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体检助推景洪市“旅游名城”建设
2022-02-10刘晏廷
刘晏廷
(云南国盛人居环境设计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224)
引言
城市是“有机生命体”,了解城市就像了解人的身体一样,健康与否的标志就是体检指标。城市体检指标需要不断实践和完善,最终确定哪些指标能反映城市健康程度。2018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北京市政府率先开展了城市体检工作。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设立了36项城市体检指标;2020年,城市体检指标增加到50项。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各类“城市病”逐渐突显,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将城市问题转换为量化指标,通过定期评估发现城市发展建设和规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2]。常态化规划实施监督机制的建立,反映了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控的转变。
景洪市作为云南省重要的边境带城市之一,根据云南省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工作现场会和云南省住建厅召开城市更新工作安排会议精神,结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实际情况,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及城市更新工作,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生态文明试验示范区、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定位[3],按照市委实施“2345”工程部署要求,强化“招商引资、有效投资”两大抓手,为全面推动“世界旅游名城”建设,景洪市以找准“城市病”,开出“治病方”,抓好“治病药”为工作目标,从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等8个方面对现阶段城市建设情况开展客观评价分析,以此为城市更新提供指导方向。
一、研究方法
本文借鉴昆明城市体检技术方法,采取“四维四问”诊断法。“四维”强调从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包括“国家、地方标准规范”“规划及其他发展目标”“对标对表城市数据”“社会满意度调查”,综合评价各版块指标情况[4]。
“四问”强调将指标分析与市政府各部门相关工作结合,从“做了什么”“成效如何”“存在问题”“如何解决”4个方面进行梳理和评价,从时间维度上系统追踪和判断城市规划与建设问题,并提出建议[4]。 坚持目标导向,全面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景洪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围绕建设“世界旅游名城”的愿景定位,引领景洪高质量发展;坚持问题导向,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规避城市发展风险,促进资源集约利用,提升城市品质,切实解决人民关心的突出问题。
二、研究范围
景洪市地处祖国西南边陲,是北回归线上的一片绿洲,距离省会昆明560 km,是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本次城市体检工作范围是景洪市建成区,总面积40.34 km2,包括主城区、旅游度假区部分区域、工业园区部分区域3个片区。
三、体检指标
景洪市围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世界旅游名城”的战略要求,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和中国最美省份的城市愿景,在落实住建部推荐的8大板块50小项城市体检基本指标、云南省城市更新24项指标基础上,为贯彻落实云南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打造以热带雨林为依托、康养旅居为特色的世界旅游名城,特参照《国际旅游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国内优秀的国际旅游城市评价方式,增补20项特色体检指标,形成此次景洪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共同作为助推旅游城市建设发展的关键诊断要素。
四、体检结论
(一)城市建设现状
1.城市建设成效
第一,城市生态环境优良。景洪市空气质量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2019年,景洪市空气质量总体达到二级标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相较同类型气候条件下的旅游城市(三亚、桂林、大理),景洪市气候温润舒适。
绿地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建成区内共有公园绿地29个,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8.75 m2/人。森林覆盖率高达78.4%,是天然氧吧,环境舒适度较高。
第二,城市旅游经济水平稳定。从旅游收入可以看出,景洪市旅游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发展情况良好。
第三,人文环境特色显著。西双版纳地区信奉南传佛教,佛寺、佛塔遍布全州,形成“村村有佛寺、寺寺有佛塔”的佛教圣地景观[5],佛教文化影响力极强;泼水节作为傣历新年,是傣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也是参加人数最多、影响面最大的节日,很多商业机构纷纷利用傣族文化、贝叶文化等传统民俗文化打造各类歌舞剧;目前已经逐渐建成国内外知名的“佛教文化”生态旅游区。
2.城市现有问题
通过此次城市体检,笔者发现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滞后,城市建设缺少规划指引;生态廊道达标率低,未将城区内各类景观旅游资源串联成一个网络,公园绿化活动场所分布不均衡;城区内公厕的数量和质量都与城市定位不符。
景洪市现行总体规划编制时间较早,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澜沧江湄公河合作”的深入推进,中老泰国际铁路等一批国际性重大项目的建设,景洪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根据城市实际建设情况,要加快推进景洪市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强化上位规划对景洪市未来建设的战略引领和底线管控作用[6]。
(二)城市生态环境改善方面
景洪市以国土空间规划为指导,编制、实施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结合世界旅游城市建设,推进绿道和公园绿地建设;作为国家园林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山形水胜,中心城区内公园绿地星罗棋布,构成了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笔者建议依托澜沧江、傣江南带状绿地、沧江之都公园、傣泐金湾公园、澜沧江湿地公园、金沙河公园等建设滨河型绿道,既可以治理河流污染,又可以修复周边湿地生态环境。
首先,依托宣慰大道、景兰大道、勐泐大道、勐海路、清泉路等主要道路线性空间,串联城市中的热带花卉园、白象湖公园、孔雀湖公园、南药园、民族风情园、曼听公园、滨江公园、泼水广场、世纪金源公园、万达公园、迎宾公园以及其他街头绿地,形成具有寓教于乐、休闲养生、体现城市特色的都市型绿道。
其次,针对景洪市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制订公园绿地建设计划,采取见缝插绿的措施在老城区内增加社区公园、口袋公园等公园绿地。
(三)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打造康养之城
景洪可以将“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逐渐完善各项便民服务设施,体现以人为本,为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改善当地的卫生医疗条件、基层医疗机构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
依托温泉养生、雨林郊野公园,加快建设健康产业,引入高品质假日休闲、娱乐康养活动,打造以雨林旅居为主题的国际休闲康养产业。抓住国家和云南省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契机,培育傣药医疗保健、休闲养生、体育健身、避寒养老等健康养生产业,把景洪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健康养生基地、全国健康养生产业先行区、大湄公河流域具有影响力的健康养生服务中心。
(四)安全韧性有待加强
目前,城市没有具备应急改造条件的大型公共设施,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情况的能力有待加强。“平疫转换”多功能需求的低成本快速响应,应当是景洪市未来体育场馆等大型公共设施设计改造的发展方向,以满足未来旅游城市大量流动人口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避险需要。
(五)优化城区道路交通系统
据统计,在旅游感受影响要素中,与住宿、饮食、景点及其他服务消费等项目相比,绝大多数人将交通列为首位。交通是影响旅游者出行的重要因素之一,旅游资源依托旅游者光顾而产生价值。若没有便捷的交通,就不可能有规模化和长期发展的旅游经济。旅游资源潜力再大,没有高效的交通作为后盾,也将无法发挥其优势[7]。
故景洪市急需优化城区路网布局,尽可能消除城区内多数主干道机非混行的现象,从而提高交通安全系数。要编制《景洪市城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专项规划》指导建设以绿色交通为主导的低碳环保型城市交通网络,加大公共交通的建设投入,为游客出行提供多样化的交通工具;分时段增设旅游专线,加强景区与景区、景区与城区之间的联系[8]。同时,编制《景洪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优化城区路网布局。老城区路网方面在现有路网结构布局的基础上进行拓宽改造,并根据交通要求疏通理顺,裁弯改直,打通“断头路”等道路交通,进一步改善交通环境。新区路网方面,原则上采用方格型路网体系,局部地段根据地形特征,尽量做到顺畅布局,各片区组团间规划至少有2条以上城市主干道进行连接,组团间设置不小于100 m且连续贯通的生态廊道。
(六)风貌特色有待深入挖掘,提升城市魅力
新增建设项目要严格遵守《西双版纳州城镇建设风貌特色化管理规定》,充分体现以西双版纳傣族传统风貌为主的民族传统建筑外观造型,同时融入现代建筑特点,达到建筑外装修、装饰及色彩等风格的协调与统一。对于城区内规模小且分布零散的历史文化遗存点,如佛塔、佛寺等纳入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规划,既能满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控制的要求,又能为居民提供日常交往的平台,还能增强市民的历史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
针对当地饮食文化受外来元素影响较大的现状,建议深入挖掘傣族饮食文化资源,依托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开发组合性旅游产品,不仅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还可形成互补优势,提升西双版纳的旅游形象,增强其综合吸引力。
要重点依托景洪市全年气候温暖优势发展夜间经济,丰富夜间消费新场景,大力培育夜间经济新业态,将景洪市建设成为西双版纳州夜间经济发展“新高地”,争取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业态多元、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的“1+6+N”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1”即重点打造景洪市夜间经济示范区,创建“一江两区三街”(澜沧江,告庄西双景、融创旅游度假区,傣江南酒吧街、傣泐金湾餐饮街、滨江公园夜市街)和“一水三翼多点”(引水入城,景洪-嘎洒镇、勐罕镇、勐养镇三翼,多点分布)的夜间经济发展布局;“6”即重点培育“夜游、夜购、夜娱、夜食、夜宿、夜养”六大夜间消费业态;“N”即重点扶持一批基础较好、市场认可度较高、品牌效应明显的夜间经济重大项目,打造一批夜间旅游新产品。
(七)推广垃圾分类,建造一批高品质旅游公厕
要积极推广垃圾分类,深入推进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进一步提高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优化旅游公共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增加旅游公厕总体数量的前提下,还应加强厕所管理,实施标准化保洁,达到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目标要求。
五、结语
针对本次城市体检中暴露出来的城市问题,应以城市更新为工作抓手,聚焦重点板块问题,编制《景洪市城市更新实施方案》,从优化交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服服务设施、推进老旧城区改造、促进智慧城市建设等9个方面落实新建、改建项目,充分保护和利用景洪市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越的地理条件,把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按照“国际、生态、康养、智慧”的定位,高水平谋划规划一批世界级旅游康养产品,培养和吸引国内外一流的市场主体,健全完善支持康旅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传统旅游产品转型升级,高标准打造跨境旅游示范区,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补齐高端住宿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进旅游业从观光游览型向康养旅居型转变,打造傣乡旅游康养名城,实现景区旅游、城区旅游、乡村旅游同步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