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点

2022-02-11李玉芳

种子科技 2022年22期
关键词:植株病虫害玉米

李玉芳

(翁牛特旗农牧局,内蒙古 赤峰 024500)

玉米根系发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因此广泛种植。玉米营养丰富,是人们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产量直接关系粮食安全。玉米易于加工,并应用于工业生产等领域,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研究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并有效防治病虫害,能有效提高玉米的质量与产量,促进农业经济稳定发展。

1 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特征

玉米在不同生长时期具备不同特征。在出苗期,当幼苗出土大约3 cm 时,玉米植株的第三片叶子会露出叶心大约3 cm。在拔节期,玉米的雄穗开始伸长,且植株茎节之间的距离明显增长,长度大约在3 cm。在小喇叭期,玉米的雌蕊和雄蕊开始生长。在大喇叭期,玉米的雌蕊开始分化,雄蕊开始进入四分体期。大喇叭期是玉米生长发育的旺盛期,也是病虫害发生概率较高的阶段。在抽雄期,玉米的雄穗尖部生长后会露出叶尖大约4 cm。在散粉期,玉米雄蕊开始散粉。在抽丝期,玉米的花丝会从花苞中伸出,且玉米果穗的籽粒基本形成。在完熟浆期,玉米的籽粒变硬,乳线消失,籽粒形成固有的颜色[1]。

2 影响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

2.1 土壤因素

玉米根系发达,环境适应能力强,但土壤质量仍然影响玉米的质量和产量。如果土壤含有的营养成分不高,不足以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料,会影响玉米的质量,也会降低玉米的产量。在北方,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如果农民在种植玉米时未注意绿色种植技术要点,持续在同一块地块上种植玉米,会导致土壤营养元素不充足,使玉米根系无法吸收营养。再加上肥料施加不科学,不能提升土壤肥力,会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受土壤影响导致营养不充足,会提高病虫害的发病概率[2]。

2.2 光照因素

光照是玉米生长的必备因素之一,对玉米的生长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光照水平直接影响玉米的质量。在北方,玉米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对光照的需求比较大。充足的光照能在满足玉米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帮助玉米积累营养,进而为后期的高产奠定基础。光照时间长能有效提升玉米籽粒的营养含量和饱满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如果光照时间不充足,玉米光合作用不充足,将影响籽粒的饱满度以及籽粒营养物质的含量,进而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3]。

2.3 播种因素

播种技术直接影响玉米生长。播种技术中的选种、整地、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影响玉米的产量与质量。

要根据区域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种子,且要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地块选择要根据轮耕进行调整,并根据区域特点选择春季整地或秋季整地。要做好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并通过管理肥、草、水为玉米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病虫害防治是播种技术的关键一环,通过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减少病虫害对玉米的影响,进而有效提高玉米产量[4]。

3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3.1 种子选择与处理

种子选择是玉米种植的第一步,优良的种子能提升玉米生长过程中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要根据地区气候特点、玉米生长周期、地块土壤情况等进行选种,选择出最适合区域环境的种子。如果地区降水丰沛,要选择抗涝能力强的玉米品种;如果地区比较干旱,要选择耐旱能力强的种子。特别是在北方,要选择抗低温能力强的玉米品种,为玉米的正常生长奠定基础。种子选择后,要对种子进行挑选,剔除破损、质量不好、体积不符合要求且携带病虫害的种子。在种子挑选完成后,要进行晒种,在晴朗的天气将种子平铺于平整的地面,让种子受阳光直晒。晒种时要进行翻种,避免阳光将种子晒伤。晒种主要是为了降低种子中的水分含量,激发种子的活性,杀灭种子中的病虫害。晒种完成后要进行催芽处理,将玉米种子放入大约45 ℃的温水中浸泡9 h左右,之后再将水倒出,将玉米放置于20 ℃的恒温环境中。

3.2 地块选择与整理

玉米的适应能力强,但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仍要选择适合的地块。选择土壤肥力、物理组成较好的地块,保证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灌溉所需。玉米地块的选择要以轮作为首选,要选择前一年种植大豆等其他作物的地块来种植玉米,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危害,提升土壤的营养含量。

在地块选择后,要对地块进行整理,即翻耕。翻耕的目的是疏松土壤,以利于肥、水、空气、热量的传递以及玉米种子呼吸。在进行翻耕前,要调查地块的使用情况。如果地块在上一年种植水田作物,就要在秋季时翻耕地块;如果地块在上一年种植旱田作物,就要春季翻耕地块。翻耕时要根据土壤的墒情选择翻耕方式。如果土壤肥沃且耕作层较深,就要进行深耕;如果土壤贫瘠且耕作层较浅,就要进行浅耕。翻耕时要连续进行,目的是消除土壤表面的立垄,使土壤能够一直保持松散状态[5-6]。

3.3 播种选择与管理

要根据区域的温度和降水量选择玉米的播种时间。北方温度较低,一般会选择4 月底、5 月初,在气温达到10 ℃且土壤温度适合种子生长时进行播种。播种时间过早,土壤温度达不到种子的生长要求,导致种子成活率低,即使能出苗,后期汲取营养的能力也较弱。温度变化较大也不适宜播种,温度骤升或骤降会形成冻害,不但影响玉米幼苗的成活率,还会影响玉米的生长进程,降低玉米产量。

随着科技的发展,玉米种植以机械化为主,所以要选择最适宜的时间播种。在玉米播种时,要关注株距和密度。机械化种植能在节约时间的基础上提高种植效率,避免植株间距等方面的误差。可根据土壤情况确定播种植株间距,土壤墒情较弱的地块,植株间距要控制在70 cm 左右;土壤墒情较好的地块,可进行宽窄行相间播种,一般宽行距离控制在83 cm 左右,窄行距离控制在30 cm 左右。在确定好植株间距后,要选择好种植密度,避免密度过大影响玉米植株的光照和呼吸,或避免密度过小影响玉米的产量。种植后应该及时观察出苗情况,对于缺苗的地块要及时补种,对多苗的穴位要进行间苗。间苗时应该选择强壮的大苗,除掉弱小的病苗[7]。

3.4 田间管理要点

3.4.1 施肥管理

施肥是玉米生长过程中田间管理的要点之一,施肥包括选择肥料,施加底肥、种肥,合理追肥等。施肥时肥料选择是关键。研究表明,合理施加氮肥、磷肥、钾肥能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在选择肥料时,要根据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选择最适合的肥料,尽量选择有机肥,并根据土壤营养总量确定施肥量[8]。在土地翻耕时要施加底肥,以农家肥为主,一般达到400 kg/hm2以上。在翻耕阶段施加农家肥,利于其在土壤中发酵,进而改善土壤质量,最终为玉米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施加种肥主要在玉米播种时进行。种肥与底肥不同,一般选择磷肥和钾肥,目的是为种子发育提供充足养分。种肥能提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提高玉米幼苗的成活率。施加种肥要明确施加量,以实现玉米种植的科学化,进而实现玉米高产。追肥是在玉米生长不同时期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进行施肥,合理追肥也是玉米高产的关键。玉米生长在拔节期至孕穗期时,植株需要大量养分,此时要进行追肥,避免因土壤养分过少影响玉米产量。在拔节期,追肥以尿素和硝酸铵为主,一般尿素的施用量为150 kg/hm2,硝酸铵的施用量为225 kg/hm2,目的是促进小穗和枝梗分化,提高玉米植株的拔节速度,为玉米的孕穗奠定基础。孕穗期追肥也以尿素和硝酸铵为主,但施用量与拔节期不同,一般尿素的施用量为50 kg/hm2,硝酸铵的施用量为110 kg/hm2,目的是提高玉米穗的生长能力和玉米籽粒的饱满度。

3.4.2 除草管理

由于土壤肥力充足,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田间会有大量杂草丛生。杂草会与玉米植株争抢土壤中的养分,利于病虫害繁殖,提高玉米植株病虫害的感染概率。为了保证玉米植株正常生长,要进行田间杂草管理。在翻耕时要进行深翻,将上一茬作物的杂草埋入地底,杜绝杂草泛滥。在玉米幼苗出苗后,当田间有杂草时要进行清理。一般依托除草剂,按照标准配量进行喷洒,目的是保证玉米幼苗健康生长[9]。

3.4.3 灌溉管理

玉米高产离不开水分的滋养,特别是在玉米生长的中后期,玉米植株对水分需求量变大。玉米植株高大,叶片的面积也较大,虽然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强,但容易消耗大量水分。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要根据天气情况和植株生长情况进行灌溉,保证玉米对水分的需求,提高玉米的产量[10]。

4 玉米高产病虫害及防治

4.1 大斑病及防治

大斑病是玉米常见病害之一,对玉米危害非常大。大斑病一般发生在玉米的叶片上。初期玉米叶片上会出现灰色病斑,随着病情的加重病斑会逐渐扩大,如果防治不及时会导致叶片脱落,进而影响玉米的结穗等。大斑病一般发生在湿度高的环境下,在连续阴雨天后,要注意防治大斑病。

对大斑病的防治一般以化学防治为主,一般选择50%多菌灵500 倍液或者50%甲基硫菌灵600倍液,每隔15 d 喷洒1 次,喷洒2~3 次就可以消除病菌。除在大斑病发生时进行防治外,在种子选择时也要选择抵抗大斑病能力强的种子,并且避开湿热季节进行播种。播种后,要保持田间通风和透光,降低大斑病的发生概率[11]。

4.2 黑穗病及防治

黑穗病一般发生于玉米的抽穗期,主要感染玉米的穗子,导致玉米穗子短小且不吐花丝。黑穗病发生严重时,玉米植株的整个穗子都会变成黑粉,黑粉会随着风到处飞散,附着在更多玉米植株上,传染更多植株。黑穗病发生后玉米的生长速度变慢,且植株的高度受到影响。

对黑穗病的防治主要是选择优良种子。种子选择后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目的是依托药剂消灭种子携带的黑穗病病菌。在玉米种植时可选择前茬是大豆或薯类作物的地块,尽量避免多年连作。

4.3 玉米螟及防治

玉米螟抗寒性强,即使在北方的冬天也可隐藏在玉米秸秆中过冬,并在第二年春天侵害玉米幼苗。玉米螟主要啃食玉米雌蕊的花丝、嫩苞叶及刚长出来的玉米籽粒。被啃食的玉米茎部韧性降低,在大风天容易折断,进而造成玉米产量下降。

玉米螟是一种趋光性昆虫,在进行防治时,应对种子进行包衣药剂处理。也可利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让赤眼蜂在玉米螟产卵期寄生于玉米螟的虫卵中,降低玉米螟幼虫的孵化率。当包衣处理和赤眼蜂防治都无法取得实效时,要利用化学药剂在玉米抽穗前进行喷洒,目的是完全消灭玉米螟,减轻其对玉米的侵害[12]。

4.4 地下害虫及防治

玉米生长过程中较常发生的地下害虫有地老虎、蝼蛄、金针虫等。对玉米地下害虫的防治方法主要是深耕细作,并通过轮作清除土壤中的杂草。灭杀地老虎成虫一般采用糖醋液进行诱杀,糖、醋、酒、水的比例为3∶4∶1∶2,同时在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敌百虫。溶液调配完成后,用盒子装好,在傍晚时放置于田间中心1 m高的位置。灭杀蝼蛄虫一般采用毒饵诱杀的方式,用80%敌百虫可湿粉剂50 g 融入5 kg 的炒香豆饼中,傍晚时在玉米田间进行施洒,毒饵用量约为18 kg/hm2。对金针虫的灭杀,一般是土壤处理或灌根。土壤处理主要是利用48%的乐斯本乳油150 mL,配制成25 kg 左右的毒土,之后将毒土进行田间施撒。灌根主要是利用40.7%的毒死蜱乳油稀释后对玉米根部进行灌根操作。

4.5 青枯病及防治

青枯病主要侵害玉米根茎部,在全世界玉米种植中发病率较高。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感染青枯病会在短时间造成植株死亡,严重时会使玉米绝收。青枯病主要发生于湿热天气,种植密度过大也是导致青枯病发生的原因之一[13]。

对青枯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依托药剂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之后通过施肥和追肥等方式提高玉米植株对青枯病的抵抗能力。要及时清理和销毁感染青枯病的玉米植株,避免传染给其他植株。

玉米是北方重要粮食作物,对粮食安全、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研究玉米高产种植技术,做好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田间管理,并依托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能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巩固玉米种植的经济成果,助力国家经济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植株病虫害玉米
收玉米啦!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我的玉米送给你
番茄‘7728’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研究
短期水分胁迫影响巴旦杏植株对硝酸盐的吸收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知识归纳及试题分析
烟草植株静态虚拟模型的研究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