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传播视域下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构筑
——以《经典咏流传》为例

2022-02-10赵静怡青海民族大学

环球首映 2022年12期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诗词中华民族

赵静怡 青海民族大学

一、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时代要求

(一)国际背景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正逐步提升。但在文化输入与文化输出双向流动的趋势中,我国仍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差距。世界范围内,美国版权产业、英国创意产业、日本内容产业等都对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与此同时,我国的文化输出相较处于劣势地位。为达到两者平衡,我国需充分挖掘、继承和发展各族人民的灿烂文化,从而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国内背景

1.历史因素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作为人类起源的中心之一,凭借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生态结构,塑造了博大精深、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形成了多元文化脉络。各族人民从中华民族这一民族实体中凝聚了高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1]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义务传承中华文化之血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

2.政治因素

根据我国要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一远景目标的要求,提升广播影视等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点任务之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二、个案分析:以《经典咏流传》为例初探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新媒体传播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需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与占据人们日常生活的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一)个案选取依据

《经典咏流传》是由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合制作,于2018年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的中国首档大型原创诗词文化类音乐节目。该节目凭借“和诗以歌”的内容输出形式,旨在弘扬中国诗词传统文化。该节目凭借优秀的制作班底,运用星宿结合的方法邀请经典传唱人来演绎诗词文化作品,满足了多受众群体的需求,为良好的节目收视率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传播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诗词传统文化。截至2021年,该节目已顺利推出四季,约220首经典传诵的歌曲,引起了极大的社会反响,是唯一一档囊括“白玉兰”奖综艺单元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奖、第56届“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大奖”电视娱乐节目奖、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电视文艺栏目奖的电视节目。

(二)少数民族文化展演在该节目中的占比

在信息搜集阶段时,笔者发现节目组不仅邀请了很多港澳台、外籍人士等嘉宾来传唱经典,而且在每季节目中也涵盖了一定数量的具有少数民族成分的传统文化诗词和音乐爱好者来传唱经典,并且出现了苗族、藏族等民族服饰;彝语、侗语等民族语言;哈萨克族冬不拉、蒙古族长调等民族音乐元素,笔者便产生了关于“少数民族文化展演在该节目中究竟占了多少份额?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现象是否与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相关?”等方面的疑问。遂制作下方图表来试图解答笔者疑问:

1.数据分析

通过表一,我们可以得出,该节目每季中少数民族元素出现的次数总体平稳,而民族元素占比虽有波动,但总体呈稳步上升态势;通过表二表三,我们可以直观看出,在该节目中,以经典传唱人的身份出现在作品中的少数民族次数,约等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的2.6倍。据此,我们得出央视主打的该节目在紧跟政治动向,输出主流价值观的同时,注意到了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在“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诗韵”的传统文化中不容小觑的作用。

表一

表二 民族人口占比

表三 经典传唱人民族元素占比

2.节目成因分析

(1)政策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该节目便依托于中央电视台这一主流传播媒介,在中央政策导引下应运而生,担当起抓主流意识、扬民族精神、讲中国故事的社会责任。

(2)人的现代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人的现代化滞后于经济的现代化,难以达到平衡状态。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早日解决这一社会矛盾,我们要注重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于是追求精神层面建造与发展的以古诗词为核心,以音乐为载体的节目随之诞生。

(3)综艺节目同质化

文化类的综艺节目存在形式创新难、受众门槛高、节目效益低等发展困境,当市面出现一档品质较高的以文化为导向的综艺节目时,该领域容易陷入跟风泥沼,尤以近十年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为代表。例如,关于诗词的有《中国诗词大会》《中华好诗词》《唐诗风云会》《诗歌之王》等节目;关于汉字的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汉字风云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非凡匠心》《百心百匠》等同类型节目,内容相近、形式相似、缺乏创意。该节目牢牢把握“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3]”的节目核心,开创了“和诗以歌”的经典传播形式,完美实现了诗词与音乐的跨界融合。

三、功能分析:各民族传统文化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前喻文化的延续与传递是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路径

米德认为“前喻文化,即所谓的‘老年文化’,是数千年以前原始社会的基本特征,事实上也是一切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4]整个传播链条便是上一代人向下一代人进行文化传播与渗透,以使文化脉络得以延续与传承。在这里,我们所说的前喻文化要比米德所提出的前喻文化更为宽泛,即凡是富有文化涵养的个体都是前喻文化中的主体,凡是被给予文化知识者都是前喻文化中的客体,并不局限于家庭内部的祖孙三代。随着外来文化的入侵、族群之间的文化传播,某些群体中具有较弱竞争力的文化最终会被具有较强生存能力的文化同化而消失在历史舞台。是上个时代历史文化的传承者,同时是这一时代历史文化见证者的长者们便在文化的书写与传承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注重前喻文化的保护,将其通过某个群体向晚辈进行传递,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绵延不绝,并世代相传的重要路径之一。

“让经典走进校园,从少年开始进行传唱”正是这一节目的创作初衷。例如:节目中有许多经典作品与中小学教材内容重合。像《三字经》《登鹳雀楼》等很多都是中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古诗词。节目中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已经进入了很多高校,影响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譬如:山东某小学就将节目中的《苔》《明日歌》《声律启蒙》等5首传唱度高的歌曲用做了该校啦啦操的背景音乐。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还可以潜移默化的学习传统文化。该节目还出版了《经典咏流传·娃娃读诗》《经典咏流传·学生背诵版》等系列图书延伸品,满足各年龄段读者的需求,增加了其附加价值。其中面向儿童的《经典咏流传·娃娃读诗》的图书版权已输出至5个国家,共7种语言。凭借图书这一载体,我国的传统文化走出过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我们传承经典,不是为了停留在过去,而是为了新一代能开创新的美好未来。

(二)“自在”到“自觉”奠定中华民族实体坚实基础

中华民族在曲折中发展,共同的文化基因是自在向自觉的民族实体转变的核心。各民族伴随着民族融合,产生了跨区域、民族的文化交往。而随着社会变迁,异文化正在不断冲击少数民族地区的母文化。在文化变迁不断加速的进程中,该节目充分展现了各地区原有文化符号与中国传统诗词的碰撞。王明珂先生认为“将‘文化’视为透过各种媒介的展演,我们才能见着‘文化’动态的一面,并超越‘客观文化现象’与‘主观文化建构’之对立。客观文化在展演过程中被人们主观认知、批评与模仿、由此塑造或改变人们的认同;个人的主观认同,也透过文化展演而社会化、客体化。”[5]在异文化音乐展演过程中,展演主体与客体都能通过这一交互过程以达到增加对我族文化的认同情感,对他族文化理解的目的。该节目在中国传统诗词这一场域强调中华民族的一体,在民族音乐文化元素方面强调中华民族的多元,达到一体多元共存的均衡状态,并在展演中产生文化涵化,各民族可以相互吸收比自己优秀的文化而不失其原有个性。

该节目在展示唐代诗人张九龄《望月怀远》这首思乡怀友的古诗时,邀请到了2011年利比亚撤侨事件亲历者黄细林来讲述撤侨经历。将古诗词与时政巧妙结合,把综艺节目的定位提高到了家国层面。在局势动荡不安时,中国护照便是一张回家的船票;当护照在混乱中遗失时,国歌便是华夏子孙的标志与象征。通过古今相通情感的联系,民族认同与家国情怀得以凝聚,民族自信与国家认同得以增强。所以每首经典,通过我们的传唱,我们期待的是重构今天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坐标。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支撑

我国地方性文化资源丰富,在当前国际形势下,我国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我们在这里主要探讨的是“文化共同体”。杨文炯学者认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活水之源、文化之基。”[6]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认同。通过和诗以歌的形式,将“阳春白雪”般的诗词文化借现代音乐这一载体使其成为“下里巴人”般的文化艺术,促使更多的个体建构了关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记忆。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既不能高举汉族民族主义,又要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追求民族平等与共同繁荣,要在尊重文化多样性与特殊性的同时,找寻中华民族文化的共性与普遍性,建构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该节目对少数民族文化元素的重视,符合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国情,体现了民族团结与民族平等的社会发展要求,达到了央视作为主流媒体应达到的政治高度,开拓了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形势,树立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风向标。

四、结语

本文对《经典咏流传》做剖析,旨在赞扬该节目文化的创新形式以及肯定其在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输出、民族团结与融合、文化自信与自觉、中华民族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期更多的主流媒体能把握时代脉搏,利用数字媒体技术为人民的精神文明和我国综合实力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经典咏流传诗词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经典咏流传》: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歌以咏志,乐以抒怀
《经典咏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