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阳经辨治小儿喉乳头状瘤
2022-02-10王昭倩蔡婷婷马湘婷高畅王军刘静
王昭倩,蔡婷婷,马湘婷,高畅,王军,刘静
1.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 100730
小儿喉乳头状瘤(juvenile laryngeal papilloma,JLP)属于喉部良性肿瘤,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1],主要由人乳头状病毒(6型、11型为主)感染引起,以进行性声音嘶哑为主要表现,肿瘤较大时可失声,也可出现喉喘鸣和呼吸困难[2],好发于声带、室带、前联合、喉室,甚至累及声门下或呼吸道,部分患儿可累及食道,若瘤体阻塞气道易致喉梗阻而出现急危症[3]。目前,本病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方法,少数患儿需配合抗病毒及免疫等治疗。JLP复发率极高,部分患儿手术甚至需数十次,且有年龄越小复发越快趋势。而反复手术易出现声带粘连、喉狭窄等并发症[4-5]。
根据临床症状,JLP可归属中医学“喉瘤”“喉喑”范畴,为本虚标实之证,以肺脾虚损为本,气滞血瘀痰凝邪毒为标[6-9]。结合小儿稚阳体质禀赋,笔者临证从太阳经病变角度辨治本病,能有效延长患儿手术间隔时间,减小甚至消除瘤体,取得满意疗效。兹介绍如下。
1 喉乳头状瘤与太阳经相关性
1.1 病位
JLP发病主要在下咽及喉部,尤以声带最常见[3]。声带由浅至深分为5层结构,即上皮层,固有层浅层、中层、深层及声带肌层。JLP病变主要位于上皮层及固有层浅层,其中上皮层为复层鳞状上皮,固有层浅层属疏松结缔组织,其主要成分包括蛋白质,并含有大量组织液等。发音时声门下气流冲击声带,声带表面黏膜产生自下而上的黏膜波动,形似波浪,这与固有层浅层中含有大量的细胞外基质有密切关系,细胞外基质的变化可影响声带组织液的含量[10]。若病变、声带手术累及黏膜、固有层浅层,造成声带黏膜及固有层浅层存在瘢痕,发声时声带丧失正常的黏膜波的运动方式,尽管声带形态看似正常,但仍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
太阳经为六经藩篱,统营卫而主表,包括足太阳膀胱经和手太阳小肠经。“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直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灵枢·经脉》),可见足太阳经行于背部,纵贯全身。又“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灵枢·本脏》),膀胱司气化,通过经络将津液布散于肌表,体现太阳主一身之表的特点。手太阳小肠经“循咽,下膈,抵胃”,循行于胃和小肠之内表面,故“手太阳小肠之经也,为腑、主表”(《诸病源候论》),六腑通天气,太阳与天气相应,小肠为中空的肠道器官,由太阳所主,传化物而不藏,机体消化、吸收过程与小肠经密切相关。小肠约长5~7 m[11],其黏膜上具有环状皱襞、大量绒毛及微绒毛等结构,增加了小肠黏膜表面积[12]。研究表明,人体消化道内部黏膜的总面积约32 m2,其中小肠30 m2,远大于大肠的1.9 m2及其他脏腑的黏膜面积[13]。这可能也是小肠经为“太阳”的原因之一。足太阳膀胱经主体表,手太阳小肠经主内表面,根据中医同名经经气相通理论,手足太阳经可视为一体。因此,从结构层次看,喉位于气管及食管入口处,属机体腔隙器官的内表面及浅层组织,由太阳经所主。
从生理功能看,喉应天气,声由气发,声户开阖需赖气机通畅、咽喉濡润。声带为瓷白色,其固有层中层、深层主要是由胶原蛋白纤维和弹性蛋白纤维构成的声韧带,属筋的范畴[14],肝在体合筋,故声带由肝化生。声带固有层浅层中大量基质又具有中医“液”的属性。《灵枢·经脉》认为足太阳膀胱经“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小肠手太阳之脉“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聋,目黄,颊肿,颈、颔、肩、臑、肘臂外后廉痛”。同时,小肠主液、属寒水,由于手、足太阳经经气相通,若太阳经经气流利,水液代谢正常,则筋得津液之濡润,能使声带开阖、发音功能正常。声带属“筋”,声带固有层中的细胞基质相当于“液”,手、足太阳经病变会引起筋及津液的病理变化,筋失去津液的滋润濡养会导致声带发生病变,即太阳经经气不利,声门启闭失司,则生病变。
从三焦角度可更加清晰阐释本病与太阳之间的关系。手足太阳属广义三焦范畴,三焦分上、中、下,三焦通行元阳,是津气流行之处。足太阳膀胱腑居下焦,为津液贮藏之腑,主司气化,通过三焦水道将津液布散全身。正常的水液代谢与三焦、太阳密不可分,声带的水液代谢依赖太阳及三焦的调控。若外感六淫影响膀胱气化,内伤饮食影响小肠水液代谢,三焦流行不畅,则易导致声带等发生病变。
1.2 病机
1.2.1 太阳经气不利是发病前提
太阳,为一身之表阳、卫阳。膀胱经主表,位于人体最外层,相较成人,小儿稚阳,腠理未密,太阳经气尚未充实,易受六淫邪气侵袭,邪阻经络,导致膀胱经经气不利。另外,“小儿一十六岁前……肠胃尚脆,饮食难化,食则为痰为积”(《丹溪手镜》),小儿脏腑娇嫩,更易受饮食影响。“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小儿饮食不节,过食膏粱厚味,或受食物过敏及食物不耐受影响,使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失职,导致小肠经经气不利。研究发现,食物不耐受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暴露于不耐受的食物抗原时,肠黏膜屏障受损,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胃肠道激素及其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形成微肠漏[15]。因此,外感六淫导致足太阳膀胱经经气不利,内伤饮食导致手太阳小肠经经气不利,二者病变可导致具有“筋”“液”属性的喉部(声带为主)出现乳头状瘤等疾病。
1.2.2 水液代谢障碍、痰浊结聚是核心病机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膀胱为水聚之处,膀胱得肾阳之温煦,蒸腾气化,津化气流行于三焦,或下出膀胱成尿排出体外,维持正常的水液代谢功能。人体内体液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新生儿体液量占体质量约80%,2~14岁儿童约65%,远高于成人体液量55%~60%,这种差别主要在于组织间液占体液总量的差异,而细胞内液和血浆含量则差异较小[16]。说明儿童体内含水量较多,组织间隙津液含量大,更需膀胱、小肠主津液之用。“气不化水,则郁蒸于上而为痰”(《四圣心源》),可见,喉窍壅塞乃阴邪聚积,而痰浊阴邪为阳失气化所致。当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导致手足太阳经经气不利,则津液输布运化失常,停聚为湿,湿聚成痰,痰湿结聚于咽喉,导致局部形成肿块而影响发音,出现声音嘶哑,瘤体阻塞气道则发生喘鸣、呼吸困难。
1.2.3 伏邪是本病发病的重要一环
JLP由人乳头状病毒感染所致,病毒来源可能与自然分娩时母体产道存在人乳头状病毒有关,婴儿可能因助产人员去除口腔分泌物时感染,或可能通过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羊水感染[17]。尽管乳头状瘤可发生在呼吸道的任何部位,但通常病变仅限于喉部,声带又是最易侵犯的部位[3]。喉部存在腔隙性结构,如室带与声带之间的梭形隐窝-喉室、喉室前端的小憩室-喉室小囊等,这可能是人乳头状病毒潜伏之处。婴幼儿正气不足,无力与邪毒抗争,致邪毒伏藏于里[7-9]。JLP发病多集中在2~6岁[4],结合此年龄段小儿的体质特点,易受六淫侵袭,加之饮食不节(包括食物过敏、不耐受)或情志不遂,导致外邪引动伏邪,出现内外合邪,伏邪与痰湿等胶结于喉而发病。本病复发率高,复发间隔时间短(最短手术间隔仅20余日),其原因可能与伏邪、痰湿等长期羁留体内,暗耗阳气有关。同时,反复手术也损伤儿童正气,导致邪气羁留,使JLP病程较长,容易声带、室带、前联合、喉室、声门下及呼吸道等多部位发病。
2 辨治
2.1 温阳化气、利湿通络为基本治法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有“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小儿正气方萌,阳气推动、温煦功能不足,若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情志不畅,影响脏腑经络代谢功能,气血津液流行不畅,导致痰湿浊邪停聚咽喉而为病。正如《类经·阴阳应象》所言:“阳动而散,故化气。阴静而凝,故成形。”故治疗JLP关键在于温阳化气、利湿通络,可选太阳病经典方剂五苓散加减。
五苓散源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原方为“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方中猪苓、泽泻利水渗湿泄浊,为下焦利水要药。泽泻球茎形圆,能“动”;独茎中空直上,能“通”[18]。《伤寒来苏集》云:“猪苓色黑入肾,泽泻味咸入肾,具水之体。”茯苓、白术味甘入脾,培固中焦,善利中焦之水。桂枝性温助阳,辛可行气,达内外上下,通达三焦[19],协助膀胱气化。其“散者,意为散也”,有清散水道瘀滞之意。“多饮暖水”,意在温通阳气,助运水湿运行。五药之用皆与“津液”有关,合用能通阳化气利湿,同时能够激发患儿太阳经阳气,使邪水得利,津液得布,则喉窍局部之痰浊湿邪得散。
2.2 辅以化痰散结、行气通窍
鉴于痰浊湿邪是JLP的直接原因和关键因素,针对水液代谢障碍、痰湿结聚的核心病机,除五苓散为主方温阳化气利湿治本外,还需佐以化痰散结之品治标,如半夏、陈皮、橘核、荔枝核、三棱、莪术等。其中半夏、陈皮均为辛温之品,能理气化痰、行气散结;橘核、荔枝核为常用对药,二者皆苦温,合用能增强暖肝散结之效;若患儿久病,出现舌质黯淡等,可以少量三棱、莪术破气消积、散结通窍。
2.3 佐以调整肝肺气机升降
声带为筋属肝,足厥阴肝经“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肝主疏泄,可协助调畅咽喉气机。“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灵枢·忧恚无言》),喉为肺之门户,声由气发,肺主气主声。肝主气之升发,肺主气之肃降,二者升降有序,则气机运行协调,才可使声带发音正常。结合小儿“肝常有余,肺常不足”体质特点,JLP发病存在肝肺升降失常的病机,常用柴胡、紫苏梗、香附疏肝调肝,葶苈子、桑白皮、枇杷叶等泻肺降肺,酌加黄芪、百合、黄精等补肺之品,使肝肺升降有序。
2.4 配合调整饮食,顾护脾胃
“儿之初生,脾薄而弱,乳食易伤,故曰脾常不足也”(《万氏育婴家秘》),小儿脏腑娇嫩,胃常有余,易饮食不节,脾常不足,致积食、伤脾,表现为腹泻、腹胀等,临床发现此类患儿多有食物不耐受或食物过敏情况。资料显示,慢性耳鼻喉科疾病患儿(包括变应性鼻炎、腺样体肥大、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扁桃体炎、喉乳头状瘤)最常见的过敏原前3位为鸡蛋、牛奶、小麦[20]。本病疗程长,更需在治疗过程中顾护脾胃,结合患儿食物不耐受及过敏情况进行饮食调整。
3 典型病例
患儿,男,4岁,2019年3月4日就诊。患儿因声音嘶哑就诊于外院,检查发现喉部多发乳头状瘤,于2019年2月27日手术,术中发现瘤体位于喉部、气管、食道,遂对部分瘤体予以激光切除。刻下:声音嘶哑,性情急躁,易出汗,舌尖红,苔薄白,舌根部苔略厚腻,脉滑、尺脉浮。血清食物过敏原检查示:总IgE 602.56 U/mL,鸡蛋0.58 U/mL(1级)。食物不耐受检测分析示:鸡蛋109.89 U/mL(2级),小麦115.8 U/mL(2级),玉米57.12U/mL(1级),大米53.97U/mL(1级),大豆53.49 U/mL(1级),西红柿63.25 U/mL(1级)。西医诊断:喉乳头状瘤。中医诊断:喉瘤,辨为太阳证、痰浊湿阻证。以温阳化气、利湿化痰、散结通络为治法。方选五苓散加减:茯苓6 g,猪苓6 g,麸炒白术6 g,桂枝6 g,盐橘核6 g,盐荔枝核6 g,黄芪10 g,北沙参10 g,燀桃仁6 g,牡丹皮6 g,赤芍6 g,防己6 g,黄芩10 g,盐车前子10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饭后服,每日3次,每次60~80 mL。并嘱忌过敏食物及不耐受食物。服药7个月后,2019年10月外院检查喉部残留乳头状瘤消失。遂停药。
患儿瘤体消失后恢复正常饮食,包括过敏及不耐受食物。2020年11月,患儿因“声音嘶哑”于外院复查喉镜示“左侧声带、咽侧索、咽后壁及右侧梨状窝食道入口处乳头状瘤复发”。刻下:患儿声音嘶哑明显,舌淡红,苔薄白,脉略滑、尺脉浮。辨证为太阳证。治疗以五苓散合小柴胡汤加减:茯苓6 g,猪苓6 g,泽泻10 g,麸炒白术6 g,桂枝6 g,柴胡6 g,黄芩6 g,法半夏6 g,龙骨(先煎)10 g,牡蛎(先煎)10 g,当归6 g,败酱草10 g,蒲公英10 g,黄芪10 g,生姜6 g,大枣6 g。继服7剂。并嘱忌过敏食物及不耐受食物。
2周后复诊,患儿声音嘶哑明显改善。此后规律复诊,守方加减治疗。2021年9月复查喉镜示:左侧声带、咽侧索乳头状瘤消失,左侧咽后壁及右侧梨状窝处乳头状瘤明显缩小。
按:本案患儿根据舌根厚腻、尺脉浮滑等,辨证为太阳证,治用五苓散为主方温阳化气利湿,疏动太阳经经气流转,推动痰浊湿邪消散;加盐橘核、盐荔枝核疏肝化痰散结;牡丹皮、赤芍活血软坚;“肺为声音之主”,“声由气发”,肺气充沛则发声有力,考虑小儿“肺常不足”,以黄芪、北沙参益气,培土生金;防己与黄芪相伍出自防己黄芪汤,取其益气利水,协助恢复太阳气化功能。小柴胡汤疏肝畅郁,调整气机升降。蒲公英、败酱草属轻清之品,散结清郁而不伤正。
4 小结
JLP病机复杂,不同医家认知不同,因此论治角度不同。笔者认为,JLP核心病机在于太阳经经气不利、水液痰湿输布代谢障碍,导致痰湿与伏邪胶结,凝聚成有形实邪,停留于喉窍肌膜。治当温通阳气、化湿通络为主,辅以化痰散结、调理肝肺,同时顾护脾胃以加强扶正祛邪之力。鉴于家长不能准确描述患儿病症,医者可结合舌象、脉象判断其太阳为病,主要表现为尺脉浮数、舌根腻、舌根部舌苔或白或黄等。另外,临床上此类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情况,但因缺乏明显的食物过敏症状,易被忽视。建议患儿完善食物过敏原相关检测,其中食物过敏属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21],应严格回避相应过敏原,并积极寻找替代食物,及时调整饮食结构,每3~6个月需重新评估以调整饮食治疗时间[22];食物不耐受属IgG介导的Ⅲ型变态反应,可根据检测浓度及不耐受种类,采用轮替或忌食的治疗方法[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