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话於术
2022-02-11王鑫波
◎王鑫波
民间素有“南术北参”之称,其中的人参大家都知道,但有多少人知道“南术”呢?所谓的“南术”就是於术,指产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於潜境内天目山脉的白术。白术是中医补气健脾第一要药,在临床处方中是一味常用药,於术是白术中质量最佳的一种,作为浙江道地药材,是著名的“浙八味”之一。传说古时有一只仙鹤从南极仙境衔来一支药草,植于天目山麓,仙鹤不忍离开药草,日久化为一座小山,这就是於潜的“鹤山”。药草经千百年,吸收日月精华,竟长成一株老白术,人称於术。明清时期更是作为贡品,成为太医院的御用药材,故於术又被称为“贡术”。由于“於”的简体字是“于”,於术又可简写成“于术”,是以产地来命名。
有关於术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宋代的《本草图经》:“今白术生杭、越、舒、宣州高山岗上。”明代《本草品汇精要》记载:“白术,道地杭州於潜佳。”其后,明万历年间的《杭州府志》首次提出“於术”之名:“白术以产於潜者佳,称於术。”肯定了於术的质量。清代的《得配本草》记载“冬白术,产於潜者,气清味甘,最佳,今甚难得”。《本经逢源》谓其他地区所产的白术“不若於潜野生者,气清无壅滞之患”。吴仪洛的《本草从新》也记载白术“产於潜者最佳,今甚难得”。《本草正义》更是称赞说“於潜术,古今以於潜产者为上品”。近代著名药学家赵燏黄详细描述了於术植物形态和药材的性状,认为:“本品之原植物产于浙江於潜县故名……於白术,即采本植物之球根而干燥者也,其於潜县之野生品,殆已采尽而甚稀少,故已供不应求。”曹炳章在《增订伪药条辨》中赞誉说:“白术‘当以浙江於潜野生者,名於术为第一。’”民国32年《民族日报》曾刊登了署名罗济关于於术的文章,文中提到:“以出自天目山脉於潜者良,天目山脉山川钟灵,野生者极为名贵,功能健脾、燥湿、提神、强心。”由此可知,於术作为白术的优质代表,得到了历代本草著述的推崇,也为许多医药学家所青睐。清同治、光绪年间,於潜县城药铺昌隆,高挂“道地药材”牌匾来经销於术,将它系上红线,装于精致盒中而作珍品出售,售价几近人参。於术作为参茸类保健产品已广为流传,声名远播,江、川、湘、鄂、沪等地药商也来贩运,并出口至海外,广受客户喜爱。通过对於术与白术的质量比较发现,於术的挥发油、白术内酯等有效成分远高于白术,证明了它作为道地药材的合理性,从而为於术的资源开发、质量评价以及在临床上更多的合理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由于於术以野生为主,产量较少,而於术又与人参齐名,因此,市场上往往以其他地区产的白术来充货,因此就需要正确识别於术。民间常以“鸡腿、云头、鹤颈”来形容於术的外貌。即於术一端常有一短段渐细的地上茎,俗称“鸡腿”,从“鸡腿”一端逐渐粗大至另一端如“鹤颈”,到底部有不规则瘤状突起及须根痕形似“如意头”,俗称为“云头”。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说“皮细带黄,切开有朱砂点”。於术味极清香而略甜,有补脾温中、益气生血、和胃止呕、化湿利水、消积止泻、定痛安胎等功能,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所引起的不思饮食,倦怠少气,泄泻便溏,腹胀,眩晕,水肿,自汗,湿痹,胎动不安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於术具有调整胃肠运动功能、抗溃疡、保肝、利尿、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降血糖、抗凝血、抗肿瘤、增强造血功能、抑制子宫收缩等众多作用,确实是一味难得的好中药。於术除中医处方外,也可单味切片当茶泡饮。有的人用於术浸酒,每天喝上两三口,还有保健滋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