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探究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2022-02-12李岩

学周刊 2022年5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境小学数学

摘 要: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习科目和重点学习科目。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实践运用及创新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以此培养学生具有自主数学思维意识,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以有效提升。本文主要对探究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此研究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探究教学法;小学数学;情境;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5-00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5.018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以数学教材内容为依据,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以此确保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主体意识,使学生更加高效地内化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并逐步形成具有终身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立疑设障,创设情境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同时数学课堂也经常会出现有待解决的数学难题,因此在对这部分具有一定难度和理解存在疑惑的数学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探究情境,便于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数学问题中的关键点,并以此作为解题突破口[1]。同时,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用专业的方式为学生指明探究方向,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排除无关变量,以此确保探究的实效性。还应在研究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注意依据数学主题构建模型,使学生能够清晰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此外,教师也需要做到高效引导,尽量减少低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立疑设障,并鼓励学生思考这部分数学问题。也应对这一过程中,学生产生的错误思想和理论进行正确对待,应明确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即便产生错误思想,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应剖析错误产生的根源,并对其进行思考,以此改进错误思想。此外,教师还应善于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思维偏差,并以此为切入点,去攻克一些数学重难点问题。

二、引导思维,把控方向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并以此为依据为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引导学生的思维动向,并对学生的思维方向进行把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应在设计教学计划的过程中考虑教学计划的可实施性,要预设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以便更好地制定问题解决策略。在对学生进行主题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对这部分主题数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尤其对于学生的认知错误点进行了解,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学生开展教学。同时,教师也应对需要探究数学问题中蕴含的数学方法和基本思想进行深度剖析。此外,在引导学生剖析数学问题之前,教师也应做好准备工作,对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的拓展性研究,以此才能够保证探究的质量,也能使学生懂得哪种是错误的探究方法,规避错误方法,并使用正确方法进行学习。再者,教师也应注意对探究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便于学生对课堂学习目标进行精准定位,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到需要探究哪部分数学问题,并逐步酝酿探究方法。此外,探究教学的目的在于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探究环节,以便在整体层面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需要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分层,使每个层面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而且这种递进式思考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探究的质量。教师可以鼓励学困生探究浅层次的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也应鼓励学优生探究定理应用问题,以此拓展探究效果,提高探究教学的效率。

三、指导过程,助力探究

小学生受其年龄限制,自主思维意识相对较弱,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有助于学生顺利探究。同时,在对学生进行探究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也应避免放任自主,让学生完全进行自主探究。这种指导缺失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的探究脱离轨道,而过于精细化的探究引导,会使学生丧失了自主思考的动力,也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2]。所以,教師应善于抓住探究时机,在教材的重难点教学问题上对学生开展指导,比如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整理数学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在这一阶段,学生无须教师的指导,而需要教师进行助力的环节在于本问题的难点阶段,即如何构建完整的解题思路才能保证正确解答数学问题。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一环节帮助学生构建解决数学问题的体系,并以此为依据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此外,教师也应注意深层次教学和浅层次教学的合理搭配,对于定理应用方面应采取深层次引导,而对于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等问题,则可以采取浅层次引导的模式。

四、营造氛围,鼓励参与

小学生处于第三启蒙阶段,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此让学生充满探究数学问题的勇气。通常,学生认为自身处在一个安全的场所,才会更擅长发挥天性。在课堂教学环节,学生的安全感来自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需要的是在探究数学问题的过程中畅所欲言的发表自身的观点,而并非观点错误就会被指责,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甚至使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知识的勇气。同时,也不应过多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干预,允许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犯错误,真正让探究过程具有自主性,给学生以探究自由。此外,由于学生之间年龄相仿,因此具有共同语言和共同话题,而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较高地位,是长者,也是学科权威,所以教师应放低姿态,站在学生的视角去思考问题,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学生才会容易和教师产生亲近感,从而让师生沟通变得与生生沟通具有同等的效果,以此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3]。此外,由于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因此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为学生提出一些与生活场景贴近的、具有一定艺术气息的情境,包括为学生呈现一些具有几何之美的图形,让学生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美,这会有效调动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也可以让学生自发自觉地探究数学问题。

五、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在于具有较强的好胜心,也喜欢热闹,因此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究数学知识,以此提高探究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学情对学生进行分组,应秉承“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以此确保每个组别的公平性,有利于小组之间开展竞争。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调动组内学优生的榜样作用,让其带领整个学习小组的学生进行学习,以此确保数学教学成果的最大化,充分发挥出小组学习的合作优势,为学生打造一个更加高效、合理的数学知识探究空间。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后,为提高探究效率,教师应即刻对学生进行任务分配,并为学生营造竞赛形式,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反馈探究结果,并对反馈结果中的错误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这部分内容通常都是学生学习的短板问题,应通过分解的模式,逐步研究这部分内容,并以此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思考能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同时也使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发挥自身的特长,提高整个小组的合作探究能力。

六、创新模式,深挖潜能

數学探究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数学实验、数学概念、数学定理等。为了确保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具有新鲜感,教师应对探究方式进行创新。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采取变化身份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可以让学生客串教师,并让学生以教师身份划分探究内容,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也可以让“小老师”讲授探究结果。此外,在每个班级中,都会有几名数学学习能力强、表现欲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学生组成标兵团队,让这个小团队带动整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由于每名学生都希望成为主角,因此小团队带领学生进行探究的这种全新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方法上的创新,能够有效调动学生整体层面的数学知识探究欲望。此外,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开展数学辩论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喜好自行选择数学观点,以此对于同一主题存在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论。在进行探究性辩论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不会被自己的观点说服,因此可以转变立场,但仍旧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辩论更进一步地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并通过探究辩论,证实了自己的探究猜想。这种探究辩论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进行自我能力升华的过程。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后延伸性探究,让学生将在课堂中的辩论方法进行运用,以此提高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能力。而且,验证过程本身也比单纯地获得知识结果更重要,同时,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高表达能力、分析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能够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突破。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当代教育的创新模式,探究教学法较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加高效,它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善于思考数学问题,并能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并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我,以此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荣丽.生活情境教学法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J].才智,2020(27):157.

[2]   赖光红.开放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现代教育,2015(12):94.

[3]   黄科华.小学数学教学法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3):232.

[责任编辑 杜建立]

作者简介:李岩(1979.9— ),女,汉族,甘肃庄浪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情境小学数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