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项目式作业的设计
2022-02-10怀其乐山东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
◇怀其乐(山东:邹平市黄山实验小学)
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依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作业布置要对学生的发展和提升起到有效的作用。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自然、物质等方面内容的学科,科学作业的设计不仅要巩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记忆,更要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科学认知以及科学精神和探索能力。在当前项目式为主题的发展背景下,设计项目式综合实践探究活动作为科学作业的内容,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作业活动,发展探究能力和探究意识,进而完成有效的作业活动目标。需要小学科学教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度分析,基于课前、课中、课后等多种作业节点设计作业内容,以促进学生有效提升和发展。
一、设计实践性项目式作业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和探究活动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唤起学生的兴趣是教学工作开展的前提,而实践性项目式作业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践参与性强,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作业深度思索、探究科学知识的内涵。此外,项目式的实践探究作业活动能够将练习、探究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切实参与到科学学习中,感悟科学知识的内涵,进而提高对于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科学教师对于项目式实践作业设计的研究不断深化,成了当前教育发展的主导方向和目标。
(二)有助于培育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就是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有效提升。科学探究能力,指的是让学生能够在科学世界中发现问题,主动思考问题,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解答遇到的问题。而项目式实践探究作业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对主题内容进行探究,通过作业的驱动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快速发展。
(三)有助于提高教学活动效果
教学效果的提升需要基于学生个人思维、能力、知识素养的全面提升与发展。以引导、带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项目式实践性作业内容的设计是以项目探究为主,让学生对将要学习、已学习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深度探究和思考,进而在过程中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整体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和科学能力,为长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性项目式作业设计的思路
(一)设计课前项目式作业,引发学生探究兴趣
预习环节是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环节,预习的效果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就当前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来看,预习一直以来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在参加活动的时候没有动力,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课前作业是整个作业体系前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预习活动开展的重要支持。课前作业的设计是为了在开展正式的学习活动之前,让学生初步探究学习的内容,也是预习活动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将项目式实践作业模式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的课前作业内容的设计中,能够促使学生自主完成课前阶段的预习活动,充分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效地培养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课前作业的价值,构建良好的课前学习氛围。
比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这一节课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用课前项目式实践作业引出本节的内容。设计“温度对于水状态的影响”为主题的项目式探究活动,让学生借助身边常见的工具和设备,例如,冰箱、热水壶等,探究温度对水状态的影响,并记录在不同环境下水是什么状态,通过这些状态能够发现什么科学真理。通过这种课前项目式作业的布置让学生能够在预习阶段找到方向,提前了解本节的内容,对相关的内容进行实践探究,有效唤起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为此,教师应该注重课前作业的设计,以项目式实践探究活动作为课前作业的形式,有效发展学生在课前阶段的探究,引起学生对主题内容的关注和兴趣,发展学生个人科学素养,达到科学作业布置的目标和效果。
(二)设计课堂项目式作业,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当前新时代教育改革所追求的是自主化学习、驱动式探究。课中作业的设计正是为了完成这一目标。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科学课的教学中,实验是主要方法,学生在实验中学习知识,同时通过实验来验证学习的效果。通过实验,学生不但能获得知识,而且还能锻炼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对问题的探索意识,建立对科学这门课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习能力。所以在实际课中作业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基于实际的教学实验内容,设计项目式实践作业活动,以课中作业驱动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参与,进而完成作业目标。
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的《种子发芽实验》这一节课时,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种子发芽的影响因素,教师可以用课中作业的形式将本节课进行延伸。
例如,设计以“我的种植日记”为主题的项目式实践观察的课中作业。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动手操作,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植物的种子,发给学生,然后带领学生一起播种,之后为学生布置观察日记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将种子播种到班级的展示区,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并记录好。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在深化学生理解层面的同时,还能够优化教学的成效。
所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课中项目式作业活动,适当放开课堂的束缚,通过课中作业活动的设计,多带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多样的实验能够提升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欲望,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化对科学知识的感知,进而有效地提高小学科学作业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三)设计课后项目式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深度巩固科学知识、探究更多科学内容的关键。课后作业对于学生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科学中,课后作业始终是科学学习的重要部分。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沿用传统的作业形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但是以项目式实践探究为主设计课后作业内容,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掌握的科学知识和自身的探究能力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并且从中探求更多的知识内容,发展科学素养。
例如,在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的“健康生活”这一主题单元教学之后,可以以最后一节课《制订健康生活计划》作为课后作业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作业内容:依照自己身体素质的实际情况做一份分析报告,分析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应用自己学过的科学知识制订一份健康的生活计划,并且标注好是应用了哪些科学知识。通过这种课后延伸实践作业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应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问题的解释,一方面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发展了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师应该进一步强化课后作业的设计活动,在课后作业设计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学生的发展和提升需求,依据学习内容设计可操作、可实践的作业,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巩固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和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作业是科学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锻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立足于新时代发展背景,教师首先应该明确科学是一门实践探究性课程,同时也要明确项目式作业模式对学生发展和提升能起到良好作用。在进行实际科学作业设计的时候,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活动探究过程当中去,发展学生的实际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使学生得到提高与发展。通过项目式的实践探究作业完成有效培育目标,整体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果。