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配电设备运维管理要点
2022-02-11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全椒县供电公司夏学军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全椒县供电公司 夏学军
1 配电网状况
1.1 配电网总览
电网是指由不同电压的变电站和备用线路构成的综合电网,在电网运行过程中由三个部分进行集中操作,即输电、变电、配电,从而实现对电压的控制。普通配电网络由电缆、塔杆、配电变压器、隔离开关、架空线路和其它部件等构成,这些设备构成了配电系统的基本功能,同时也是提高配电系统电能利用率的重要保障,根据目前的电压水平可将其划分为高压配电网、中压配电网和二级配电网。在配电网络的设计中一般都是闭环的,这样的设计形式可形成辐射型,且其线径也比输电线要小。为提高配电网络的稳定性,必须采取科学、细致的方法来提高整个系统的电力输送。
1.2 负载分配失衡
由于我国长期采用传统的电网设计方法,设计不合理、应用效果不理想,造成不同区域的供电发展不均衡,从而造成负荷分布不均衡、电网运行不顺畅。在目前的发展过程中,要确保电力系统的负荷和无负荷的范围都要清晰地划分,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电力系统的目标,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电力系统的负荷不均衡。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部分区域的供电网已不能满足基本用电需求,供电量不足造成供电网超载,从而造成电能的大量损失。在不能完全满足电能需求的前提下又会造成能量的浪费,使其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使用。因此需针对负荷分配的不平衡问题进行全面整修,并通过合理运用配电网络的运维管理技术降低电力系统运行时的不利影响。
1.3 配电网设施落后
在我国采用智能电网是电力运营管理的主要趋势,但是实现智能化须采用先进的配电设备。我国大多数地区还在使用传统的电网,在维修时线路老化、设备老化,造成供电不畅,造成资源浪费[1]。目前国内的许多配套设备,如架空线老化、电缆使用时间长、设备老化等问题,以及部分配套设备不能适应现代供电网络的需要,如隔离开关、配电变压器等,长期处于落后的电力系统中,不能及时更新设备、改造线路,后期维护管理也较困难,技术应用也缺少基础的管理方法,造成目前配电网自动化管理能力大大下降,严重阻碍了电力行业的正常发展。
1.4 设备布置不当
传统配电网络建设往往是从城镇地区开始,但是随着农村的发展,对其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是目前配电网布局还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现象,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许多供电系统的设备布局不合理,按照传统的布局形式就会产生电力消费分配不合理的结果,在正常生产和生活中就无法得到有效的电能。另外,在供电时许多设计都没有考虑到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程度,电力供需不匹配,有些供电公司为节省成本并没有按照一条科学的线路来进行设备的规划,导致了设备的更新和更换,从而增加了成本,同时也会对原有的电网线路产生较大的影响。
1.5 管理观念落后,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电力企业经营理念不断更新,但由于其重视程度不够,并没有针对其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构建出完善的管理体系,相应的管理制度与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且管理效率与质量低,相应的职责落实不明,逐层弱化的管理体系致使相应设备运维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规范化与科学性[2]。
1.6 有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维护工作不规范
许多电力公司没有对相关维修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导致维护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并没有按照相应的操作技术规范来实现检修维护工作的完善落实,不仅威胁到维修人员自身的安全性,同时也降低了运维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检修工作中,由于各供电公司片面地追求自身经济利益,使得所使用的变电设备在性能和质量方面达不到要求,同时也没有落实完善的日常检修维护工作,导致变电设备因长时间的运行而产生老化与磨损问题,严重影响到了变电设备的稳定运行。
2 配电网络运行管理的应用原则
为切实增强我国的电力系统的运行,须根据有关原则进行运维管理技术的更新:建立健全的问责制度。在此项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为使其更好地发挥功能须建立健全的责任体系,明确责任、加强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通过定期的监督明确其运行状况,为保证稳定、可靠的供电提供依据;建立健全的技术系统。运维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离不开维修技术的支持,须建立健全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保证各项技术措施的实施;健全有关信息的管理。要保证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系统,须从健全的信息管理工作入手,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建立相应的信息管理模型,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和使用,并运用在线监控技术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监控。
3 配电网络运行管理和施工技术
3.1 在配电网络运营管理中强化数字化建设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一个庞大、复杂、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需使用大量的电子信息和电子软件,因此各系统间的相关性也各不相同。对配电网络运行管理进行数字化建设可有效地解决现有的一些问题,采用先进的技术软件、机械设备对现有配电网络的运行进行实时、安全的维护。要加强配电网络的运营管理,须强化网络的整合才能使电网的运行稳定、可靠。电力公司应加强终端设备的配置,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设备远程测量和远程控制,把自动重合闸、馈线故障和电能质量监测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数字化的思想和现代的设备运行管理相结合,才能达到对机电一体化的要求。
3.2 配电网络中的通信方式优化
在电网运行中可对线路的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对其中一条线路的故障进行及时处理,以确保线路的正常运行。如,目前已有许多变电站,但要严格地限定它们的位置、数目以确保变电所覆盖的范围。在一条线路发生故障时可采用备用线路以尽量减小事故波及范围,所以在确定线路间的联系后,可通过设置两条以上的联络线来实现高效的自动分配或智能负载转移。目前安徽已实现了n-1操作模式,其中任何一个单独的部件(配电线路、变压器、电缆等)在被切断后,不会引起其它线路短路,从而导致用户停电或系统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安徽电力最近已在考虑n-2(在一些国家区域被称作n-1-1)。
3.3 建立专门的电力网管理部门
电力公司要根据本区域的实际情况组建专门的电网管理和运维单位,并成立专门的稽核队伍。通过定期的检查和改进确保系统的稳定性,提高运行管理的效率。在专业领域需制定一套完整的检查方案,维护管理的内容须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并定期检查各相关小组的工作,全面地分析目前的配电网络中的问题。稽查部门需要强化城乡专业设备的管理,并对各供电所进行专项检查以指导各供电所的工作[3]。由于检修组是配电网络的“管家”,需对配电网络的技术和管理进行科学的调度,在发现不合格的情况下要及时进行指导,确保配电网络的正常运转,使配电网在健康状态下发展。
3.4 对各种变化的灵活反应
配电网在正常运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对电网的稳定运行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不能满足电网在复杂的工作条件下的供电要求。如,在输电线路施工中应采用水泥作为电线杆基础的固定材料,提高整体安装基础效率、减少线路失效;在雷暴天气出现后线路断裂、坍塌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在实际工程中要做好防雷措施,为了不断提高线路的运行稳定性,防止线路发生熔断等故障,使配电线路的稳定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3.5 建立和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
要不断提高输电线路的运行管理能力、实现输电线路的各项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的运行管理机制,科学、合理的调度平台,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指导配电线路的有关工作人员严格遵守有关的操作规程,做好线路的施工、维护和管理,同时对线路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根据以往的经验,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能使员工分工明确、标准细化,保障线路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并能有效地解决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问题。
3.6 加大对线路管理经费的投资
为稳定地提高线路经营的综合水平、消除各种经营风险、确保线路安全稳定运行,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制定合理的投资计划,确保线路经营资金的合理、精准化。通过不断的投入,不断地进行管理设备和技术手段的更新,加强管理,为今后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3.7 实施对线路维修工作有针对性的措施
配电网故障种类繁多、原因复杂,给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排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此背景下,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组织、组织、协调人力资源、材料费、物品等资源,以提高线路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针对配电线路的常见故障,要有系统地认识其成因并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改善。地方配电运维、检修部门应结合本地区的经验,建立区域性、季节性的应急处置机制,以最小化故障次数、最小化故障持续期。特别是由雷电等外部因素引起的故障,往往具有数量和位置难以确定的特征,在检修过程中必须全面、逐一地对故障点进行排查,并且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使线路的运行状况更加安全[4]。
3.8 加强对线路维护工人的培训
当配电网出现故障时,管理人员和维修人员要对故障进行评估、排查和处理,以缩短故障诊断时间。根据人员在线路维修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根据人员配置、组成等情况进行系统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参与感,并了解各种情况下的故障诊断需求,建立起现代化的人员队伍体系;同时对线路维护制度进行完善,明确检修计划、突出检修重点,建立系统化的检修机制。
3.9 强化配网设备巡视和管理
为降低线路的老化、失效,确保线路的持续、稳定运转,供电公司应加强线路的巡视、检修,及时发现线路的运行故障,并逐步确定线路的故障所在位置和故障类型。并据此制订相关的基本规划,做好相应的应对和处置。如,在检修中如果发现线路存在故障,要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并根据有关技术规范进行定向更新,保证线路安全、高效地运行。针对电力巡检工作的特点,电力公司要有系统地进行培训,介绍典型案例,进行技能培训,提高职工对电力线路巡检工作的认识。
3.10 增强信息交流和监督
一些配电线路区段,因其位于繁华地段、繁忙交通、气象复杂、大型施工区域等原因,极易出现对应故障,因此应在配电线路对应的区域或者塔杆附近设置标语,以警示行人、车辆等,以防止人为因素对线路造成的干扰。同时做好有关的宣传、加强有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市民的意识,从而为今后的线路管理和维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要加强各部门的联系、加强多个部门的协作,细化管理职责、明确管理目标,有效地解决电力企业在管理中的职责不清、管理不严等问题。针对配电线路的偷电、偷电力设备等问题,各供电公司要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系,采取联合打击等手段,严厉打击盗窃等违法犯罪活动,在社会上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5]。
4 结语
在实施配电网时,必须注重新线路与常规线路的有效衔接,提高全线路的稳定性,从而达到配电自动化的目的。通过合理的工艺优化,使线路的设计和设备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电网进行一系列的改造与维修,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设备运行事故的机率,使其发展趋势与目前的社会用电需求相适应,确保电网供电的稳定,提高电网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