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减压与吸引器减压在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2022-02-10孙爱学牛小行张明金魏晓明
孙爱学,牛小行,张明金,魏晓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普通外科,安徽 合肥,23003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但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肿胀、胆囊壁增厚、胆囊三角炎症等原因术野显露困难,从而成为相对禁忌证。但研究显示,早期手术与延期手术一样安全、有效[1]。在2018年东京指南[2]指导下,急性胆囊炎行LC越来越多。胆囊减压后可增加手术区域空间,帮助胆囊三角显露,从而增加手术成功率,但针对减压方式的研究较少。我院主要采用两种减压方式:针刺减压(20 mL注射器针头)与吸引器穿刺减压。现将两种减压方式的优劣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我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纳入标准:胆囊壁厚超过5 mm;术中减压;急性胆囊炎;无严重心肺基础疾病。其中50例采用针刺减压(针刺组),51例采用吸引器穿刺减压(吸引器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的比较
1.2 手术方法 全麻下行三孔法LC。患者取头高脚低、右侧抬高30度体位,气腹压维持在12~14 mmHg,三孔分别位于脐下、剑突下、右侧肋缘腋前线交叉处。分离大网膜与胆囊的粘连,显露胆囊,于文氏孔至右侧腹壁放置纱条,预防胆汁、胆泥流至远处,然后进行减压。针刺组:腹腔镜直视下,20 mL注射针头经墨菲氏点刺入胆囊减压,并留取胆汁标本送培养(图1)+药敏。吸引器组:腹腔镜直视下,电凝钩于胆囊底部分离减少胆囊壁厚度,采用吸引器于上述烧灼点经主操作孔直接刺入胆囊减压(图2),一号丝线连续缝合穿刺点,留置腹腔引流液送细菌培养。胆囊减压后解剖胆囊三角区,显露胆囊管、胆囊血管后上夹离断,顺逆结合、吸引器刮吸完整切除胆囊,冲洗右上腹腔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经辅助操作孔引流至体外。
图1 针刺减压 图2 吸引器直接穿刺减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第1天、第3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细菌培养阳性、总费用。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0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LC,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第1天、第3天,两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细菌培养阳性、总费用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吸引器组手术时间短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病理提示,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合并或不合并胆囊结石)。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生化相关指标的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3 讨 论
LC已成为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术式。急性胆囊炎是其相对禁忌证。原因主要考虑胆囊张力高、炎症重、胆囊周围及三角区域粘连、挛缩,解剖时胆管损伤、出血风险增加,进一步增加了手术并发症、病死率。既往Meta分析提示,急诊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4%,病死率为3.5%[3]。因此有学者提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4];但也有研究显示,LC较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更有效[4-5]。随着腹腔镜下吸引器刮吸、钝性分离切除胆囊[6]、顺逆结合法切除胆囊[7]、Rouviere沟为导向胆囊三角解剖法[8]、浆膜下剥离[9]的应用,很多研究证实,急性胆囊炎在谨慎操作的前提下行LC是安全、可行的。本研究得出相同的结论。关于手术时机,多数研究认为应在发作3 d内施术[10-11]。相对延迟手术,早期行LC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时间更短,中转开腹率更低,术后炎症反应更轻,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住院时间更短,总费用更少[11-12]。因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可能同时存在穿孔[13],更应积极手术。急诊手术时因存在胆囊肿大、空间有限等诸多不利因素,增加手术操作空间势在必行,因此术中减压尤为重要。减压抽出或吸出胆汁,减少了高浓度胆汁对胆囊黏膜上皮组织的损害,从而降低由此引起的炎症反应[14-15]。
关于术中减压的研究目前暂无报道。本研究比较了我院常用的两种术中减压方法,针刺减压与吸引器减压。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胆管损伤、大出血、腹腔感染、腹壁感染发生;两组术后炎症指标、术中出血、术后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总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引器组手术时间短于针刺组,考虑原因为:腹腔局部已有炎症,术中冲洗干净即可,且术中留置肝下腹腔引流管;胆囊减压位置选择胆囊底部,因此处无大血管;吸引器能快速吸出稠厚胆汁、胆泥,且不易堵塞,主刀一人即可完成操作;针刺减压需多次反复抽吸,同时需要主刀与助手配合。
与以往研究[16]相比,本研究中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术后住院时间较短。以往研究显示,急性胆囊炎行单孔LC较常规LC并无劣势[17-18]。本单位也准备逐步尝试为急性胆囊炎患者行单孔腹腔镜手术,但各单位需根据自身情况,贸然操作可能导致胆管损伤,甚至多次手术[19]。本研究因术中谨慎操作导致手术时间相对延长、术中渗血相对较多,但出血量少于50 mL,且均为创面渗血。此外,术后C反应蛋白指标低于以往研究[16],考虑因术中吸出胆汁,减少了高浓度胆汁对胆囊黏膜的损伤;此原因验证了相关文献报道[14-15]。另外考虑肝下留置纱条,防止了胆汁、胆泥流至远处;术中冲洗干净,留置腹腔引流管,降低了残余感染的风险。因此与以往研究[20]相比,本研究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总费用较低。
结合本研究,我们总结验验如下:(1)针对急性胆囊炎,分离大网膜与胆囊粘连,显露胆囊,肝下留置纱条,于胆囊底部电凝钩止血、削薄胆囊壁,吸引器直接减压;(2)减压后,电凝钩电凝胆囊三角区脂肪浅层,应用吸引器以刮吸法显露胆囊三角区解剖,三管必须清楚,且不可超过Rouviere沟水平,切不可因害怕出血盲目钳夹离断;(3)通过浆膜下剥离、顺逆结合法完全游离胆囊;(4)最后检查肝总管、胆总管的连续性,以及创面胆漏情况,留置肝下引流管,经辅助操作孔引出体外。同时,遇急性胆囊炎多次发作[21],此次症状发作超过72 h,术中出血大于500 mL,手术时间超过2 h[10]的困难LC,应谨慎考虑中转开腹。
总之,在集合多种技术、仔细操作的前提下,急性胆囊炎行LC是安全、有效的,且吸引器穿刺减压较针刺减压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