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伤筋动骨时常有 调养有法要遵守

2022-02-10韩沐真

家庭医学 2022年24期
关键词:伤处筋脉伤情

韩沐真

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筋骨一旦受伤,往往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休养才能痊愈,调养得好才不至于留下后遗症。

受伤早期,筋骨受损,血溢脉外,局部血瘀。中医认为,血瘀则气滞,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治疗上,多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为原则,可选用当归、赤芍、红花、乳香、没药等药物。随着伤情变化,此时患处周围或距患处较远处可出现成片瘀紫、瘀斑,这些都是正常现象,不必过于担心。

受伤中期,瘀血消散,疼痛减轻,治疗重点变为养血生新、续筋接骨。筋骨的修复,离不开气血的滋养,所以除了运用续筋接骨的中药外,还要应用养血活血之品。建议选用川芎、当归、苏木、续断、骨碎补等药物。此外,中医认为“瘀血不去,新血不生”,因此活血化瘀的药物还要继续使用,但用量比早期要少。

受伤后期,筋骨虽然大致恢复,但由于受伤期间气血亏虚,相应脏腑也有损耗。中医认为,筋为肝所主,骨为肾所主,故此时应补养气血和肝肾。另外,筋骨虽已成形,但幼苗易折,不耐风寒湿邪。所以还应用祛风除湿之药“避寒就温”,以扶正御邪、温养筋脉。建议选用熟地、山药、党参、黄芪.独活、威灵仙、桑寄生、补骨酯、巴戟天、杜仲、牛膝等药。

中医把“筋”和“骨”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看待。“伤筋动骨一百天”仅仅是“筋骨并重”调治原则的部分体现。中医治疗筋骨的损伤,需要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伤情、骨折部位、身体状况等具体分析,进行治疗和康复。总结起来,中医治疗骨伤疾患遵循四个原则:动静结合、内外兼治、筋骨并重、医患合作。

受伤初期应该完全静养,避免受伤部位承重或移动,待伤处依靠自身的修复达到初步连接后,可通过适当的活动来帮助其恢复原有的弹性和韧性。但过于静养,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也不行,那样会导致关节僵硬、功能障碍等问题。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伤情尽早开始恢复性锻炼,但要避免过分活动,以免留下后遗症。例如,手指肌腱断裂通过手术缝合修复后,在术后第一周即可对伤指进行轻度的被动牵拉活动,能有效降低肌腱粘连发生率。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受伤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伤处需要“温养”。例如最常见的踝关节扭伤,要避免冷水冲淋或受风着凉,最好佩戴护踝,否则容易导致局部遗留隐痛、天气变化时足踝不适、易于反复扭伤等后遗症。

内指全身,外指局部。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在损伤早期,通过内服活血化瘀类中成药,可以减轻肿痛等症状;中后期则通过补益肝肾、强筋壮骨来促进恢复。

以崴脚为例,经医生检查排除骨折脱位后,重在局部外治法。早期可服用三七胶囊、云南白药、桃红四物汤等活血化瘀类中成药,配合局部外敷消炎散,佩戴护踝、支具或石膏固定;中期可服用和营止痛汤、新伤续断汤等,继续固定,每天多活动脚趾、膝关节及小腿肌肉;后期可服用舒筋活血汤,纠正不当的走路姿势,选择更为舒适的鞋子,防止再次扭伤。损伤的中后期均宜用盐包热敷伤处,加入少许生姜片或葱须,活血效果更好;还可以用加入白酒或醋的熱水泡洗后,按揉伤处三至五分钟,以感到酸、痛、痒为度。

《黄帝内经》有云:“骨为干”“筋为刚”,筋骨并重指的是软组织与骨的调治,二者不可偏废。骨折早期治筋,可利用筋对骨的牵拉、约束作用,更好地达到骨折复位的目的;中期调筋可改善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筋脉柔和畅通;骨折后期养筋具有疏通经络、濡养筋脉之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整个治疗和康复过程都需要医患的相互配合。患者要听取医生的建议,在损伤早期和中期要坚持固定伤处,坚持抬高伤处使肢体消肿,给软组织以充分的休息时间和环境,并且要在医生指导下敢于进行伤处肌肉收缩的锻炼,后期在支具保护下进行锻炼、按摩和熏洗。

猜你喜欢

伤处筋脉伤情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知足常乐
伤情驱动在卫生分队演训中的初步探索
384例急诊军事训练伤伤情及心理应激分析
烫伤后能敷大白菜吗?
眼外伤围手术期护理50例效果分析
国外治运动伤害5原则
我的神奇药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