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万花筒设计中的多元碰撞

2022-02-11弓华顺北京万华镜科技有限公司

艺术品鉴 2022年35期
关键词:万花筒保利服务站

弓华顺(北京万华镜科技有限公司)

万花筒设计中完美的图形和色彩搭配,给予了人们更加直观的视觉表达,万花筒中的色型碰撞也为观众增添了奇幻色彩。万花筒原理结合了个人情感的审美领悟以及视觉感知的物理现象,设计出来的作品更加新颖。下文以保利大剧院建筑设计和园博会服务站设计为案例,来探究出万花筒设计中的多元碰撞。

一、项目概况

本课题在分析上选择上海嘉定保利大剧院和园林博览会服务站,分析它们的建筑设计理念和思想。上海嘉定保利大剧院为观众提供了体验文化艺术的空间。资料显示:大剧院总建筑面积达到了56000 m2,用地面积30200 m2,设有1600 余座歌剧厅,可供戏剧,芭蕾舞和歌剧文艺演出的应用。第十届国际园林博览会,下文简称园博会,以生态园博,绿色生活为主题。作为园区主要的附属建筑,服务站包含警卫,休憩等基本功能。为满足园博会特征,顺应园博会主题,要在满足地形和应用材料基础上来完善设计理念,在设计过程中,进行了万花筒设计的创新工作。

二、万花筒设计中多元碰撞分析—以保利大剧院为例

(一)场地到建筑的思索和解构

在选择场地上,建筑师选用了100m见方,30m 高的巨型方盒子,并在西南角设置了高层塔楼。此种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赋予事物更强的表现力,在大剧院雏形基础之上,直接介入纯粹的几何体,也能纯化场地之间的空间关系。大剧院外观呈现方形,并以方形盒子为基础,实施错动,扭转等操作,让体量之间彼此联动和制衡,此种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各个区域之间具有的整体感(如图1)。

图1 保利大剧院一侧外观(图片来源于:搜狐)

从外观来分析保利大剧院呈现的形状是完整的方盒子,在方盒子表面有无数个孔洞,可以透过孔洞看到剧院里面的空间与结构。基于形式实操手法来分析,叠加了两套体系是保利大剧院建筑形体的主要构成,这两套体系分别为正方形平面盒子和以某种路径四个圆筒对盒子的穿插,在内部,圆筒彼此碰撞,互相交叠,实现了空间的解构,让内部的空间更加多样,在万花筒转动过程中导入了周围的光线,并经三棱镜的折射给予观众绚烂的光影效果。光影效果的呈现是万花筒设计各个元素的多元碰撞。本质上,也能将万花筒设计具有的同构性展示出来。

基于保利大剧院自身空间属性来分析,为观众呈现了文化和元素互相碰撞盛大且华丽的场所。在场所中,话剧,戏剧都以多样的艺术形式融汇其中,属于“文化的万花筒”,“文化万花筒”不但顺应了保利大剧院文化主题,同时也将上海城市具有的文化特点展示了出来。一直以来,上海对中西文化都抱着开放性和包容性的态度,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不可复制且具有独特城市魅力的主要原因。建筑形体在这样的结构方式之下,在外部构筑了不同程度的张力。就如建筑师安藤忠雄先生强调的“建筑是空间最为基础的场所,和场地争斗,营造独具一格的建筑也是我的首要目标”,所以安藤忠雄在设计期间对场地做出了灵活且紧密的控制,同时也让建筑和环境之间保持特定的关联,在实际设计中,这种特定的关联是通过孔洞来实现的。孔洞和路径经多元的碰撞,将雨点,风声以及光线的明暗都融合到了保利大剧院中,甚至我们还能看到飞鸟在孔洞间略过的景象(如图2)。

图2 保利大剧院剧场内饰(图片来源于:搜狐)

总的来说,设计师把握了建筑和环境之间具有的空间关系,缓和了建筑对场地的压迫感和控制力,让人们感受到场所具有的强烈精神,同时也感知到了万花筒各个元素的多元碰撞。

(二)轴线和空间序列的碰撞

建筑内部在圆筒结构立方体空间背景之下,出现了较多条路径,表面上看这几条路径角度和方向好似随意,实则轴线之间彼此关联,每一条路径都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

第一条轴线和建筑主体呈平行并贯通南北,连接轴线和建筑主体的一面是湖光水色,另一面是城市商务中心,建筑在中间将两端隔开,此种轴线设计方式让路径既通透,也让彼此产生了共鸣,实现了建筑对空间关系的有效控制。在该条轴线里也设计了剧院带有的功能空间,此功能空间是连接观演大厅和前厅的主要载体,被用作候场大厅,轴线和剧院的东南面相交汇,可以让外界去观赏水景,候场大厅的人群在走动过程中,以一种自然不经意的方式参与到剧院立面的构成体系中,建筑表皮随人流的变化也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

第二条轴线和建筑平面呈现30 度,以此种角度斜插到水面中,该轴线和水平相互交融,在室外生成了水景剧场,舞台布景是天然的水色,赋予了舞台一定的空间感,也能让人群感受到场所蕴含的精神和力量。椭圆形是舞台边界形状,是水面和圆筒空间投影形成的外观。

第三条轴线正向水庭,并设置在建筑主体的上方,属于露天剧场。同时在第三条轴线交融之处,也设置了画廊以及咖啡厅等空间。

第四条轴线连接了商业中心和剧院,此空间属于非常重要的交通领域,也起着引导人流量的作用,此外,在各个孔洞之间也设置了自动扶梯,可直达三层,人群可直接进入到多功能厅。

在观演空间序列上,建筑师特意设计了观演流线,在建筑内部设计了异质空间,人群可以在建筑内部直接游走来观看进场,等候以及观演的整个过程。作为不同场景的承载,各个异质性空间通过起承转合来呈现出情节的铺叙,人们在各个空间不断延伸的过程中也收获了不同的体验感。如在北侧入口,观演人群进入到达前厅,这些建筑融入了纯净的几何图形,也让建筑空间更具秩序感,大厅正中央台阶是圆弧形踏面,迂回设计了片墙,有意延长了原本相对短捷的行走路径,人们在行走过程中沉淀自身的心境,仪式感满满。大厅上方四个天窗直接射入光线,光线和光影互相承接,让整个空间宁静肃穆,人群在穿过一扇门过后,发现建筑空间形态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只见两个交互咬合的圆筒为人群呈现出双曲面的空间,戏剧性效果独具张力,这属于空间的一种异质,也会唤醒人群原本沉淀的情绪,让他们对接下来的演出抱以期待。

在观影大厅建筑设计中,整个空间形态呈现马蹄型,为将大厅恢宏的气势烘托出来,两侧贵宾座席呈现错落的弧形,应用的墙面装饰典雅华丽,烘托出华美的气氛,观众在观看演出过程中完全沉浸在剧场为其营造的精神世界中,实现了和外部喧嚣世界的完全隔离。

观影大厅为让观众享受到优质的视听效果,不论是在视线设计上还是在声学设计上,都提前做出了专业的测试。比如在设计弧形墙面和天花形态上,都在参照声学要求和标准之上提高了声音具有的反射性以及扩散性,让观众感知空间具有的独特魅力。总的来说,在观演空间序列上,场域是动态且连续的,观众在迂回曲折过程中享受了精神的洗礼,这也是万花筒空间序列设计的意义,也是万花筒设计多元碰撞的魅力所在。

(三)材料的隐喻

保利大剧院在选择材料上应用了混凝土,木材和玻璃,安藤忠雄先生指出:材料物质属性有所不同,所以在隐喻和表达上也有不同的意义。建筑师并没有孤立地对待各个材料,而是充分重视了材料和空间内的人以及环境之间具有的关联。透明玻璃笼罩着整个方盒子,这是人们对保利大剧院建筑的初始印象,选择的材料是高透玻璃,给予观众清冷的意境。建筑外观在水波的反射之下带有通透感和轻盈感,玻璃幕墙被划分过后,让四个边界呈现出均质的外观,玻璃幕墙各个环境要素的彼此反射,削弱了立方体形态的统一以及表面的均质性,四个边界受到不同角度太阳光的照射,表面的透明度和色泽也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也会随着时间、温度的变化向观众展示出不同的面貌。由清水混凝土构建的立方体是保利大剧院建筑的主体,此种材料的选择可以呈现出空间具有的纯粹性,应用清水混凝土材料能充分表达出建筑体量的坚实性和厚重性。建筑师为让空间更具质感,富有生命力,在细腻肌理之处投射了光和影。

保利大剧院前厅应用了微型热转印的技术,可以利用幕墙将木材的纹理清晰地呈现出来,而吊顶、内墙面应用的材料是天然木材,观众可以在特有的空间之下直接感受和触摸材料,唤醒空间和人感官之间的感情。同时天然木材凭借着天然质朴的特征也能让观众更加舒适。总的来说,在保利大剧院材料应用上,这种逐渐的变化也能将空间属性的改变隐喻出来。

三、万花筒设计中多元碰撞分析——以园博会服务站设计为例

(一)借鉴万花筒可变的形体,来设计多样的地形

在园博会服务站地形设计上借鉴了万花筒可变的形体。作为一种光学玩具,万花筒包含较多块的彩色玻璃,每一个玻璃在旋转过后都会展示出崭新的图案,在园博会服务站设计期间,参照了此种原理,选择的几何形态元素是单一的,以此为基准进行形体的组合变换,此种方式能让平面组合更加灵活,来达到别具一格的形态效果。园博会共有九个服务站,这九个服务站在设计过程中要严格参照统一的原则,基于形式角度要应用自由和规整相融合的手法,让设计出来的服务站更好地便捷游客。第一,要明确各功能空间单元,设计出来的几何形体要同样或近似,围绕着服务站中心的玻璃大厅,几个近似的几何形体设立其中,保障内外空间的顺畅性。这九个服务站要参照交通路线和地形的不同,在设计过程中要和周边的展馆相呼应,让建筑内部的各个要素交叉融合组织。

因园区具有相对复杂的地形,加上九个服务站坐落于两条道路的交汇之处,整个地形处于弓的地块中,建议在设计服务站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了解地形高差,剖析用地现状,使布局最佳。同时在设计服务站过程中也要了解其和周边道路以及基址形状之间的关系,做到和周边环境的呼应,要做到服务站入口醒目且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实现内外部交通的便捷。总的来说,参照以上设计思想,让服务站平面呈现平行性或是向心围合式的组合模式。

在设计服务站总体平面上,要将中间大厅具有的连接性发挥出来,使中间大厅连接主次入口以及各个功能房间。设计人员参照地形情况对空间和形体灵活的处理,以1 号和3 号服务站为实例来着重分析。在工作园区道路上建立了1号服务站,两条道路开放了主次入口,1 号服务站总体平面设计呈现向心状,和弓字形完美地在地块中融入,外观好似盛开的花朵一般。在一侧道路上建立3号服务站,在主要的园区道路开放主入口,3 号服务站整体平面呈现着线性的形态,各个服务站之间形成了互相呼应的格局。

(二)融入周边环境,表达场所精神

在服务站建筑设计过程中,要恰到好处地融入周边的环境中来,实现环境各个要素的统一,和谐,在整个园区各个公共节点中,有机分布着各个服务站,服务站除了为游客提供休息、医疗和问询服务之外,也要给予游客有效的视觉感知。不论是地形,还是服务站色调以及材质的设计,都应该凸显周边环境和地域的特色,响应园博会主题,让各个要素在环境作用下达到空间、环境的统一。

(三)空间组合灵活,顺应多功能的需求

在服务站设计过程中,要保障各个空间组合具有灵活性,对空间布局合理组织,保障各个空间于方向流线上的灵活度,所以在设计过程中,为满足游客需求,保障其行为的多样性,可以在设计期间将警卫、寄存设置在服务站的外围,便于为游客提供适当的服务。中间可以设计局部休息区域,2 楼可以设置简餐区域,此种方式流线单一,也更加便捷。

(四)从万花筒玻璃块中抽象出建筑体块单元

在园博会服务站设计过程中,要坚持万花筒设计的原理,比如可以在万花筒玻璃块中抽取需要的元素,通过旋转彩色玻璃块构筑崭新的组合结构。在建筑中反复出现了万花筒原理的梯形几何形体,此外,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柱子、墙体、玻璃顶经组合设计成梯形,便于让游客在观赏过程中了解到形体具有的美感和力量。各个服务站在园区适当分布,并伴随着韵律和地形的变化,向游客展示出宜人自由的形态和场所。

(五)应用再生材料,诠释生态理念

园博会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对外诠释生态理念,让更多的游客了解到武汉的文化以及对外传递的区域形象。荆楚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是粽子,在园博会服务站设计期间,可以将荆楚文化价值和理念对外传递。在设计过程中,基于平面角度将粽子三角形和绿色包裹形态提炼出来,为设计提供主要的架构。基于颜色表达上,服务站设计的主色调是青绿色,表皮绿色能赋予整体更多的鲜明性和朴实性。基于寓意角度,也能将绿色园博的理念和思想传递出去。

同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站在生态角度,应用的材料均可再生,包含低碳材料和废弃再生材料等,也顺应绿色园博的理念。打造的园林属于节约型建筑,参照了园林现有的生态系统,选择的竹子和木材都是绿色环保材料,同时也应用了可回收的钢材作为应用的材料,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成本低廉,绿色环保以及更好的顺应气候都属于竹建筑具有的优势。钢材作为服务站承重的结构,不但可回收,同时在拆卸过后也能实现高效率的拼装。服务站中厅顶部应用的材料是透明的玻璃,不但增强了内部的亮度,也会让游客进入中厅后心情愉快,随着时间的移动,阳光直射进来,让景观和周边的环境交互融合,赋予中厅更多的灵气。整个服务站结构单一,便捷,容易搭建,应用的材料可再生,且在拆卸过后不会产生建筑垃圾。

四、结论

在万花筒设计理念中,不论是材料的呈现,空间的建构,还是形式和地形的设计和操作,都能将建筑师熟练的创作手法和成熟的建筑思想体现出来。本课题研究的保利大剧院和园林博览会参照了万花筒设计的原理,实现了和周边环境的融合,并对外诠释了设计的思想和理念,在推进建筑和人,建筑和环境相互交融基础之下,将建筑独特的魅力和意义显示了出来。

猜你喜欢

万花筒保利服务站
最大万花筒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四大关键数据,透视保利发展稳健进取的2020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保利发展:从容跨越2019,迈向“2020美好更好”!
保利发展:深耕主业,稳健增长
自制缤纷万花筒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保利首夜创佳绩:12.25亿元
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