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创意产业类专业“双创”教育模块建设研究

2022-02-11谢天滕文泽

湖南包装 2022年6期
关键词:新文科双创校企

谢天 滕文泽

(大连大学美术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创新是中国创意产业的精神指导,创业是中国创意产业的落地实施。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中国社会如此,具体到创意产业的发展上也应该如此,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的引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该意见明确了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模块的实践探索,所以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培养方案,融入专业,融入专业课程,融入课堂,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新文科”概念的提出是针对高校传统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反思[1]。新文科背景下,创意产业类专业更加需要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入,做好“双创”教育模块建设。

1 创意产业类专业“双创”教育模块建设的意义

创意产业类专业“双创”教育模块建设是在创意产业类专业(工业设计、环境设计、纺织品设计、广告设计、首饰设计等设计类专业)传统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在其专业范围内及跨学科联合的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的人才。这就要求本科教育把创新创业的实践部分教学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创新创业的基础部分内容则可纳入通识教育,开展创新创业的理论、方法、操作实践锻炼教育。文章力求以创意产业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建设为切入点,透过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的规模和创意产业类专业教学方案设置,来研究论证创意产业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建设。通过深入考察调研,对创意产业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形成、发展、变革与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判断,提出改革创新的思路,以期更好地改进创意产业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充分体现和挖掘其独特的应用价值。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的引领。李克强总理注重创意,更进一步地阐述了产业与创新创业的关系,甚至论述了操作方法,即“无中生有”。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无中生有”就是对产品的创新创意延展到创意产业,“无中生有”就概括了设计特质中的新颖性、独特性原理。

文化创意产业在现代产业形态中具有低耗能、高附加值和生态环保性等新型产业特点,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其对于国内经济的增长与拉动承载了非常重要的角色[2]。而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离不开创新创业,创新是中国创意产业的精神指导,创业是中国创意产业的落地实施。研究拟探索中国创意产业的创新创业教学问题,并力图解决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互为发展的关系,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中国创意产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建设研究成果,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

2 现状分析

2.1 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创意产业近些年发展迅速,风格日臻成熟,企业规模日益壮大,逐渐成为行业中的领头羊、中国创意产业市场的翘楚。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0—2025 年文化创意产业竞争调研及发展现状趋势预测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 年、2018 年、2019年3 个年份,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分别为35 483.53 亿、39 343.50 亿、43 712.26 亿 元,2019 年 较2017 年 增 加 了23.2%,增速不可谓不快。但是在规模增加的同时也显示出薄弱之处——著名品牌并不多见。中国创意行业品牌众多,但以小、微企业居多,而资源则快速流向资金雄厚的大企业,因此小、微企业虽如雨后春笋般日益增多,但由于受到市场的冲击,危机四伏,困难重重,成活率很低,原因也多体现为产品缺乏创新。在中国的创意设计产品市场中,外资企业仍显比重过大,一些奢侈品品牌如法国的夏奈尔、迪奥、LV 长期霸占中国市场。目前中国的创意产业人才并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创意产业在城市中所占工作人口之比与西方发达城市有明显差距,据《经济参考报》[3]报道,2008年日本东京、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分别为15%、14%、12%,而中国文化产业发达的首都北京和最大城市上海的比例均不到1‰,可见中国创意产业人才十分匮乏,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2.2 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建设研究现状

中国创意产业的现状、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者众多,成果丰硕,但大多就产业发展思路、营销、具体单项应用(如“数字媒体艺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等角度着眼开展研究,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则不多。而中国的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恰恰是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人才缺失,尤其缺少产业的创新创业方面的拔尖人才。

早在20 世纪40 年代,美国的哈佛商学院就已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当时提倡“创意、创新、创业”工程教育。该工程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以经济发展需求为主的国家战略,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意识,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就业。就“双创”教育而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多年前就力行“磁铁教育”,该模式以“双创”教学管理活动为突破口,覆盖学校全员师生,为避免闭门造车,要求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树立企业创业精神。美国其他知名院校也同样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各院校结合学校情况和专业开设情况,各自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斯坦福大学校长John Hennessy 为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曾经两次离职,亲自创办前沿科技创新企业,又把创新创业实践的体会应用到学校的“双创”教育,并编写了《技术创业》教材[4]。

欧洲国家的高校也十分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德国的高等教育事业长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德国著名高校均实行企业与高校合作开办专业的教学模式,类似中国一直倡导而执行不力的“校企融合”。德国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强,愿意并主动承担高校的实践教学工作,大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是在企业实习的过程中完成的。法国更注重专业教育与企业技术的融合,注重把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请进实践教学课堂,这样学生能学习到正在实用中的先进技术和设计理念。英国高校也十分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他们更重视实践活动,重视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英国格拉斯哥美术学院被英国权威媒体评为设计教育的示范院校。学院开设了多个创意产业类专业——传播设计、数码文化、服装与纺织品设计、首饰品设计等。他们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工作室培养为主,同时注重与大企业的合作,学院的研究项目多是与大型企业合作完成,与其合作的企业众多,其中包括多家著名企业:福斯特建筑事务所、IBM 商业机器公司、诺基亚、爱立信等。通过实习,企业与学生有了互相了解,毕业生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调查

掌握大学生对待创新创业教育的态度是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大学生的参与,任何教改研究都是没有价值的,是毫无意义的。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开展,能够保障双创课题的参与度与完成度,能够保障改革产出优秀成果。2022 年4 月,课题组对大连大学创意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调研数据,尤其是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满意程度数据,对课题研究具有很大的帮助。调查包括美术学(师范)、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4 个专业。该问卷调查分析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知晓度、参与度、评价、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教师素质等几个方面。426 名在校大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经过甄别确认,有效问卷388份,有效率为91.1%。

如表1 所示,创意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对“双创”课题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颇高,其中“熟悉”23.0%,“知道”60.0%,相加占比达到了83.0%,“不知道”的占8.0%,由于各种原因而“不关心”的占9.0%,总体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认知度颇高。参与度的数据也是积极的,“主持过”的占11.3%、“参与过” 的占36.3%、“正准备”的占40%,3 项合计的人数占比达到了87.6%,“不想参与”的人数占比仅为12.4%。针对创新创业活动评价参差不齐,“很好”和“好”的评价仅占38.9%,“一般”和不愿做出评价的“不好说”占了61.1%,总体看,评价并不乐观。通过个别访谈和数据分析,学生积极对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大创项目)的很大原因是毕业对创新学分的要求,虽然创新学分的获取方式比较多,像听讲座、参加社团活动、加入专业工作室等活动过于零散分值也低,自然耗时也多,专业竞赛获奖分值高,但是获取实属不易,相比较而言,大学生也就更愿意从创新创业项目上获取创新学分。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是主动的,是因为个人兴趣和对专业的积极进取而参加大创项目的。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素质问题,学生希望导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热爱双创教育事业、指导得法,这3 项的期望值都超过了90.0%,导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热爱双创教育事业这两项更达到了99.0%以上。从另一个角度看,学生对导师的期望值越高说明导师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毕竟调查数据显示的是导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而不是已经具备的素质。

表1 大连大学创意产业类专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4 在新文科背景下,创意产业类专业“双创” 教育的发展路径

4.1 以创意产业为目标,制定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方案

创意产业类专业属于新文科范畴,新文科建设的主要特征是“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这就要求创意产业类专业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仅学好本专业知识,还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能力。创意产业类专业应用性强,能很好地快速地服务新经济,专业建设要加大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创新创业课题的研究中拓宽学生的专业领域,锻炼学生应对实际问题能力,利用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课题提升学生寻找问题、探索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变传授传统的理论知识为解决问题而学习理论知识,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创意产业类专业的范围不是十分清晰,正因为如此,各具体专业也才具有较强的交叉性,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置各专业互相融合的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具有学科交叉融合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强的创意产业类专业人才。

4.2 依据高校多学科的优势,跨学科构建双创课程体系

新文科建设要求“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交叉融合”。创意产业类专业应据此开展跨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建设宽口径的课程体系。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创意产业类专业大多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宽口径课程体系,以真实案例和正在进行中的项目开展教学活动,即项目教学、案例教学。融入实际案例和具体项目的教学方式培养出的学生也就具备了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中国的创新创业教改也应该从打破不同学科界限甚至利用跨界资源,根据不同高校的特点重新建构新的课程体系,增添专业课内的创新创业环节,或者单独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像美术学院之类的专业院校应该尽量放开学生修习课程的限制,允许修习更多的跨专业学分,并计入毕业总学分。综合类院校则具有更有利的条件,学生可以选修、辅修跨类别的课程,比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好地制作UI,可以修习软件类课程。参与UI 设计课程跨学科协同教学实践项目的课程内容主要以艺术设计学院为主导、信息工程学院配合教学、会计学院和文学院辅助教学的方式展开,这样能够让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体系[5]。

4.3 多措并举拓宽渠道,建设实践能力强的导师队伍

没有合理的教师队伍就做不好教学工作,没有强大的指导教师队伍也同样做不好实践教学工作,创新创业工作也是如此。各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是多元化的,社会不仅需要创意设计人才,也需要创意产业的技术性人才,还需要管理、策划、市场营销、造价预算等人才,甚至涉及到了创意产业的各个环节。显然高校不可能完全拥有具备这些岗位能力的导师。因此,创意产业类专业的实践导师队伍可以由现有教师、外聘教师、企业导师等组成。首先,立足本校。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应尽力为教师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优化“双创”导师资源的匹配机制,发挥高校的各种资源,鼓励教师将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结合起来,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路径和动力。学校教师也要加强充电,通过下沉企业等各种方式加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锻炼,做一个合格的指导教师。斯坦福大学校长John Hennessy 就曾两次创办企业,根据实践经验编著了《技术创业》教材,又亲自讲授创新创业课程,把经验教授给学生。其次,强调校企合作,把企业相关技术、管理人员请进来,配备本校教师,共同教授指导创新创业课程,定期不定期的讲座也行,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原有教师也在合作中得到了学习和锻炼。再则,为学生创造企业实习机会,聘请企业人员为实践导师。企业导师更了解本企业的操作流程,现场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更容易让创新创业项目取得好的成果。学校联合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导师建立以创业能力为主的教师队伍,双管齐下,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能力,建立结构层次合理的创新创业教师梯队[6]。

4.4 融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于一体,培养社会需要的 应用型人才

新文科背景下,创意产业类专业双创教育应该在满足专业教育的普遍性和综合性之外,建立起能适应学生个性化需要的创新创业平台,尽量适应小众需求,强化部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之成才,让能力突出的这部分学生脱颖而出。这就要求高校在满足大多数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又能满足少部分学生其他发展方向的需求,建立“课堂专业教学”+“社会实践”人才培养体系。现行的本科教育体系注重通才的培养,这在课堂教学中比较容易完成,对于个性化需求的专才培养则是不利的,至少是顾及不够。这就要求高校踏踏实实地做好社会实践工作,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创造条件服务学生的各类双创实践项目,利用学生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开展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双创活动中有的放矢,方法得当,少走弯路。具体到创意产业类专业,学生应该依据专业特点和个人兴趣有目的有选择地到企业开展实践活动,把创新创业项目与企业经营活动相结合。比如学生申报了环境设计类的双创项目,就应该利用校内外的资源特别是企业资源高质量地完成项目。

4.5 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专业教学,构建“双创”耦合 式课程体系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创意产业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应以“创新创业目标”为核心,坚持并努力实现“校企联合”的培养目标,以创新创业项目为靶点,把课堂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加以印证,使之得到运用,从而高质量完成项目。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合理开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也要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精准化补充创新创业拓展课程,对接区域产业链和需求链[7]。把双创教育融于专业教学,在尽可能的创意类专业课程中加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一门专业课总会有几个知识点适合创新创业教育,强化适合双创教育的知识点,让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项目更好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寻找创新点,帮助学生酝酿创新创业教育项目,指导学生申报项目、研究项目、完成项目。分析创意产业的人才需求特点,把握其特点,融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学案例于专业课程,启发、引导、指导学生把作品落地为产品。针对创新创业教育,在注重校企合作的同时,积极开展校际合作,一些省市已经陆续启动了“普通高等学校校际合作项目”。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在论述新文科建设时说“‘新文科’就是文科教育的创新发展”。提出新文科建设的三大基本抓手之一的“模式创新”,其中包括“协同育人”——“构建跨院校、跨专业、跨行业、跨国界的协同育人机制”。本科生联合培养是大势所趋,高校之间学科优势互补,互相取长补短,也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

4.6 构建校企联合的“双创”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教 育校企协同发展

早在2015 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8],明确指出“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社会紧密结合,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但是在校外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需要校企双方的意愿达成一致,这就要着力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了双方目标一致及关系融洽,首先要营造创新创业教育的友好氛围,尽力融合校企双方的发展理念。比如,一家比较大的服装品牌企业已经自有一个强大的设计师团队,如果高校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仅限定在设计创意的合作范围显然是不够的,它不是企业的所需,企业不会有多大的积极性。高校服装专业实验室往往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科研实力雄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需要这些设备,校企双方科研以此为基础首先展开技术合作,然后慢慢渗透融合为包括服装设计创意在内的全面合作。例如,中国一家服装院校参与了北京冬奥会的服装项目,其中国家短道速滑、速度滑冰、高山滑雪、“堡垒”综合保暖系统、抗新冠防疫套服等科研项目便是联合20 余家合作单位共同完成的,产品设计美观,材料合理,制作精良,成效显著。构建校企联合的“双创”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发展,还包括利益分配在内的合作政策的制定、创新创业成功率的各种保障措施、及时动态调整“双创”教育方向等内容。需要强调的是,校企联合要见成效。要加大学术成果转化效能,以“科研驱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实践教学平台建设,高校还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融入地域性教育资源。应提升“区块链接”水平,构建“大学群”“区域艺术设计教育群”,通过“互联网+”的理念介入完善“金课”分享运行机制。唯其如此,才有能力培养出“跨界融通”的新时代艺术设计高水平人才[9]。

5 结语

经过多年努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大学生对“双创”项目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参与度也大幅提升,创意产业类专业也在一同成长,甚至由于其专业实用性强的原因势头更加迅猛,可以说形势喜人。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创意产业类专业建设怎么才能恰当有效地服务新文科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应坚持模式创新,积极改变传统高等教育存在的理论化、精英化问题,变形而上为接地气的、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实践创新模式。创意产业类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更多依赖我们的创造性思维,在当前科技大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把高科技手段融入其中,进一步激发创意产业活力,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增加作品的高附加值。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课题组认为应从“制定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方案”“跨学科拓宽双创课程体系”“建设实践导师队伍”“融课堂专业教学与社会实践于一体”“构建创新创业耦合式课程体系”“构建校企联合的‘双创’平台”等几个方面入手,着力打磨创意产业类专业“双创”教育模块,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新文科建设。

猜你喜欢

新文科双创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