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1月
2022-02-10
1月,莫道春尚早,更有早行人。
流星划过苍穹,只留下一个匆匆的侧脸,不经意间,转眼又是一年。腊月雪满枝,风霜正寒时。循着沾墨的笔尖,掠过一道道题、一张张卷、一本本书,你是否已勾勒出关于未来的蓝图?你心中那座久经搭建的知识城堡,是否已足够抵御这个寒冬?
1月最后一个星期天:愿世間再无放逐
英国作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岛》描写了一个关于麻风病的故事:在斯皮纳龙格岛上,有一个名叫佩特基斯的家族,四代人都在与麻风病做斗争,由绝望到希望,由痛苦到光明,一步步前行、寻找,直到重获新生。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其流行历史悠久,以前人们对待麻风病人的做法是将其流放或封闭,上文的斯皮纳龙格岛实际上就是一个麻风病流放区。通常而言,在麻风病肆虐的时期,很容易引起社会性恐慌,而麻风病人也饱受社会的冷眼和歧视。
1954年,法国慈善家佛勒豪律师为唤起人们宽容对待麻风病人,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由,鼓励和帮助他们得到与其他病人一样的治疗和生活,在巴黎发起建立“国际麻风节”(每年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的倡议,目的是让过去恐惧和歧视麻风病人的现象不再持续下去,呼吁人们伸出援助之手。目前,每年的麻风节活动由国际麻风救济会联合会的成员国组织开展。
“我们共同的敌人是疾病,而不是那些患病的人们。”
从麻风病患者到“非典”患者,再到如今的新冠肺炎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他们都是可以被治愈的,他们更需要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关爱。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让这些病人变成一座座“孤岛”,不要让这些患病的心灵再经受一次隔绝与放逐,而让他们在爱的关怀之中得到救赎,早日走出疾病的阴影。
愿世间再无一座孤岛,再无隔绝和放逐。
1月27日:蝴蝶不住在集中营
“蝴蝶不住在这里,不住在集中营。”这句诗出自著名的特莱津集中营儿童诗《蝴蝶》。这是欧洲历史上极为黑暗的一页: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正式燃起,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召到集中营大规模屠杀,鲜血染红了大地,欧洲大地被阴云笼罩。据相关资料显示,总共有600万犹太人死于大屠杀,而其中,包括150万名儿童——那些童稚、羸弱、疲惫,本应在诗歌和音乐中快乐起舞歌唱的小小身体,却在种族与仇恨的压迫下死于非命,他们的诗里,带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深刻和忧伤。
“忘记大屠杀,就是第二次大屠杀。”
2005年,第60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以色列和104个国家的共同提案,将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奥斯威辛集中营这一天定为“缅怀大屠杀受难者国际纪念日”。铭记这段悲痛的历史,抵制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的仇恨、偏执和种族主义是全人类共同的职责。
如今,种族主义还未在这片土地上消散,地区冲突、局部战争、种族排挤仍在上演,仇外心理、厌恶女性、阴谋论、白人至上和新纳粹意识形态仍在蔓延——在仇恨的回声室中被放大。
历史在向前的同时,也需要铭记和反思。那些在废墟中拾起的砖瓦,不仅要用于建造历史碑和纪念馆,更要用于建设后代人精神的大厦。莫忘历史,才是对牺牲者最大的敬意。
希望终有一天,那只代表和平与自由的蝴蝶,能飞到世界的每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