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旅游景观系统的要素研究
2022-02-11赵显彬
赵显彬
(兰州工商学院,甘肃兰州 730101)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的疯狂扩张,在过去几年,“大拆大建”一直是城市建设和扩张的常态。房地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不可逆的破坏,尤其是在城市文脉的延续和传承方面,导致我国的很多城市建设缺乏特色,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2021 年8 月31 日,住建部发布了在城市更新中防止大拆大建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城市更新中“三个严格控制”和“两个保留”,防止城市过度房产化,从而形成“新型郊区化”模式的发展格局。在城市发展格局重新被纳入政府考虑范围的背景下,以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形态、人工建筑形态、城市空间形态、人文形态等融合形成的城市文脉景观的发展就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经济增长方式表现在生态环境上,就是由高排放、高污染向循环经济和环境友好型经济转变,最终将体现为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居民收入得到较快增加。习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做出“八个着力”的重要指示,提出我们要吸取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深刻教训,积极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2018 年1 月11 日,甘肃省委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将文化旅游作为十大重点培育的产业之一,着力打造文化制高点,深入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持续放大文化旅游业综合效应,切实促进全省文化旅游业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现以兰州市景观资源为依托,通过对兰州市旅游景观系统的要素进行调查研究,对兰州市旅游景观进行系统探究,为实现兰州市整体区域的旅游发展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1 基本概念
1.1 城市旅游景观
景观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具有不同内涵,主要分为主体论和客体论2 种。主体论侧重于人对景观的感受,即环境心理学,主要体现在景观规划设计时如何运用艺术造型、科学空间、深厚文化,以及更好地使景观满足人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而客体论认为景观即人感知美的景物[1]。景观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客观物体给人视觉效果,包括自然环境中山、水、土地和人造的建筑、空间、道路、设施等,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综合体现,城市旅游景观是指人类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塑造出来能转化成旅游效益的城市景观。
1.2 城市旅游景观系统
古人很早就会应用系统的思想来看待事物,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在其发展历史上,学者们公认为美籍奥地利的生物学系L.V.贝塔朗菲为系统论的奠基人[2]。系统论认为,我们应将研究的对象看作一个系统,通过分析系统内部的结构、要素及其和环境之间关系,总结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及规律,并探究出优化改造系统,使其存在能够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通常把系统认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连接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21 世纪,系统论方法被应用到很多领域,例如在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经济、科学和文化等方面各种复杂问题提供了方法论[3]。系统论观点同样适用于城市的旅游资源,在进行城市旅游发展决策时,通过增强景点间连接度,实现“点状集群”,将整个城市具有旅游价值的旅游景观资源看成一个系统来研究,从而发挥系统的“局部大于整体的功能之和”,来实现城市的全域旅游。
2 兰州市旅游景观系统的要素
城市是人类长期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在自然界所留下的印迹,包括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及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留存下来的文化遗留。因此,从自然景观要素及人文景观要素两方面梳理兰州市景观系统的要素,为构建特色更加鲜明、“两山对峙,长河中流”的城市印象提供思路,也为挖掘兰州市特色旅游资源,以线带点、以点带面,使旅游资源实现系统化、全域化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2.1 自然景观要素
2.1.1 山。兰州市景观的背景山体系是指黄河北面的九州台(海拔2067m)与南面的皋兰山(海拔2159m)相对而立,形成了兰州市“两山对峙,大河中流”的壮丽景象。除此之外,黄河以北的仁寿山、白塔山、徐家山与黄河以南的关山、五泉山、马衔山、双嘴山等大大小小的山体,共同构成了兰州市山体景观要素。兰州市背景山体在空间布局上西南高、东北低,北山陡峭、南山平缓,众多山峰在兰州市南北两侧形成天然屏障。城市临河背山,拥有山、城、黄河的基本景观空间格局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兰州市的城市布局及发展都在这东西长约35km、南北宽2~8km 的哑铃状河谷盆地中,市中心海拔约1520m,南北两山相对高度为600m。
2.1.2 黄河。兰州市是唯一一个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虽然兰州作为典型河谷城市,但土地资源有限,是限制兰州市发展主要因素。在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通过长期的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促使现在兰州全市层峦叠翠、松柏成荫和鸟语花香,形成兼具“江南水乡及长河落日”的独具特色山水城市。穿城而过的黄河,孕育出了丰富多样、供市民休闲游乐的各种主题滨水绿地,形成“黄河数十里风情线”的优美景观,在较大程度上激发兰州市黄河两岸的城市活力。
2.1.3 城市中绿地系统。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供人们休憩、娱乐所形成的风景名胜区、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水公园、居住区景观绿地、道路绿地等各种各样的城市绿地系统,它们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一是城市中各种绿地对城市整体生态环境具有净化空气和调节气候的作用[4],是城市的“绿肺”;二是各种绿地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对形成兰州市整体旅游景观风貌具有重要作用;三是为市民提供游憩休闲场所,同时为外地游客提供旅游放松的环境。
2.2 人文景观要素
2.2.1 黄河。自古以来,黄河养育着兰州两岸的人民,勤劳的兰州人民利用智慧创造出农业耕种技术、水车自动循环灌溉技术、彩陶烧制技术和畜牧养殖技术等。黄河是人类生命之源,是文化发祥地,黄河两岸留下了兰州人民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和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黄河所经之处,惊涛骇浪、气吞山河、奔腾不息,孕育出在艰苦环境中不畏艰险、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兰州人;在历史上,明代的移民政策及建国初期的西部大开发,开拓了边疆,支援大西北,更好地发展了兰州经济;全国各地人来到兰州发展并定居下来,多地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体现出黄河美丽、鲜活、厚重、包容、开放、兼容并蓄、无私奉献的精神;黄河文化是兰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黄河文化及黄河精神对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2.2.2 丝路。从西汉设郡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兰州便以自身优势成为中原与西域的重要联系地点,成为丝绸之路上茶马互市的重要驿站。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的大背景下,丝路文化被赋予更加深刻的内涵和重要地位,这是兰州市发展特色旅游业的重要契机。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丝路文化虽然时时被提起,但在具体将这种文化物化到城市景观中时却常常显得碎片化、牵强附会,例如通常为骆驼、沙漠等,未能令游客产生强烈的体验感。对于黄河文化的展示,我们有黄河风情线。对于丝路文化的展现,一方面可以在城市景观建设时打造一条“丝路文化风情街”,通过还原古丝绸时期建筑、饮食、服饰、表演和商业等元素的应用,再现古丝绸之路茶马互市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对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如垃圾桶、路灯、广告牌、井盖、栏杆标志牌等的设计中,融入丝路文化的符号,从而使整个城市散发出浓厚的丝路文化气息。
2.2.3 历史。汉武帝在位时期,兰州在军事战略上具有易守难攻的优越性。大将李息经过艰苦的修建,终于建好了这座“固若金汤”的城市,因而兰州也被称为“金城”。在2000 多年发展历史中,兰州保留下很多历史发展的遗迹,这些遗迹是发展旅游的重要载体,也是延续城市文脉、保护城市文化遗产、保留城市文化基因的重要证据。经过实地调查研究,目前兰州市比较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有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馆、兰州国学馆等。
2.2.4 美食。兰州市是丝绸之路的中转站,是多民族聚集城市,具有独特地理环境条件与悠久的历史文化。因此,饮食文化融汇南北,贯通东西,风格独特,醇厚悠长,自成一派;既有西北人的豪爽,兼具南方人的精致。说到兰州市,除了风味独特牛肉面,还有手抓肉、羊杂碎、三炮台、牛奶醪糟、羊肉串、凉皮子、凉面、炒面、浆水面、甜胚子、灰豆子、冬果梨和杏皮水等,这些都是打造具有地域特色饮食文化的重要素材。目前,兰州市有正宁路夜市、南关民族风味一条街、黄河食渡文旅美食街东瓯世贸广场美食街、瑞德摩尔欧式风情街、大众巷美食街、金牛街美食城、万辉国际广场、建兰路步行街、兰州中心、兰州老街、西固工人俱乐部、金城夜市美食文化广场等。
2.2.5 民俗。兰州市多民族聚居孕育出独特的民俗文化,典型的代表有秦腔、泥塑、羊皮筏子、水车、葫芦雕刻、黄河奇石、社火和太平鼓等等。璀璨的民俗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结晶,是人类文化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兰州市在城关区金城关风情园内有民俗文化馆,但民俗文化从来就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必须依附于实实在在的生产生活,在实践生活中才能迸发出其推陈出新的创造力[5]。近几年,随着兰州老街的建成,兰州老街成为展现兰州民俗文化的主营地,在老街上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太平鼓表演、吹糖人、龙须酥、糖画、肖像剪影、陶泥娃娃和各种兰州美食等。虽然有些民俗文化并不是兰州本地的,但将来能够对老街内的民俗文化进行严选精选,把具有代表的兰州民俗文化在老街上再现出来,老街发展势头将不可估量。
2.2.6 科教。兰州市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高校聚集地,教育资源丰富。安宁区更是汇聚了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和兰州城市学院五所高等教育学院,是兰州名副其实的大学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底蕴、浓厚的书香氛围。“以科学体验、创新引领”为特色的兰州科技馆,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兰州市民进行科技普及,使游客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接受现代科学技术的熏陶;位于安宁区十里店的兰州文化中心,它是一处集教育培训、居住、办公和餐饮于一体的教育商业综合体。
2.2.7 工业。兰州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重工业城市,在“一五”时期,兰州市被定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城市,形成了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冶金钢铁和新材料为主的重工业发展城市。在“十二五”期间,兰州新区被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为了更好地发展新区,同时也为了完成兰州从工业城市转变成旅游城市的转型,政府实施“出城入园”改造规划,兰州钢厂、重邦电缆、西北油漆厂、佛慈制药、兰石集团等企业先后搬迁至新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兰州的工业发展不断扩大,工业经济也不断地转型升级,市政府通过构筑“四梁八柱”,再现“兰州制造”的雄风,从而促进兰州经济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出城入园”政策加速了产业的升级转型,同时这些老旧企业厂区也为兰州市的发展腾出了更多的发展用地。企业虽然搬走了,但企业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的印记不能抹去,所以可以在这些废旧厂房遗址的基础上,重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形成工业遗址公园,在增加城市休闲游憩绿地的同时,也在延续城市文脉。在这方面兰州市做得比较好的如兰州油泵油嘴厂破旧厂房改造成的A9 国际创意文化产业园,将打造为西北顶级创意产业集聚地;万辉国际广场以前是兰石机械研究所,改造后的兰州万辉国际是集零售、餐饮、休闲、娱乐、酒店、综合教育于一体的一站式商业综合体;以“自然景观要素”为兰州市景观系统的景观基底,在充分保护和利用的前提下,加之各种人类文化的景观化外观表现形式,共同孕育出了兰州市的山水草木、亭台楼阁、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观意象。
3 结语
在兰州市的发展及建设中,只有真正了解城市景观系统中的景观要素构成,认识到它与其他城市有鲜明区别的特色景观元素,才能正确理解城市景观的特色。在“城市文脉”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的建设,将兰州的景观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应用到全域旅游的发展之中,实现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