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是科学 细节莫忽略
2022-02-10张乾
张乾
片剂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制剂,以口服普通片(包括无包衣的素片、糖衣片、分散片、薄膜衣片等)为主,还有肠溶片、缓释片、控释片、舌下片等多种类型的片剂。普通片的服用方法简便,用水吞服即可。药片经掰开、压碎或咬碎后服用也不会影响药物的疗效。但很多人不知道,其他类型的片剂由于生产工艺、作用方式等的不同,其服用方法竟有许多讲究。
长效制剂必须整片吞服,方能发挥长效治疗作用。控释片和缓释片(或缓释胶囊)为长效制剂。控释片是指在水中缓慢地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缓释片(或缓释胶囊)是指在水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片剂(或胶囊)。长效制剂可发挥长效治疗作用,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每日服药1次,降压作用可维持24小时。切勿掰开或压碎服用(特殊规定者除外)。若制剂的完整性被破坏,制剂中的药物将迅速释放,则难以维持长效治疗作用。同时,随着制剂中药物的快速释放,血药浓度急升,药物的毒副作用也随之增强。
肠溶制剂必须整片吞服,以防止药物失效,减少胃肠刺激。肠溶制剂包括腸溶片与肠溶胶囊,是用肠溶性包衣材料包衣的制剂,在胃中酸性环境不分解,只在肠道碱性环境才分解吸收,目的是防止药物在胃中被酸分解破坏,或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切勿压碎或嚼碎服。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压碎后服,药物失去肠溶衣的保护,在胃中很快溶解,对胃黏膜刺激性强,容易引起胃肠道反应,长期服用还可引发消化性溃疡,甚至胃出血。
舌下片宜舌下含服,药物迅速起效。舌下片是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如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片或硝酸异山梨酯片(消心痛)、抗高血压药硝苯地平片等。舌下含服时药物吸收、起效快,适用于急症的救治。例如,在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立即将一片硝酸甘油片咬碎后含于舌下,2~5分钟即可缓解心绞痛。又如,当血压急升时,将一片硝苯地平片咬碎后含于舌下,可使血压快速下降。舌下含服不宜吞服。若吞服舌下片,由于药物的吸收较慢,只适用于疾病的防治。
咀嚼片嚼碎后吞服,不宜整片吞服。例如,铝碳酸镁咀嚼片嚼碎后服用,可迅速中和胃酸并在胃壁很快形成保护膜,减轻或防止胃酸、胃蛋白酶对溃疡的刺激与侵蚀。
口含片含片含于口腔中,药物缓慢溶解可产生持久局部作用(如局部消炎、杀菌、收敛、止痛作用),溶化后咽下。含片在口腔含化的时间长一些,药物的局部作用会持久些。因此,含片不宜吞服或嚼碎服。
泡腾片用适量冷或温开水(≤40℃)溶解后服用,不宜整片吞服。泡腾片用水溶解后溶液的色香味俱佳,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提高,有利于药物疗效的发挥。
临床应用的药品多为化学药品或生物制品,在服药时宜用冷水或温开水送服,忌用热开水送服。尤其受热易变质或分解失效的药品,必须用冷开水送服,以防止药物分解破坏。如助消化药胰酶片、多酶片、复方多酶片、复方消化酶胶囊等属于酶类药物,受热时消化酶会凝固变性而失效。双歧杆菌活菌制剂、蜡样芽孢杆菌活菌制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等属于微生态药物,受热时可致活菌制剂灭活失效。维生素C片、维生素B片、维生素B片、维生素D胶丸等,受热时药物易氧化、分解破坏。
止咳溶液如急支糖浆、复方甘草口服溶液、复方磷酸可待因口服溶液等也不宜用热水冲服。若止咳药液被热水稀释,黏稠度降低,就难以在咽喉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其减轻黏膜炎症反应、缓解咳嗽的作用也随之减弱。
短效口服药“一日三次”,是药物学家根据实验测定出药物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后规定的,意思是将一天24小时平均分为3段,每8小时服药一次。只有按时服药才能保证体内稳定的血药浓度,达到治疗的效果。如果把3次服药时间都安排在白天。会造成白天血药浓度过高,给人体带来危险;而夜晚又达不到治疗浓度。
“饭前服用”则是指此药需要空腹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小时服用以利吸收。如果你在吃饭前刚吃进一大堆零食,那此时的“饭前”可不等于“空腹”。
“饭后服用”则是指餐后半小时服药,利用食物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或促进胃肠对药物的吸收。同样,如果你在饭前刚吃进不少零食,也不必教条地非要等到饭后才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