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权制度下的他者*
——论《金锁记》中的女性主义色彩

2022-02-10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曹七巧金锁记张爱玲

张 睿

(南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张爱玲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文学女作家,她的创作从小说、散文乃至剧本评论都有所涉及,其中当属小说的成就最高。1943年至1944年一年时间内发表了《茉莉香片》《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等小说,去往美国定居后的1969年主要从事对古典小说的研究,并著有红学论集《红楼梦魇》。她的小说扩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与丁玲、冰心等女性作家相比有着更加鲜明的女性主义特征,她在20世纪40年代时就率先脱离了以抗日为主的创作主题,将小说的方向转向了“婚姻、爱情、家庭、女性的挫折和处境”,展现了充满女性主义气息的文学世界。作家王小波评价张爱玲说到“她小说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她对于女性生活的理解尤为深刻”;作家于青评价“她的小说中对女性意识的探索深入进了历史的深处,通过进入民族文化的深层去透视和反映出女性自身心理存在的屏障,相比于‘五四时期’的作品显得更加深刻和有力”。

一、《金锁记》中刻画的男权制度和女性角色

《金锁记》刻画出了在那个年代下真实地生存在男权制度下的女性形象,在中国现代女性作家中,没有人能与张爱玲一样,能够从女性的角度出发,对缺乏自主精神和经济独立的女性怀着同情和关注。通过对那个时代中悲惨命运的女性的描写,揭示了男权主义制度、传统文化、传统习俗等对女性的伤害和摧残,并对女性的精神世界进行了深入探索。以女性的原罪意识为出发点,对女性自身所具有的人格弱点、思想精神等进行批判,开启了对女性的批判立场。在后期摒弃对男权制度的单向控诉,开始呈现出女性在自我定位上的矛盾、压抑、自我冲突以及自演自绎后的畸形的面貌和思想。所创作的小说集中于女性身上,有文化的女性如白流苏、敦凤和没有文化的曹七巧、霓喜,她们都重在考虑自己的生存和生活现状、个人的喜乐哀怒等,她们把个人的婚姻当成了自己的职业定位和获取金钱、物质的筹码,完全没有身为一个女性应该具有的尊严和人格,甚至不由自主地代替男性角色成了家庭中施害者的角色[1]。张爱玲个人认为,社会的外界因素与对女性的禁锢是导致当时女性生存现状和凄惨命运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更深层的原因主要在于女性自己内心深处充斥的自私、软弱以及奴性意识,并缺乏反抗精神。虽然张爱玲在创作中深刻批判了当时女性内心深处的阴暗面,但也未全然不顾地将女性批判得一无是处,而是留有情面地叙述了女性所具有的优点,也正如她自己所说“女性纵然有着千般不是或万般不是,但女性精神中却仍有地母的根芽萌生”,这个足以能够宽恕女性的一切不是。

二、《金锁记》的创作背景和内容介绍

张爱玲在1943年的上海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那个年代的上海就像是一个浮华的洋场社会,同时战争的阴霾又给那时的上海增添了一种颓废的气息,人们大都注重于及时行乐的生活。华洋杂处、十里洋场便是当时对上海这个城市的现状的最好描述,传统的生活和思想价值观念与现代的生活和思想价值观念掺和在一起,使得整个城市透露出一种光怪陆离的模样。《金锁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作品中对上海价值虚无、物欲横流、战争近在咫尺的真实生活状态的描写,将战争中人性具有的恶表现得非常的透彻,使作品的内容既充满了时代的印记,又融入了张爱玲个人的身世背景而形成的人生经验。

曹七巧家中本身是开了间麻油店铺的,她是一个充满青春气息、自由开心且有几分美貌的女人,并不缺乏青年小伙的追求,由于传统的封建习俗,家里人对于金钱的贪欲,使她遭受买卖婚姻制度的残害,嫁给了当时的名门望族,也就是姜家的二少爷,而他是一个残废,无法与官家小姐结亲,便同意娶了曹七巧做正房夫人。因为丈夫患有软骨症,常年只能瘫软地躺在床上,使曹七巧无法享受到一个女性对爱情的期盼和追求,她的身体和情感常年受到压抑。她之所以会嫁给姜家二少爷做正房太太并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遇见姜家三少爷姜季泽,她认为嫁入姜家后便能接近姜季泽,他们便能相爱了,但传统的封建礼数迫使三少爷姜季泽拒绝了曹七巧,无望的感情激起了她对于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使她一步一步地深陷入自己打造的黄金锁中,自己的心灵也逐渐地扭曲。由于曹七巧重度的心理扭曲,在姜家分家之后,逐步转变成了一个恶毒的母亲和婆婆,坏事做尽。而她的女儿长安便成了她的第一个牺牲品,曹七巧逼迫长安裹小脚,让她的女儿沦为了朋友和亲戚们的笑柄;当长安能进入到学堂中自由地呼吸新鲜的空气时,曹七巧开始了各种的无理取闹致使长安放弃上学;当长安与童世舫产生爱情后,曹七巧又开始从中作梗,同时想方设法让长安沾染上大烟,将女儿的名声败坏的同时也把长安的美好人生推向了深渊;曹七巧的儿子长白也在她的引诱下开始吸食大烟,并谈论儿媳的秘密,迫使儿媳绝望后凄惨地死去,之后的娟姑娘也在扶正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吞入鸦片自杀。因为自己生活的不幸,曹七巧不能接受和容忍别人的幸福,甚至是自己的儿女。因自己重度的心理扭曲使她做出了许多的恶事,亲手毁掉了自己儿女的幸福生活,造成许多人的悲剧[2]。

三、《金锁记》中曹七巧及她的女儿长安的悲剧命运分析

(一)亲情以及爱情角度

曹七巧家中原来是开麻油铺的,加上自身多少有几分美貌的原因,也被客人们称为“麻油西施”,时常在店铺与各色各样的客人打交道,因其见过世面,养成了她泼辣的性格;由于自身的美貌和习惯挽起衣袖露出手腕的模样,当她上街时,肉店的朝禄、哥哥的结拜兄弟、裁缝家的儿子这些青年小伙都会偷偷地看着她,那时的曹七巧便非常的享受这种被人欣赏和被人喜欢的感觉,让她有了作为女性的尊严,但也养成了她只能被欣赏被抬举不能被欺负的内心想法。而曹七巧并没有父母的细心呵护,她唯一的亲情来自她的哥嫂,但她也是哥嫂家中的一个寄居者,迟早是要嫁人的,后来她的哥嫂将她嫁入了当时的名门望族姜家,就是因为姜家有钱,妹妹嫁入姜家后他们也可以沾光。她以为嫁入姜家后有了正房的身份,便可以重新抬头做人,受人尊重,但是姜家的二少爷是个废人,在家中并没有地位,再加上她的出身和家世低贱,因此在姜家眼中,曹七巧不过只是一个花钱买来服侍二少爷的“下人”,过着一家人都能踩在她头上的艰苦日子。当她过着连比她更加低贱的丫头都看不起她、轻视她,处处不如别人的生活后,心中便充满了摆脱“下人”地位,过着像人的生活的心愿。当她的女儿长安进入洋学堂后读了几天书便不想上学后,她打骂女儿并说出“你爹不如人,你也不如人?生你养你下来又不是个十不全,就不肯给我争口气!”而长安只是背着双手、并不言语。通过这段话可以看出此时的曹七巧是争取做人尊严的女人,因为在姜家生活中处处被别人轻视践踏,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她想要通过儿女的能力争取到她做人的尊严。而她原本活泼的性格被长时间压迫和轻视后需要爆发出来,因此她不断地采取各种错误的方式进行反抗,为了找回曾经做人的尊严,她开始变得搬弄是非、说长道短起来,但这是一种为了排遣内心压抑和痛苦的畸形方式,也是一种为了找回尊严的叛逆行为,曹七巧心中充满的怨恨和痛苦使她常常挖苦别人,用语言上的挑衅获得暂时性的满足,同时又唆使姜家老太太早点将二小姐嫁出去,还通过造谣的方式,气得二小姐在房间里放声大哭。在许多人眼中,她的坏名声人人都清楚和明白[3]。

(二)情欲以及物欲角度

从另一方面来看,身患疾病而瘫痪的丈夫,使曹七巧陷入了缺乏情爱的困境并沉浸在这种自我毁灭中,她逐渐有了扭曲的情欲,她爱上了姜家唯一能与她谈话的三少爷姜季泽,当初来到姜家就是为了要遇到姜季泽、为了要和姜季泽相爱,而姜季泽也仿佛是她在姜家度过的阴霾人生中透露的一点光亮,所以当她嫁入姜家遇到姜季泽的时候,整个人都卑微到了尘埃里,但是她心中的欢喜又像从尘埃中盛开的鲜花,她以为姜季泽是能够帮助她逃离苦海的人,而姜季泽作为姜家一个醉生梦死的三少爷只把她当做填补空虚心理的工具,没有对她产生过爱。当曹七巧对姜季泽失望过后,便对姜家充满了仇恨,她从此过着隐忍的生活,等待着复仇的时机。压抑和煎熬扭曲她的人性,她发现了金钱的魔力,开始疯狂地收敛钱财,在老太太死后分得了一笔财产,她熬到了可以凭借着手中的金钱指手画脚干预别人的生活,她被自己创造的黄金锁牢牢地困在其中,一味地收敛钱财将她的亲情也彻底的摧毁,失去亲情观念的曹七巧开始破坏儿女幸福、不断地以病态的方式发泄和报复,最终变得自私自利、刻薄又残忍。而她的女儿长安则希望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爱情,作为姜家的小姐,她虽不会有经济上的危机和社会层面对她的威胁,但母亲对她的苛刻和嘲讽,让她陷入吸食大烟的深渊,使她在心爱之人面前抬不起头。曹七巧扭曲的心理和观念不但毁了自己的生活,同样将儿女的一生幸福尽数摧毁。文中的曹七巧和长安明明是两个不同的个体,却在最后活出了一模一样的人生,展示出了那个年代的女性的悲惨人生[4]。

(三)社会的角度

张爱玲所生活的时代便是曹七巧这个人物的诞生时期,社会动荡并且正在经历变革。姜家是那个时候传统的名门望族,虽然还能勉强维持以往奢靡的生活和排面,由于亡国的打击,家族的衰败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西方自由文化冲击的情况下,他们迷失了生存的目标。这样的时代环境下,更能凸显出曹七巧这个女性角色的悲惨,展现她们因为自我意识的缺失而导致的永恒困境[5]。

(四)封建畸形的婚姻制度

传统封建的畸形婚姻制度是造成曹七巧心理扭曲并导致她命运悲惨的原因之一,一切悲剧的开始也就源于这场没有感情、靠金钱换取的婚姻生活。封建的婚姻制度是中国几千年来女性的悲惨结局的开始。曹七巧的婚姻生活状态揭开了中国女性在传统制度下的生存状态,她为了自己一辈子不受贫穷困扰,欣然地将自己的婚姻作为了买卖、将自己的青春年华作为了对婚姻的赌注,最后却将金钱作为了自己的归宿,亲手断送了自己的亲情、爱情,把自己的人生过得一塌糊涂[6]。

四、《金锁记》的意义

(一)女性的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同样重要

若将曹七巧的前半生讲述成她的身不由己、迫于封建婚姻制度的无奈,那么她的后半生过得如此下场,也完全是自食其果、咎由自取。前半生时,因为她的家庭出身不算特别好,丈夫又是一个残疾人,所以造成了她在姜家受到所有人的排挤和欺压;分到一笔财产后,下半生完全可以过着儿女双全的美好生活,但她嫉妒儿女过着幸福的生活,因此试图让他们也要过着不幸的生活,因此,女性的经济独立与精神独立同样的重要,安全感是靠自己得到的,而不是一味地从别人身上汲取。

(二)若自己的婚姻生活不幸,也不要将下一代作为报复对象

曹七巧也是一个受到传统封建制度婚姻摧残的受害者,但她自己经历过不幸后,也想要身边的人同样地过得不幸,便将自己所有的不满和怨恨情绪全部的发泄到自己的亲生儿女身上,亲手断送了儿女的幸福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因自身原因或外界原因过得不幸的人,将自己对生活的不满与对另一半的怨恨通通发泄到孩子身上,最终造成自己落得一个众叛亲离的下场。

(三)尊重个人的选择权

当代女性主义者追求平等,希望能够忽略个人出生时生理构造的差异,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做到对事物的自由选择,包括:穿着的服饰、妆容、个人的爱好、喜欢的人的个性和样貌、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婚姻自由和生育自由等,不需要他人对自我生活选择进行干预,也不用向他人做出解释和证明。希望能够挣脱社会中对男女性别的对立,也可以不用依附男人生活,能够在生活中平等地与男性共同参与公共活动、事业等权利、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婚嫁和生育权利,但也能够保留女性自身所喜爱的事物、女性独有的特质,能够拥有最大程度的个人的自由选择权利。

五、结语

张爱玲创作的小说成就超越了她生活的那个时代,无论是从选材、涵义、人物塑造、叙述结构、语言词句等都显示出了她独有的个人特色,为中国小说史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具有坐标的价值。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也是对张爱玲自己人生经历的影射。张爱玲从小便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中,她与自己的母亲关系并不好,而自己的父亲放荡不羁、不思进取,将祖产败光,并且经常对她拳打脚踢,对于给自己造成伤害的父亲她是有怨恨的,虽然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中,但终是有缺憾的。张爱玲的《金锁记》展示了那个时期女性生存的困境和受制于封建制度的悲惨,使读者感受到世态炎凉下女性生存的艰苦、人性的自私自利。这也为现代女性发出警示,不要过度重视金钱或物质,精神上的富足才是幸福生活的基础;也不要将婚姻当作生命中的唯一,女性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事业,活出精彩的人生。

猜你喜欢

曹七巧金锁记张爱玲
半辈子抱金如命,空荡荡饮恨而终
九月雨
解读《金锁记》中曹七巧的悲剧人生
“香港舞台剧女王”焦媛和她的《金锁记》
试论《金锁记》对《狂人日记》的继承
论张爱玲《金锁记》的思想艺术
梦里梦外——评张爱玲《天才梦》
张爱玲在路上
《金锁记》中曹七巧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