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公主”的诺言
2022-02-11冯予彤
冯予彤
1
一提起“公主”,人们的脑海里立时会呈现出这样的形象:窈窕优雅的身材、白润细腻的肤色、闪亮美丽的眼睛、俊俏动人的模样、温柔体贴的举止。站在我面前的王倩,也是“公主”——“草莓公主”,当地人都这么称呼她。而她,却是另一副模样:结实健壮的身材、黝黑红润的脸庞、干练果敢的手势、直言坚定的口气。
今年35岁的王倩,是青岛曹村草莓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
知道王倩草莓种得好,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年春节,朋友送来两盒草莓,个头特别大,品相格外亮眼,味道更是没得说。跟以前吃过的草莓大不一样。兴趣之下问朋友哪儿买的,朋友回答说是一家草莓合作社的产品,不提前预订买不到。当时朋友并没告诉我那家合作社的具体名字,等我见到王倩时把这段经历说给她听,她笑了,说:“就是在我这儿买的”。
曹村是青岛城阳区夏庄镇所属的一个村落,这里无公害生产模式的草莓,是青岛农产品的一张名片,先后获得“中国农产品品牌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第七届中国草莓文化节暨中国精品草莓擂台赛银奖”“青岛市名果优品评比新秀奖”等多项荣誉。而他们的领头人正是王倩。让人困惑不解的是,一位医学护理专业出身的年轻女子,怎么会跟草莓搭上关系,又怎么会做得风生水起呢?
2
王倩可能这辈子也没想到,出生在土地,到头来还要跟土地打交道。王倩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但心气高、眼光远,特别是她的父亲,从不甘心墨守成规与土地为伍。上世纪90年代,王倩父亲偶然得知国外有一种草莓种植技术可以让草莓提前上市并延长生长期,这一消息让他心潮难平:国外能做到,我们也应该可以!从此,他的心思、精力全部放在研究种植草莓上。经过不懈努力,王倩父亲的大棚草莓种植终于在冬天里见到了成果!这消息在当时无疑就是一个爆炸性新闻,村民们又惊奇又羡慕。惊奇的是从未听说,更未见过,羡慕的是那鲜艳可口的硕果就在眼前,价格却是几倍的翻番。
“一人富裕不算富,全村富裕才算富”,2007年已是村支书的父亲联合村里30户农民成立了“青岛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这是当时山东省首批专业合作社,从此村民们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王倩家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她考上了山东医科大学,父亲准备在她毕业后送她出国进一步深造。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两年后王倩父亲查出了胃癌,而此时王倩被学校推荐赴新加坡学习,都开始办理签证了。父亲从手术到离世,前后只有8个月。这期间,王倩看到了一个令她敬佩又感动的父亲。第一次手术后,父亲没听从医生要他卧床休息的嘱咐,直接去了草莓田,去看他精心培育的草莓苗;第二次手术后,父亲做出了让全家人难以接受的决定:搬到草莓田里去住,那样观察草莓种植情况会更方便。更令全家人不解和惊叹的是,父亲顶着酷暑领人把几个简易大棚改成了全自动冬暖式大棚。
后来,王倩才领悟到父亲当初这么执着的原因。他就是想让合作社的社员放心,将来他人不在了,但草莓一定会种下去,而且会种得更好!
父亲对草莓这份深沉执着的爱、对村民们那份深情不舍的关心,深深感动着王倩。她好像一下子明白了、觉醒了,也一下子长大了。她跟母亲说:“不出国了,我也要种草莓,像父亲那样,领着大伙儿向前奔!”
3
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地下绿草青青,百花竞相开放,好一幅美丽的田园图画。王倩看着眼前的美景,心里充满了信心,她觉得自己一定会实现父亲的承诺,带领乡亲们把草莓种好。然而出乎她意料,当她决定留在家乡、留在草莓田里时,迎来的不仅有各种风言风语,更令她伤心和沮丧的是,30户社员绝大多数退社,只留下了沾亲带故的五六家勉强维持着。这些人如果不是看在父亲当年领他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面子上,也会退社。
犹如一盆冷水迎面泼来,让王倩心里发颤。但父亲赋予的基因,鞭策她勇敢向前。“我不怕困难。在学校入党时组织上能吸纳我,或许就因为我有这股知难而进的韧劲。”王倩笑着自我评价,那绽开的笑容写满自信和骄傲。
王倩父亲最大的遗憾,是这一辈子没有一块像样的试验田,导致他的无土栽培技术没有推广出去。王倩决心替父亲实现这个愿望,这也是草莓种植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几经波折,地找到了,但需要一次性付款。几百万的现款,对王倩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父亲在世时是挣了些钱,但一场大病花了许多。以前合作社社员多,有困难大家可以互帮,现在剩下的全是亲戚了。王倩公开“摊牌”:成功了,大家都能得实惠。至于失败,“为什么要失败?!”霸气而坚定的口气,让亲戚们看到了这个小姑娘远大而充满信心的魄力。大家齐心合力拿出“家底”,表哥甚至把婚房抵押给银行支持她。钱还是不够,王倩找到父亲留下的电话簿,期望得到支持,然而一听是借钱,好多人直接把电话挂断了。王倩领教了什么是“世态炎凉”,但同时也感受到天下还是好人多的温暖。父亲的一位朋友接到电话,第二天就拎着一大袋子现金来了,收条都不要。这更激发了王倩的信心:再干不出个模样来,别说对不起大家,连自己也对不起!
长江前浪推后浪,一浪更比一浪强。王倩毕竟是新时代的青年人,她敢干能干,但不盲干瞎干。学医的她最知道什么叫“对症下药”、什么是“妙手回春”。她深知自己的农业知识太肤浅,管理经验也不足。于是,她把眼光盯向科研机构、大学,聘请那里的专家、科研人员现场指导,或作各种实验,她提供场所。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冬天,她接手合作社的第一期8个半大棚草莓上市了,当年收回了成本,还略有盈利。消息传来,村民们难以置信,那些退社的社员更是后悔不迭,私下纷纷说,真没看出这个小姑娘不简单啊!
4
芝麻开花节节高,合作社的草莓种植又重新步入发展轨道,越走越穩,王倩哪能忘记那些曾经跟着父亲一起奔好日子的村民们啊!虽然他们退了社,但王倩心里明白也理解,谁也不想盲从,谁也不想把好日子冒然断送。所以,王倩对那些已经退了社的社员依然很关心。遇到虫害,一些人举手无措、无门相求,王倩就找农科所、农业大学的人来指导灭种、防虫,还帮着进行技术指导。社员们感激万分,纷纷向王倩投来感激的目光。王倩清楚,要让村民们真心服气,真心拧起来一起干,必须看到美好前景。
2011年,王倩意外发现脱毒的草莓苗病虫害少,产量更高。她把这一发现毫不保留地告知大伙,不料大伙并不领情,也不相信。王倩要做出样子来,于是动员大舅先在自家的地里栽种。王倩之所以选择大舅,一是因为亲戚里道的毕竟好说话,二是地的位置好。周围全是村民的暖棚,种植了不少的草莓但产量质量都一般。如果大舅的脱毒草莓种植成功,是最有说服力的广告。但大舅一听拒绝了,他不想冒风险。一年四五万的稳定收入对他来说已经很满足了。“我给你保底5万,少了补上,多了全归你。”王倩说,但大舅还是不干。“老人”的眼光更多的是盯在现有利益上。软的不行来“硬”的,王倩趁大舅外出跟其他亲戚一起上阵,直接把预先买来的苗种在了地里。大舅回来一看叫苦不迭却无可奈何。不过,没多久大舅就笑了,新苗竟然比之前增产了2/3,他的腰包里一下子多了2万多元的收入。周围暖棚的人既惊讶又羡慕,纷纷跑来向大舅请教。大舅羞愧地说:“这哪是我的本事啊!”
榜样的力量做有说服力。第二年,所有的村民全都换上了新苗,以前退社的要求重新入社,没加入的要求加入。社员从父亲时代的30户一下子扩大到156户,种植面积从3.3公顷扩展到100多公顷。合作社实行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短短几年间,社员收入翻番。真正实现了抱团致富。
“这一步不容易啊,乡亲们该多么感激你!”听到合作社前后巨大的变化,我由衷地感叹道。王倩笑笑说:“其实乡亲们就是想过上好日子,又担心无人领路。我不过是充当了这个领路的角色而已。”一个“而已”看似很轻松,但个中的酸甜苦辣恐怕也只有王倩心里清楚。谈何容易?
5
第一眼看到的是土地,呀呀学步时走的是土地,上学路上到处是土地,吃的也都是土地里生长出来的。王倩的30多年人生,几乎就没脱离土地。然而,虽然生长在农村,但王倩的眼光很超前,也很有爱心。许多人说她这是传承了父亲的基因。父亲在世时自己过上了好日子,但不忘记身边的乡亲。他当初坚持成立合作社,就是要带领大家一起富。所以无论学到什么新技术、做什么新实验,都面向广大合作社社员。王倩也是这样,2013年合作社与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农科院建立了产学合作基地,通过低温控制促进花芽分化的方法,研究开发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新技术。这一技术比现有栽培技术提前两个月收获,破解了夏末初冬无草莓成熟收获的瓶颈问题,填补了中国草莓生产技术的空白,合作社社员的收入也大幅增加。全国各地的草莓种植者纷纷前来学习,王倩毫无保留地传授。有人劝她,这样做是不是太傻啊?自己花钱研发的技术,怎么轻易就告诉了别人?她笑笑说:“能给农民带来实惠不就是最大的快乐吗,还有什么比看着大伙共同富裕更幸福的了?”
村里有户人家,儿子结婚后搬走,家里只剩下老两口,在自家院子里搭了个棚子种些草莓、西红柿、黄瓜之类的,有收成就到集市上去换点钱。儿媳嫌家贫一年到头懒得回来几次,老两口暗自伤心流泪。后来有人出主意,让老两口去找王倩,说她那里有好种子还有好技术,只要肯帮忙,一定会有好收成。半信半疑又忐忑不安的老两口找到王倩,王倩满口答应,不仅给了实验种子,还委托母亲按时去老两口家进行技术指导。这一年,老两口做梦没想到,收入跃上了五位数!高兴得不知说什么是好。儿媳听说后也主动回家帮着干这干那的,像换了个人似的。王倩又动员老两口把挣来的钱再“投资”,在村外租上一个大棚,干“大”的。看着老两口乐不开支,王倩比自己挣了钱还高兴。
曹村草莓合作社现在有156户社员,合作社决定不再扩大。有些人急了,觉得被挡在了致富门外。王倩立下规矩,不管社内社外,只要想干事、想过好日子,合作社就帮,义不容辞。
莒县有对夫妻,“撇家舍业”奔着王倩学种草莓,学了一阵子自觉不够成熟,就待了下来。这一待就5年过去了。回莒县后,夫妻两人建了十几个大棚,种了许多新品种,收获颇丰,收入也让人看了羡慕。现在夫妻俩是远近颇有名气的种草莓能手,直接带动了周边种植业的发展。夫妻俩有时来看王倩,见面就一个劲地笑,那笑容里写满了幸福,也写满了感激。
6
穷则思变。人变无非两个极端。没见到王倩前,我猜想,有了钱的她一定穿戴得趋向时尚,脸上会化着妆,身上或许还会喷着香水,太阳高照时,也许还会戴一副价值不菲的太阳镜“养眼”。毕竟她还年轻,爱美之心人人有之。但见了面有些失望也有些意外,这哪像是动辄投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的“女强人”啊?活脱脱一个朴素的年轻农村妇女。别看她开着小汽车,也别看她是医科大学毕业、曾去过不少国家、见过许多世面,但骨子里还是那个热爱土地、,热爱乡土事业的“农家姑娘”。不过,她毕竟是新时代的知识青年,与父辈相比,更信赖也更懂得用新科技带动农村种植产业的新发展。就像好医生习惯在临床上把先进的医术和设备用在病人身上一样,王倩十分重视科技投入。她身边有一大帮朋友,其中大多是来自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教授,甚至还有外国的农业专家。
王倩最引以为豪的是她的党员身份,这是大学期间最大也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收获。不仅有自豪感,更多的是责任感。当接过父亲的事业后,她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不仅是一名普通百姓,还是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做出成绩、必须让人看着服气。前几年王倩的事业触角伸向了国外,有意识地跟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挂上钩。2017年,她在塔什干建立了金陆农业产业园,不仅在冬天草莓可以结果,而且成熟期可长达6个月。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得知此消息后非常高兴,直接签发了一个总统令,赠予王倩的当地股东150公顷土地和49年的免费使用权。2020年,王倩再次出“大招”,在原来租用的土地旁边,又获取了4.6公顷的新实验基地。这次她不再单纯搞种植,而是与“乡村振兴战略”联系起来,发展“都市田园综合体”,对青少年做科普教育,打造“农耕文化”,发展农业文创产品。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喜欢农业,热爱乡土,为振兴乡村奉献青春。
五一劳动节后,我又去了王倩那里,这次没跟她打招呼,直接去了她刚开业的“田园”。风和日丽,春暖花开,田园里一片欢声笑语,一群群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在一个个农作物大棚里穿梭,观看各种蔬菜、水果生长情况,然后在栽满鲜花的大棚里观察飞來飞去的蝴蝶,如何生息繁衍,最后还会亲手去采摘蘑菇、蔬菜,度过一个美好的“体验日”。
远远的,我看见了王倩,她正在跟工作人员忙活着。那些脸上挂满笑容的工作人员一看就是当地的“庄户人”,他们肯定是跟着王倩一起“致富”的乡亲。我曾听王倩说过,将来她的事业干得再大,也不会丢下乡亲。因为他们既是干事的伙伴,更是自己的亲人。好日子一起享受,才来劲,才是自己的最大的心愿。
王倩一直在履行自己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