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2-10席小兵
■文/席小兵
特教劳动教育工作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教育水平,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弘扬劳动的精神,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品质,并鼓励学生在未来能够努力工作,从而顺利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特教劳动教育内容概述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表示:“学生的劳动教育最基本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在幼年阶段就开始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特教劳动教育主要是一种有意识的身心活动,其目标是以实践和体验为动力,促进学生改造社会,从而不断提高其劳动知识和技能。
二、特教学校劳动教育的积极意义
为提高学生整体学习技能和生活技能,促使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经验。教师应加大对学生劳动教育的力度,借助劳动教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劳动教育期间掌握生活技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水平,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劳动实用价值。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期间,应高度关注学生劳动精神与劳动意识的个性化发展,确保学生在劳动教育期间能 够真切感受到劳动的喜悦,以深刻领会劳动对个人、社会以及国家所产生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当代教育教学实践中,劳动教育始终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修养。劳动教育则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环节中形成灵活多变的思维逻辑,提升学生大脑灵活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劳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智商。同时,由于教师会在劳动教育环节适当融合一些学科知识,因此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实践活动中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不断积累生活经验,拓宽视野。另外,受新课改的影响,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真切体会劳动的喜悦,使其在劳动中积极思索并处理现实问题,这与现代教育教学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基本一致。因此,劳动教育有益于学生累积更多的实践经验, 从而便于全面落实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
三、特教劳动教育的原则
学生可以通过直接的感知、行为来丰富自身经验。而学生的劳动教育则以体验、理解、反思自身行动为其首要目的,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其心理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全方位关怀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的教育资源积极构建学生的心灵空间。同时,教师也要为其提供充分的游戏场所,时刻关注其视觉感受,提升其官能,努力发展学生自身潜能,以充实其心灵世界。特教劳动教育对学生自身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人从事的社会性生产行为相对于学生早期的劳动教育而言,往往是外在的。而学生的劳动可以最直观地反映学生的心理需要、内在潜力和心理活动。因此,开展学生的劳动教育,有助于全面地满足学生自身的内在需要,认识内在世界。这需要成人不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强制学生劳动,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实现自身的真实需要,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此外,从教育的对象来看,特教学校的劳动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发挥特教学校文化、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
四、特教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特教学校的不断发展,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部分教师忽略对学生的劳动保护。究其根源,在于教师尚未充分意识到劳动的正面作用。同时,由于缺少相关的教学方案和措施,致使特教劳动教育在学生早期教育中所占有的比例偏低。 另外,家长常常认为学生还小,会帮学生完成大量的功课,甚至会帮学生穿衣服、倒水。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五、促进我国特教学校劳动教育工作实效性发展的途径
(一)开展劳动活动
一方面,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活动,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以劳动兴趣、劳动管理、劳动技能、劳动艺术为主体。劳动兴趣主要是发展学生劳动习惯的有效途径;劳动管理主要以学生当前的认识层次为基础,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劳动理念;劳动技能的主要目的是继续加强学生的劳工技术;劳动艺术的主要目的是大力培养和分解学生艺术,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尽情地感受美,并创作出美。劳动兴趣、劳动管理、劳动技能、劳动艺术这四大类相互独立,相互补充。教师通过全面理解学生劳动行为,使其充分认识和全面感受到劳动行为,从而保证特教劳动教育对学生身体和精神的全面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开展劳动主题游戏活动。教师开展劳动主题游戏活动,其目的在于推动学生劳动与游戏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游戏,并切身体验到劳动的乐趣。比如,在教师组织的“垃圾归家”劳动竞赛中,教师可以事先备好各类垃圾桶,并在特教学校或小区内正确地收集垃圾,要求学生指出哪些是垃圾以及应该将垃圾放在哪里。如果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赠送一张小贴纸;如果学生回答错误,教师可以请学生纠正,直至学生回答正确。最后,教师进行清点,给予得到奖励最多的学生一个“皇冠”。这样能使特教劳动教育既成为劳动教育活动,又成为游戏活动,从而鼓励学生在劳动中学习,在劳动中玩耍。
(二)创设劳动环境
劳动教育与劳动环境息息相关。合理地调整劳动环境,既要从客观的物质条件出发,又要从教育和安全两方面加以考量。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劳动的实际情况能够有效地保障学生劳动的真实性,而让学生思考教育与安全则能使其自身得到切实的保障。劳动环境的真实性能够使特教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更加紧密,并促进学生逐渐社会化,确保学生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劳动和发展。比如,在教师开展蔬菜生产劳动宣传活动中,教师可提前准备好种子,提供锄头、水和肥料,让学生自行播种、施肥、浇水,并与学生共同照料,直到蔬菜成熟为止。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有不同的体会,能够切身感受到劳作与丰收的快乐,并且对植物的特性有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为此,特教学校应营造富有特色的劳动氛围,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
(三)融合劳动观念
学生认识的层次包括劳动的基本观念,其主要目的在于高效地引导学生的工作。同时,对于学生的劳动与人的关系、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的认识也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劳动或懒惰,都是一种社会的、文化的自觉,也是现代劳动的中心思想。这种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劳动,同时也能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劳动,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快乐。学生对于劳动观念的深入认识与成形,自然是在整个劳动的全阶段发生的。学生在体验到劳动的果实后,就会真切地体会到其正面的影响,从而真正地爱上劳动。但是,劳动观念与劳动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把劳动观念与劳动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劳动的教育价值才能得到切实的体现,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到劳动的现实含义。
(四)树立劳动榜样
榜样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由于学生具有很好的模仿性和可塑性,他们很容易模拟成年人和同伴的行为。为此,教师应为学生树立优秀的劳动模范,培养学生健康的劳动心态以及劳动习惯。在开展劳动教育时,教师必须注意如下几点。一方面,教师要尊重劳动。教师要从心底里热爱、让学生尊重、爱护、珍惜劳动结果,从而确保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要主动与学生合作。在劳动协作中,教师要促使学生学习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相互沟通,进而与他人建立起友好的关系。
(五)家校合作共育
亲子关系是影响学生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为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交流,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传递给家长。一方面,教师要定期组织家长会,促使家长全方位了解劳动的真实意义,增强家长的劳动意识,让学生去干力所能及的活,比如扫地,洗碗等。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和家长共同营造良好的劳动氛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环境。比如,教师可组织有关劳动的专题班会,使学生在劳动中进一步提升劳动技能;当学生在家浇花时,家长可以正确指导学生,让学生知道浇水的量,并且和学生一起利用废的硬纸板做一些东西。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劳动观念,从而推动学生的身心发展。
总而言之,特教学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劳动育人氛围、创建舒适的育人环境、设置合理有效的劳动教育课程,大力开展劳动教育活动,还要深层次挖掘劳动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向的劳动观,以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水平,从而全面发挥出劳动教育的实际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