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试型阅读习惯对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的影响
2022-02-11袁昕
袁昕
(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22)
英语阅读对大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整体读写能力。在中国大学英语教育中,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英语5项能力中其他4项能力听、说、写、译的基础[1]。目前,国内高校的英语阅读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应试型阅读教育仍占主导地位[2]。应试型阅读教育对中国大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有何影响?阅读策略的使用和阅读能力的关系如何?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一 文献回顾
阅读策略被定义为读者为解决阅读过程中的困难、提升阅读效率而在阅读中采取的有意识的一系列策略[3]。因为阅读策略在二语阅读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其分类问题进行了探讨[4-7]。目前被学术界广泛采取的阅读策略分类源自Sheorey和Mokhtari 在2001年的研究[8]。该研究把阅读策略分为3类,即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对阅读活动的计划,以及阅读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相关的策略)、认知策略(直接牵涉到阅读活动策略)和辅助策略(指读者为了让阅读过程更顺畅而采取的相应的辅助性手段)。这种阅读策略分类方法在后续的研究中被广泛借鉴[9-12]。
国内外诸多学者针对英语非母语的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情况进行了大量研究[13-16],但是关注大学生阅读策略模式背后因素的研究较少。大部分研究都在讨论阅读策略本身、阅读策略与阅读能力的关系、阅读策略训练在课堂实践中的应用,以及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阅读策略使用上的差异,鲜有研究讨论应试阅读模式对阅读策略的影响。
由于国内大学生主要在应试中接触英语阅读,应试型阅读习惯对大学生英语阅读中所使用的阅读策略有何影响?应试型阅读习惯如何影响他们的英语阅读能力?这些问题对提升大学生英语阅读水平、找寻相适应的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具有启示意义。本文采取有声思维、刺激回忆采访和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高校大学生的英语阅读策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研究。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着重探讨以下问题:对英语水平相似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在英语阅读中不同类型的阅读策略的使用情况有何区别?应试型阅读习惯对英语阅读策略的使用有何影响?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两所大学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同一专业的110名学生。这些学生的四级分数都在500~510分,英语水平接近。其中15名学生参加先导实验(pilot study)。根据以往文献统计,在先导实验中,选择10~30名受试者比较合适[17],其余的95名学生参加英语学术阅读策略使用情况调查问卷。访谈的人数选取以获取信息饱和度为基准,而根据以往的研究,16~24名受试者参与访谈能达到对所访主题深入了解的目的[18],因此,本研究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从95名学生中选取了23名学生参加有声思维和刺激回忆采访。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取以质性研究为主的问卷调查、有声思维和刺激回忆采访的混合研究方法。混合研究的优势体现在它综合了质性和量性研究的优点,能够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而混合研究中质性和量性研究的比重由研究的中心问题所决定。本文研究的中心问题是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以及影响其阅读策略使用模式的原因。该问题牵涉到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而以质性研究为主的研究设计比较适合解决该类过程性问题。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表来自Sheorey 和Mokhtari在2001年设计的阅读策略使用调查表(SORS)。SORS问卷专门针对母语为非英语的大学生,其Cronbach’s α 信度系数达到了0.89,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同时具有较强效度(0.93)和内部一致性[8]。
有声思维法是二语阅读策略研究领域中被广泛使用的研究方法。该方法要求被调查者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口头表述心中所想,因此能较为准确地捕捉被调查者的阅读策略使用情况。本研究旨在探索应试阅读习惯对阅读策略的影响,牵涉到具体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因此有声思维法是比较适合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刺激回忆采访是另一种被广泛使用的调查心理活动过程的研究方法。该方法收集的数据较为完整,是对有声思维法的补充。
本文选用的英语阅读文章来自英语期刊。英语阅读文章的选取遵循以下两个标准。第一,所选文章为说明文。说明文是英语非母语的学习者平时获取英语相关信息的最重要的一类体裁,也是学生阅读理解中存在很多问题的体裁。第二,文章控制在300~1000字。文章过长会让读者感到疲劳,太短会让读者不能充分参与阅读活动。
(四)实验步骤
先导实验有15名学生参与。通过先导实验,研究者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被试者对SORS问卷的英语策略名称含义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被试者不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主动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以及被试者对测试内容及要求不太熟悉。为了更好地解决在先导实验中出现的问题,SORS问卷的每一项内容都配备了相应的中文翻译,防止被试者对问卷内容理解出现偏差。同时,在正式实验开始前,研究者向被试者详细地说明实验的内容和目的,并给每个被试者10分钟的有声思维训练热身时间,让其充分熟悉实验内容。
正式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研究者在国内两所大学同一年级相同专业的学生中分发英语水平问卷(以四级成绩为主要参考标准)和SORS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95份,再以自由报名的方式从95名学生中选取23名学生进行有声思维和刺激回忆采访实验。每一名受访者的有声思维受访时间约为20分钟,受访过程全程录音。有声思维采访结束后,受访者根据之前填写的SORS调查问卷进行刺激回忆采访,每一名受访者平均受访时间约为10分钟。最后,研究者将所有访谈内容转写成文本。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英语水平相似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策略使用情况
通过SPSS计算显示,在英语阅读中,非英语专业学生对3类28项阅读策略有不同程度的使用(见表1)。在3类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上,认知型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平均使用频率为3.60。在12项认知阅读策略中,有6项策略属于高频率使用策略,其余6项均属于中等使用频率策略。其中,5项高频使用的认知策略都和注意力的调整、阅读速度的调整以及推测有关。这一发现证明了阅读策略的主要功能是帮助阅读者解决阅读困难,使其阅读更为顺畅。被测试者英语水平有限,因此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根据阅读内容的难易,频繁地调整他们的阅读速度及注意力,并且通过推测等手段来实现阅读理解的目标。
表1 英语水平相似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阅读中的策略使用情况
续表
元认知阅读策略使用比较频繁,平均使用频率为3.43。在10项元认知策略中,有4项属于高频率策略、5项属于中等频率策略、1项属于低频率策略。元认知策略的使用情况直接反映了读者对阅读任务的了解情况。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主要是为了通过英语考试,因此被试者对于元认知阅读策略较高频率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他们对各项应试类英语阅读任务的熟练程度。
辅助型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最低,平均使用频率为3.15。在6项辅助型阅读策略中,有3项属于高频使用策略、1项属于中等频率使用策略、2项属于低频率使用策略。
总体而言,被试者应用了SORS阅读策略表中几乎所有的阅读策略,在28项阅读策略中仅有3项属于低频率使用策略。同时,从3类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情况来看,认知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接下来是元认知策略和辅助型阅读策略。这一研究结果与Sheorey和Mokhtari (2001)[8]的研究结果一致。
(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应试阅读模式对阅读策略的影响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应试阅读模式对两类阅读策略,即元认知阅读策略和辅助型阅读策略的影响很大(见表2)。在表1的10项元认知阅读策略中,有9项策略的使用频率情况与阅读理解的应试思维息息相关。比如,在“设立阅读目的”这一项使用频率最高的元认知阅读策略中,几乎所有的被试者都反映解题是英语阅读的主要目的。被试者1在刺激回访中说道:“我在非考试场合几乎不接触英语,因此我英语阅读的首要目的就是做题。”被试者6在有声思维中说道:“我通常不会仔细阅读英文文章,我的老师教我先看题,因此我习惯先看题目,再针对性地看文章。”又如,很多被试者认为“利用上下文线索”这一项策略对应试用处很大。被试者7在刺激回访中说道:“四级考试中有猜词义的题型,这类题型的解答必须要依靠上下文线索。”而针对关注字体特点这一项使用频率最低的策略,被试者16在有声思维中说:“四级文章的字体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也没有必要关注了。”以往的研究显示:英语水平较高的被试者倾向更频繁地使用元认知阅读策略。而本研究发现,除了英语水平,英语阅读目的对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元认知阅读策略使用频率的高低与该策略对应试作用的大小有关,即被试者是否频繁使用某项元认知阅读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策略在阅读理解中解题作用的大小。
表2 应试阅读习惯对部分阅读策略的影响
续表
辅助型阅读策略同样受到应试阅读模式较大影响。在表1的6项辅助型阅读策略中,有5项的使用频率受应试阅读模式影响。比如,在使用频率最高的一项“标记重要信息”上,很多被试者反映他们高频率使用这一策略的主要原因是这对他们的考试异常重要。被试者4在刺激回访中说道:“我喜欢在英语阅读中画下人名、地名、专业术语,这些标记可以帮我在解题时快速找到所需信息。”被试者12在有声思维中标记信息时被问及这样做的原因时说:“我标记的是定义,通常定义也是考试信息,给定义做标记可以帮我快速重新定位考试解题所需信息。”而导致“问自己问题”“记笔记”等策略使用频率低的重要原因是它们在应试阅读中发挥的作用很小。例如,被试者5在刺激回访中说道:“英语阅读应试中,考试问题是我关注的重点,我不会也没有时间问自己和考试无关的问题。”被试者20在刺激回访中说道:“考试最讲究效率,做笔记、总结都太费时间,而且对考试作用很小,所以这些策略基本不会使用。”
四 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采用有声思维、刺激回忆采访和调查问卷的方法,较为全面地研究了中国大学生英语阅读策略使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英语水平相似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阅读中使用3类阅读策略的频率不同,其中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认知策略中注意力的调整、阅读速度的调整和推测等相关策略的高频使用证明了阅读策略的主要功能是帮助阅读者解决阅读困难,使其阅读更顺畅。
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应试阅读模式对元认知阅读策略和辅助型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有重要影响。这表明英语阅读目的对阅读策略的使用频率有很大的影响,即被试者是否频繁使用某阅读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策略在阅读理解中解题作用的大小。
通过调查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用3类阅读策略的情况,研究者发现不同的阅读策略在阅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比如,认知策略可以指导大学生根据阅读文本难易对阅读过程进行相应的调整,解决阅读中出现的问题;元认知策略可以从宏观角度帮助大学生有效应对各类英语阅读考试题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展开阅读策略讲解,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同时,应试阅读习惯对大学生的英语阅读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一些负面影响,即他们筛选与使用阅读策略的主要标准是该阅读策略对解题的重要性程度,而对于阅读内容本身不太关注。很多受访者表示,如果一篇英语文章后面没有题目,他们反而不知该如何进行阅读。在真正的阅读理解考试中,他们往往在做完所有题目之后,对文章的大意还是不甚了解。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除了阅读策略的教授,也应关注学生对文章大意的了解和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