批革命志士、抗日英雄和优秀共产党人。学校虽历经多次变迁,但一直延续着优良的革命传统,是党在北方的重要活动中心。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师生们所展现的爱国精神是我们筑牢信念之基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担当。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牢记所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主动作为,以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体现初心和使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作者单位: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地方党史资料征集处
责任编辑:李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